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定音

苏油在奏章里边还提到,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其实就是一个共振问题。

这个现象华夏古人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庄子》里就提到过:“为之调瑟,废于一堂,废于一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夫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

晋代有人蓄铜澡盘,晨夕恒鸣如人叩。乃问张华,张华告诉他:“此盘与洛阳钟宫商相谐,宫中朝暮撞钟,故声相应。可错令轻,则韵乖,鸣自止也。”如其言,后不复鸣。

沈括的试验就更加清晰明了:先将琴或瑟的各弦按平常演奏需要调好,然后剪一些小小的纸人粘在各弦上。当你弹动不夹纸人的某一弦线时,凡是与它共振或者谐振的弦线,其纸人就发生跳跃颤动。

绿箬还进一步发现,凡是发生谐振的弦线,都在音高相同或者相差八度时的弦上。

这就进一步夯实了十二平均律的和弦说,同时也证明了十二平均律实现自由升转调的必然可行性。

这些东西,都在《律吕清要》讲述得非常清楚,士大夫家家都有琴瑟,要证明起来也是非常简单。

六月丙辰,诏书下达:“黄钟,大吕,清不可太高,重不可太下,使八音协谐,歌者从容而能永其言,乃中和之谓也。”

“周乐古器重现,时人新律允合,是乃天人相合,古今一契。”

“太常律吕不谐,而学士大夫置而不讲,考击奏作,委之不文,如之何不使雅、郑之杂也!”

“召设议乐局,审调太常钟,依典礼用十二律还宫均法,令上下晓知,则郑声无由乱雅矣。”

“就太常钟磬王朴、李照、胡瑗所作,及石磬材不少,择其可用者缮之,其不可修者别制。”

“考成新乐,以验议者之术。”

绿箬和王从之因在律吕上的独到见解和著述,让大宋的音乐理论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都得到了赵顼奖赏。

王从之主中太一宫,赐紫服,金带。

绿箬被大宋朝廷册封为思濛乡君。

出身卑微,却靠自己在乐理上的学识和修养,活生生挣得了一份诰命!绿箬,成了大宋女性里边新的传奇。

其实赵顼现在已经不差钱了,更不差铜不差石材,但是苏油的建议还是缝缝补补又三年。

标准音叉就在那里摆着,将编钟锉一锉,石磬修一修,就能得到标准音。

剩下实在没有的再单独补足,这样的花费不大。

关键是,秋礼,冬日大朝会,都赶得上。

这将是大宋第一套能够实现自由升降转调的礼乐,不少大臣如杨杰,王存,在这一点上还提出了反对。

因为古代先人说用的,乃是三分损益法,他们认为不用三分损益法,就是“有违祖制”。

但是这一点是明显站不住脚的。

道理很简单,将十二平均律管一排就明白,那是一道优美的曲线。

而先人们所用的三分损益法律管,排出来的却是直线。

曲线,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广泛的线条。

日月星辰,江河季风,四季轮回,其运行轨迹,都应该是曲线。

因此十二平均相对于三分损益,明显更加接近“天道”。

选择天道,还是选择祖制,对于如今的宋人士大夫们来讲,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选择题。

在他们心目中,这才是真正的复古,真正的祖制,这是上追三代的光辉和伟大。

而且苏油还提出了一个观点,这个东西,从理学上来说,叫“误差”。

先人在他们当时的数学水平之上,采用三分损益法,那已经是他们能够达到的极限。

按照他的解释,在一个圆或者椭圆的轨迹巨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截取其中的一段来看,其实和直线差不多,只存在细微的差异。

古人便是在这个理论的实践上,用三分损益法这个当时最精密的算法,去最大趋近律管的正确发音。

但是先人们自己也知道这样是会存在误差的,古往今来无数的论述中,都曾经提到了这个问题。

从后来的六十律,三百六十律,也能够找到他们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的证据。

他们一直都在努力地减小音律的误差。

现在的十二平均律,是真正揭示出了乐音的本质,究明其物理,将直线和阶梯状的音高折线,变成了平滑的曲线,得到了更加精准的律音,还实现了自由和谐的转调。

这不是有违祖制,而是对祖制更好的继承与发扬。

正是继承了先人对真理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全面继承了先人们总结的乐理,数算,律制;对他们发现的那些现象进行了精准,仔细的研究;引入了更加先进的数学工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祖制中需要继承的,不是那些条条框框,而是其中蕴含的理念和精神。

继承祖制,正是要继承这种宝贵的理念和精神,而不是墨守成规,拘泥文字。

这个观点,引来了更多的大佬如赵抃,司马光,苏颂,范镇纷纷上书论证,大为称赞。

苏油当真厉害,直接端了杨杰,王存之辈的锅,将这个问题的两分逻辑,变成了“让祖制更加合乎天道”的递进逻辑。

最终赵顼认为,苏油的理论,是完全站得住脚的,是经得住推敲的,是得到了如今知识分子精英们普遍认可的,同意按照苏油提议的方案执行。

这是理学的一场巨大的胜利,远比天文台,钟表,水泥厂,炸药更加巨大的胜利。

理学,第一次在形而上的领域,发出了自己振聋发聩的声音,成为华夏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占领了相当的高点。

从此以后,它可以正大光明地指导社会伦理,影响国家体制,深入百姓生活!

大佬如司马光,王安石,二刘等,将之作为儒学的重大发展和进步,并加以颂扬。

而这一切,都是理学这次“扶正律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困扰华夏千年的难题,被理学完美地解决了!至正至美的黄钟大吕,标示着理学,正式成为了华夏显学!

连王珪都逢人就夸,将苏油和大小苏分别开来。

这可是他任中的巨大政绩,苏明润,太给力了。

甲骨文溯文字源流,平均律定华夏正音!

自己死后的谥号里,一个“文”字,已经抓得死死的了!

因此完全可以想象,为了得到这个议乐局的差遣,一干大佬是怎样争得快打破了头。

最后赵顼一拍桌子,都别吵了!

为了朝堂和睦清宁,这个提举议乐局,嗯……朕勉为其难,亲任!

一干大佬被雷得人仰马翻,陛下,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

太学,苏迈和苏迟正在与同窗讨论这个律吕问题。

按照苏油现在的级别,恩荫名额手里有一大把。

不光是子弟,亲戚,外姓亲戚,甚至就连仆从,都可以推荐两人。

不然大宋的冗官问题怎么来的?

苏油对此嗤之以鼻,从来不用这样的名额,他推荐人才都是上章中书,推荐现任官员里边的能力者。

很多人那真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甚至被推荐人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

而且苏油还规定了,苏家人,今后不能走恩荫的路子。

不过苏家重视教育,苏油上书,将苏迈和苏迟塞进了太学。

其实太学也教不了两人,拿苏迟来说,已经得了张载和邵雍的真传,那就是关蜀学派的正宗继承人,在国子监当个老师都随便够格。

苏油安排他们来太学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和同学们交往。

第二百一十二章 同学纪念册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诞生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诗会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惨状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晋王少保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开炮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黑心章楶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五百五十三章 讲解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军第七百四十六章 礼尚往来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试第两百章 贺礼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广州第十五章 名声也是个好东西第七百八十九章 李士宁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岂止于此第九百五十六章 苏诗第五百七十一章 你们越线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军完本感言第六百五十三章 又见王雱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战略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扫荡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械斗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动员第二百四十六章 惩罚和教育第三百四十一章 刺勇之议第八百五十四章 辽国中衰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议政第八百四十七章 请求移民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冻第六百二十九章 明光铠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会第两百零二章 烧白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本末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郓州方略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办第七百九十一章 吕惠卿贬官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访谈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谋第二百一十九章 俩花熊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长刀,一手宝钞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毡第一百六十六章 童谣第七百九十八章 议事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请客第三百九十一章 梁屹多埋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风筝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问题第七百二十五章 巨舰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动员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诚第七百三十三章 贾宪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遗香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穷处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五十四章 学习第五百零五章 择术为先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击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苏获释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众将第四章 苏八娘第五百七十章 苏轼被弹劾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和太后谈判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尴尬吧?第六百一十九章 打仗打出来的新法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丰年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复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烧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尴尬吧?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亲政第两百零二章 烧白第三章 程家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得国第七百三十五章 船坞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贺兰石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八十五章 返乡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祖文第五十章 沙金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瓠子歌》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胜利第五十九章 河帮雏形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请罪
第二百一十二章 同学纪念册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诞生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诗会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惨状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晋王少保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开炮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黑心章楶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五百五十三章 讲解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军第七百四十六章 礼尚往来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试第两百章 贺礼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广州第十五章 名声也是个好东西第七百八十九章 李士宁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岂止于此第九百五十六章 苏诗第五百七十一章 你们越线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军完本感言第六百五十三章 又见王雱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战略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扫荡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械斗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动员第二百四十六章 惩罚和教育第三百四十一章 刺勇之议第八百五十四章 辽国中衰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议政第八百四十七章 请求移民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冻第六百二十九章 明光铠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会第两百零二章 烧白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本末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郓州方略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办第七百九十一章 吕惠卿贬官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访谈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谋第二百一十九章 俩花熊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长刀,一手宝钞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毡第一百六十六章 童谣第七百九十八章 议事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请客第三百九十一章 梁屹多埋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风筝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问题第七百二十五章 巨舰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动员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诚第七百三十三章 贾宪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遗香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穷处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五十四章 学习第五百零五章 择术为先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击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苏获释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众将第四章 苏八娘第五百七十章 苏轼被弹劾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和太后谈判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尴尬吧?第六百一十九章 打仗打出来的新法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丰年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复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烧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尴尬吧?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亲政第两百零二章 烧白第三章 程家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得国第七百三十五章 船坞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贺兰石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八十五章 返乡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祖文第五十章 沙金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瓠子歌》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胜利第五十九章 河帮雏形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