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同姓不婚

“公子,夫人对公子是一往深情……”

左平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劝一句。

毕竟,这一次王世强能到延和殿为官家讲学,固然有皇后的推荐。

但前提是他能通过朝廷大选试里的三轮考较,然后才能面圣。

他得了官家的青眼,不经科举得授国子监祭酒并直秘阁讲学之位。

这并不容易。

明州楼氏的亲朋戚友出力良多。

三轮考较的试官共有八人,都是朝中颇有几分名气的儒者,有一半与楼家常有来往。

早在一两年前,公子就曾经以楼氏女婿的身份上门拜见,与他们讲论过经书了。

公子固然是有真材实学,又有经商、建坊、开河安民、办书院的实干能力,但本朝的大选试根本没有考题,只有试官们三轮面谈讲经。

只要其中有一位考官有心为难,受试者再是学富五车都是通不过的。

所以渡江近百年来,通过大选试出仕入朝的举人、同进士还有三四人。

但王世强这样的白身却是绝无仅有,唯他一人。

王夫人楼鸾佩在其中为丈夫的周旋之力,岂能小看?

“公子,虽然说是门户有些差别,但公子如今已经是官家座前的升朝官,夫人慧眼识

得公子这样的贤才,才会甘愿下嫁。”

左平觉得王世强太多疑了,他是公子母家的左氏出身,有些话还是可以劝一劝,

“公子,楼大人这回虽然故意为难公子。不叫公子和东主与季娘子见面。但他在官家

面前其实也是举荐过公子的。楼家上下都是看重公子的贤能才许了这一门婚姻……“

王世强听得此话,把茶盏一放,淡笑了起来。

“楼云和季家订亲的聘礼单子你没看到吗?”

左平当然是看过的,不单是礼单,订亲时从楼府抬到季府的聘礼整整抬了一条街。

他一进城就亲眼看到了。

“楼府的聘礼不多不少,足足是陈家的三倍。暗里地,我看楼云应该是把他在西南一带的马场暗股做了聘礼。就是要盖过陈文昌。免得让季家觉得少了八珍斋的股份吃了亏。”

说罢。他站起走了出去。

外面堂屋里还有酒席未完。

他在去金国前要打探的消息可不少,这样才能完成官家的托付。

左平见他提起楼云的聘礼,不明所以。连忙跟着,听他冷笑着,

“楼云这样不愿意服输的心性,也难怪他出身夷奴如今能身居高位。但楼家要是不心虚。以楼云当初受了鸾佩的庇护之恩,我连纳三妾。他岂不是应该让我连生意都做不成,直接流落街头才对?哪里肯举荐我出仕为官了。”

左平听到这里,也不禁觉得王世强言之有理。

楼云可不是肯平白吃亏的主。

上回中秋宴,小韩大人在宫中给季娘子设了陷阱。差点给她订了个谋逆之罪,季娘子揭出了卖官的事情还以颜色,楼云仍然不肯罢休。

王世强走到外间席面上之前。心思都已经从家事放了回来,淡然道:

“他今日就问过我。白道士到京城向官家上书的事情。我岂不知是他与白道士早有来往?他现在是借了我的手与大小韩相斗。你让家里的人好好安排。我请了白祖师进京城,总不能让他白跑一趟……”

“公子放心。”

……

王世强回席之时,龙树精舍里,迟氏的素席也颇为精致可看。

赏佛会的谈笑之中,自然就有人说起了如今京城里名声最大的道士是白玉蟾。

“听说这位祖师奉旨在江西九宫山为官家设了国礁,祈祝大宋国运昌隆,后来到了京城,在丽正门外伏阙上书,官家却没有理睬,外面都传是有天灾*。”

在佛寺里议论道门,坐席的夫人们倒也没有什么人出头表示不妥。

少不了有人卖弄在京城里的消息灵通。

“听说白祖师上书并没有说什么天灾地祸。而是点化了官家,说官家是玉虚清真大帝转生,要官家跟着他出家做道士去——”

夫人们的惊叹声中,季青辰笑着旁听。

她点头又摇头地表示,这事她出京城时还没有发生,所以她不知道。

但其中的内情她早就清楚。

这白玉蟾的上书里可没有叫官家当道士,而是痛骂了大小韩卖官误国。

官家就算是心里高兴有个人出来恶心一下韩宰相,却也不能把韩家怎么样。

吴太后身体不好,年纪已经上了八十,眼看着拖不了多久。

官家还能忍耐几年。

总不能叫人说,他逼宫收拾了亲生爹娘还不够,还要收拾太祖母的娘家人?

迟氏年轻已经上了四十,算得上是历事不少。

她笑着唤女戏子上来说书,把这些议论打了岔。

免得在席的夫人们在边州呆久了,天高皇帝远地说了什么不妥当的话,叫文安县夫人传到京城里去。

“倒是金国那位国主,最近不知宠信了什么妃子,派了人去金阁寺上香。都说是为了丽妃。但榷场里的商人都传着,听说如今最得宠的是李妃了。”

说起对面的敌国,当然就少了顾忌,宫闱秘事随口就来,

“都说那李妃不过是奴婢出身的汉女,就因为容貌妖媚又一味地讨好主上,半点不知道贤淑奉主。她先是封了夫人,如今宫里传了风声出来,说是国主生辰后要加封昭容了。”

夫人们对汉女能当上妃子,当然是格外感兴趣,纷纷议论了起来。

其中有和榷场商人关系密切的别驾夫人,随口说起这李氏虽然是汉女,却流落在外夷。

难怪是不知礼义。

她本来和堂哥订了亲,贪慕权势才进宫备选。

结果这事传了出来,叫国主知道了。

……

隔壁王世强的席面上,当然有本州官员向王世强这位寿节使者说起金国后宫的消息。

“这李妃是高丽来的战俘,岂能通晓礼义?国主一问,她一女子毫无主见,自然吓得哭泣。说是进宫前在高丽和堂哥有过婚姻之约,哥哥本来也姓李,但堂兄妹是同姓岂能成婚?”

在座的大半都是经了科举考上来的官员,说到此处都是同时点头。

同姓不婚,当然是正理。

更何况还是嫡亲的堂兄妹?

外夷人不知礼,所以才形同禽兽。(未完待续)

087 寺中变乱278 暖床使女(上)351 曾经喜欢162 亭中相会239 亲事在即090 年少时光276 无心失礼068 睁眼世界306 夫妻同命071 火中化灰090 年少时光266 偶然私会158 楼云教女127 初入季园227 四路伐金355 儿时愿望215 儿时旧事347 恩同再造298 小小暗恋199 久别重逢358 宠臣求亲070 男女追逐269 两宫相争356 薄情寡义(下)162 亭中相会303 两家寻仇075 适可而止222 宴无好宴280 暖床使女(下)287 夫妻玩笑256 洞房秘事(上)356 薄情寡义(下)208 狗头猪脑245 死梦重现139 哭诉一场312 宫门劝降254 狗传情书098 嫁妆箱子215 儿时旧事140 文昌其人249 同行回京274 鸳梦重温113 粉墙花树058 由此而德262 甘心为妾275 调戏出气240 诰命落空279 暖床使女(中)102 鼓楼私语242 群雌争先239 亲事在即361 两家议亲 (上)190 将计就计234 渐渐成人362 两家议亲(下)296 家庭暴力271 同姓旧恋217 三年不归327 并骑而逃263 情敌对峙254 狗传情书317 逐妾出府(上)196 边城相会058 由此而德232 成亲之前075 适可而止097 恍然而悟225 相安无事327 并骑而逃211饱暖之后325 夫妻仳离113 粉墙花树057 女子深情089 汉诗汉情363 大喜之日310 临别嘱托241 吃饭娶亲240 诰命落空349 碉寨同行370 临别寄语(下)255 出色妻弟139 哭诉一场359 皇后失宠216 喜事临门333 夫妻翻脸216 喜事临门305 母虎相争202 佛前挂灯195 往复迟疑219 契丹婚事094 出嫁招婿242 群雌争先241 吃饭娶亲090 年少时光189 偏爱之心074 重到旧地079 阴差阳错(下)214 收贴说亲295 怆惶梦醒212 洛神宠姬
087 寺中变乱278 暖床使女(上)351 曾经喜欢162 亭中相会239 亲事在即090 年少时光276 无心失礼068 睁眼世界306 夫妻同命071 火中化灰090 年少时光266 偶然私会158 楼云教女127 初入季园227 四路伐金355 儿时愿望215 儿时旧事347 恩同再造298 小小暗恋199 久别重逢358 宠臣求亲070 男女追逐269 两宫相争356 薄情寡义(下)162 亭中相会303 两家寻仇075 适可而止222 宴无好宴280 暖床使女(下)287 夫妻玩笑256 洞房秘事(上)356 薄情寡义(下)208 狗头猪脑245 死梦重现139 哭诉一场312 宫门劝降254 狗传情书098 嫁妆箱子215 儿时旧事140 文昌其人249 同行回京274 鸳梦重温113 粉墙花树058 由此而德262 甘心为妾275 调戏出气240 诰命落空279 暖床使女(中)102 鼓楼私语242 群雌争先239 亲事在即361 两家议亲 (上)190 将计就计234 渐渐成人362 两家议亲(下)296 家庭暴力271 同姓旧恋217 三年不归327 并骑而逃263 情敌对峙254 狗传情书317 逐妾出府(上)196 边城相会058 由此而德232 成亲之前075 适可而止097 恍然而悟225 相安无事327 并骑而逃211饱暖之后325 夫妻仳离113 粉墙花树057 女子深情089 汉诗汉情363 大喜之日310 临别嘱托241 吃饭娶亲240 诰命落空349 碉寨同行370 临别寄语(下)255 出色妻弟139 哭诉一场359 皇后失宠216 喜事临门333 夫妻翻脸216 喜事临门305 母虎相争202 佛前挂灯195 往复迟疑219 契丹婚事094 出嫁招婿242 群雌争先241 吃饭娶亲090 年少时光189 偏爱之心074 重到旧地079 阴差阳错(下)214 收贴说亲295 怆惶梦醒212 洛神宠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