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金阁大火

楼云还没出谢府,就接到了楼叶送过来的急信。

他看到季青辰已经出发的消息,急怒攻心之余,不再在朝上纠缠,出京向楚州而回。路上,季辰龙从宿州送来的密信却到了。

信里的消息是金阁寺大火。

“不只是金阁寺,五台山上的寺院、道观烧了十六间?僧人、道士也死伤了不少?”季青辰一脸震惊,坐在了宿州边堡的判官后宅里。

“正是如此。听说这一回为了迎接国主使者,五台山上的寺观纷纷修葺殿阁,人

多手杂,没看好香火。结果起了大火。从金阁寺烧起,烧到了半山腰上的三清观。国主的使者如今停在了半路上。还在等国主的旨意呢。”

季辰龙仍然是光着头,头上戴着金国流行的佛顶帽巾。

帽巾绣着深蓝色双乌纹,漆黑巾顶抱住了头,脑后双摆上扣着横铜扣。

巾下拖着两根麻花瓣子。

他的面容是从小就晒不黑的苍白,双眸常年带笑。

“阿姐,多亏你在我这里耽误了些时候,没有和述律元一起去五台山。”

他脸上的笑,带着侥幸的意外。

虽然在金国边州里,但本地人口混杂,灾民又多,季青辰仍是一身汉女衣裳。

她头上梳了普通的椎发髻,只不过北方的汉裙混和了些女真款式,方便骑驴马。

她一身深蓝色斜襟长裙没有套背子,裙中系了蓝底白花细绦带,显出了腰身曲线。

裙子两侧开了长衩,露出里面的浅蓝绸子底裙。

她端坐在椅上,清艳的五官。美好的身段仍然让她有亭亭玉立的观感。

这里是宿州边堡屯田判官的官衙后宅。

因为相当于宋代的军州,女真衙门保留了旧宋留下来的规制。

正南隔着一处小园子是知州的公堂,公堂后住着知州的家眷。

正北过了两道封死的门和本州推官打隔壁。

她进这院子时,还要从通判的家门前过。

一个月前她随着述律元的商队进城时,她亲眼看到街对面,就是保靖军的军衙门。

此地隔着淮河,遥遥与楼云的楚州对峙。

她苦笑了起来。道:

“我还得庆幸我没有把空明大明的舍利托给述律完。请他送过去呢。”

在金阁寺里,舍利和奉养佛品只怕就是一把火烧了的结果。

从季辰龙进屋起,就一直没有出声的程启年微微一笑。摊手道:

“我所言不虚,季娘子这一次应该相信我了吧?”

因为他的开口,季青辰和季辰龙的脸色都是一沉。

季辰龙的笑容冷淡异常。

她的眼眸一转,落在了程启年那张虽然年轻。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脸庞上。

她一点也看不出,两年前。他是怎么瞒过了季辰龙,居然和李海兰搭上了线。

此间是季辰龙的书房,淮河以北的屋子都是砖石结构,青砖铺地。墙上镶嵌两张双层的雕窗。

书案前摆了待客的一几四椅。

在长杆烛灯的照耀下,她瞥了身边另一张椅子坐下的季辰龙。

二郎的神色除了冷淡,并没有多少变动。

看来他也觉得这程启年绝不可能是李海兰移情别恋的对像。

她进宫备选的事情。也许这人早知道。

李海兰却不可能是受此人控制。

程启年的长相远不及二郎俊秀。

论人材,他虽然是黄七郎的老熟人。黄河伐帮程家的三公子。

但还没听说他自己做出什么事业,自然无法与唐坊季家的二郎相提并论。

季青辰和二郎交换了一个眼色。

这是在唐坊里,她和二郎搭挡做生意的习惯。

“这场大火和李娘娘有关?”

她突然开口。

程启年在这里苦等了她一个月,以金阁寺有天灾为由劝她不要去。

此外,他说的都是程家和黄氏货栈的交情。

因为季辰龙也觉得这回金阁寺进香来得奇怪,所以她忍耐了下来。

她也在犹豫,万一金宋开战,她无法在婚期前回来。

关索这一路上已经烦得她不行了。

更何况,她去金阁寺,本来就是和程家有了暗约。

她会在程家见一见这位三公子,打听一下西北商路上蒙古西夏对峙的消息。

“在下并不知道宫中的李娘娘,在下只是认识唐坊的李三娘子。”

程启年回答得滴水不漏。

烛光照出雕窗外的人影,季青辰知道门外守着姬墨、关索,还有季辰龙的心腹。

季龙龙哧笑一声,突然道:

“我如今也算得上是当朝国舅,李娘娘的堂兄,什么李三娘子我却不知道了。”

“……”

不仅是程启年半晌说不出话来,就连季青辰也忍着没敢去看季辰龙的脸色。

金国国主因为宠爱李师儿,把她进封了九嫔之一的昭容。

而且,还因为那同姓不婚的进宫借口,他恢复了郑洪的旧姓,重新让季辰龙姓了李。

季辰龙现在的名字叫李铁儿。

季青辰在进宿州前就听到这消息,到现在她都没敢在二郎面前问起过。

程启年当然知道李师儿就是李海兰,他现在也知道季辰龙和李海兰订过亲。

他那镇定自若的气势终归还是被压了下去,苦笑拱手道:

“季兄,当初我与李三娘子商量进宫之事时,我确实不知旧事,我只是听家父提起过黄世伯,提起了唐坊的季娘子……”

他要早知道李海兰和二郎有婚约,他怎么着都不会去兜揽这个麻烦事。

他真是太冤枉了。

季辰龙面无表情的模样让程启年心中发毛。

“程公子客气,我的堂妹在宫中受了程公子的照抚,才能有如今的荣华富贵,将来我升官加封也是易如反掌。我还没来及感谢程公子的大恩大德……”

听他讥讽地说到这里,程启年已经是一脸苦相。

季青辰叹了口气,把话接了过来。

“程公子是全真教门下?”

程启年如释重负,连忙道:

“在下还未曾有幸列入门墙。重阳祖师在陕西凤庭悟道,我早已经赡仰过仙迹,诚心入道。如今长春真人游方天下,广收门徒。在下也仅是宿州灵壁县松风观的方外护法而已。”

他就是在松风观,遇上了李海兰。(未完待续)

185 君前应答297 纳妾之请120 事出有因090 年少时光138 绝断退亲206 姐夫责任(下)332 措不及防207 步步为谋198 不可偏心211饱暖之后063 林海山鬼295 怆惶梦醒131 旧情复燃221 整治毛病070 男女追逐147 英雄救美352 孤单一人143 长者深意306 夫妻同命330 夫妻之义(上)329 新伤旧恨106 九品文郎165 婚后安排325 夫妻仳离280 暖床使女(下)247 娘子交代206 姐夫责任(下)171 备贴求亲235 残月私语368 脱困回家206 姐夫责任(下)350 只求安心095 宋法蕃法181 心事难诉332 措不及防091 阵图魅影189 偏爱之心079 阴差阳错(下)292 休妻另娶(中)094 出嫁招婿333 夫妻翻脸185 君前应答160 似是旧爱353 伤心太过313 传位诏书207 步步为谋111 是女是妾267 不再娶妻093 三年不出230 同船一夜(上)287 夫妻玩笑265 七夕情爱117 两姓之婚110 物是人非260 再嫁之情072 潜行入山210 赶人出城155 弟弟前程094 出嫁招婿104 平安文昌084 溯流而上(下)142 鹤立鸡群221 整治毛病213 宫中生变339 二婚男女369 临别寄语(上)243 老婆争功126 不远不近350 只求安心104 平安文昌298 小小暗恋349 碉寨同行094 出嫁招婿341 寂寞难耐204 路遇奸-夫353 伤心太过168 文昌归来176 孤单一人271 同姓旧恋102 鼓楼私语325 夫妻仳离211饱暖之后336 道观情缘360 妖妇误国285 茶鼎心意221 整治毛病125 无奈废棋101 一门之隔207 步步为谋217 三年不归219 契丹婚事100 一屋同檐325 夫妻仳离292 休妻另娶(中)077 阴差阳错(上)162 亭中相会267 不再娶妻336 道观情缘056 明心自见194 平静分手
185 君前应答297 纳妾之请120 事出有因090 年少时光138 绝断退亲206 姐夫责任(下)332 措不及防207 步步为谋198 不可偏心211饱暖之后063 林海山鬼295 怆惶梦醒131 旧情复燃221 整治毛病070 男女追逐147 英雄救美352 孤单一人143 长者深意306 夫妻同命330 夫妻之义(上)329 新伤旧恨106 九品文郎165 婚后安排325 夫妻仳离280 暖床使女(下)247 娘子交代206 姐夫责任(下)171 备贴求亲235 残月私语368 脱困回家206 姐夫责任(下)350 只求安心095 宋法蕃法181 心事难诉332 措不及防091 阵图魅影189 偏爱之心079 阴差阳错(下)292 休妻另娶(中)094 出嫁招婿333 夫妻翻脸185 君前应答160 似是旧爱353 伤心太过313 传位诏书207 步步为谋111 是女是妾267 不再娶妻093 三年不出230 同船一夜(上)287 夫妻玩笑265 七夕情爱117 两姓之婚110 物是人非260 再嫁之情072 潜行入山210 赶人出城155 弟弟前程094 出嫁招婿104 平安文昌084 溯流而上(下)142 鹤立鸡群221 整治毛病213 宫中生变339 二婚男女369 临别寄语(上)243 老婆争功126 不远不近350 只求安心104 平安文昌298 小小暗恋349 碉寨同行094 出嫁招婿341 寂寞难耐204 路遇奸-夫353 伤心太过168 文昌归来176 孤单一人271 同姓旧恋102 鼓楼私语325 夫妻仳离211饱暖之后336 道观情缘360 妖妇误国285 茶鼎心意221 整治毛病125 无奈废棋101 一门之隔207 步步为谋217 三年不归219 契丹婚事100 一屋同檐325 夫妻仳离292 休妻另娶(中)077 阴差阳错(上)162 亭中相会267 不再娶妻336 道观情缘056 明心自见194 平静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