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朝野“合流”

贞观十八年初的朝野风潮,张德作为一条工科狗,是有点看不懂其中的道理。在老张看来,没理由啊,国内这么多地都种不过来,国内这么多市场都没有开发,凭什么要出去浪,还要下海?

就因为金银传说,还是铜山铁山?

这不科学。

当然了,老张把地图海图往桌上一摊,场面还是很壮观的。南海河口地区,或多或少都被唐人黏上填上。

从交州的红河三角洲,到林邑真腊的湄公河三角洲,再到湄南河三角洲,但凡能建立优良港口并且能圈地驻扎的地方,都有了贞观八年造以及十四年造的舰船。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时代,唐人并非是小国寡民的海洋民族,对于海上航行,舒适性要求极高,于是普遍近海都是平地沙船之类。可是为了利润,南北底层的冒险者,又愿意登上平头尖底船……

这是一个水手数量远远不足,淘汰率最少两成的时代。一百个水手死二十个,比战场恐怖多了。

即便如此,南北底层不管是走马还是操船,该上的都得上。

“原来如此,广州船行能在林邑占地,居然是因为帮忙在雾温山吓退文单国之敌?还帮着把真腊人打出罗伦江?”

“林邑国主范氏,素来仰慕天朝,前隋时就曾入贡,武德四年武德八年,亦曾遣使入贡。如今大明宫最大的那颗火珠,就是范氏进贡。”

“就是那颗宛若玻璃的南海火珠?”

“正是。”

“这林邑果然是温顺,广州人今年少说占了有三万亩地。虽说都是受范氏相邀,以助剿匪,不过这三万亩地,都是连成一片,甚是肥沃。”

“南海诸邦当真奇怪,真腊打不过山贼,便请唐人襄助。林邑打不过真腊,也请唐人襄助。这算个甚么?要是换做突厥,怕是先要和唐人作对,或是万万不会叫唐人前去的吧。”

“小国而已,懂个甚么?丁口不如中国一州,这等国主,日子怕过得不如县令。焉能在意这个的?倘使他富庶繁荣,便是怕了,可这光景,汉贵胡贱,他自是不疑有他的。”

唐朝内部,自然是觉得南海诸国简直是脑子进水,让唐人的商团船队占了地盘,这不是与虎谋皮开门揖盗么?

不过唐人自然也不觉得自己真是那个盗,横竖还有一句“小儿持金招摇过市”不是?哪天林邑失了国祚,还真不会有甚么良心上过意不起,即便林邑范氏一向是温顺有加,但关他们屁事?

此时唐朝南北的套路各有不同,南国尤以广州交州突出,李道兴为了“儿子”,那也是蛮拼的。除了大力招募医师之外,更是在交州设有同仁医学堂的分馆,开沟清淤几乎是一年到头都在做,干这种事情,人力总归是不缺的,有交州蛮么?

自从稳住交州局面,李道兴就又砸了重金,请来王太史的徒子徒孙测绘。目前有一个数据,国内知道的还不多,只有六部堂官以上才能晓得。为了这个数据,李道兴还专门请张德帮忙转呈一封《交州土地疏》给长孙无忌,然后由长孙无忌给了他的妹夫。

李道兴用时一年多,对交州可耕地的测绘,得出两千万亩以上的结论。照这个数据,起码就是眼下武汉的一半水稻田,而交州的农时相当早,二月就可以开种,用的稻种又比较奇特,是林邑早稻。因为林邑又称占婆或者占城,这种早稻,也被称作占城稻。

这种两个月就能收获的稻种,使得交州一年能有三季收成。前几年水利投入不大,交州和广州的粮食产出,还看不出什么优势,但对着李道兴把棺材本都砸出来给“儿子”铺路,大力“投资”交州,交州的粮食产出,不管是总产量还是单位亩产,已经超过了广州。

二州人口差距极大,又同样有大量的甘蔗田,但交州的粮食产量增长,较之广州非常惊人。

自李道兴掌控交州开始,水利工程包括了类似都江堰的交州堰。因为修建交州堰,在此地复建交趾城,上疏朝廷之后,便置县交趾。故而交州堰又称交趾堰。

交趾县分水之后,西道江下游就越趋平缓,通航能力极大,到贞观十八年时,河北纤夫拖拽八年造大船的景象,极为壮观。

而这一段平缓的河道,因为有别西道江,广州人多以交州蛮朱鸢部为名,称呼其为朱鸢江,也有称呼朱鸢河。但不管如何称呼,交州蛮朱鸢部是不复存在的,李道兴站稳脚跟之后,周遭二百六七交州蛮各部各洞剿抚并举,其中就有朱鸢部。

眼下朱鸢部族人最多的聚集地,应该就是儋州的一个石矿包干区。

交州的蓬勃发展,外朝并非没有注意到,尤其是外朝连续在交州新置交趾县、朱鸢县,可见当地的人口在籍数量以及田亩在册数量,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而且不仅仅是朝廷,民间力量同样没有放过交州,不管是因为张德还是王孝通,又或者说李道兴李景仁父子本身,交州吸引了大量荆襄和江南的民间力量。

哪怕不是多么强大的力量,但积少成多,短短几年之后,在交州厮混的南国底层人士,在交州也算是“有头有脸”,而在交州的获利,又使得这些人能够“衣锦还乡”,进一步刺激到了“底层乡党”对于海外的冒险。

朝野认知上的合流,也使得交州逐渐具备南海继广州之后又一个“重镇”的条件。加上程处弼在西域的成功经验,六部堂官以上的实权高官们,同样决定继续推行“由点及面”“经营重点”的方针。

这产生的结果,就是张德铺开南海地图,发现唐朝势力,或是像钉子或是像年糕,占着粘着,始终不离开重点优势地区。

这是朝廷方针和民间意愿的双重结果,即便张德觉得如何匪夷所思不能理解,它便是实实在在就这样发生并且还不断扩散。

“还真是有点瞌睡来了有枕头的意思啊。”

几经揣摩之后的老张,在办公桌前,想起时下天竺内战,西突厥“以奴换奴”,不由得有些感慨。

第二十七章 令人失望第三十章 约谈第二十七章 美滋滋第三十一章 道友(第二更)第七十二章 办事第六十九章 人和第五十八章 胡思乱想第八十六章 李董的心情(一更求票)第六章 主仆对话第三章 躁动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议第八章 和谐社会第六十九章 抵京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第九十一章 人生如酱缸第四十三章 闺乐第三十六章 比帅胜出张叔叔(一更求票)第七十八章 溜须第五十二章 上升渠道第二十四章 气死第十章 毒啊第七十二章 率性而为第四十几章 人品第一章 好大的胃口第八十章 讲究人第四十九章 正经事要紧第七十章 你大爷第七十章 非一日之功第十七章 辣眼睛第五十七章 切入点第二十九章 不需要牛顿第六十四章 差距第八十九章 巧取豪夺(二更)第六十章 鸵鸟发怒(第二更)第九十章 功劳靠捡第六十九章 与人为善第三十六章 震惊第五十二章 那时长安少年第三十几章 怪癖第二章 名动第五十八章 为了孔圣(第一更)第四十四章 放松第十二章 振作家门第四十一章 杀了我第八十九章 放话第七十二章 留沔州第三十章 这一届熊孩子第九十六章 微小工作第八章 特进第五十三章 成长第四十四章 这他娘的第二十九章 旧时物业第六十三章 躺着中枪杜正伦第十一章 太子又至第四十九章 床笫之语第二十六章 汝北小灶第三十一章 南京第二十四章 都是好诗啊(第二更求推荐票)第九十五章 押宝第九十七章 造纸第七十六章 自重第九十六章 清浊难分第六十章 聚餐第十八章 拆分江南第二十七章 令人失望第七十二章 为兄长考虑第八十六章 盼着第三章 海阔第八十章 农垦局第十六章 这勾当第八十六章 新式林场(大年初二第二更!)第八十五章 螃蟹相第六十三章 淳朴第四十一章 夜杀第六十六章 贤王不闲第十六章 心灵港湾第四十七章 形式相同第八十五章 登门第四十九章 争食之相第二十六章 这个破游戏第十五章 影响力第九十三章 变数第二十六章 来个痛快第五十章 定局第五十章 我们A过去了(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例外第五十章 功绩第十二章 商议第六十五章 杜正伦自救第四十几章 人品第六十三章 试探第五十章 改名第九十八章 西域钱粮第七十六章 崔氏良人第五十二章 人在江湖第二十六章 提携第五章 大丈夫第三十一章 烘炉第五章 这一切都是误会第七十三章 我把你当兄弟
第二十七章 令人失望第三十章 约谈第二十七章 美滋滋第三十一章 道友(第二更)第七十二章 办事第六十九章 人和第五十八章 胡思乱想第八十六章 李董的心情(一更求票)第六章 主仆对话第三章 躁动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议第八章 和谐社会第六十九章 抵京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第九十一章 人生如酱缸第四十三章 闺乐第三十六章 比帅胜出张叔叔(一更求票)第七十八章 溜须第五十二章 上升渠道第二十四章 气死第十章 毒啊第七十二章 率性而为第四十几章 人品第一章 好大的胃口第八十章 讲究人第四十九章 正经事要紧第七十章 你大爷第七十章 非一日之功第十七章 辣眼睛第五十七章 切入点第二十九章 不需要牛顿第六十四章 差距第八十九章 巧取豪夺(二更)第六十章 鸵鸟发怒(第二更)第九十章 功劳靠捡第六十九章 与人为善第三十六章 震惊第五十二章 那时长安少年第三十几章 怪癖第二章 名动第五十八章 为了孔圣(第一更)第四十四章 放松第十二章 振作家门第四十一章 杀了我第八十九章 放话第七十二章 留沔州第三十章 这一届熊孩子第九十六章 微小工作第八章 特进第五十三章 成长第四十四章 这他娘的第二十九章 旧时物业第六十三章 躺着中枪杜正伦第十一章 太子又至第四十九章 床笫之语第二十六章 汝北小灶第三十一章 南京第二十四章 都是好诗啊(第二更求推荐票)第九十五章 押宝第九十七章 造纸第七十六章 自重第九十六章 清浊难分第六十章 聚餐第十八章 拆分江南第二十七章 令人失望第七十二章 为兄长考虑第八十六章 盼着第三章 海阔第八十章 农垦局第十六章 这勾当第八十六章 新式林场(大年初二第二更!)第八十五章 螃蟹相第六十三章 淳朴第四十一章 夜杀第六十六章 贤王不闲第十六章 心灵港湾第四十七章 形式相同第八十五章 登门第四十九章 争食之相第二十六章 这个破游戏第十五章 影响力第九十三章 变数第二十六章 来个痛快第五十章 定局第五十章 我们A过去了(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例外第五十章 功绩第十二章 商议第六十五章 杜正伦自救第四十几章 人品第六十三章 试探第五十章 改名第九十八章 西域钱粮第七十六章 崔氏良人第五十二章 人在江湖第二十六章 提携第五章 大丈夫第三十一章 烘炉第五章 这一切都是误会第七十三章 我把你当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