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立法

朱熹被赵桓问得有点不知所措,他能听出官家似乎有问罪之意,天可怜见,他还不到二十岁,此前一直读书,断然没有胡言乱语过。

官家怎么会对他有偏见?

而且这两句话,也,也的确有出处啊!

“启奏官家,这,这话虽然是程子之言,草民却是不敢苟同!”

赵桓眉头挑了挑,追问道:“为什么?”

“回官家的话,妇人替丈夫守节,自然是应该的,礼法如此,可落到每个人身上,也未必然,不可墨守成规,食古不化。”

赵桓的思忖之色,更加深重,略沉吟之后,“你觉得儒家纲常如何?”

“这个……纲常之于天下,不拘学者,便是普通百姓,也该努力修行,以求诸般行事,符合纲常。然则世间万般情形,未必尽数归于纲常之说,草民……草民以为在纲常之下,还有一套东西。”

赵桓随口道:“可是国法?”

朱熹昂起头,认真道:“官家圣明!”

“你怎么猜到的?”

“回官家的话,自从衍圣公修书以来,吕相公修法,赵相公颁布朝廷新规……只需要多读读邸报,自然能悟出官家的心意。”

赵桓沉吟了少许,竟然站起身,笑呵呵走到了朱熹面前,把他给拉起来了。

面对官家赞许的目光,朱熹竟然有些惭愧,忍不住低下了头。

赵桓的笑容却是更加明显。

其实他曾经也一直以为是朱熹说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可这些年翻阅了种种书籍,听着身边的儒臣讲解,赵桓已经知道,这是程颐所说的。

而且仔细研究程颢的原意,也不是要束缚妇女,禁锢女性。

有人问程颢,是不是寡妇不可以再嫁,程颢说然,他认为男人主动娶寡妇,在男人这一边,算是失节。寡妇主动嫁人,也是失节。他是各打五十大板,男女都有错。

然后继续询问,如果寡妇无依无靠,活不下去,能不能改嫁?

程颢这才说唯恐日后会有人说闲话,所以还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光看程颢的这番话,也不能说这位程先生就对妇人改嫁恶意满满。

那再看朱熹呢,有人拿这事问朱熹,朱熹回答说: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然自知经识理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易也。

朱熹也说得很明白,放在俗世之上,跟普通百姓讲饿死事小,着实迂腐。

但是对于研究经学的儒者来说,应该明白将道德节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胜过生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其实真正瞧瞧朱熹说了什么,多半会替他感到委屈,有些屎盆子是真的不该扣在他的头上。

朱熹和孔夫子有点类似,都是挺开明豁达,通情达理的两个小老头。

只不过当他们的学问成为显学之后,就变了味道。

人们不会研究他们到底说了什么,只是将他们的话语断章取义,弄成一个标题党。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不管怎么样,就是要守妇道,不许改嫁。

不服气吗?

这可是朱子说的。

相比起复杂的学问本身,这样简单明了,更容易传播执行,也更乐于被一些手握宗法大权的士绅地主接受,成为了他们作威作福的理论来源。

很冤枉吗?

貌似也不能这么看。

孔老夫子一生致力恢复周礼,恢复那个等级分明的周代社会,毫无疑问,孔夫子是代表了少数上层人的利益。即便有些爱民之言,那也是出于对财产的爱护,要可持续剥削。

到了朱熹这里,那就更不要说了,他穷极一生,追求的天理,也无非是想永远巩固士农工商的差别,让等级深入人心,安于现状,放弃人欲……说穿了,还是对底层的pua罢了。

弄清楚这些,也就没什么好可惜的。

一个注定被压榨的底层,替上层利益代言人鸣不平,这该是一种何其血栓的行为!

赵桓本来对朱熹就没什么期待,只是好奇而已。

可是和他聊了之后,赵桓发现这小子不光读书多,而且还挺通情达理。

这样的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个十足的人才,值得栽培!

赵晗微微含笑,“纲常在上,国法在下,就能天下太平吗?”

又是一道难题。

朱熹略沉吟,就摇头道:“官家,草民年幼,还不懂如此才能求万世太平。只是草民想来,历代法令未必不严明。只是天长日久,不免背离初衷,以至于南辕北辙,大相径庭。说到底,还是要落在人上面。”

“哈哈哈!”

赵桓仰天大笑,“很好,就凭你这番话,也值一个中书舍人。留在朕的身边,替朕处理一些事务,草拟旨意,如何?”

朱熹下意识咽了口吐沫,他想要的终南捷径终于出现了。

虽说赵桓在用人上面,越发规范。

譬如武将,一定要有战功,还要在武学表现良好。有功劳,有本事,这才能顺利高升。放在文官这边,一样要有地方的行政经验,做出了业绩,才能平步青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路子是很合适的。

可问题是朱熹有更大的野心,要有更高的成就……他可以去地方历练,可以积累经验本事,但是却有一个前提,必须找到赏识他的,抱上大腿,这才能平步青云,无往不利。

不得不说,朱子的脑袋瓜子,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

“启奏官家,草民年幼无知,又不通朝政,只怕暂时还不能胜任。草民斗胆,想请官家准许草民再读几年书,多学一些道理,再来给陛下尽忠!”

赵桓忍不住笑道:“你可知道,在朕身边办事的都是什么人?”

朱熹愣了一下,还是低头不语。

赵桓自顾自道:“最初的时候,吕颐浩吕相公在朕的身边,接着有张浚张相公,赵鼎赵相公,还有胡尚书他们……这可都是位列宰执的重臣,你就不想和他们一般吗?”

朱熹的心砰砰乱跳,一步登天的机会就在眼前,当真拒绝了,只怕这辈子都不会有了,只不过在沉吟片刻之后,朱熹还是摇头。

“官家,草民以为,身逢盛世,这是草民几世修来的福气。若是只求为官,未免辜负了上天恩泽。”

赵桓忍不住大笑,“你年纪不大,野心倒是不小,怎么,连宰相都看不起?”

“不!”朱熹连忙解释道:“回官家的话,草民哪敢小觑宰执。只不过草民觉得官家励精图治,我皇宋焕然一新,和从前历代都不相同。如此大世,如此剧变,若是不能好生归结,写下来,传流后世,实在是千古遗憾。”

赵桓再度一喜,朱熹这小子还真有思想家的敏锐啊!

且不论他主张什么玩意,朱熹的学说能统治几百年,还是有过人之处的,只要他的屁股不歪,一切都好。

赵桓想了想,点头道:“你既然有这个志向,朕自然要成全你。只是朕也有一个想法,仅仅拘泥在圣贤之学上面,恐怕还不能说明白本朝的事情。朕自提倡气理新说以来,一直在鼓励科学技艺,鼓励推陈出新,如果修书,这也是断然不能忽视的东西……甚至还要重于圣贤之学,你明白吗?”

朱熹悚然点头,他当然清楚。

“草民必定苦心读书,学贯古今,为官家鞠躬尽瘁!”

赵桓脸上带笑,朱熹这小子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光是死读书也不行,朕就给你一个题目,你说这废除宦官,此举如何?”

朱熹没有半点迟疑,立刻道:“回官家的话,天子废除宦官,再无奴仆,此乃天子圣德,吾皇仁德,冠绝古今,虽汉文帝也不如远甚!”

“你倒是会拍马屁。”赵桓笑呵呵道:“你去写一篇文章,尽快交给朕吧!”

朱熹连忙答应,简直受宠若惊。

他最想当的,也就是赵桓的文胆,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官家,乃至改变官家,这也算是另一种帝师。

朱熹是个十足的行动派,加上这么大的诱惑在眼前,三天之内,就把文章送到了赵桓手里。

赵官家看过之后,竟然在第二天,就下旨召集了所有重臣,从宰执诸公,到六部尚书,悉数到场。

赵桓首先满脸含笑,“赵相公……朕在当初,还和金人交战之时,就主张清丈,废除奴仆。随后朕又改革军制,废除了勇敢效用,也废除了部曲家将……你说,我大宋还有奴仆吗?”

赵鼎躬身道:“回官家的话,大宋之开国以来,爱惜百姓,有钱人家的丫鬟仆妇,多为雇佣,不许主家随意打骂,更不能草菅人命……相比之下,我大宋体恤百姓,已经远在汉唐之上。如今又有官家的诸般作为,可以说天下万民安康,百姓和乐,没有奴仆卑贱,实在是吾皇圣德,冠绝古今!”

赵桓朗声大笑,“赵相公。你这是谬赞了。其实朕还清楚,有些地方依旧积习难改。而且就算没有了奴仆,也不见得天下人都能一样拥有尊严,我们还差得太远。”赵桓随即又笑了,“当然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向前走了一大步,值得庆贺。”

赵桓说完之后,又扫视群臣,昂然道:“既然走到了这一步,朝中官制也要调整一番,唯有如此,才能跟得上局势变化,诸公以为然否?”

来了!

早有聪明人猜到了,赵官家把宦官都给废了,不可能没有大动作。

“朕的身边没了宦官,却也不能没有办事的人……朕打算挑选几个学问人品都好的臣子,组成内阁,替朕管理宫中事务,整理奏疏。”

众人一愣,尤其是政事堂诸公,更是大惊失色。

有内阁,政事堂自然就是“外”了,只要官家愿意,把政事堂的印交给内阁,他们这些宰执就成了摆设了。

赵桓却是直接道:“你们不必胡思乱想,内阁就是负责宫中事务,断然不会侵夺政事堂权柄……暂时由刘晏统领,等文臣补充完毕之后,朕会另外安排。”

赵桓的信誉还是很不错的,大家不觉得他会撒谎,其实只要赵桓不乱来,后续皇帝根本没有这个威望,想要改变,是几乎不可能的。

大家伙松了口气,可下一秒赵桓的话,却让他们凛然吃惊。

“既然天下万民平等,人人皆有为人尊严……朕以为应该重修律法,按照平等原则,改变法令,凡是有抵触的,都要修改。”

赵鼎忙道:“此事刑部会妥善处理。”

“不!”

赵桓摆手,“刑部的事情太多了,而且刑部既制定法令,又要执行法令,难保不会有舞弊之举。从此往后,在刑部之中,单独抽出一个法部……”赵桓目光巡视四周,最后对吕本中道:“吕尚书,这个法部尚书就是你了!”

吕本中忙上前躬身,他没有立刻谢恩,而是道:“启奏官家,法部立法,该有什么依循,还请官家示下。”

“具体立法,自然要合情合理,要万民平等,要听取各种意见,保证法令切实可行……但要说最重要的,自然是以人为本,惩恶扬善,捍卫公义,扶住弱小。”

吕本中略思忖,便觉得热血沸腾,这可不是一个小事情,做好了,可是要万古流芳的。

“臣领旨……谢恩!”

吕本中大礼参拜之后,推到一旁,开始盘算起来。

赵桓却是笑容不减,继续看向其他人,“六部之中,抽出了一个法部,也就是说,不用拘泥六部格局……朕打算从户部再抽出一个民部,专门管理天下户政。”

听到这话,众人都已经无言以对了,这可不只是增加一个法部,一个民部这么简单……而是整个官僚体系都会被打乱,要重新改组。

有人自然会飞黄腾达,成为新贵。

可有人的权柄也会被削弱,尤其是那些六部中下级官员,手上的权力肯定会被分出去无数。

官家的大手笔,还真是让人惊叹啊!

赵桓不紧不慢道:“光是添这两个部,还远远不够,为了教化百姓,自然要增加教化部,原本的礼部也要拆开……总而言之,朕是希望大宋至少能有十位尚书……赵相公,你们政事堂可要拿出方案才是!”

第467章 聪明人第480章 不负官家之托第396章 痛饮燕山第133章 官家大喜(三更求订)第177章伐夏第312章 秩序第239章 能臣第501章 治河第85章 大宋赢了第112章 不弃(求订阅)第228章 全面攻势第246章 为韩大王贺!第158章 吓死西夏第66章 张俊的选择第220章 事大第463章 窃国大盗第238章 官家,救命啊!第110章 鼓声第550章 岳飞再出征第330章 蹒跚第11章 让官家给俺洗脚!(求票)第10章 猛士泼韩五第302章 摩尼明教第355章 失窃第436章 他们做得,朕也做得第3章 狼狈为奸的君臣俩第462章 天子的决心第283章 天子耳目第122章 千里之才第284章 凯旋第230章 别了,完颜宗望第405章 直捣黄龙(求订阅)第187章 主动出招第253章 骂死第289章 人才难得第200章 会师第139章 战火重燃(三更求票)第528章 立法第90章 战后第343章 胜利在望第487章 太子的收获第421章 换了人间第394章 料事如神第29章 牛二从军记第49章 抄家第504章 鞭笞世界第12章 请官家许臣赴死第103章 韩相公第261章 官家的阵容第318章 丧胆第384章 七王第280章 大才第51章 老种第508章 富民之策第275章 无憾第358章 名门大族第556章 赵佶七十岁第372章 复河东第27章 将军一去第59章 破营第398章 岳云的生路第495章 封功第246章 为韩大王贺!第109章 斩首(求首订)第283章 天子耳目第138章 统一战线成第180章 跪下的大白高国第493章 坑弟第348章 北望第246章 为韩大王贺!第164章 黄陵第384章 七王第118章 授田(三更求订)第27章 将军一去第486章 一本万利的大生意第295章 大义灭亲朱皇后第109章 斩首(求首订)第355章 失窃第59章 破营第457章 烟消云散的西夏国第512章 刺杀大石第381章 胜利之后第163章 大金为重第187章 主动出招第90章 战后第444章 不敢有负将士第485章 大石的西征第347章 安抚第357章 牛爷当官第585章 防范第4章 站队鬼才高太尉第335章 兵临城下第89章 将星飞起第286章 赵佶的画第440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第40章 漕粮第166章 突火枪和神臂弩第202章 大金皇帝都哭了第376章 杀进河间府,活捉讹鲁观第490章 大金的永远忠臣
第467章 聪明人第480章 不负官家之托第396章 痛饮燕山第133章 官家大喜(三更求订)第177章伐夏第312章 秩序第239章 能臣第501章 治河第85章 大宋赢了第112章 不弃(求订阅)第228章 全面攻势第246章 为韩大王贺!第158章 吓死西夏第66章 张俊的选择第220章 事大第463章 窃国大盗第238章 官家,救命啊!第110章 鼓声第550章 岳飞再出征第330章 蹒跚第11章 让官家给俺洗脚!(求票)第10章 猛士泼韩五第302章 摩尼明教第355章 失窃第436章 他们做得,朕也做得第3章 狼狈为奸的君臣俩第462章 天子的决心第283章 天子耳目第122章 千里之才第284章 凯旋第230章 别了,完颜宗望第405章 直捣黄龙(求订阅)第187章 主动出招第253章 骂死第289章 人才难得第200章 会师第139章 战火重燃(三更求票)第528章 立法第90章 战后第343章 胜利在望第487章 太子的收获第421章 换了人间第394章 料事如神第29章 牛二从军记第49章 抄家第504章 鞭笞世界第12章 请官家许臣赴死第103章 韩相公第261章 官家的阵容第318章 丧胆第384章 七王第280章 大才第51章 老种第508章 富民之策第275章 无憾第358章 名门大族第556章 赵佶七十岁第372章 复河东第27章 将军一去第59章 破营第398章 岳云的生路第495章 封功第246章 为韩大王贺!第109章 斩首(求首订)第283章 天子耳目第138章 统一战线成第180章 跪下的大白高国第493章 坑弟第348章 北望第246章 为韩大王贺!第164章 黄陵第384章 七王第118章 授田(三更求订)第27章 将军一去第486章 一本万利的大生意第295章 大义灭亲朱皇后第109章 斩首(求首订)第355章 失窃第59章 破营第457章 烟消云散的西夏国第512章 刺杀大石第381章 胜利之后第163章 大金为重第187章 主动出招第90章 战后第444章 不敢有负将士第485章 大石的西征第347章 安抚第357章 牛爷当官第585章 防范第4章 站队鬼才高太尉第335章 兵临城下第89章 将星飞起第286章 赵佶的画第440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第40章 漕粮第166章 突火枪和神臂弩第202章 大金皇帝都哭了第376章 杀进河间府,活捉讹鲁观第490章 大金的永远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