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刺杀汉灵帝

汉灵帝让张让宣布“有事早奏、无事退朝”,话音刚落,便听群臣中有人奏报,不用去看,汉灵帝也知道此人是太尉杨赐。太尉杨赐是弘农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市),祖父杨震、父亲杨秉都官至太尉,儿子杨彪是当朝卫尉,孙子杨修更是才华出众,杨彪曾弹劾过发起“党锢”之祸的中常侍王甫,致使王甫被斩杀,一时威名大震,杨氏父子自此在朝中如鹤立鸡群般名声显赫。

杨彪后来在曹操迎汉献帝到许城后,曹操看到当时代朱儁为太尉的杨彪有不悦之色就感到害怕,这才将杨彪的官职罢免并将其下狱,后经过群臣说情才放了他,这是后话,后文里有表述。

汉灵帝见杨赐有事要奏,心中不悦,懒懒地转过身,要杨赐奏来,杨赐举笏道,“皇上,臣听闻有钜鹿人张角创立太平教在民间传教已七、八年之久,门徒遍布各郡,有几十万之众,倘若其心怀不轨高处一呼反叛朝庭,将会使天下大乱,现太平道信徒四方游说、广泛收络人心实为国家的隐患,皇上应该下诏各州郡府衙,将这些流民信徒迁回原处,削其党羽,杀死张角,可不费力气将这股危害国家的力量铲除,臣请皇上早做决断。”

汉灵帝听后并没有什么感觉,一副不疼不痒的表情看了看众臣,干咳了几声,道,“爱卿所言过于危言耸听了吧,一个传教之士能几十万信徒?他能有翻云覆雨的能力?不可能,不可能。”

群臣之中河南尹何进出班奏道,“皇上,杨太尉所言句句是实,太平教信徒确实已遍布天下,现在在洛阳就有不少,甚至已渗透到宫庭官场,是危害国家的一个极大隐患,请皇上下诏铲除太平教。”

曹操、侍御史王允、侍郎皇甫嵩、谏议大夫朱儁等人也齐齐奏道,“请皇上下诏铲除太平教。”

汉灵帝一下没辙了。汉灵帝只所以不愿下令清除太平教,那是因为汉灵帝怕花钱啊,汉灵帝是个聚敛钱财的人,如果派州郡府衙去清除太平教那是要花钱的,说不准还会花冤枉钱,所以,汉灵帝极不愿这么办,见臣工们都附议杨赐的建议,汉灵帝便转头看了看在身边的张让,张让道,“皇上,张角信徒确实遍布天下,可一旦皇上下令清除这些信徒,恐怕会激起民变,还望皇上三思而行。”汉灵帝一下找到了理由,便道,“对对对,张角之众已遍布天下,如果将他们清除镇压恐会引发爆乱,这后果谁能担的起?谁能担的起?”众臣工一听都汗颜,唯唯而退,汉灵帝接着道,“此事不再奏议,众爱卿还有何奏?”

太常刘焉出班奏道,“皇上,臣有本奏。”“讲。”刘焉奏道,“皇上,自去年夏季以来至此新春将近半年多的时间很少下雨,致使许多田地干旱荒芜,蝗虫成灾,才使得难民四处流浪渐成张角信徒,臣恳请皇上于南城外设坛祭天,祈求神灵今春多阵雨水,滋润土地,这样各郡的流民便可返回家乡耕种土地,各郡没了流民,天下不就太平了么?”众臣悄声议论,纷纷点头称是。汉灵帝也感到刘焉说的有理,暗道还是自家人对自己忠心啊,到城外祭祭天求得天水这样还真能解决了当下的燃眉之急。

刘焉是何许人,刘焉是汉末群雄之一,益州牧刘璋的父亲,汉鲁恭王刘馀之后,黄巾大乱过后汉室之所以很快土崩瓦解这都归功于刘焉向汉灵帝献的那个在各州设立州牧的建议,结果是皇权分散,各州牧自立为王成割据势力,东汉政权从此走向了没落,这是后话,暂且不表。汉灵帝也是想急于解除这流民之难,听刘焉这么一说当即准奏,让刘焉负责祭天设坛一事,不出十天,刘焉便在城南一开阔地设立祭坛,择了吉日,汉灵帝便乘着五马九銮金顶的车辇,在大臣们的簇拥下出了南城门向祭坛行去。

此次汉灵帝出行在护卫方面也做了周密的安排,一千御林军由新任的虎贲中郎将袁术领导,旗下有中尉将军傅燮、卫尉将军徐璆、 左军校尉鲍鸿、右军校尉淳于琼,河南尹何进也率二百铁骑护卫,由袁绍统领,曹操、王允、谏议大夫朱儁、侍郎皇甫嵩也都身带配剑,整个阵容可以说是非常的雄壮与威猛。

作为虎贲中郎将的袁术今天显得十分神气,他全身披挂、腰悬宝剑骑着高头大马与袁绍、曹操并马而行,他的身后是傅燮等四员御林军大将,再身后便是那一千御林军,而看看袁绍与曹操,袁绍不过是河南尹掾吏,而曹操也不过是一个议郎,官位低下,带的兵马也不多,一路上袁术都不屑看他们一眼,袁绍与曹操也同样不屑一顾这位衣甲鲜亮的虎贲中郎将。

就在刚出了洛阳城门的时候,袁绍才目不斜视地对曹操说了一句话:小人得志、云彩上骑马。袁术听出这是在讽刺自己,冲袁绍瞪瞪眼,却没敢说什么。此时洛阳通往城南道路上的老百姓都被官兵们用戟隔出几十米远,老百姓为了看一眼当今的皇上都拥挤着,在后面的都翘着脚,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实际上在这些老百姓之中却暗臧着杀机。

就在汉灵帝决定要城南建坛祭祀上天求雨之后,封谞已飞鸽传书,将这消息传给京城内的线人唐周,唐周便打马出城,直奔钜鹿,将此事告诉了张角,张角便决定乘机刺杀汉灵帝,于是张角便命令荆州黄巾军将帅张曼成、黑山黄巾军头领眭固、青州黄巾军大帅管亥、颍川黄巾军将帅何曼以及波才.、韩忠,他们各带部分人马混入京师,寻机刺杀汉灵帝。

就在汉灵帝车队出了洛阳城不久,快到祭坛的时候,这里地处开阔,老百姓已不允许再继续跟随车队,就在此时,隐秘在老百姓中间眭固、张曼成、波才、韩忠四人揭去包裹刀械的布,纵身从老百姓头跃而过,率领几百人杀向汉灵帝的车驾,而管亥与何曼则乘乱去刺杀汉灵帝。

第19章,关羽红脸的由来第53章,长安事变(2)第97章,公孙瓒之死(2)第175章,刘备取西川(5)第1章,喜欢做游侠的曹操(1)第103章,白门楼(1)第122章,破刘勋(2)第17章,失意的刘备第16章,收许褚(2)第22章,较量第67章,刘备救孔融(1)第29章,许攸的计谋第130章,刘备投荆州(4)第78章,曹操迎献帝到许都第123章,孙策之死第100章,献帝与曹操的初次较量第138章,白狼山之战第174章,刘备取西川(4)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55章,长安事变(4)第70章,刘备救徐州第166章,伏皇后之死解秘第4章,宫庭事变(2)第180章,曹操取汉中第84章,孙策称霸(3)第75章,李傕、郭氾之乱第80章,曹操迎献帝到许都(3)第56章,长安事变(5)第115章,东征刘备(2)第160章,冀城文战(1)第95章,袁术称帝第99章,公孙瓒之死(4)第67章,刘备救孔融(1)第92章,吕布:我是厚道之人(5)第84章,孙策称霸(3)第21章,黄巾军的覆灭(2)第43章,英雄的初鸣(2)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72章,界桥之战第107章,定河内(1)第91章,吕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78章,曹操迎献帝到许都第179章,湘水划界第4章,宫庭事变(2)第66章,幽州易主(3)第104章,白门楼(2)第140章,铜雀台(2)第41章,孙坚讨伐董卓,刘表谋取荆州第119章,官渡之战(4)第141章,铜雀台(3)第1章,喜欢做游侠的曹操(1)第30章,公孙瓒称霸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177章,刘备取西川(7)第91章,吕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81章,张济败亡第37章,曹孟德献宝刀第41章,孙坚讨伐董卓,刘表谋取荆州第84章,孙策称霸(3)第150章,赤壁之战(1)第62章,匡亭之战(1)第170章,马超避难第146章,铜雀台(8)第130章,刘备投荆州(4)第12章,张邈荐陈宫第111章,董承的预谋(1)第142章,铜雀台(4)第61章,曹操自领兖州牧(4)第117章,官渡之战(2)第69章,陈宫献兖州第125章,决战官渡(2)第72章,界桥之战第95章,袁术称帝第37章,曹孟德献宝刀第178章,刘备取西川(8)第167章,曹操立嗣之忧第22章,较量第138章,白狼山之战第114章,东征刘备(1)第147章,长坂坡(1)第170章,马超避难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170章,马超避难第140章,铜雀台(2)第65章,幽州易主(2)第82章,孙策称霸(1)第59章,曹操自领兖州牧(2)第52章,长安事变(1)第147章,长坂坡(1)第34章,董卓入京(2)第91章,吕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67章,刘备救孔融(1)第57章,吕布的逃亡之路第90章,吕布:我是厚道之人(3)第36章,董卓进京(4)第138章,白狼山之战第179章,湘水划界第67章,刘备救孔融(1)第127章,刘备投荆州(1)第130章,刘备投荆州(4)
第19章,关羽红脸的由来第53章,长安事变(2)第97章,公孙瓒之死(2)第175章,刘备取西川(5)第1章,喜欢做游侠的曹操(1)第103章,白门楼(1)第122章,破刘勋(2)第17章,失意的刘备第16章,收许褚(2)第22章,较量第67章,刘备救孔融(1)第29章,许攸的计谋第130章,刘备投荆州(4)第78章,曹操迎献帝到许都第123章,孙策之死第100章,献帝与曹操的初次较量第138章,白狼山之战第174章,刘备取西川(4)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55章,长安事变(4)第70章,刘备救徐州第166章,伏皇后之死解秘第4章,宫庭事变(2)第180章,曹操取汉中第84章,孙策称霸(3)第75章,李傕、郭氾之乱第80章,曹操迎献帝到许都(3)第56章,长安事变(5)第115章,东征刘备(2)第160章,冀城文战(1)第95章,袁术称帝第99章,公孙瓒之死(4)第67章,刘备救孔融(1)第92章,吕布:我是厚道之人(5)第84章,孙策称霸(3)第21章,黄巾军的覆灭(2)第43章,英雄的初鸣(2)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72章,界桥之战第107章,定河内(1)第91章,吕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78章,曹操迎献帝到许都第179章,湘水划界第4章,宫庭事变(2)第66章,幽州易主(3)第104章,白门楼(2)第140章,铜雀台(2)第41章,孙坚讨伐董卓,刘表谋取荆州第119章,官渡之战(4)第141章,铜雀台(3)第1章,喜欢做游侠的曹操(1)第30章,公孙瓒称霸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177章,刘备取西川(7)第91章,吕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81章,张济败亡第37章,曹孟德献宝刀第41章,孙坚讨伐董卓,刘表谋取荆州第84章,孙策称霸(3)第150章,赤壁之战(1)第62章,匡亭之战(1)第170章,马超避难第146章,铜雀台(8)第130章,刘备投荆州(4)第12章,张邈荐陈宫第111章,董承的预谋(1)第142章,铜雀台(4)第61章,曹操自领兖州牧(4)第117章,官渡之战(2)第69章,陈宫献兖州第125章,决战官渡(2)第72章,界桥之战第95章,袁术称帝第37章,曹孟德献宝刀第178章,刘备取西川(8)第167章,曹操立嗣之忧第22章,较量第138章,白狼山之战第114章,东征刘备(1)第147章,长坂坡(1)第170章,马超避难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170章,马超避难第140章,铜雀台(2)第65章,幽州易主(2)第82章,孙策称霸(1)第59章,曹操自领兖州牧(2)第52章,长安事变(1)第147章,长坂坡(1)第34章,董卓入京(2)第91章,吕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67章,刘备救孔融(1)第57章,吕布的逃亡之路第90章,吕布:我是厚道之人(3)第36章,董卓进京(4)第138章,白狼山之战第179章,湘水划界第67章,刘备救孔融(1)第127章,刘备投荆州(1)第130章,刘备投荆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