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登基大战



石良玉登基后的第二场大战,前后斩首胡羯匈奴七万多人,相邻胡族各国更是震恐,石琨更下达了讨伐檄文,联络天下胡人共同诛杀石良玉和他的汉家铁骑。石良玉也没有闲着,先攻斩了石琨派来刺杀的五千铁甲死士,然后纵兵屠杀,从凤阳到昆华,横尸相枕,血流成河。他宣令“所有胡羯,敢领兵造反一律灭族”,整个北方,已经完全天下大乱。

这天,石良玉和众将商议军情,正要去看堆积的各种邺国的奏折,忽抱有一名道士求见。他十分意外,立刻传令召见。

那胖道士一副落拓相,却双目炯炯,石良玉一见之下,大喜过望:“哈哈,葛道长,你怎么寻到这里了?”

这个胖道士正是以前在江南时和他关系很密切的葛洪。

葛洪拜了下去:“陛下登基以来,多次大胜胡羯,威名远扬,小道这些年一直在北方游历,得知消息后,就来拜会。”

石良玉上前一步亲自扶起他:“葛道长,我们也算得故人了,你千万不用多礼,现在邺国百废待兴,需要各种人才,你精通医学和占卜术数,就留下如何?”

“蒙陛下赏识,小道自当留下尽一番努力。”

“好,今晚,我们一定得痛饮三杯。”

许久才见一故人,石良玉精神大震,随即摆下筵席和葛洪开怀畅饮。酒过三巡,葛洪道:“陛下,如今邺国已经跟相邻诸胡势同水火,不如和南朝结盟,共谋收复汉家天下。”

“我也早有此意,打算将所据的原南朝领土徐州、兖州、青州等归降南朝,如此一来,南朝的势力就可重返北方,只是不知南朝意下如何。”

“现在南朝是太后的胞兄李亮掌权,丞相朱涛被排挤又坚持无为而治,只怕这结盟之事,一时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啊。”

“我也是担心这一点,所以先联系了豫州刺史朱弦,他的态度倒是十分诚恳。”

“朱弦这两年在豫州做得不错,可惜戴渊来后,他只怕也做不了多大主。”

“只好边走边看,主要还得靠我们自己。”

“陛下说得是。”

两人闲话了一阵,石良玉忽道:“道长,你还记得蓝熙之不?”

“当然记得了。不但记得还十分熟悉啊。陛下您当年离开江南后,贫道投奔了先帝,曾多次为先帝和她诊治病情。对了,她是陛下您的朋友啊,当年还是您介绍贫道认识她的。”

“她的病情究竟如何?要如何才能治好?”

葛洪摇摇头:“她患的是呕血症状,加上早年运功练武,有些走火入魔,阴气寒毒更是浸入骨髓。要治疗这个病,原本也是不难的,但是,对蓝熙之可就相当难了……”

“哦?为什么?”

“但凡年轻文弱女子,很容易被阴寒邪毒所浸,但只要和精壮男子成亲,得男子阳气滋润,天长日久,邪毒自然可以慢慢淡化……”

“意思是说她嫁人了,病就会好?”

“嫁人了,最好还要生了孩子,经历了生产的阵痛,这种病自然就慢慢祛除了。贫道曾经治愈过好几起这种病症。先帝临终前,曾问及贫道她的病情。得知只有这样才能治愈时,先帝非常希望她能够再嫁……”

“哦,先帝也希望她再嫁?”

“是啊。先帝对她非常好。但是,先帝知道她短时间内绝无可能接受其他男子,所以希望等时间长一点,看能不能慢慢改变,但是,她的病却拖延不起,越是拖延就越是入骨……先帝正是希望她再嫁,所以才没有正式立她为后,只是把皇后册和凤印私下里给了她,这些,宫里人都知道的。但是,蓝姑娘对先帝感情深厚,她不太可能再嫁人了啊……”

石良玉怔了一下,没有作声。

葛洪又道:“蓝姑娘原本也是个洒脱之人,并非拘于礼节之类的,她是跟先帝感情很深,不肯再嫁他人,这也没有办法啊……”

“不,她已经嫁人了!”

葛洪大吃一惊:“嫁给谁了?”

石良玉点点头:“我!蓝熙之现在是我邺国的皇后,是我明媒正娶、正式册封的皇后。”

“哦,她现在也在宫里?”

“没有,她不在宫里。”

葛洪更是吃惊,却不好多问。他虽然早年和石良玉相交,不过已经多年未见,现在石良玉的身份又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上他自己和萧卷渊源很深,萧卷临终前的病和死后的遗体都是他处理的,现在听得石良玉居然娶了他的遗孀,只觉得意外之极。

石良玉也不多说什么,两人又喝了一阵酒,谈了许多天下的事情。葛洪久走江湖,这些年见闻甚广,分析局势也头头是道,石良玉深受启发,当即封他为邺国的国师。

邺国和胡族诸国的混战令南朝又喜又忧,喜的是邺国出来暂时阻挡了胡族对南朝的进攻和觊觎,忧的是如今情况下,究竟该不该和邺国结盟。

朱涛主张结盟,权臣李亮等却大力反对结盟,双方争执不下,朱涛又一向主张清净无为,便将这个议题交由皇帝以及垂帘听政的太后决策。李太后本来就没有什么见识,又见儿子还小,生怕战争控制不住,引起大的动乱和风波。再加上,她听李亮品评,觉得石良玉一个乱臣贼子而已,没有必要和这种人合作,因此,便赞同胞兄的意见,也坚决反对和邺政权结盟北伐。

朱弦在豫州苦等消息,接过奏疏却如石沉大海,好不容易得到消息,却是调遣他离开豫州,去别的地方任职。

眼看北伐的大好机会就要失去,朱弦心里十分苦闷,但是仍旧坚持不懈地练兵,希望早日做好准备,期待奇迹。

而宁镇坞堡,这些日子却是静悄悄的,毫无动静。居民士卒每天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静得似乎有些不像话。

这样的安静并不能让人安宁,却仿佛大劫前夕的平静。蓝熙之一点也不敢放松,仍旧每天率领坞堡士卒操练巡逻。

自石良玉登基的第二战后,胡羯和邺国都彼此展开了一场大屠杀,诸胡震动,这次的结盟来势汹汹,据传闻,匈奴、鲜卑、羯、氐等已经纠集了三十万大军,不日即将和石良玉展开一场生死决战。

一早,蓝熙之就走出坞堡,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动向。远远地,只见两骑快马本来,前面的人正是朱弦,而后面那人一时却看不清楚。

不一会儿,两人近了,跳下马背,蓝熙之吃了一惊,后面那人竟然是刘侍卫。

她还没有开口,刘侍卫已经先拜了下去:“娘娘……”

“快快请起,不用多礼。刘侍卫,你怎么来啦?”

“小人听闻边境胡族大乱,娘娘又在坞堡作战不肯回来……”

原来,刘侍卫回宫后,联络旧日部署,在里面挑选了三名十分可靠的武功高强者,亲自训练指导,护卫小皇帝的安全。现在朝局已稳,不过是派系之争而已,小皇帝自然不再存在什么大的安全隐患,相反,现在边境战争几乎已经是风声鹤唳,所以,他就辞别了,赶到了坞堡。

“刘侍卫,小皇帝身边需要人啊,你还是回去吧。”

“现在政局稳定,陛下身边根本不缺人手,您这里却很危急,臣曾在先帝面前立下重誓护卫您的安全,这才是臣的毕生使命。何况娘娘……”

蓝熙之见他欲言又止的模样,又忽然记起他以前总是叫自己“蓝姑娘”,现在居然一口一个“娘娘”!她心里奇怪,道:“刘侍卫,你有什么话就说吧。”

刘侍卫行了一礼才小心翼翼道:“娘娘恕小人无礼,小人听得谣言,说邺国皇帝公告天下立了娘娘为皇后……”

石良玉大张旗鼓公告天下立后一事,蓝熙之和朱弦都是知道的,虽然气恼不已,但是,蓝熙之在坞堡又不是在他的邺国皇宫,再加上后来几次见面,他也没骚扰自己,也管不着,她逐渐也就不以为意。

可是,现在刘侍卫连小皇帝都顾不得匆匆忙忙赶来,想必南朝君臣也一直关注着邺国的一举一动,朱涛等几名完全知情的老臣一得知这个情况,估计立刻就坐不住了。难怪竟连朱涛都不是很热心主张和石良玉结盟!

刘侍卫见她没有作声,立刻跪了下去:“娘娘恕罪,娘娘在坞堡为先帝的江山浴血奋战,小人却无端猜疑娘娘……”

“刘侍卫,你起来吧。你放心,我并不是石良玉的什么皇后,你也不要听信什么谣言。”

“小人知道,小人一看见娘娘在坞堡就明白了。”

“既然明白了,你就回去吧。”

“不行,小人立誓保护娘娘安危,从今以后,再也不敢离开娘娘半步了。”

蓝熙之多次领教过他的固执,也不再劝他离开,只道:“好吧,反正现在坞堡也很需要人,你就留下来吧。”

“是。”

她再看朱弦,却见朱弦满面的郁闷之色。

“朱弦,发生什么事情了?”

“我要被调到南阳郡任太守。偏偏在这个时刻,真是不甘心啊。”

蓝熙之大为意外,也立刻意识到朝廷根本没通过他的奏疏,所谓和石良玉结盟北伐完全是一场空了。而戴渊只怕是担心朱弦不受节制,所以干脆奏请将他调到了南阳郡。

“石良玉曾专程派了使者给朝廷送了盟书,答应将青州、徐州、兖州等地归降南朝,可是朝廷并没有答允……”

“这样他们也不肯答应?”

“对!原本,朝廷的势力很快就可以重返北方的!”

刘侍卫迟疑道:“小人在宫里略有耳闻,石良玉提出的条件虽好,但是,司空李亮觉得他不过是一个犯上作乱起家的叛臣,不愿和他合作。”

蓝熙之怒道:“只要合作对南朝有利,管他是怎么登上皇位的?李亮自己又是什么忠臣孝子了?小皇帝被苏俊挟持时,他跑得比兔子还快,现在倒冠冕堂皇的……”

朱弦摇摇头:“机会错失,对我们和石良玉都不是什么好事。现在胡羯重新集结了十万大军摆开阵势和石良玉对决,看样子他也是有一场大仗要打了……”

刘侍卫喜道:“如此一来,不是会严重消耗胡人的力量?无论他们谁胜谁败,对南朝都是好事啊……”

蓝熙之冷笑一声:“南朝估计也打的是这个主意,想坐山观虎斗,得个渔翁之利。可是,别忘了,五胡如豺狼,谁胜谁负,南朝也捞不到什么好处。现在,南朝白白放弃了将势力重新伸向北方的机会,坐等就等来恢复中原江山了?”

朱弦见蓝熙之闷闷的样子,自己心里更是闷闷的,“蓝熙之,我要去新地赴任了,你在坞堡要好好保重。记住,实在

撑不住的话就赶紧回藏书楼,现在情况危急,晚了怕来不及了。”

“你放心,我会的。朱弦,你也要多保重。”

“嗯,我给你带了点东西,你收下。”

“谢谢。”

这是一大袋肉干、干果之类的。蓝熙之收好,朱弦已经上了马背,远远的去了。

冬天的第一场雪刚下不久,胡羯和石良玉的大军就在两条战线上开始了残酷的厮杀。这十万大军是石琨纠集的匈奴和羌族的新的骑兵,战斗力很强。

蓝熙之探得消息,说近日将有两万大军绕道坞堡进攻邺城。唇亡齿寒,邺政权一消灭,很快就会轮到南朝各边境城市的遭殃。南朝不肯和石良玉结盟,朱弦已经调离,戴渊从来不考虑和“坞堡土匪”合作,更不会对他们施以援手。朱弦苦心经营的坞堡联盟毁于一旦,很快各自为阵。

多次经历生死的蓝熙之决定不再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那两万精兵接到消息,再次围攻坞堡时,忽然发现堡中空空,很快,从侧面的三面秘道里一片杀声震天,箭簇如雨,飞蝗满天,胡军震恐,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马,一时间人仰马翻,自相践踏奔逃者不计其数,到清晨时,两万大军竟然只剩下一千多人逃得生路。

连续下了三天的雪终于停了下来,清晨的阳光里,蓝熙之看着自己的剑尖已经完全变成了一种血青色。混战中,刘侍卫为了保护她,肩头中了两箭,已经被人扶下去治疗了。

一骑马从对面奔来,马上的人经过一夜鏖战,脸上殊无疲倦之色,依旧神采奕奕的,那双大大的漂亮的眼睛那么专注地看着蓝熙之。

“呵呵,桃花眼,好计谋,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打仗作战真的不如你。”

“打仗没什么诀窍,只要能胜利就是好方法,哈哈,蓝熙之,你说是不是?”

“对。可是,朱弦,你这次偷偷率领三千人马埋伏在这里,耽误了行程,会不会受到处罚?”

朱弦眨眨眼睛:“将在外,允许一时权宜,再说,诸胡联盟可是在进攻我南朝边境要塞,我出兵也是应该的,对不对?”

“呵呵,这话对我说是可以的,你得对戴渊解释。”

朱弦愤然道:“我这三千人马是被调去一个闲地驻守,迟到几天也没什么关系,我难得对他解释什么。”

“唉,这次遭到围攻,若不是你那三千人马埋下伏兵,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蓝熙之,所以,我只能劝你放弃坞堡离开这里,现在,南朝的军队也不会再来援助你了。”

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又跟出来的刘侍卫立即道:“就是,蓝姑娘,这里太危险了,你得赶紧离开。”

蓝熙之看看坞堡里进进出出打扫战场的众人,沉默了一下:“我走投无路时投奔这里,他们接纳我还推举我做了堡主,现在大难来了,就这样独自跑了?不管他们了?或者将这近两千人都带到藏书楼去?”

朱弦和刘侍卫都说不出话来。

好一会儿,刘侍卫才低声道:“您是女子,不用……”

“是女子就可以贪生怕死,背信弃义?”蓝熙之微笑道,“你们不要为我担心,我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乱世之中,没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一切就努力而为,听天由命吧。”

朱弦一直很了解她,虽然是出于她的安全考虑劝她离开,但是内心里却是赞赏她的,便不再多劝,只道:“好,蓝熙之,你自己决定,不过,一定要多保重。”

“我一定会的,朱弦,你也要保重。”

“嗯。再见。”

“再见。”

两万胡羯联军在坞堡被一网打尽的消息一传开,联军更是混乱,加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打算,将领之间出现了重大分歧,稍微犹豫分散时,被石良玉抓住机会,兵分两路,集中优势兵力,大破两处胡军主力,不久十万联军被全部击溃,石良玉登基以来的第三场大战,就这样结束了。

这次大战后,邺军军心大振,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一时间,石良玉手下的汉家铁骑和乞活军几乎名震天下,邺国政权的领土扩大到了山东、山西、河南、甘肃、宁夏等地,匈奴、羌族、胡羯等受势力范围被迫逐渐撤出中原,唯剩下邻近的魏国和大燕还在半参战半观望中。

这天,邺城举行大庆,石良玉亲自犒赏三军。

酒过三巡,石良玉回到宫里召集一众亲信再次痛饮。众人许久没见他如此开心过,尤其是张康,除了他在邺城“娶”蓝熙之的那天以外,再也没有见到他如此高兴过,知道他喜悦的不是胜利,而是蓝熙之和自己合作,便道:“恭喜陛下,战无不胜啊。”

石良玉大笑起来:“一场战争的胜利算得了什么?我高兴的是宁镇坞堡取得的胜利,他们为我们消灭了两万胡羯啊。张康,你要密切关注着坞堡的行动,小心他们成为胡羯报复的首要对象。”

“现在诸胡都在忙着对抗我们,不会招惹南朝军队吧?”

“南朝腐朽,将他们这些坞堡都视为流寇土匪,不会保护他们的,现在豫州刺史朱弦调离,他们更得不到庇护。张康,即日起,你率领五千精兵驻守扶罗城,注意有关坞堡的最新消息,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是。”

扶罗城距离宁镇坞堡不过三十里地,葛洪见他如此慎重其事地派出人马去保护南朝的一个小小的坞堡,保护自己的合作伙伴,葛洪又是意外又是开心:“陛下真是仁义过人,您对南朝的合作伙伴如此看重,南朝真该跟邺国好好合作的。”

石良玉笑而不答,心情大好,举杯道:“各位爱卿,一起喝了这杯吧。”

众人立刻举杯,邺城的大街小巷暂时忘却了战争的硝烟,完全沉浸在了欢庆之中。

张康却是清醒的,趁了一个合适的机会,悄悄对石良玉道:“皇上,臣跟了您多年,现在您身边不能少人啊,臣得护卫您的安全,扶罗城是不是换一个人去?”

石良玉也低声道:“你知道,朕是派你去保护娘娘。她现在处境并不好,但是,我希望她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她认为有意义有必要,我都不再阻止她了。而且扶罗城位置重要,这不是个小任务,你一点也大意不得!”

“是。”

石良玉连续三战大胜,灭掉各胡族大军二十几万人,和诸胡早已结下了血海深仇,加上报复性地杀掉胡羯一万多人,更是惹得诸胡仇恨。新一轮的仇杀再次展开,诸胡大量屠杀汉人,诸胡境内的汉人也纷纷起义,一有机会就大肆屠杀落单的胡人。

而大大小小的战争更是从未间断,几乎无月不战,互相攻击。

这种混乱的状态持续到第二年春天,情形更加恶化。石良玉雄才大略,一年多混战下来,几乎从无败绩。诸胡见各自的军队在和汉家骑兵交手时,占不到丝毫便宜,若叫石良玉这样一路打下去,只怕都会被击破。

大家深感不安,石琨再次向诸胡国王送上重礼,商讨结盟事宜。诸胡也纷纷响应,召开了一次盟会,决定由石琨的胡羯、魏国的鲜卑、燕国、匈奴、羌族、氐族共同纠集了三十万大军,准备和石良玉来一场大决战,给石良玉以致命的打击。

战争从初夏开始,石良玉以汉军七万加上北方投诚的四万流民组成的“乞活军”迎击,大战十天后,已经消灭了十万联军。

可是,这场战争远远还没到结束的时候,边境情势已经越来越危急。

久攻不下,诸胡联军比石良玉更加焦虑。这时候,魏国大将受冯太后懿旨,向联军出了个主意。派出五万人从黄河绕道偷袭金庸城的三万“乞活军”。

这三万乞活军战斗力很强,很得石良玉倚重,金庸城被围,石良玉紧急派大将王泰增援,总算打退了这次进攻,可是由于金庸城受到牵制,青州又遭到严重攻击。

朝中大将基本都上了前线,青州危急,石良玉也不慌乱,派出一批小将迎战。几路战线下来,双方都死伤惨重。

这战事一时三刻停不下了,石琨这时却改变战术,趁邺城守备空虚,派手下第一大将石显率领十万大军进攻邺城。

石良玉见石琨竟然敢攻击邺城,大怒,亲自率军迎战石显,半月之内,灭掉石显八万大军,石显抵挡不住,暗中派人送出投降书,拟将暗杀石琨作为见面礼送给石良玉请罪。石良玉同意了。

半个月之后,石显果然趁石琨离开襄城的时候,派亲信将他暗杀,取了石琨首级送给了石良玉。

至此,三十万胡族联盟已经消灭十几万,可是,西线和东线的羌军和大燕联军却依旧咄咄逼人,并不因为石琨的死而有所撤退,相反,两国更是从中看到了希望,指望染指中原分一杯羹。

就在石良玉苦战石显的时候,燕军绕开胡族联军直下攻打扶罗城。扶罗距离宁镇坞堡不足三十里,有邺政权的五千军队驻守。

扶罗城虽小,但是位置十分重要,只要攻下这里,就从侧面打开了进攻邺国的大门。慕容俊见一众联军和石良玉交手,那是只败不胜,他暗中观察良久,终于找准了要塞,抛下联军,和羌军商议后,准备先绕道打通这个重要关口,再内外夹击,如此,必破石良玉大军。

慕容俊上次偷袭坞堡不成,本就忌惮,打定的主意是先绕过南朝领土去消灭这支小小的坞堡,便集中精力专攻扶罗城,准备攻下扶罗城后再顺道收拾坞堡。慕容俊上次被俘,贿赂李亮大量财物被中途放回后,就知道南朝现在只求自保偏安,决不会因为“坞堡匪类”而和边境各政权交恶的。

他只知道坞堡的首领名“无名氏”,自然不知道她就是蓝熙之是石良玉公告天下立的皇后,否则早已先攻坞堡了。

扶罗城虽然只有五千守军,但是,大家都知道现在诸胡混战互相杀戮,一旦城破,城内汉人必然被屠杀殆尽,因此,无不拼命死守,慕容俊大军连续攻打半月都攻不下来。

此时,已经是秋老虎肆虐的季节,扶罗城外死尸堆积如山,又得不到任何清理,太阳暴晒之下,很快腐烂恶化,苍蝇遍地,蛆虫乱爬,病菌孳生。更可怕的是,暴晒半月后,又连下几天暴雨,病菌更是四处蔓延。

无论燕军还是扶罗城里,都瘟疫横行,各自死伤大半。

蓝熙之观望已久,再也坐不住了。扶罗城一旦城破,慕容俊顺道只怕也不会放过坞堡,唇亡齿寒,加上扶罗城为张康率人所守,张康曾多次解救坞堡危难,如今,于情于理都不能坐视不理。不几日,蓝熙之果断下了决心,率领堡中经过多次扩充的两千人马支援。

坞堡和燕军刚一交手,又下起暴雨来。

蓝熙之早有准备,为防传染瘟疫,堡中人马都带上了口套,马蹄也裹上了套子,燕军人数虽众,但是陷入暴雨和瘟疫的双重夹击下,倒被坞堡人马打了个措手不及。

张康闻讯后大喜,决定第二日凌晨发动攻击,和宁镇坞堡里应外合,准备全部歼灭慕容俊的燕军。没想到当晚扶罗城里的近百名胡羯平民,悄悄组队出击,做了燕军的内应,出其不意攻破扶罗城门。

蓝熙之率领坞堡众人浴血苦战,虽然暂时阻挡了燕军的行程,无奈城门已破,燕军潮水一般涌入城里,到中午时,扶罗守军基本已经全军覆没,城内的百姓更是慌忙逃窜,但是,哪里奔逃得及,这个有一万多人的小城,男女老幼,几乎无一幸免,全部死在了燕军的屠刀之下。

秋雨又淅沥沥地下了起来,蓝熙之率领的坞堡士卒救援不及,正要撤退,却被赶来的两万魏军包围,很快,就只剩下几十骑人马,被围在中间奋力厮杀。

慕容俊坐在战马上,恶狠狠地盯着阵中那个奋力拼杀的女子,笑声远远传来:“你这什么坞堡堡主,快快束手就擒,向本王磕几个响头,说不定本王心情一好就饶了你的小命……”

“狗贼,今天我才是要取你狗命。”

“死到临头,还敢如此大言不惭,大家听令,生擒这个女子加官三级,赏银一万;杀死者升官一级,赏银五千……”

重赏之下,燕军汹涌而上,孙休和刘侍卫都已经负伤多处,却紧紧护卫着她,刘侍卫焦虑道:“娘娘,您快突围……”

“好,所有人集中在一起冲出去,千万不要分散了。”

“来不及了,娘娘,您先走……”

蓝熙之无暇回应,只将余下的几十骑人马组成一支强硬的冲锋队伍,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燕军的封锁。

又是一群士兵蝗虫样的包围上来,蓝熙之顾不得回答,只舞剑奋力厮杀,混战间,城内几骑快马冲出,正是身负重伤的张康和三名侍卫。

张康看见蓝熙之,赶紧道:“您快走……”

“这个时候大家万万不能分散,共同杀出一条血路。”

“是!”

一名坞堡士兵和孙休危急,蓝熙之赶紧上前救援,一柄大刀从背后向蓝熙之砍来,蓝熙之躲闪不及,旁边的刘侍卫一下侧身挡住了这一刀,只叫得一声“娘娘”就倒了下去……

蓝熙之回头扶住他,见杀刘侍卫的是一名便装的胡羯人,显然正是扶罗城里做内应的胡羯百姓。

那人又一刀向她砍来,她一剑刺出,穿透了那人的胸膛,回头,刘侍卫双眼已经完全闭上,再也睁不开了。

“刘侍卫……”

她惨叫一声,身子一倾,还顾不得去扶刘侍卫,前面,慕容俊张弓一箭射在了孙休的咽喉上,孙休哼都没哼出一声,身子跌落马背,立刻气绝身亡。

蓝熙之的惨叫封在喉里,慕容俊大笑着一箭就向大黄马射来,正中大黄马的咽喉,身边又是两柄大刀砍在大黄马的马腿、马肚子上,大黄马的惨叫比她的声音更加凄厉,轰然倒了下去……

蓝熙之眼前一黑,被颠下马来,左右是刘侍卫和孙休的尸体,前面是大黄马的尸体,四周,坞堡的士卒已经全部牺牲,后面仅存的张康,她又没有看到。

死了,全部都死了。刘侍卫、孙休、坞堡的兄弟、大黄马……她双目赤红,提剑就向慕容俊杀去,“狗贼,我要你的命……”

慕容俊猖獗大笑着避开:“今天,你们一个也跑不了了……”

慕容俊笑声未落,忽然听得后面一阵厮杀之声,他立刻回头,只见后面杀来一支大军,正是石良玉的赫赫有名的汉家精骑。为首之人,正是骑着“飒露紫”的石良玉。

石良玉盛名之下,诸胡无不震骇,饶是慕容俊见他御驾亲征,也心里大惊,来不及截杀蓝熙之等人,立刻高举金刀大声令队伍稳住迎战石良玉。

汉家铁骑一向以冲击力著称,燕军几次成阵又几次被冲散,连续几次后,燕军大恐,死伤无数,而后侧的羌族军队却趁势冲了上来。

原来,石良玉击破石琨后,又遇上羌族和参与胡羯的联军,交战正酣,忽闻扶罗城被攻,他深知扶罗城的重要性,大军正在其他线路作战,临时来不及调遣更多人手,他便亲自率领几千人马连夜赶来,同时下令兖州的张桦立即率军赶来勤王。

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的燕军在羌族军队的接应下,已经发现了石良玉不过率了几千人马,他们可是还有七八万人马,胆怯一稳住,精神立刻来了,慕容俊再次号令燕军成阵,但是哪里快得过石良玉的冲击,又是一场铁骑冲击,竟然让他们冲入了中间。

石良玉老远就看见了被围在中间发狂般厮杀的蓝熙之,她身上的袍子已经被划得七零八落,浑身都是血,脚步也踉跄不支了。他心里焦虑,策马就往里冲,远远跑在了自己的护卫队的前面,大声道:“蓝熙之,快过来……”

蓝熙之听得他的声音,心里一松,拼命想往他的方向移动,无奈,身边最后的张康等人早已坚持不下去了,一时哪里冲得破重重包围?

蓝熙之又被三人围攻,情势危急,石良玉坐在马上,张弓搭箭,一箭射穿了一个人的咽喉,另外两人后退一步,蓝熙之趁机松了口气,大喝道:“张康,快走……”

“您先走……”

她正要回头,眼前一花,已被一个人伸手捞上了“飒露紫”,大声道,“熙之,快走!”

她见他跳下马背将马让给自己,急忙道:“石良玉,你呢?”

“我马上来……”

他话音未落,燕军见他身陷重围落单,大喜过望,立刻向他杀来。石良玉挥舞了大刀,拼命砍杀。

蓝熙之见他身陷险境,掉头又往回冲,一柄大刀混乱之间向她砍来,她侧身在马背上一旋躲过,斜斜一剑刺出,将一名正偷袭石良玉的士兵杀翻在地。刚一回头,背后,却另一柄长矛刺来。

石良玉见她无可躲避,飞身跃起抓住那支长矛,旁边,一柄大刀立刻砍在了他的肩上。他大怒,回身一刀将那士兵砍翻,急道:“熙之,快走……”

“你呢?”

“我马上来……”

这时,石良玉的护卫队已经冲杀过来,石良玉又砍杀几人,抢身上了另外一匹马,“熙之,快走。”

蓝熙之顾不得回答,飒露紫飞奔起来,蓝熙之举剑逢人就砍,后边,石良玉张弓射箭,所向无不披靡。在一队亲兵的拼死掩护下,两人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了出去……

天色已经快黑了,身后的追兵越来越近,紧紧追随的张康等几十名侍卫迎上了追兵,阻挡得一阵,“飒露紫”又甩开众人一截距离。

再一会儿,又下起瓢泼的大雨来。雨已经淋得人和马都睁不开眼睛了,马胡乱奔跑,也不知跑到了什么地方,到雨渐渐小下来时,后面,追兵的声音小了下去,张康等人也没了踪影,蓝熙之摸摸脸上的血迹和水珠,睁开眼睛,前面横着一片小小的山林,她回头,只见石良玉跟在后边,也是浑身血迹,被淋得眼睛都睁不开来。

山路十分泥泞,两匹马还在继续漫无目的地往前走。

石良玉抖抖身上头发上的水,看看前面浑身水淋淋、血淋淋的蓝熙之,勒住马,叫她:“熙之,等一下……”

蓝熙之刚回过头来,却听得旁边轰隆一声,连日暴雨下的山体碎石泥泞松懈垮塌,山一般压了下来……

两匹马受惊挣扎,两人一前一后都被颠落马下,骨碌碌地沿着又湿又滑的山道滚了下去,滚出十几丈远才停下。

两人被这一震荡,几乎都晕了过去。好一阵子,石良玉才眼冒金星地睁开眼睛摇摇晃晃站起来,对面三丈远外,蓝熙之也摇摇晃晃站了起来。

“熙之……”

“水果男……”

两人突然同时一阵狂奔,彼此的手臂刚一沾着对方,便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她在他的怀里瑟瑟发抖,他也在她的怀里瑟瑟发抖。战争、厮杀、一个城市的毁灭、垮塌的泥石流……每一样都随时随地威胁着生命,也许,下一刻再睁开眼睛,身边的人就再也不会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

恩怨情仇忽然都变得那么微不足道,天地之间,只有活着,成为了唯一的事实。

两人不知拥抱了多久,天色已经完全黑了,头顶的乌云略微散去了一点,一弯冷冷的、蒙蒙的新月升上天空,漠然的光辉洒了二人一身。

“飒露紫”和那匹抢来的马都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显然已经被这阵泥石流的巨大冲力压死了。

石良玉稳定了一下心神,低下头在她的耳边轻声道:“熙之,我们走吧。”

她没有回答,身子依旧在他怀里瑟瑟发抖,站也站不稳,一直往他怀里滑。

他叹息一声,轻轻拉开她的手,她却立刻惶恐地又将他的手紧紧抓住。

“熙之,放开手,我背你!”

她慢慢放开手,惊恐地看着他转身,似乎他马上就要舍了自己独自离去。可是,很快,他就在她面前蹲下了,镇定下来的声音变得温柔又充满了怜惜:“熙之,我们走吧。”

山路是那样的滑,石良玉却每一步都尽量走得稳稳的,就如他的声音一样镇定。似乎这个时候,蓝熙之才真正意识到,这背着自己的男人再也不是江南颀长身材却文弱的少年了,他早已经历不知多少风雨、多少磨难、多少死亡和厮杀,他显然没有将这一场劫难放在眼里,他有些疲倦,却仍然充满了生机和精神,坚定地往辨识出的方向,在黑夜里大步往前走去。

“熙之,不要害怕,有我呢!我一直都会在你身边的。我们先找个地方歇歇,张桦的大军正在赶来,一切会好起来的……”

她没有作声,只是紧紧抱住他的脖子,冷冷的月光下,黑黑的前路完全看不清楚一丝光亮。

“熙之……”

她一句也没有听清楚他在说什么,只是抬起头,看着天空那盏弯得十分凄凉的细细的月亮,脑海里是空白的,没有萧卷、没有刘侍卫、没有坞堡的兄弟、没有朱弦、没有大黄马、没有无止境的鲜血和厮杀,甚至没有这个背着自己在茫茫黑夜里逃命的男人……

脑海里只有茫然和疲倦,紧紧贴着他的胸膛的湿的衣服慢慢又干了,再然后,浑身也不再冷得发抖,而是那样热烘烘的,似乎是阳光普照,又似乎是火炉煎烤,再然后,浑身仿佛跌进了冰窖,冷得牙齿打颤……如此交替反复,却敌不过汹涌而来的疲倦,眼睛也慢慢闭上了……

(本章完)

第二十一章 诛灭天子取大位第九章 谁人黑夜点盏灯第二章 乌衣巷边的夜宴第二十五章 最后的一声大嫂第四章 天涯海角第十四章 庶族女子的尊严第十章 朱公子上门请客第十八章 家变情变和心变第十五章 朱丞相全家请罪第六章 冯太后示好第二十一章 诛灭天子取大位第一章 娶还是不娶第六章 冯太后示好第六章 冯太后示好第十六章 爱的哀愁第二十章 凤印和皇后绶册第十八章 家变情变和心变第十八章 家变情变和心变第七章 又成俘虏第三章 暴君之暴第三章 读书台上两相望第十七章 皇后朝服第二十二章 敌营之中冒大险第十五章 生命里的选择第二十四章 生日祭日和洞房第六章 冯太后示好第七章 新亭品评桃花男第二十四章 生日祭日和洞房第二十二章 敌营之中冒大险第十七章 幽冥之中负良友第十七章 幽冥之中负良友第三章 读书台上两相望第十六章 至诚君子如王猛第二十二章 敌营之中冒大险第十三章 乱世情缘第十二章 皇太子提亲被拒第二十一章 诛灭天子取大位第三十二章 爱与哀愁梦中人第十六章 至诚君子如王猛第五章 宁城女大王第九章 倾诉第七章 新亭品评桃花男第二十章 凤印和皇后绶册第十六章 至诚君子如王猛第一章 娶还是不娶第二十七章 石良玉的大秘密第二十三章 你是我的狐狸精第十九章 失节的女子第三十一章 太子府的女囚徒第十四章 登基大战第十六章 爱的哀愁第三十四章 谁是谁的未亡人第十三章 乱世情缘第四章 天涯海角第十九章 不是妹妹是皇妃第二十章 最后决战第十八章 家变情变和心变第五章 一棵开花的大树第四章 天涯海角第三十章 三百岁或六百岁第二十一章 诛灭天子取大位第十二章 皇太子提亲被拒第三十章 三百岁或六百岁第六章 醉饭的水果书生第五章 宁城女大王第十三章 乱世情缘第十三章 决绝之夜房中术第十六章 爱的哀愁第三十章 三百岁或六百岁第十一章 恩断义绝第二章 小妾第二章 乌衣巷边的夜宴第十七章 幽冥之中负良友第二十五章 最后的一声大嫂第六章 醉饭的水果书生第十七章 幽冥之中负良友第五章 一棵开花的大树第二十二章 敌营之中冒大险第七章 又成俘虏第二十七章 石良玉的大秘密第十一章 恩断义绝第四章 妖女美女和野狗第一章 书画双绝蓝熙之第十七章 幽冥之中负良友第十五章 朱丞相全家请罪第二十九章 情难自禁的过分第八章 面对冯太后第三章 读书台上两相望第十七章 皇后朝服第十二章 皇太子提亲被拒第十五章 生命里的选择第十九章 失节的女子第九章 倾诉第十三章 乱世情缘第十章 婚礼和阴谋第十五章 生命里的选择第十五章 生命里的选择第八章 同心离居的日子
第二十一章 诛灭天子取大位第九章 谁人黑夜点盏灯第二章 乌衣巷边的夜宴第二十五章 最后的一声大嫂第四章 天涯海角第十四章 庶族女子的尊严第十章 朱公子上门请客第十八章 家变情变和心变第十五章 朱丞相全家请罪第六章 冯太后示好第二十一章 诛灭天子取大位第一章 娶还是不娶第六章 冯太后示好第六章 冯太后示好第十六章 爱的哀愁第二十章 凤印和皇后绶册第十八章 家变情变和心变第十八章 家变情变和心变第七章 又成俘虏第三章 暴君之暴第三章 读书台上两相望第十七章 皇后朝服第二十二章 敌营之中冒大险第十五章 生命里的选择第二十四章 生日祭日和洞房第六章 冯太后示好第七章 新亭品评桃花男第二十四章 生日祭日和洞房第二十二章 敌营之中冒大险第十七章 幽冥之中负良友第十七章 幽冥之中负良友第三章 读书台上两相望第十六章 至诚君子如王猛第二十二章 敌营之中冒大险第十三章 乱世情缘第十二章 皇太子提亲被拒第二十一章 诛灭天子取大位第三十二章 爱与哀愁梦中人第十六章 至诚君子如王猛第五章 宁城女大王第九章 倾诉第七章 新亭品评桃花男第二十章 凤印和皇后绶册第十六章 至诚君子如王猛第一章 娶还是不娶第二十七章 石良玉的大秘密第二十三章 你是我的狐狸精第十九章 失节的女子第三十一章 太子府的女囚徒第十四章 登基大战第十六章 爱的哀愁第三十四章 谁是谁的未亡人第十三章 乱世情缘第四章 天涯海角第十九章 不是妹妹是皇妃第二十章 最后决战第十八章 家变情变和心变第五章 一棵开花的大树第四章 天涯海角第三十章 三百岁或六百岁第二十一章 诛灭天子取大位第十二章 皇太子提亲被拒第三十章 三百岁或六百岁第六章 醉饭的水果书生第五章 宁城女大王第十三章 乱世情缘第十三章 决绝之夜房中术第十六章 爱的哀愁第三十章 三百岁或六百岁第十一章 恩断义绝第二章 小妾第二章 乌衣巷边的夜宴第十七章 幽冥之中负良友第二十五章 最后的一声大嫂第六章 醉饭的水果书生第十七章 幽冥之中负良友第五章 一棵开花的大树第二十二章 敌营之中冒大险第七章 又成俘虏第二十七章 石良玉的大秘密第十一章 恩断义绝第四章 妖女美女和野狗第一章 书画双绝蓝熙之第十七章 幽冥之中负良友第十五章 朱丞相全家请罪第二十九章 情难自禁的过分第八章 面对冯太后第三章 读书台上两相望第十七章 皇后朝服第十二章 皇太子提亲被拒第十五章 生命里的选择第十九章 失节的女子第九章 倾诉第十三章 乱世情缘第十章 婚礼和阴谋第十五章 生命里的选择第十五章 生命里的选择第八章 同心离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