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荣升馆主

东宫。

崇文殿,皇帝李世民听闻司经局的动作特意带着皇后领着太子过来观看。原本被皇帝搬空的崇文殿,如今居然又聚齐了许多图书。

“怀玉,听说你最近满长安的收集图书,皇亲国戚,宰相王公都被你一一登门拜访了啊,你弄了多少书来?”

“回陛下,约万卷书。”

“万卷?”李世民惊讶。

“朕之前全国征书,又搬空秘书省、司经局等,也才在门下省弘文殿聚经史子集四部二十余万卷,你这短短时间就聚书万卷了?”

“回陛下,臣调任司经局,发现司经局无书,崇文殿空虚,与局中属下去各家化缘求书,大家听说是为东宫求书,都是争相献书,如陛下原潜邸秦王府十八学士家,多的如邢国公房玄龄、莱国公杜如晦献书二三百卷,少的也献书百卷,连在外地任官的许敬宗学士的妻子裴娘子听说,也是立即献珍藏四书三百卷,还有尚书左丞魏征,这次也特献书三百卷,还把自己写的一套史料笔记也一同献上,

就连统兵打仗的武勋,如周国公武士彟家、齐国公秦琼家、卢国公程咬金家、营国公樊兴家、永康公李靖家、宣城公武士棱家等也是纷纷重金购书进献东宫。

其它一些皇亲国戚,诸如赵国公长孙无忌、许国公高士廉,还有大将军长孙顺德、任城王李道宗都纷纷献书,

臣也不敢太过打扰大家,所以一家最多只接受一二百卷书,如魏左丞、杜尚书、许县丞家中书多,且也都非常精美,臣才接受了三百卷。

要不是很多家献的书都是重复的,臣没有接受,只怕十万卷书也有了。”

“这些都是圣天子贤明,储君太子名声好,所以大家才这般积极······”

李世民左看看右瞧瞧,原本空闲的书架又开始堆满了书,而且他看了下,整理的很好。

“接下来还有何打算?”李世民问。

“臣拟将这万卷书按经史子集整理分类,按甲乙丙丁分库藏之,然后再抄写几份,正本珍藏崇文殿,抄写的副本,一份存放东宫司经局,一份赠送弘文馆,一份送秘书省,若还有余,便送国子监、地方州县官学等。”

李世民听了很来兴趣。

“那这工程可不小啊,弘文馆聚书二十万卷,朝廷可是调派一百多名楷书手和许多熟纸装潢匠,进行分类整理校订,然后抄写装订,

想不到司经局倒也有此志向,好。”

皇帝即位后把原来门下省的修文馆更名为弘文馆,聚书二十万卷,还精选天下文学之士如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人以本官兼弘文馆学士,

不仅校正撰写图书,还负责教授弘文馆的皇家宗室及王公子弟的馆学生,另外这些学士还更日宿值,皇帝听朝间暇,引入内殿,讲论前言往行,商议政事,成为皇帝的顾问参谋。

李世民向来比较重视文教的,做秦王的时候就设立文学馆,招纳天下名士。

皇帝看着殿中的那些重新聚集的书籍,又看着武怀玉和殿中司经局的官员们,然后看了眼年幼的太子。

之前李纲责罚太子,李世民知晓后也没偏袒太子,反而赏赐了李纲。

“我大唐如今中央官学有六学一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和弘文馆,六学隶属国子监,弘文馆隶门下省。

朕看,东宫也可以再设一文馆,观音婢,你觉得如何?”

皇后从始至终只是陪伴皇帝,并不作声,“陛下决定便好。”

“那就设立崇文馆,掌东宫经籍图书,并招收职官三品以上带公侯封爵子弟,暂定二十名馆学生,课试举送如弘文馆。

怀玉,你来做馆主。”

李世民点怀玉的名,并决定也仿弘文馆选一批有才学的文官名士做崇文馆的学士,五品以上本官的兼崇文馆学士,五品以下兼的则称崇文馆直学士。

除以本官兼职的馆学士、直学士外,再另设校书郎二人,正字、令史等。

馆主是负责馆内日常事务的,武怀玉这个馆主,也带崇文馆学士衔。

弘文馆的馆主是褚遂良,是学士褚亮的儿子,早在秦王府文学馆时期,这位褚亮的儿子,也是欧阳询、虞世南两书法大师的弟子,便得李世民信任,一直实际负责馆内日常事务。

如今也是弘文馆的馆主。

武怀玉这个新设崇文馆馆主,不论品级还是爵位,都比褚遂良这个直学士要高。

虽然论文学造诣或是书法水平,肯定远不如小褚。

但崇文馆的设立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请一批饱学之士教授太子读书,再招上一大批皇家宗室子弟、皇太后、皇后家子弟,以及宰相王公大臣子弟来陪太子读书。

人不需要多,二三十人开一个班就行。

这样以后太子都不用再去弘文馆读书了,直接在东宫里读书。

皇帝甚至想着,崇文馆招一批年轻些的官员学士,以后他们也是太子的辅佐班底,那些年轻的王公子弟,将来也能成为太子的忠实属下。

从小开始培养太子。

挺好。

李世民没让李纲或裴矩做这崇文馆馆主,甚至不打算让他们兼学士,也是考虑他们年纪太大了,他希望选一批年轻的人辅佐太子,能够一直辅佐太子左右。

这个结果倒是出乎武怀玉意料,虽然他确实往这方向努力,但也只是当成一个长期目标,可现在突然就飞升实现了。

他记得崇文馆应当开始叫崇贤馆来着好像,似乎是贞观十几年的时候才设置的,现在就提前设立了,是不是这蝴蝶翅膀扇动的太猛了一点?

他瞧了瞧年幼的太子。

自己能不能保下这太子?

这个念头一升起,他又犹豫了,这种逆天改命的事,他觉得自己胳膊太细了点。

有些事情并不完全是偶然原因造成的,一定是有很强大的力量所主导的。

他觉得还是先不要想那么远。

武怀玉谢皇帝,然后提了一个小小建议,就是目前条件不足,不如司经局一个衙门两块牌子,局里的这些校书郎、正官、令史、典书等,也可以兼崇文馆里的差事。

李世民从谏如流,怀玉顺势请求能多调拔一些熟纸装潢匠、笔匠等,也多调派一些楷书手等,亭长、掌固这些吏员也增补,还有就是公廨钱等也希望拔一些。

“朕都允了。”

皇帝不仅同意司经局一个衙门两块牌子,还给司经局拔了更多公廨钱,甚至给司经局官吏们加了份兼职的俸料钱。

拿双俸。

还让有司给司经局官员们解决职分田的问题,并特旨给司经局拔付公廨田,以充办公经费、公厨餐费钱等。

“赏赐武馆主银瓶一对!”

李世民一高兴,又给怀玉一对银瓶。

现在怀玉家里银瓶都有七八个了,可以拿出来摆一排炫耀。

当天,怀玉拿着圣旨找有司衙门要钱要人要粮要地,都是一路畅通,没有谁敢对皇帝的圣旨说不字。

楷书手三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典书八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拓书手十人、熟纸匠、装潢匠各十人、笔匠六人。

加上文学三人、校书四人、正字二人、书吏二人。

还有捉钱令史十八人。

学士、直学士不定额。

馆学士二十人。

京城百司,调拔这群人倒是十分简单,很快就齐了,至于公廨钱公廨田等问题也是没人敢怠慢,优先解决。

公廨田拔了十顷,公廨钱则拔了九百贯,这是一个衙门两块牌子的好处,皇帝特旨下,给双份。

这可是特意为太子读书教育设立的学馆,没谁敢怠慢。

以后一个月光公廨利钱就有七万两千钱,加上一千亩公廨田一年可收租六百石,每月也有五十石了,这些钱不仅司经局、崇文馆的官吏们有免费午餐吃,每月俸钱、日料、杂用也足够支给,甚至还能攒点小金库,给大家年节发发福利奖金。

甚至这么多钱粮,绝对还能有富余,可以利用本衙的匠人、公廨钱,还可以开个纸坊书店笔店,卖卖纸笔书籍什么的,良性循环起来。

反正钱刚领回来,武怀玉就立马向大家宣布以后午餐由公厨免费提供了,另外马上给大家补发之前停发的俸钱日杂等。

说发就发。

连刚调来的那些官吏、匠人,也都发了一个月的,相当于是给大家的安家费了。

这突然到手的钱粮,弄的大家既兴奋又有点小小不安。

张承德拿着自己那停了一年多的俸钱,都落泪了。

月俸两千,杂料、日用四百,这一年多的加起来有三万六千钱,一串串的开元通宝钱,都是从国库里刚取出来的,崭新无比。

三万六千钱,足有二百二十五斤重,他这书生都背不动,这么大一堆放在脚下。

“武侯,这三十六贯,我直接还给武侯,剩下的十几贯,以后有了再还。”补发了这笔钱,张承德立马就想到把之前怀玉帮他还京债垫的钱还了。

“你先拿着用,那钱我不急,等回头手头宽裕了再说吧,不急的。这钱领回去,给家里改善下生活嘛,买点羊肉买点布什么的。”

“放心,以后咱们司经局日子肯定好着呢。”

张承德很感动,但也给怀玉建议,“咱们刚领了公廨钱,就发掉这么多,会不会被人弹劾?”

“弹劾什么,我们贪污了么?这不是之前没公廨钱,大家连俸料都没发过么,更别说什么福利补贴之类的,这次也是给大家补发俸钱杂料日用,谁有脸弹劾我们?

咱们是要干番事业的,但如果连大家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大家连妻儿老小都照顾不好,哪还能有心干事情?

发下一笔钱,但大家这积极性也提起来了,以后干事,事半功倍,不是吗?”

张承德点头。

“今天给大家放半天假,大家领了钱都赶紧回家,跟妻儿父母高兴一下,明天,准时来衙门干活。”

“是,馆主。”

“谢馆主!”

“谢武侯,”

“谢武学士!”

众人感谢声此起彼伏,领了钱粮,大家的谢声都是真心实意,诚心满满,不管是司经局旧人,还是新调来的,大家都对这上司和衙门,充满喜欢。

怀玉给自己也发了三千六,俸钱三千,食料杂用六百。

他这领导不拿,下属们也不好拿啊。

司经局里,大家欢天喜地的搬着、扛着、提着钱往外走,左春坊其它五局的人,看着这一幕,羡慕的直流口水。

看看人家那热水朝天、欢天喜地模样,再看看他们局里冷冷清清,那酸溜溜啊。

第715章 岭南王第503章 老狐狸第354章 截杀第605章 旧情复燃并立妻第561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第740章 想要一个名分第92章 首胜大赚第167章 抽他丫的第897章 心可纵言勿滥也第744章 谈条件第1033章 门当户对第316章 烹杀第899章 海上花园第712章 开门诸侯,闭门天子第305章 连捅三刀第63章 衣锦还乡第631章 万岁第422章 黄金册第301章 绯闻第399章 进出三宰相第794章 心病难医第705章 神圣散阿莫西林第861章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第99章 真母老虎(求首订!)第563章 咄咄逼人博陵崔第451章 四大金刚三司衙第238章 李靖收徒第781章 设无太子第775章 刺面第677章 托塔天王三太子第80章 李三娘子第851章 九王出京第114章 殿上交锋第1040章 女皇妹妹第734章 朝沧梧而夕北海第794章 心病难医第932章 长叹一声第655章 背刺第397章 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第84章 战场种菜第637章 把侯君集牙打掉了第907章 他急了第900章 遇到麻烦第849章 元勋病死回朝路第329章 双喜临门第181章 六骑会盟第943章 新金山第779章 横刀夺爱第133章 金殿请婚第867章 她很体贴也很温柔第750章 石龙第860章 逆子第361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第116章 仙姬无双第591章 武氏乌金第462章 亵渎者第761章 嫡系第751章 屠万是为雄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424章 我会出手的第621章 金蝉脱壳围不住第338章 豪强第860章 逆子第882章 闹登州第775章 刺面第905章 白旗第1068章 朕累了第162章 带刀宿卫第502章 剪辫易服归大唐第863章 樊楼宋江第1004章 武器订单第1075章 胜天半子第178章 开国县子第371章 百鬼夜行城南窟第753章 鹿回头第536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第379章 心生猜忌五娘子第646章 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了第188章 初露锋芒第939章 金山第653章 乐善好施第709章 殖民第748章 武怀玉三枪定岭南第769章 上一课第558章 悯忠阁上起山头第452章 大司农小试牛刀第119章 只欠东风第911章 你怎么就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呢第750章 石龙第387章 真相大白干翻天第367章 贞观天子欲分封第619章 穷追不舍铁建山第199章 有本事告御状第953章 三头六臂第648章 李二凤第861章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第176章 龙桥陷落第330章 谴责第518章 纵横捭阖第769章 上一课
第715章 岭南王第503章 老狐狸第354章 截杀第605章 旧情复燃并立妻第561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第740章 想要一个名分第92章 首胜大赚第167章 抽他丫的第897章 心可纵言勿滥也第744章 谈条件第1033章 门当户对第316章 烹杀第899章 海上花园第712章 开门诸侯,闭门天子第305章 连捅三刀第63章 衣锦还乡第631章 万岁第422章 黄金册第301章 绯闻第399章 进出三宰相第794章 心病难医第705章 神圣散阿莫西林第861章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第99章 真母老虎(求首订!)第563章 咄咄逼人博陵崔第451章 四大金刚三司衙第238章 李靖收徒第781章 设无太子第775章 刺面第677章 托塔天王三太子第80章 李三娘子第851章 九王出京第114章 殿上交锋第1040章 女皇妹妹第734章 朝沧梧而夕北海第794章 心病难医第932章 长叹一声第655章 背刺第397章 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第84章 战场种菜第637章 把侯君集牙打掉了第907章 他急了第900章 遇到麻烦第849章 元勋病死回朝路第329章 双喜临门第181章 六骑会盟第943章 新金山第779章 横刀夺爱第133章 金殿请婚第867章 她很体贴也很温柔第750章 石龙第860章 逆子第361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第116章 仙姬无双第591章 武氏乌金第462章 亵渎者第761章 嫡系第751章 屠万是为雄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424章 我会出手的第621章 金蝉脱壳围不住第338章 豪强第860章 逆子第882章 闹登州第775章 刺面第905章 白旗第1068章 朕累了第162章 带刀宿卫第502章 剪辫易服归大唐第863章 樊楼宋江第1004章 武器订单第1075章 胜天半子第178章 开国县子第371章 百鬼夜行城南窟第753章 鹿回头第536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第379章 心生猜忌五娘子第646章 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了第188章 初露锋芒第939章 金山第653章 乐善好施第709章 殖民第748章 武怀玉三枪定岭南第769章 上一课第558章 悯忠阁上起山头第452章 大司农小试牛刀第119章 只欠东风第911章 你怎么就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呢第750章 石龙第387章 真相大白干翻天第367章 贞观天子欲分封第619章 穷追不舍铁建山第199章 有本事告御状第953章 三头六臂第648章 李二凤第861章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第176章 龙桥陷落第330章 谴责第518章 纵横捭阖第769章 上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