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六个宰相五种意见

太极宫,立政殿。

长孙皇后挺着个大肚子,正跟几位贵妇在说话。

几人正是李靖妻代国夫人张氏与弟媳长孙氏还有侄孙女永乐县主李三娘等,

“今年这樱桃可真漂亮,红似玛瑙,形似珠丸,水汪亮晶,小巧玲珑,鲜红欲滴。”九岁的长乐郡公主高兴的在母后旁边赞道,“长安各家进献的樱桃还是武家的最好。”

几位贵妇今日进宫,特来献上樱桃,

武家在长安城西修德坊已有三千树樱桃,各种品种皆有,不仅有早熟品种,甚至还与桃、杏、李、梨等树嫁接,口感、色泽、形状、大小都有提升。

长安贵族家的樱桃们都还没熟,武家的最先熟,正如长乐郡公主李丽质所说的,这樱桃不仅早熟,而且个个跟玛瑙似的,又红又大。

长孙皇后看着同样挺着大肚的李清,“三娘应当快生了吧?”

“这月就生,”

“我也是这月生,你肚里是男是女?”

“二郎说是个女娃。”

“我肚里也是。”

两人谈的高兴,这是长孙皇后的第五胎,前面三儿一女,如今肚里这个是女儿,皇后反而是十分高兴的。

“都是两个可爱的女娃,要不还能结个儿女亲家,”皇后笑道,

李丽质在旁边道,“那就做姐妹啊,县主姑姑也给我添个妹妹呢。”

······

皇帝来到立政殿,面色不太好看,见到皇后这里还有客人,换上笑容。

张出尘几个便向李世民请安,

倒也都不是什么生客,李客师妻子长孙氏,那是李世民妻子堂妹,李三娘更被他认做义妹赐封永乐县主,李靖妻子张出尘,当然也不陌生,

“武家修德坊的樱桃熟了,三娘特意来送樱桃,又带了不少鲜笋,还有湖州新茶顾诸紫笋呢。”皇后笑道。

“阿耶,你看这樱桃多漂亮啊,又大又红,味道可好吃了,阿耶快尝尝。”长乐郡公主亲手喂樱桃给父亲吃。

李世民哈哈笑,张嘴接下一颗,果肉鲜嫩多汁,甘甜可口。

四月了,长安的桃花落尽,樱桃始熟,

这个季节正是贵族们踏青游玩,摆樱桃宴尝鲜笋的时节,也是一年一度的科举放榜之时,

甚至现在每年还会有热闹的榜下捉婿,然后是新录取的进士、明经等金榜题名才子们的戴花游街和曲江樱桃宴。

“你们刚才说什么那么高兴大笑,朕在外面远远就听到了。”

长孙皇后说李三娘也怀的是个女娃,两人的生产日子甚至也差不多,说等孩子生了让她们做姐妹,皇后和李三娘也认各自孩子做个干女儿。

“好。”李世民边吃樱桃边笑。

“怀玉在家可还好?”终于,皇帝还是问起武怀玉来,虽然这几天这个名字让皇帝满肚子火,但皇帝还是渐渐平息了火气。

“回陛下,阿郎一时冲动,如今深为愧疚,在家一心闭门思过。”

“哼。”李世民心想,什么一时冲动,真当朕是侯君集没脑子?武怀玉的那点心思,甚至李靖那一巴掌,他会不知道是何用心。

算了,他也不深究计较。

真要计较起来,这些家伙十个脑袋也不够他砍的。

妻子这有客在,李世民也没多坐,带着一筐新鲜大樱桃转身回到自己寝宫甘露殿,

才吃了几颗樱桃,内侍呈上了温彦博的牓子,却是请开奏对。

原因是今日政事堂再议突厥处置之事,结果现在剩下六个宰相,倒是有五种意见,争执难下。

中书令温彦博便请开奏对,由皇帝来主持决议此军国要务。

李世民皱眉,真是不得片刻轻松。

“武德殿听政,让宰相们都来,”

顿了顿,“召太子少傅萧瑀也来。”

“六部侍郎也召来。”

武德殿,

皇帝带着那大筐樱桃进来时,宰相们都到了,萧瑀和六部侍郎们也到了,这会又已经吵起来了,争的不可开交。

“诸卿,这是今年早熟樱桃,还是新品种,樱桃又大又甜,诸卿尝尝鲜。”

皇帝让内侍给大臣们赐樱桃,一人一盘。

宰相们带头谢恩,暂停争吵。

吃过樱桃,气氛稍转。

“说吧,什么情况。”李世民揉捏着头。

左仆射房玄龄站出来,“攻灭东突厥,生擒颉利汗,我大唐一雪前耻,然如今东突厥混乱,有人遁投漠北铁勒薛延陀,有人奔西域投高昌、西突厥等,也有南下内附我大唐的,还有仍领部众据有河套、漠东等地的,

关于如何处置这些突厥人,政事堂争议不下,还请圣人决策。”

六个宰相,五种处置意见,

根本难以达成一致。

“那就一个个来,”温彦博请先发言。

“陛下,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

授以生业,教之以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也。”

这位曾经被突厥俘虏去放了一年多羊的宰相,对突厥人的态度居然是最温和的,说要宽容仁爱,要把他们当成自己人,具体的政策就是把他们全都迁到中原内地去,让他们不要再居无定所的逐草游牧,而是教他们耕田种地,教他们华夏汉家礼仪,

编户齐民,纳税服役,这样用不了多少年,他们就会被我们同化,彻底就变成我大唐子民,甚至入夏则夏,将来成为汉人了。

依据嘛,也是有的,比如汉朝和南匈奴,还有北魏当年也是鲜卑拓跋,起于塞外,后来南下中原,甚至一统北方,主动汉化,现如今哪还有什么鲜卑,不都成诸夏了。

这朝堂上的长孙无忌,他家以前就是鲜卑贵族,可现在哪有胡蛮影子。

中原经历隋乱,人口大减,现在把那些突厥人安置内地,这既能除去边患,还能增强大唐人口和实力。

李世民捋须,

温彦博的意见总结起来可归为九字,迁内地,改耕种,可同化。

面对他的建议,

侍中魏征却是嗤之以鼻,

“温相,突厥世为盗寇,人面兽心,百姓之仇也,今幸而破亡,陛下以其降附,不忍尽杀,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

戎狄,禽兽也,今降者数十万,数年之后,蕃息倍多,必有腹心之疾,不可悔也。”

魏征也举了个例子,五胡乱华,惨痛教训,一度让北方汉人仅剩二三百万而已。

差点亡国灭种。

两位宰相,一个说要迁内地改耕种同化,而另一位却说突厥都是白眼狼,必为后患,决不可留。

两人都举了一个例子,温彦博举鲜卑拓跋北魏汉化,而魏征说五胡乱华差点灭汉种。

“右仆射,你是何意见?”

之前朝堂上六个宰相五种意见,有一个宰相没吭声,那就是李靖。

李靖前几天在殿上一巴掌狠扇侯君集,跟他断了师生情谊,事后也仅受到罚铜二十斤的处罚。

不过入政事堂为右仆射,这位却是跟秦琼一样很少发言。

大家吵的不可开交,他一言不发。

现在皇帝直接问李靖。

“陛下,臣觉得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李靖仍没说自己的建议。

“张亮?”

御史大夫张亮上前,“仍请于定襄置都督府,为其节度,如此前武怀玉奏设安北都督府之例,此安边之长策也。”

张亮这政策也挺不错,

“这是你的主意?”李世民问。

“臣,臣,这是礼部侍郎李百药先提起的,”张亮不敢隐瞒,李百药是赵郡李氏,而张亮现在休了原配娶赵郡李氏为妻,跟赵郡李家的关系很密切。

“李百药,你说下具体的方法。”

李百药上前,他认为武怀玉之前处置突利归附部众就值得借鉴,把颉利部众,仍安置在定襄一带,直接以其地设置一个都督府,比如圣人之前不是已经让怀化郡王李思摩任云中都督嘛,这安排就已经非常好了,根本用不着安置到长城以内的内地,或是赶到漠北去,就留着他们在原地,为大唐守边疆。

不过他也还提了一点建议,就是让李思摩去做云中都督可以,但云中都督府下,应当分设多州,可以设六到十州,把大部落拆分为两个,小的部落可以几个合一州,

各任命刺史,以达到分化他们的目的,不让他们抱团凝聚一起。

而房玄龄采纳的是中书侍郎颜思古的建议,认为分化突厥诸部可以,但不能留在塞外,

最好是全都迁往河北,河北现在人口大减,急需人口恢复生产,对突厥人可以如对李突地稽、浮榆等靺鞨内附部落一样,

那两靺鞨部落内附,大唐把他们从辽西内迁安置到幽州,这些年忠心耿耿,且耕且牧,还是朝廷守边的精锐敢战之士,这次北伐和先前野狐岭大战、征北山奚等也是出力极多。

颜思古和李百药的建议,都认为可以接纳突厥人,但要分化诸部,不同之处在于一个认为要迁到河北去,一个认为应当留在长城外。

“戴胄,你又是何建议?”

“陛下,臣赞成夏州都督窦静的建议,夷狄之性,有如禽兽,置之中国,有损无益,当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可使常为藩国,永保边塞。”

戴胄跟窦静态度一致,觉得突厥人绝不可信,打蛇不死后患无穷,所以现在就是要趁他病要他命,

要趁机挑拨离间,合弱离强,让突厥诸部互相攻伐,引他们内耗,死掉的突厥人,才是最好的突厥人。

温彦博颜思古主张内迁中原,李百药窦静主张驻守边疆,魏征认为应当赶回塞外,

而如何对待这块,温彦博跟李百药意见一致,觉得可以同化,

温彦博、窦静、魏征觉得应当分而治之,这点李百药也同意。

每个大臣都说的有些道理。

房玄龄是支持颜思古的内迁河北,戴胄支持窦静的要引攻伐内耗,魏征则认为有多远就赶多远,不能留在大漠以南。

说着说着大臣们又吵了起来,李世民头痛无比。

第197章 胳膊肘朝外拐的樊仙姬第696章 恨其不争第1007章 日落东沙第358章 皇上钦点琵琶女第390章 好勇斗狠小舅子第61章 泾阳狂儒第381章 金殿舌战黑手现第632章 你有五罪第905章 白旗第388章 王中之王弑君者第1065章 天谴第229章 六扇门 小妾第1031章 召归长安第148章 记名弟子第111章 夜叩宫门第993章 请武公拉我一把第286章 师出有名第191章 大封功臣第287章 近水楼台先得月第992章 许久不见,别来无恙?第202章 揣着玉米进宫第78章 千里觅封侯第114章 殿上交锋第159章 碧眼胡姬第882章 闹登州第130章 高氏姐妹第723章 医院营的旧部第54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959章 朕从没有忘记第705章 神圣散阿莫西林第895章 愿以身相许第2章 元从禁军第555章 功高难封天子愁第926章 德不悦上第316章 烹杀第722章 吴王府第855章 开拓令第576章 请君暂上凌烟阁第129章 大内总管第777章 事涉东宫第573章 捅破天第382章 武氏岂能任宰割第1034章 太子亲迎第548章 捷报惊醒天子梦第937章 新世界第2章 元从禁军第1095章 噩耗第18章 高攀不起第298章 段阎王和武大人第579章 久别重逢胜新婚第1051章 武家有女初长成第278章 检校都督第610章 太子之敌第372章 三姓联姻亲家公第663章 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事了第676章 完全不看好第631章 万岁第968章 皇帝又开始折腾了第881章 陛下千秋万岁后第541章 幽州禄山一丈威第1018章 水牛镇第536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第982章 隔壁老魏第270章 开府第645章 三拜宰相第104章 共赴黄泉第387章 真相大白干翻天第100章 奏捷请功第571章 不好,中计了第109章 鄣盐井寨第564章 拍案而起惹众怒第409章 怒斩范阳卢第343章 李三娘第689章 分家第547章 禄山谢义父恩赏第307章 拔刀必见血第875章 响亮的耳光第393章 满朝勋贵半亲朋第430章 知白守黑食铁兽第895章 愿以身相许第193章 寿阳侯第195章 魏征相求第30章 千金堂第1032章 匹夫无罪第809章 公主家的鸿门宴第1073章 大姨子的提醒第177章 血染清河第744章 谈条件第1059章 放荡不羁浪公主第790章 阻击第355章 猎杀王君廓第960章 龙园胜雪第474章 争相附第521章 金莲第240章 代师传艺第567章 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第154章 登基前夜第309章 投名状第836章 我的心腹在哪里第684章 天子家事
第197章 胳膊肘朝外拐的樊仙姬第696章 恨其不争第1007章 日落东沙第358章 皇上钦点琵琶女第390章 好勇斗狠小舅子第61章 泾阳狂儒第381章 金殿舌战黑手现第632章 你有五罪第905章 白旗第388章 王中之王弑君者第1065章 天谴第229章 六扇门 小妾第1031章 召归长安第148章 记名弟子第111章 夜叩宫门第993章 请武公拉我一把第286章 师出有名第191章 大封功臣第287章 近水楼台先得月第992章 许久不见,别来无恙?第202章 揣着玉米进宫第78章 千里觅封侯第114章 殿上交锋第159章 碧眼胡姬第882章 闹登州第130章 高氏姐妹第723章 医院营的旧部第54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959章 朕从没有忘记第705章 神圣散阿莫西林第895章 愿以身相许第2章 元从禁军第555章 功高难封天子愁第926章 德不悦上第316章 烹杀第722章 吴王府第855章 开拓令第576章 请君暂上凌烟阁第129章 大内总管第777章 事涉东宫第573章 捅破天第382章 武氏岂能任宰割第1034章 太子亲迎第548章 捷报惊醒天子梦第937章 新世界第2章 元从禁军第1095章 噩耗第18章 高攀不起第298章 段阎王和武大人第579章 久别重逢胜新婚第1051章 武家有女初长成第278章 检校都督第610章 太子之敌第372章 三姓联姻亲家公第663章 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事了第676章 完全不看好第631章 万岁第968章 皇帝又开始折腾了第881章 陛下千秋万岁后第541章 幽州禄山一丈威第1018章 水牛镇第536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第982章 隔壁老魏第270章 开府第645章 三拜宰相第104章 共赴黄泉第387章 真相大白干翻天第100章 奏捷请功第571章 不好,中计了第109章 鄣盐井寨第564章 拍案而起惹众怒第409章 怒斩范阳卢第343章 李三娘第689章 分家第547章 禄山谢义父恩赏第307章 拔刀必见血第875章 响亮的耳光第393章 满朝勋贵半亲朋第430章 知白守黑食铁兽第895章 愿以身相许第193章 寿阳侯第195章 魏征相求第30章 千金堂第1032章 匹夫无罪第809章 公主家的鸿门宴第1073章 大姨子的提醒第177章 血染清河第744章 谈条件第1059章 放荡不羁浪公主第790章 阻击第355章 猎杀王君廓第960章 龙园胜雪第474章 争相附第521章 金莲第240章 代师传艺第567章 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第154章 登基前夜第309章 投名状第836章 我的心腹在哪里第684章 天子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