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四百五十八章 濮议

bookmark

第四百五十八章濮议

一个比苏油小些的少年从人丛中探出头来:“明润,还记得我不?”

苏油哈哈大笑:“唐伯虎!你也在这里!”

当天晚上,苏油便起草奏报,向计司汇报转运使事务,向中枢奏报上任知州事务,向礼部奏报出使事务。

同时还向中枢和计司奏报嶲州发展方略,表明准备以之为集散地,收购大理精铜,以助减大宋之不足,顺便带动嶲州金属加工,交通运输的构想。

之后便跟随一直代理嶲州政务的唐淹熟悉当地民情。

嶲州是一座标准的移民城市,虽然已经十年发展,但是还是以粗糙,简洁,实用,高效为主,远达不到精致细腻的程度。

不过好处就是没有盘根错节的关系,没有一手遮天的豪强。

说起来,苏油自己就是关系最多,最能一手遮天的人。

唐淹并不热中于政务,交代完之后,松了一口气道:“明润你来就好了,明日起我便住到学宫去,教育子弟,著书立说,干我的老本行。”

苏油赶紧摆手,说道:“老师你可得继续辛苦,我还准备利用嶲州收取铜铁木棉便利,好好弄几样军国神器出来呢。”

唐淹苦着脸道:“如今《春秋讲义》三十卷勉强算是写完、《辨三传》已经写了五卷,还有《五经彻旨》三十卷在拟腹稿,这都耽误好多年了……”

这是要仿效龙昌期走立言的路子,苏油也不好不允,最后只好说道:“老师,要不我们还是走当年眉山学宫的路子?把汽灯用起来?我的《麈尘录》也欠了不少账了……”

唐淹又叹了口气:“我有种预感,你到嶲州来,我只会更忙……你的那什么……发展纲要,朝廷回复了吗?”

苏油两手一摊:“石沉大海,朝堂之上如今都快吵翻天了。”

的确,朝廷上如今在争论大事,从治平二年四月仁宗大祥期结束开始,整整持续了十八个月之久,如今才过去一半的时间,这次大事导致台谏为之一空,名臣声誉受损,皇帝吃力不讨好,这就是著名的“濮议”。

朝臣们引经据典,雄辩滔滔,渐渐形成了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台谏派”,和以韩琦曾公亮为代表的中书派。

司马光认为,仁宗为大宗,濮王为小宗,从礼制出发,大宗比小宗更加尊崇,赵曙既然继承了仁宗政治遗产,就不应当在以旁支过继后而追封父皇母后。

司马光还罕见地在奏章里给出了合理化建议,要求赵曙封赠其生父及三位夫人“高官大国”,反对称亲,当称生父为皇伯。

台谏还抬出一个大佬,仁宗朝相公王珪,由他转奏,以增加分量,抗衡中书。

而以韩琦,曾公亮,欧阳修的中书派,挑出了司马光奏章中的几个漏洞。

其一,赵曙为濮王守孝时,制服已经降了一个等级,其后对生父母称考妣,这是合乎礼节的;

其二,世间哪有儿子册封父亲高官大国的道理?

其三,礼制无称父亲为皇伯的先例。

于是中书建议,下两制下臣僚讨论。

这是一招昏招,结果意见反应上来,大多数官员站在司马光一边。

六月,曹太后从内中出手书,同样站在司马光一边,并切责中书不当议称皇考。

于是赵曙只好暂时罢议,要求有司博求典故,务合礼经。

于是台谏上套了,翰林学士范镇,侍御史贾黯上书要求依从王珪首奏。

而且仗着有太后手书,言辞也开始升级,侍御史吕诲直斥中书一帮子为——“佞臣”!

司马光的奏章也升级了:“政府之议,巧饰辞说,误惑圣听。不顾先王之大典,蔑弃天下之公议!”

结果八月汴京大水,打断了这一进程。

然而到了十一月,救灾完毕,吕诲旧事重提,连上七道奏疏,在没有得到答复之后,连续四次请辞。依然没有得到赵曙答复之后,吕诲将事件升级——弹劾韩琦!

他将八月大水归咎于韩琦导君以谄:“《五行志》曰:‘简宗庙,废祭祀,水不润下。’”

“永昭陵土未干,玉几遗音犹在。乃心已革,谓天可欺,致两宫之嫌猜,贾天下之怨怒。得谓之忠乎?”

然而新年一过,初七大朝会第一天,台谏的矛头,突然一齐转向了参知政事欧阳修。

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合奏:“豺狼当路,击逐宜先,奸邪在朝,弹劾敢后?参知政事欧阳修首开邪议,妄引经据,以枉道悦人主,以近利负先帝。”

这就是柿子拣软的捏了,明明是韩琦首开濮议,台谏经过一个长假回来,突然改变策略攻击起欧阳修来了。

苏油分析,这事情台谏绝对是在高人的指点下进行的,根据谁受益谁阴谋的原则,大概率就是隐身幕后不再出头的司马光。

之所以攻击欧阳修,一来是韩琦拥立三朝,曾公亮资望深厚,台谏搬不动,皇帝也不敢支持他们动这两位。

相比之下,欧阳修资历浅得多,且有些政治洁癖,从之前不愿意担任枢密使,如今众人泼污水说他首倡濮议他没有甩锅给队友,而是将这名声扛起来应战,就能够看得出人品。

一旦弹劾比较凶猛,欧阳修多半会主动请辞,这不能不说是台谏“君子”们的算计。

接着十三日,十八日,台谏攻击越来越猛烈。

欧阳修老老实实应战,一条条反驳,还是老调重弹,其一自古无皇伯说;其二简宗庙致水灾,是厚诬天人之说;其三言汉宣,哀帝之法就不该用,是以果推因,不原本末。

韩琦也在想办法,不过他的办法,是同样不走正道——利用内官,说动太后!

正月二十三,太后态度翻转,不管是不是受到威逼,总之,太后同意了中书派的主张!

赵曙立刻诏书跟上,言辞谦让的同时,咬死是“面奉皇太后慈旨,已降手书如前。”并请求在皇考陵园立庙祭祀!

这等不走寻常路做法,当然激起台谏强烈反对,吕诲等人自动停职,杜门待罪,并将中书派不光彩的一面在奏章中一一点了出来。

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傅尧俞、侍御史赵鼎、赵瞻自使辽归,以尝与吕诲言濮王事,家居待罪。

赵曙连下旨意,要求台谏恢复运转,然而台谏连上九道奏章,除非国家处置欧阳修,韩琦,否则绝不奉诏。

司马光也奏请与尧俞同责,家居待罪。又奏乞早赐降黜,凡四奏,卒不从。

二十七日,已经获得胜利的赵曙要求停止濮议,并询问中枢台谏的奏状该如何处置。

所有人都不说话,只有欧阳修继续铁头:“遇到这种理难并立的情况,如果臣等有罪,那就该留下台谏;如果认为我们无罪,那就请圣旨。”

于是,赵曙决意将台谏派的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傅尧俞,赵鼎,赵詹派出京城,结束此次争议。

第二百三十六章 《尚书》第一千零五章 岛礁和泡沫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号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军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兰交会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尴尬吧?第七百三十八章 谁剽窃谁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三百零三章 帮手第三百四十九章 实心任事第七百五十八章 两浙风味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号第一百四十五章 随手功夫第九百八十六章 证物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烧曲第一百八十章 洗脑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击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尧舜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使节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该打的仗第九百九十六章 种山药的道理第五百四十一章 军器监第八百五十九章 张载逝世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灾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礼物第六百五十三章 又见王雱第七百章 乌龙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敌人的阳谋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员外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五百零二章 解决第四百一十章 弹劾来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颂第五百二十九章都是熟人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脸的老头第七十九章 竹屋第六百一十七章 湘乡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听介绍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戏第两百零二章 烧白第九百零一章 起义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兴亡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为公辟路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势不由人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战役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两赋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开会第一百五十四章 陈慥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一千零八十五章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冈峡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笔收入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话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发准备第七百一十七章 旱情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与饶州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举措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獐子岛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还是知客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换第四百八十五章 诛叛第九十七章 划时代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会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伐罪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二百九十三章 辽人临观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尴尬吧?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程颐第二百九十五章 国舅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礼物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方略第六百七十六章 鸡西儿巷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烧了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见面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辽阳第六百五十八章 河州复失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试第七百九十八章 议事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教训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养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矿藏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导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盖棺定论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后生可畏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
第二百三十六章 《尚书》第一千零五章 岛礁和泡沫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号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军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兰交会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尴尬吧?第七百三十八章 谁剽窃谁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三百零三章 帮手第三百四十九章 实心任事第七百五十八章 两浙风味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号第一百四十五章 随手功夫第九百八十六章 证物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烧曲第一百八十章 洗脑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击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尧舜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使节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该打的仗第九百九十六章 种山药的道理第五百四十一章 军器监第八百五十九章 张载逝世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灾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礼物第六百五十三章 又见王雱第七百章 乌龙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敌人的阳谋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员外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五百零二章 解决第四百一十章 弹劾来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颂第五百二十九章都是熟人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脸的老头第七十九章 竹屋第六百一十七章 湘乡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听介绍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戏第两百零二章 烧白第九百零一章 起义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兴亡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为公辟路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势不由人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战役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两赋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开会第一百五十四章 陈慥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一千零八十五章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冈峡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笔收入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话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发准备第七百一十七章 旱情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与饶州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举措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獐子岛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还是知客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换第四百八十五章 诛叛第九十七章 划时代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会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伐罪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二百九十三章 辽人临观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尴尬吧?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程颐第二百九十五章 国舅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礼物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方略第六百七十六章 鸡西儿巷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烧了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见面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辽阳第六百五十八章 河州复失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试第七百九十八章 议事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教训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养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矿藏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导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盖棺定论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后生可畏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