第三十六章 西沙练兵

公元920年元月,流求造船厂的大匠们又为流求舰队增加了4艘斗舰、4艘海鹘,另外他们正依据唐朝大型海船的结构,研究新的能适合远海战斗的战舰。

2000多名船工的到来,将整支流求舰队的士气又提升了一大截,虽然这些船工们发现操纵的不是海船,而是战舰,但毕竟月薪丰厚,况且大家都是拖家带口来到流求,每家最少都分到十几亩田地,而且每年只需要缴纳三成产出的粮食给陈家即可。

如果再返回大陆那边渔村的话,依然是被官府压榨的贫穷日子。两相对比之下,船工们都自觉的留了下来,成为流求舰队的一员。

另外,由于船工家属们成为了种地的主要劳力,原本负责耕种的3000名土人直接转职成士兵,再加上近期扩招的土人,如今流求的士兵终于突破了10000人,其中包括3500名海军。

由于徐浩天在流求的超级爱巢还未建好,所以他仍滞留在泉州,但明确指示陈启明和王文斌在训练之余,应该主动出海开展实战练兵,首选的练兵对象正是盘踞在西沙群岛上的倭国海盗。

在西沙最大的大坦岛上,随着旭日东升,倭人首领健川大郎率领他的部民,陆续登上停靠在岸边的20艘小型战船,准备开始新一天的狩猎,袭击南洋航线上落单的贸易商船。

倭人船队刚离开岸边不远,就猛然发现远处出现了十几艘悬挂中指旗帜的战舰,正火速朝他们的船队猛冲过来。

待看清船队的主要战舰,健川大郎的呼吸一下粗重了起来,这些楼船、艨艟等大型战船实在是太大了,与之相比,他们的战船就像是巨石旁边的土包。

健川大郎不知道这支舰队的来历,如此多大型船只又是怎么造出来的,而且还能浮在水面上,没有被风吹倒,或者是沉没下去。

当然了,他的震惊也只维持了一小会,当对面船队那悠长的号角声传入他的耳朵,他抬头看了看流求舰队的大片帆幕,再望向对面的船队,这一刻他的心中一下便被恐惧所充满,好像扑面而来的不再是咸湿的海风,而是满满的敌意……

他们要抢占上风,这个念头一经浮现便再也难以遏制,凡是有经验的海战将领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战争,没有其他别的结果。

海战当中,最先要做的不是与敌人靠近,你来我往的厮杀,而是抢占风头,这就是海战中的天时,顺风而下的战船,将变得犀利无比,尤其是在大规模海战当中,这一点至关重要。

谁抢占了顺风的位置,谁就能掌握住战争的主动权。

“快,快将船开回去,他们要攻打我们。”

惊惧之下,健川大郎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也不怪他如此惊慌,他率领的小船连走舸级别都算不上,对方大船冲过来压根不需要攻击,只需要直接撞击就能打垮他们。

然而,命令下达后,船队哪有那么快完成转向,整支倭寇船队乱糟糟地横在海面上,船员们大呼小叫,混乱不堪。

作为流求舰队主将的陈启明、副将王文斌,见此场景二话不说,指挥全部舰船一起压上,准备进行无差别攻击。

不到一刻钟,琉球舰队已经插入海盗船队中,倭人两艘小船避让不及,直接被楼船撞翻,船上的几十名倭人一落水,就遭到楼船上士兵的弓弩射击,全数葬身鱼腹。

其余的小船连回身作战的勇气都没有,纷纷逃往岸边,可惜流求舰队是顺风而下,

加上舰船航速远超过倭人的小船,几下子功夫,倭人船队已经有半数小船被撞翻,或被拍杆击沉,船员们纷纷落水,眼见得也不能活了。

看到自己多年来付出的努力被一朝摧毁,健川大郎心神俱裂,拼了命地催促船员赶紧靠岸,准备通过陆战狠狠教训这些不知来历的入侵者。

最终,在损失了12艘小船、600多船员的惨痛代价后,健川大郎和剩余的倭寇终于连滚带爬地上了岸,冲入土山上的营寨,鼓动所有留守人员上寨墙负隅顽抗。

“哈哈,这场海仗打得痛快,这帮倭寇平时没少杀人越货,现在也让他们尝尝死亡的滋味。王副将,接下来怎么打,嗯?”

王文斌一听到陈启明的问话,立马谄媚地说,“还是陈将军英明神武,第一次出战就马到成功,接下来由卑职指挥登陆战,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攻破倭人营寨。”

其实论真实的战斗能力,王文斌绝对在陈启明之上,毕竟他有多年的掌军经验。在约莫估算了下土山上营寨的距离,他下令让两艘楼船在岸边横侧下锚,准备用船上两侧的投石机攻击倭人营寨, 同时组织其余战船上的士兵乘搭小船登岸。

“各投石机上猛火油瓦罐,准备......发射......”

看到天空中络绎不绝飞过来的瓦罐,健川大郎无计可施,只能目瞪口呆地看着木制营墙和营寨内的木房被陆续点燃,火光冲天,营墙上的士兵和寨中人员只要沾染上火焰,只有活活烧成焦炭这一下场,整个营寨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

“投降、赶紧投降,我们不打了!”

看到营寨中的惨状,健川大郎连忙下令手下用竹竿高高举起白布。

“真没瘾,一群没血性的倭人,我很好奇,他们是如何长久称霸这片海域的?”

看到陈启明在撇嘴,王文斌心里腹诽不已,这次完全是降维打击好吧,对于倭人的战斗力,他是知晓的,面对弱者十分凶残,但对于强者则是十分谦卑,舔狗一只。

如果流求舰队配备只是同等数量的商船规模舰只,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呢。

当日上三竿,大坦岛上生还的600多名倭寇,全部乖乖地跪倒在营寨中,等候处置。

流求士兵进入营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沙土扑灭各处建筑燃烧的火焰,陈启明可不想呆呆看着倭人多年掠夺的财物化为乌有。

当健川大郎通过翻译得知来袭的军队来自流求,看到那中指高耸的军旗,内心虽然苦闷,但很快就释然了,既然已经被强者支配,那就要有当奴仆的觉悟。

于是,他主动带领陈启明前往隐藏财物的山洞,将多年来掠夺的战利品如实上缴。

第四十九章 新船下水第四十九章 新船下水第一十一章 再起波澜第四十六章 突出重围第四十六章 突出重围第一十四章 避无可避第二十八章 头大如斗第二十二章 扑朔迷离第六章 规范治理第一章 流落流求第七章 管理矛盾第三十四章 苛刻条件第一十二章 擅自出征第一十八章 泉州刺史第一十四章 避无可避第二十四章 秋风骤起第三十八章 海事攻略第二十一章 谁在演戏第一十一章 再起波澜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来第五十章 泉州探秘第四十六章 突出重围第二十一章 谁在演戏第三十一章 摇尾乞怜第四十二章 说服寨主第一十八章 泉州刺史第三十二章 真凶浮现第一十二章 擅自出征第一十一章 再起波澜第五十章 泉州探秘第四十七章 重返老巢第四十七章 重返老巢第三十七章 倭人本性第四十八章 海岛血战第二十四章 秋风骤起第二章 想法弄钱第四十六章 突出重围第三十六章 西沙练兵第一十一章 再起波澜第三十六章 西沙练兵第四章 沙场演练第二十六章 穷途末路第四十七章 重返老巢第十章 西市言商第一十五章 直抒胸臆第三十七章 倭人本性第二十四章 秋风骤起第五十三章 孤注一掷第一十九章 出手阔绰第一十五章 直抒胸臆第四十章 密谋劫牢第四十章 密谋劫牢第二十章 渔翁得利第四十二章 说服寨主第十章 西市言商第三十八章 海事攻略第四十九章 新船下水第二十一章 谁在演戏第一十五章 直抒胸臆第四十一章 死战得脱第五章 正式出征第一十四章 避无可避第一十五章 直抒胸臆第一十五章 直抒胸臆第四十五章 重重包围第一十五章 直抒胸臆第二章 想法弄钱第五十一章 戏耍护卫第一十八章 泉州刺史第三十七章 倭人本性第一十七章 盗取芳心第五章 正式出征第四章 沙场演练第一十六章 用心调教第二十八章 头大如斗第一十五章 直抒胸臆第三十七章 倭人本性第二十六章 穷途末路第四十七章 重返老巢第三十四章 苛刻条件第五十二章 绑架证人第三十四章 苛刻条件第四十一章 死战得脱第三十五章 招募船工第二章 想法弄钱第三十三章 干倒情敌第二章 想法弄钱第二十章 渔翁得利第三章 榨糖匠人第二十六章 穷途末路第一十二章 擅自出征第四十一章 死战得脱第四十五章 重重包围第四十九章 新船下水第一十三章 征服澎湖第二十二章 扑朔迷离第一十一章 再起波澜
第四十九章 新船下水第四十九章 新船下水第一十一章 再起波澜第四十六章 突出重围第四十六章 突出重围第一十四章 避无可避第二十八章 头大如斗第二十二章 扑朔迷离第六章 规范治理第一章 流落流求第七章 管理矛盾第三十四章 苛刻条件第一十二章 擅自出征第一十八章 泉州刺史第一十四章 避无可避第二十四章 秋风骤起第三十八章 海事攻略第二十一章 谁在演戏第一十一章 再起波澜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来第五十章 泉州探秘第四十六章 突出重围第二十一章 谁在演戏第三十一章 摇尾乞怜第四十二章 说服寨主第一十八章 泉州刺史第三十二章 真凶浮现第一十二章 擅自出征第一十一章 再起波澜第五十章 泉州探秘第四十七章 重返老巢第四十七章 重返老巢第三十七章 倭人本性第四十八章 海岛血战第二十四章 秋风骤起第二章 想法弄钱第四十六章 突出重围第三十六章 西沙练兵第一十一章 再起波澜第三十六章 西沙练兵第四章 沙场演练第二十六章 穷途末路第四十七章 重返老巢第十章 西市言商第一十五章 直抒胸臆第三十七章 倭人本性第二十四章 秋风骤起第五十三章 孤注一掷第一十九章 出手阔绰第一十五章 直抒胸臆第四十章 密谋劫牢第四十章 密谋劫牢第二十章 渔翁得利第四十二章 说服寨主第十章 西市言商第三十八章 海事攻略第四十九章 新船下水第二十一章 谁在演戏第一十五章 直抒胸臆第四十一章 死战得脱第五章 正式出征第一十四章 避无可避第一十五章 直抒胸臆第一十五章 直抒胸臆第四十五章 重重包围第一十五章 直抒胸臆第二章 想法弄钱第五十一章 戏耍护卫第一十八章 泉州刺史第三十七章 倭人本性第一十七章 盗取芳心第五章 正式出征第四章 沙场演练第一十六章 用心调教第二十八章 头大如斗第一十五章 直抒胸臆第三十七章 倭人本性第二十六章 穷途末路第四十七章 重返老巢第三十四章 苛刻条件第五十二章 绑架证人第三十四章 苛刻条件第四十一章 死战得脱第三十五章 招募船工第二章 想法弄钱第三十三章 干倒情敌第二章 想法弄钱第二十章 渔翁得利第三章 榨糖匠人第二十六章 穷途末路第一十二章 擅自出征第四十一章 死战得脱第四十五章 重重包围第四十九章 新船下水第一十三章 征服澎湖第二十二章 扑朔迷离第一十一章 再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