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池州人古怪的捕鱼

越是远离了长安,孙思邈就对王况越是好奇。

他想不明白的是,明明从长安到建安,是个苦差,自己也已经跟陛下说得很明白,这去建安,是要越快到越好,一个是他觉得王况的“病情”,既然是绝症,那是越早诊治越好的;另一个是这是夏天,是冷热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大江两岸的州县,每年夏秋都要因为这个而死不少人,如果能早一天得到治疗冷热病的法子,早一天的返回大江两岸,那么今年就可以少死不少人。

他也是听到过李世民的吩咐的,一路上要马不停蹄的走,遇到有阻拦的,直接拿出诏书喝斥下去。

长途跋涉万里,绝对是个苦差,可他没想到,随着带领去军营挑选随行军士的小校尉进到军营后,一听说是去建安,竟然有不少人为了争到去建安的名额而吵得面红耳赤的。难道说,现时大唐的军士都已经修炼得堪比圣人了,如此的高风亮节?有苦有难争着去承担?

惊奇的还在后头,出发后,这些个军士马夫,基本上都不喜欢去驿站吃,也不喜欢去市镇上的食肆吃,都是到了点,找个僻静的野外荒地埋锅造饭,在孙思邈看来,这些个军士哪里像是可以冲锋陷阵的悍兵,更像是伙夫,个个都能做得一手好吃的,什么竹筒饭,叫化鸡,烤鱼,烤肉,几乎人人都会那么一两手,就连给他准备的素食那也是丰盛得很。

问过才知道,这些军士里,大多都是去过建安的,而且有的还是去过几次的,他们说,这些可都是从宣德郎手中学来的,并不无得意的炫耀,现在,只要他们身上带了火镰,那想饿到他们,是千难万难,这天下万物,有多少可以吃的,他们不知道,可他们知道,身边的许多东西,随手整整,就是美味,要荤有荤,要素有素。

有的军士还当场示范,只见他拿了根树枝,将一头削尖,找了块土三撅两撅的刨开,然后手一扒拉,就给他从土里掏出了一条拇指粗的白『色』虫子来(这是知了的幼虫,知了幼虫要在土中生活好几年,然后才出土蜕茧,活过一个夏天就死了),用根小竹签一穿,水一淋干净,在火上一烤,抹点油洒点盐,就送到嘴里吃的津津有味起来。

孙思邈是道家人,可他身为医者,要尝百草,有时侯连虫也是要尝的,所以,道家戒律对他而言,无所谓遵守不遵守,只不过是能不破就不破就是了,但是常年在外,有时侯找吃的,那也难免偶尔的尝一尝荤。

这一路来,也有那第一次跟了徐国绪去招王况的军士在里面,跟孙思邈绘声绘『色』的讲当初宣德郎是如何如何的把个悟能行者训的哑口无言,如今悟能行者是拜了宣德郎为师的,只不过是宣德郎不认他这个徒弟罢了,又说,打那以后,悟能行者已经不戒荤腥了,都是有什么就吃什么。

再想问什么,那军士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只说是宣德郎将天下万物分为了动物和植物,人是动物,菜蔬花草是植物。为什么这么分,理由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这些军士都说不上来。他们只是从字面上理解,需要植于土中的为植物,其他的就是动物,按这么分去套的话,倒是基本没错。

因此,孙『药』王也难得的第一次在食物丰盛的时候开始尝起了荤来,这让他的随从倍感惊异。

到了池州,这些个军士就在船头上打出了一面旗子,旗子是用一块白葛布胡『乱』的绑在杆上的,上面也是临时的歪歪扭扭的写着“建安”二字,可也怪了,往来的渔船,一见到这两个字,就纷纷的往孙思邈他们的船上搬东西,什么鱼干了,或是新鲜的鱼获了等等,基本上都是渔船上有什么吃的,就都是一股脑的往这里搬,军士们也是坦然收下。

问及原因,有军士就指着不远处的渔船道:“老神仙请看。”

孙思邈一看,那些个渔船面朝大江方向,围成了个半月形,渔民并不急着撒网,而是手中拿了根木棍,在船帮上敲那么一下两下的,仿佛就这么敲,就能让鱼自动的往船上蹦一般。

“他们这是做什么?”孙思邈的随从不解。

“且看下去就是。”孙『药』王毕竟见识广,知道渔民们这么做必定有其道理在,不可能就这么干站着的,渔民不捕鱼就不叫渔民了。

这中间不断的有渔船加入到半月圈里去,把整个的半月基本填满了,而且这些新加入的渔船在停下来后,都会用木棍敲一下船帮,然后就也静静的等着。

军士们将船停在了半月圈之外,掌船的解释道:“得等一柱香工夫,咱们的船才能过去,不然他们这一网就落空了。”

半柱香工夫,就见的远处的江面上掀起了一条白『色』的浪花,浪花也是成半月形,围拢着向另一个半月的渔船移来,这时候,围成半月形的渔船上的渔民这才纷纷下网,他们下的网也怪,不是那种抛出去后从水面上盖下去的倒着的斗状,而是一个开口朝上的兜状,一边低,三边高,口边是用了或是竹竿或是木棍撑开来,将低的一边向外顺着船帮下到水里。

渐渐的浪花越来越近,等到两个半月合拢了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圈,就见这圈中不时的有鱼跃出水面,水也如同沸腾起来一般的翻滚着。再看不明白的人这时候也明白了,这圈里那是大量的鱼,只有鱼非常的多了直到拥挤的程度,才会有如此翻腾的景象。

而这时候,远处移来的半月圈不时的破碎,偶尔有一两个灰白的脊背『露』出水面,冲向圈中的鱼群。

渔民们依旧没动,等到江水大约翻滚了一盏茶的的工夫,这才纷纷的吆喝着,手中的木棍在船帮上梆梆的敲了几下,又停歇了一会,这才起网。

渔民们敲这么几下后,就见那些灰白脊背组成的半月圈一下就散了,但并没散远,而是在外围翻腾着,不时的从水中探出个大脊背来,然后又钻到水里去,但都是离了渔船有一段距离,并不是冲到鱼群里冲到鱼网中去。

只见几乎每条渔船起的网上,都是满满一兜的鱼,这时候网是张开的,大家才发现,这些渔民用来捕鱼的网的网眼比起其他地方要大了许多。

网眼越大,漏网的小鱼也就越多,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再见到那一网网满当当的鱼,大家也就知道为什么要用大眼网了,有那么多大鱼,小鱼又要来做什么?

起了网的渔民并没走,而是都将网中的鱼倒到船仓里,有人就开始挑捡,不时的拿一一条小鱼,用木棍敲一下,将鱼敲死或是敲晕,然后就吆喝着抛向那些灰白脊背。

这一幕,就连见多识广的孙思邈也看得目瞪口呆,他只见得每当那些渔民抛出去的小鱼一接触水面,就有一条或是几条脊背灰白『色』腹部是白的,嘴巴尖尖,浑身无鳞光滑的丈许长大鱼吱吱叫着跃出水面,嘴巴一张就接了小鱼落回水里。

难道刚刚那半月竟然是这些大鱼组成的?这些池州人捕鱼方式也太怪了,太省力了,太不可思议了,从来只听说猎户有猎狗帮着捕猎,没想到今天竟然给他见识到了能帮渔人捕鱼的大鱼,难道说这些个大鱼也是如猎狗一般的从小就人工养熟了的?

孙思邈很不解,让军士去把一个渔民叫来问个清楚,那渔民起初很是有点不乐意,因为其他的渔船已经起锚准备另寻一处地方捕鱼了,他也想跟去。但这叫自己去问的船,那可是去建安的,说不定是和宣德郎有什么关系的人呢?不是的话是不会扯上这么一面旗的,所以也就过来了。

等到听说这是老神仙的船,老神仙这是要去建安瞧瞧宣德郎的,那渔民扑通一下就给孙思邈跪了下来:“老神仙,您老可要好好的瞧瞧宣德郎,若是宣德郎的病能好了,某等心中方能安啊。”

王况得了绝症的消息,经过李老二那么一大张旗鼓的宣传,几乎全天下都知道了。

想不到这宣德郎不光是在建安如此的受人爱戴,就是这池州人也是这么爱护他,孙思邈心中又给王况加了一分。

详详细细的问清了他们的捕鱼方式,这才知道,这捕鱼法子竟然也是王况传授的,那大鱼是江豚,极其的有灵『性』。渔民们将船围成半月形后,敲一下船帮,那是通知江豚的,意思是船已经到位置啦,你们也可以准备准备了,等到再没敲击声了,那些江豚就会从远处也围个半月圈,将水中的鱼聚拢起来往渔船的方向赶。

两个半月圈一合拢还要等盏茶的工夫,那是要给江豚留点时间进食,为了防止网误伤到江豚,起网前就要敲两下船帮,通知江豚说,这边准备起网了,然后江豚得了消息,就会散远一些。

不过江豚并不会走远,一是水中还有不少的鱼,二是知道渔民们还会丢鱼给他们,所以它们只在外围游弋。

等到渔民再敲船帮,吆喝着将鱼丢进水中,那些刚刚没吃够的江豚就会跃出水面接住渔民们抛过去的鱼。

而渔民们收工之后,还是会再敲几下船帮,那是或通知江豚说收工了,或是通知说再换个地方捞一网。敲几下代表什么意思,那都是有讲究的。

“初时,只有那么几个渔民信宣德郎的话,按了宣德郎说的去做,刚开始,并没什么效果,但是时间一长,他们发现果然如宣德郎所说,那些江豚熟悉了敲船帮的声音,渐渐的就有越来越多的江豚配合起渔船来,后来这个法子就越来越广的传了开,如今池州一带的渔民几乎每天的捕获量要比以前高了许多。”

“那你们这捕的鱼越来越多,不怕将大江里的鱼全捞完么?”

“宣德郎说了,只要将网眼开大了,放走小鱼,只要大鱼,小鱼总是会长成大鱼的。”那渔民憨憨一笑,挠了挠手臂:“宣德郎还说,这鱼捕得越多,鱼价就越贱,因此上,每当鱼价一贱下来,某等就会减少捕捞次数,或是歇一段时间不捞了,等到鱼价上来了再捞。反正以前捞的,养活一家子也是容易得很。”

“还有就是每年开春后一直到夏初,某等都不捞鱼的,家里还有田地要种呢,宣德郎也说,春夏之交,正是鱼产卵期,鱼产卵越多,以后的鱼也就越多,正好要春耕,所以,某等就干脆不捞了,总得给子孙后代留点么。”

池州一带的江边码头上都立了碑,说是不得伤害江豚,这个孙思邈是知道的,只是以前他一直都是靠着两条腿云游,很少像这次一般的乘船而下,也没见过江豚,没见过池州渔民捕鱼,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现在总算知道了,这又是王况搞的。保护江豚,那就是要让江豚和渔民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帮着渔民捕鱼。

这样一来,渔民捕鱼容易,而江豚捕食也容易了起来,这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看看渔民捕鱼如此轻松,收获如此的大,孙『药』王也算是明白了,这些个渔民为什么见到建安二字就如此热情的将鱼获送来,敢情是感念宣德郎啊。难怪这个渔民一听说自己是去建安看宣德郎的,就央着要好好的瞧瞧宣德郎。为官如此,夫复何求?

沿着大江,一路发生的许多事情,似乎都和王况有关,孙思邈都开始有些个麻木了起来,若是见到某件奇怪的事情和王况不沾边,他反而会觉得不可思议。

王况不知道孙『药』王已经专程的为了他的“绝症”而在赶来的路上。

王况正挖空了心思的找苦苣菜,他要的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很多。

苦苣菜是苦菜的一种,闽越一地的田间地头上,到处都是。后世的王况很爱吃,他爱吃的是晒干了的苦苣菜,晒干后的叫苦苣干,通常叫苦菜干,和排骨或是小肠或是大骨一起炖,闻起来很臭,有一种臭脚丫子味,但吃起来很香。几乎是所有人,第一次闻到炖着的苦菜干发出的臭味都会皱眉,再看那褐『色』的汤啊什么的,都不觉得好。但是只要一吃,没有不喜欢上的。王况记得自己小时候,苦苣菜干还是没多少人吃的,但到了他穿来的那两年,一斤苦苣干竟然已经卖到了四五十元,而且还不一定能买到。

以前王况落魄,没那条件吃,苦菜单独的吃味道并不好,一定是要有油水,有肉汤味道才能好。所以以前王况在原来的道观里和王冼挖野菜吃的时候,只是实在没得挖了,或者说遏跃跟给的羊汤比以前浓了许多,才会挖来吃吃。后来进了富来客栈,条件虽然好了,但也一直忙着忘了这事。

这段时间是因为日头实在太毒,晒得人头晕脑涨的,家里的人有不少常往外跑的,有人就被晒中暑了,虽然绿豆是解暑的,但效果其实没有苦菜好,而且苦菜汤既是菜也是个解暑降火的好东西,既有了菜,又有实际效果,一举两得,所以王况这才想了起来要晒苦菜干。

所以富来客栈门口的招贴栏上就贴了出来,说是大量的收苦苣菜干,还详细的说了要怎么晒干。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不识字的,第一天还有伙计站在旁解说,到了第二天,大家就都知道了富来客栈要收苦苣菜干的事情,小孩子们都是没什么事情可做,就都被大人们发动了起来,或是早上,或是傍晚,挎个竹篮背篓之类的,去田间地头采了。

采了满满一篓后,就在河边溪边将苦苣菜洗了个干净拿回家,家里面是早就烧了一锅水了,将苦苣菜丢进去一烫,就捞了起来,然后铺在萹箩上晒,日头大的话,只需要一天就能晒好,一捏就碎。

苦苣菜要滚水捞过再晒,就是要把里面含量很高的草酸给去掉大部分,吃起来才不会麻嘴(凡是青菜,吃起来麻嘴的,都是草酸含量高的,都是不能和豆腐一起煮的)。等到要煮的时候,将菜干用水泡软,直接的丢进汤里和肉一起炖就是了,也不用加什么东西,就是姜片,酒和盐。炖出的汤或是褐『色』的,或是墨绿『色』的,这颜『色』和苦菜采摘和储存的时间有关,早采早晒又是当年吃的就是墨绿的,隔年再吃的就成了褐『色』了,但效果却是一样,储存时间不影响效果。

一个孩子,只须得早上出门一次,傍晚出门一次,第二天就能晒到一斤左右的苦菜干来,送到富来客栈,可以换得五文钱,这可不比大人们干一天所得要少,勤快点的,手脚麻利点的,甚至收入要超过大人许多。

因此,自招贴出来后,每天一早或是傍晚,总能见到许多的孩子,三五成群结伴着往田里走,往山上走。一直采到后来,越走越远,甚至有的都走出了十几里外,王况见情况不对,赶忙的让叫停,不收了。而此时,苦菜干也已经囤了有上百斤之多。

大人走出个十几里或是几十里路不要紧,小孩子不同,一是容易『迷』路,二是若遇到野兽之类的容易受到伤害,真要等到出事了,那可就来不及了。王况可不想为了这么些个苦苣菜就把孩子们推到危险的边缘。

自然了,有了苦菜干,富来客栈又推出了新菜肴,其他酒楼食肆一见,这才知道富来客栈收那些以前没什么人爱吃的苦菜干的用意,就都跑来,央着匀些苦菜干给他们,他们也想多那么一两道菜,富来客栈也不多赚其他钱,每斤六文,刨去人工费用和储存费用,基本等于是没赚的。

王况当然看不上这点钱,小钱,没有技术含量的钱,赚起来比不赚而换个口碑来说,两个相比,自然还是口碑实惠,自己又不是要靠这点小钱的。

第490章 奇怪的小村庄第183章 小东家回来了第626章 未知第284章 长安故事第455章 半年(上)第502章 溯源而上第144章 极品田黄冻第485章 兜售海露第342章 海贼黄大郎第483章 厚黑养成(上)第61章 恶客上门第463章 定第289章 大比之日第678章 火油第716章 概率第182章 白猴第708章 安息诡局第44章 澄面第93章 吃素也是杀生第670章 苗九归第630章 精肉第470章 俩活宝的炒作第723章 众望所归第719章 大战无殇(上)第442章 拓鱼第173章 玉蚕第307章 邋遢和尚的意第646章 狼来了第658章 长乐公主驾到第91章 落荒而逃的天使和竹筒饭第135章 咬钩第212章 嫌疑人第685章 制冰之物第151章 李世民玩震撼(上)第540章 技术狂人第719章 大战无殇(上)第285章 长安故事(续)第485章 兜售海露第30章 干焖豚脚第273章 佐粥佳品第299章 真“师父”现身第560章 两种极端的结合第292章 小插曲第582章 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第360章 新发现第588章 大喜事第589章 不要给国公了第215章 老神仙第508章 天外来物第72章 天使第49章 大年夜第148章 王家二郎不贪心第10章 泥鳅芋子(下)第462章 都想去第507章 大小黑的目的第652章 上错第110章 逛长安(上)第503章 破庙前的发现第314章 打开市场第274章 能忍必有所第432章 用皇庄做试验(上)第61章 恶客上门第123章 白身有白身的好处第293章 长孙煜的决心第202章 各显神通第186章 又见认亲第588章 大喜事第698章 余孽第301章 李世民的态度第339章 湛卢诞生之地第616章 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东西第701章 自觉第217章 闺房之乐第560章 两种极端的结合第137章 再放线第131章 这才是极品美食第695章 捐款忙第222章 鱼丸第275章 梅菜宴第220章 客随主便第359章 小六子的猜测第594章 贫僧有礼了第657章 武才人到访第581章 人口激励政策第664章 徐吃货的坚守第218章 池州人古怪的捕鱼第515章 令人咋舌的福利第181章 三十里亭(下)第527章 见者有份第32章 林主簿召见第387章 又一次大捷第441章 要帮王冼打开心结第344章 薄荷的乌龙第329章 换骨第693章 把你手中的锟鋙石抛了吧第415章 有人记挂第585章 这能吃么第707章 阿尔撒息第593章 归航第436章 房陵开个分号
第490章 奇怪的小村庄第183章 小东家回来了第626章 未知第284章 长安故事第455章 半年(上)第502章 溯源而上第144章 极品田黄冻第485章 兜售海露第342章 海贼黄大郎第483章 厚黑养成(上)第61章 恶客上门第463章 定第289章 大比之日第678章 火油第716章 概率第182章 白猴第708章 安息诡局第44章 澄面第93章 吃素也是杀生第670章 苗九归第630章 精肉第470章 俩活宝的炒作第723章 众望所归第719章 大战无殇(上)第442章 拓鱼第173章 玉蚕第307章 邋遢和尚的意第646章 狼来了第658章 长乐公主驾到第91章 落荒而逃的天使和竹筒饭第135章 咬钩第212章 嫌疑人第685章 制冰之物第151章 李世民玩震撼(上)第540章 技术狂人第719章 大战无殇(上)第285章 长安故事(续)第485章 兜售海露第30章 干焖豚脚第273章 佐粥佳品第299章 真“师父”现身第560章 两种极端的结合第292章 小插曲第582章 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第360章 新发现第588章 大喜事第589章 不要给国公了第215章 老神仙第508章 天外来物第72章 天使第49章 大年夜第148章 王家二郎不贪心第10章 泥鳅芋子(下)第462章 都想去第507章 大小黑的目的第652章 上错第110章 逛长安(上)第503章 破庙前的发现第314章 打开市场第274章 能忍必有所第432章 用皇庄做试验(上)第61章 恶客上门第123章 白身有白身的好处第293章 长孙煜的决心第202章 各显神通第186章 又见认亲第588章 大喜事第698章 余孽第301章 李世民的态度第339章 湛卢诞生之地第616章 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东西第701章 自觉第217章 闺房之乐第560章 两种极端的结合第137章 再放线第131章 这才是极品美食第695章 捐款忙第222章 鱼丸第275章 梅菜宴第220章 客随主便第359章 小六子的猜测第594章 贫僧有礼了第657章 武才人到访第581章 人口激励政策第664章 徐吃货的坚守第218章 池州人古怪的捕鱼第515章 令人咋舌的福利第181章 三十里亭(下)第527章 见者有份第32章 林主簿召见第387章 又一次大捷第441章 要帮王冼打开心结第344章 薄荷的乌龙第329章 换骨第693章 把你手中的锟鋙石抛了吧第415章 有人记挂第585章 这能吃么第707章 阿尔撒息第593章 归航第436章 房陵开个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