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玄甲军

李轨本就已是不得人心,番和城中的将领这时仍跟从他的原因,便是怕李隐攻下河西后,他们这些人也会随之遭殃,断了富贵。

而这时听到李隐派人到城下的喊话后,立即安了心,于是城中的人争相出城投奔李隐,李轨无法制止,短短数日后,四万大军已仅剩万余人。

番和城中,有去年李轨为迎接胡人巫者所说的玉女而建的玉女台,李轨已感自己到了穷途末路,便带着随军而行的宠妃,登上了玉女台,摆酒话别,打算与宠妃自刎在这玉女台上。

但这时,却有大臣劝李轨不如投降大唐,或许会有活路也不一定,毕竟他在称帝以前,可是与李渊以堂兄弟相称过的。

李轨听后,顿时燃起了活下去的希望,他寻死的心本就不怎么坚定,现在有了一线生机,立马便再没勇气自杀了,而且他这时还在脑中幻想着,李渊或许还能给他个安乐公的爵位,让他下半生衣食无忧的活着……

武德二年三月十七日,李轨身穿白衣,披发出城,向李隐跪地投降,情形一如去年薛仁杲向李隐投降时的模样。

李隐接受了李轨的投降后,立即让人将他押送长安,听候李渊发落,李轨被人押走前,还问李隐可不可以为他向李渊求个情,李隐完全没做理会。

随后,李隐带兵进入姑臧城,向河西其他郡县传檄,张掖、敦煌、西平等郡的太守皆纷纷向李隐献表投降,手握重兵的曹珍等将领也通通随之归降,河西之地遂全部被李隐平定,这个富饶而极具战略性质的地方,从此被纳入到了大唐的版图之中。

李隐平定河西,过程与灭西秦时相比,没有那么的激烈与胶着,较大规模的仗只打了一场,还是一边倒的大胜,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取得如此战果的原因,一是李轨势力本身的迅速朽化,内部矛盾重重,君臣失合,百姓离心,士气低落,二是李隐出征前便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并都一一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特别是安兴贵兄弟的夺姑臧城,更是给了李轨致命的一击。

一场战争,向来不仅仅是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的互相拼杀,战场以外的因素,也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假若李隐此时面对的李轨,是势力初成之时的李轨,那李隐要想攻占河西之地,定是没现在那么的简单了。

河西之事既定,又将一切都安排妥当后,李隐也不再于此逗留,立即班师回朝。

李轨投降后,李隐便八百里加急向长安报捷了,当他的大军启程之时,大捷的消息已传遍整个长安城,城中百姓全都为之欢呼沸腾。

年初的时候,李轨派来出使长安的邓晓也向李渊行礼表示祝贺,但李渊却对这行为感到厌恶,向邓晓训斥道:“你身为人家的使臣,得知国家灭亡,不悲戚反而欣喜。向朕献媚,你不能忠于李轨,又怎能够为朕所用?”

于是下令将邓晓赶出长安,并对其做出终身不得任用的决定,邓晓至此至终,也没明白自己是怎么拍马屁拍到马蹄上了的。

李渊的大军还在半路的时候,李轨已被押送到了长安,李渊见也没见李轨一面,立即下令将李轨与他的儿子兄弟等全部推到街口斩首。

李轨死前对李渊破口大骂,说了许多粗鄙之语,之前劝他投降的那位官员,也被他诅骂了一顿,这时的李轨想到,自己当初就该死在玉女台上,还免了舟车劳顿之苦。

随后,李渊即任命在平定河西的战役中,功劳甚大的安兴贵为左翊卫大将军、上柱国、凉国公,赐一万段帛,还任命安兴贵之弟安修仁为右翊卫将军,申国公,至于李隐等其他将领,则等他们返回后再行封赏。

……

邓州,南阳城外。

“咚咚咚!”战鼓如雷,震人心魄,李唐的军队,正在与朱楚的军队在此奋力拼杀,战场上一阵血肉横飞,残肢断截四处可见。

李世民自带兵出武关后,与朱桀的军队已交战数场,此时已是到了决战之时。

战场上,朱桀军有近二十万人马,而李世民的军队则为九万左右,仅为朱桀军的一半不到,在军队的人数上朱桀军占优。

但此时战场上的形势,却是李世民的军队略占上风,朱桀的左中右三军皆有了一些溃败的迹象。

因为朱桀军人数虽众,却有大半是他占据南阳城后,才聚集起来的人马,在战斗力上自是不能与李世民的所率领的大唐精锐府兵相比。

李世民这时在军中的观战台上,看着战场各处的情况,脸上没有一丝的波澜。

而敌方的统帅朱桀,这时的脸色就显得十分难看了,李世民来袭之时,有人劝他据南阳城而守,朱桀却觉得自己有二十多万人,兵力是李世民的一倍有多,这样都龟缩在城中的话,未免太怂了点,也十分不利于军队的士气,于是坚决的出城迎战了。

但朱桀万没料到,李世民所带的士兵,竟如此凶悍,都能一个顶俩,眼见再这样下去,自己的军队就要顶不住了!

犹豫了一会后,朱桀最终下令道:“亲卫军,出击!”

朱桀有着自己的一支亲卫军,人数不多,仅大概五千人的样子,但却是朱桀军中精锐的精锐,是他纵横荆襄、巴蜀等地多年最大的凭仗,以往即便是打了败仗,只要这支亲卫军实力仍在,他便能很快的东山再起。

在以往的对敌交战中,朱桀凡是见到形势不妙的时候,都会带着亲卫军率先扔下大军跑路,这便是他这些年来屡次战败却安然无恙的主要原因。

但这时,朱桀却不想再逃了,南阳是个好地方,物产十分丰富,他占据这里后,日子过得很是滋润,不愿再过以前那种四处流窜的生活了。

所以,他必须要在这时将李世民打败!

朱桀的亲卫军出动后,李世民也随之走下来观战台,骑上了他那匹一身玄甲的坐骑,而在李世民的身后,还有三千骑这样的战马,每匹战马上都坐着个李世民精挑细选出来的骑士。

“玄甲军,随本王出击!”李世民大喊了一声,然后带着三千玄甲军,向朱桀的亲卫军突袭而去。

第233章 山丘遇险第九十章 李隐的坐骑第134章 说李靖第七十七章 打猎第190章 蚌鹤相斗第四十六章 封赏第222章 兵败雀鼠谷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168章 群芳馆【求订阅!】第202章 王大哥?第152章 娘子军第186章 高墲战败第五十三章 贼寇来袭第十四章 好梦易碎第253章 突遇敌袭第209章 长安醉仙楼第200章 李世绩第113章 苏威第171章 除夕夜(下)第六十七章 杨广再撤兵第175章稽胡反第三十七章 平壤之战第八十五章 杀心第九十五章 草原之夜第八十八章 善后第八十九章 马场第四十八章 打!第102章 井陉关第六十一章 杨玄感造反第169章 魅雪第259章 颉利南下第156章 入主关中第194章 李隐平陇右(下)第八十章 河东第八十二章 到雁门第112章 定河东第129章钱粮第253章 突遇敌袭第八十八章 善后第106章 刘文静之言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东都第六十二章 李密三策第250章 回河内第156章 入主关中第138章 招降王君廓第216章 朱桀灭第八十二章 到雁门第244章 战后第258章凌敬建言第六十九章 战争转折第三章 魂殇第246章 讨伐李密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125章 杨广幸江都第168章 群芳馆【求订阅!】第241章 决战介休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四十四章 战后第133章 大败突厥第250章 回河内第224章 四线作战第188章 大婚第十三章 除夕夜宴第167章 图谋巴蜀【求订阅!】第209章 长安醉仙楼第150章 地盘抢夺第247章 尉迟恭VS李元吉第271章 名声大噪第145章 战略吹捧第157章 晋国公第216章 朱桀灭第202章 王大哥?第二章 翠云峰匪盗第245章 北海第四十八章 打!第109章 尉迟恭第127章 大海寺之战第112章 定河东第七章 转变之始第103章 意在河北第八十章 河东第185章 封赏第十四章 好梦易碎第123章 自立为主第六十章 寻芳院第106章 刘文静之言第九十六章 阿朵儿第134章 说李靖第205章 下套第六十四章 酸枣城攻防战第269章 汉东王第247章 尉迟恭VS李元吉高丽与高句丽第四十五章 进宫面圣第179章 江都之乱(下)第235章 劝尉迟第八十一章 盂县
第233章 山丘遇险第九十章 李隐的坐骑第134章 说李靖第七十七章 打猎第190章 蚌鹤相斗第四十六章 封赏第222章 兵败雀鼠谷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168章 群芳馆【求订阅!】第202章 王大哥?第152章 娘子军第186章 高墲战败第五十三章 贼寇来袭第十四章 好梦易碎第253章 突遇敌袭第209章 长安醉仙楼第200章 李世绩第113章 苏威第171章 除夕夜(下)第六十七章 杨广再撤兵第175章稽胡反第三十七章 平壤之战第八十五章 杀心第九十五章 草原之夜第八十八章 善后第八十九章 马场第四十八章 打!第102章 井陉关第六十一章 杨玄感造反第169章 魅雪第259章 颉利南下第156章 入主关中第194章 李隐平陇右(下)第八十章 河东第八十二章 到雁门第112章 定河东第129章钱粮第253章 突遇敌袭第八十八章 善后第106章 刘文静之言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东都第六十二章 李密三策第250章 回河内第156章 入主关中第138章 招降王君廓第216章 朱桀灭第八十二章 到雁门第244章 战后第258章凌敬建言第六十九章 战争转折第三章 魂殇第246章 讨伐李密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125章 杨广幸江都第168章 群芳馆【求订阅!】第241章 决战介休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四十四章 战后第133章 大败突厥第250章 回河内第224章 四线作战第188章 大婚第十三章 除夕夜宴第167章 图谋巴蜀【求订阅!】第209章 长安醉仙楼第150章 地盘抢夺第247章 尉迟恭VS李元吉第271章 名声大噪第145章 战略吹捧第157章 晋国公第216章 朱桀灭第202章 王大哥?第二章 翠云峰匪盗第245章 北海第四十八章 打!第109章 尉迟恭第127章 大海寺之战第112章 定河东第七章 转变之始第103章 意在河北第八十章 河东第185章 封赏第十四章 好梦易碎第123章 自立为主第六十章 寻芳院第106章 刘文静之言第九十六章 阿朵儿第134章 说李靖第205章 下套第六十四章 酸枣城攻防战第269章 汉东王第247章 尉迟恭VS李元吉高丽与高句丽第四十五章 进宫面圣第179章 江都之乱(下)第235章 劝尉迟第八十一章 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