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门阀政治

bookmark

李承乾不是个蠢货,相反非常天资聪颖,虽然一直达不到太宗皇帝对他的要求,但以其资质做一个守成之君绰绰有余,所以他能听懂李、房二人对他的劝谏,他也能理解。

但很难接受。

这与天资无关,古往今来的帝王在天资上能够比得过隋炀帝的屈指可数,但凡东征高句丽的不要那么志在必得、但凡挖掘运河的时候能够多多体谅民生、但凡……只要步子不是迈得那么大,或许结局就会有所不同,因为隋文帝给他留下的家底实在是太过丰厚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能够在短短十余年间将隋文帝留下的丰厚家底败个精光,也证明了隋炀帝的出类拔萃。

这并非贬义,只要了解隋文帝时期的大隋多么强大、留下的遗产何等丰厚,就知道不是任谁想要败光这份接地就能败得光的,能够拉着文武群臣世家门阀陪着你一起败家,那何尝不是一种能力?

隋炀帝天资高绝,可最终还是亡国了。

所以李承乾深知一个皇帝是否天资绝顶、是否才能卓著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安于平淡的心。

但这又是个悖论,帝王君临天下、富有四海,私人之欲望几乎不可遏止,况且醇酒可以戒除、美人可以戒除、黄金可以戒除,可是那一颗向往青史垂名、向往彪炳千秋的帝王之心如何戒除?

……

李、房二人走后,李承乾将内侍全都撵出去一个人在御书房内枯坐许久,一壶茶喝的没了滋味、茶汤几乎成了白水,这才吐出一口气,神情郁郁。

王德敲门进来,低声禀报:“中书令请求觐见。”

“宣。”

“喏。”

王德退出,旋即刘洎快步入内,一揖及地:“微臣觐见陛下。”

“不必多礼,坐吧,王德换一壶茶来,再拿一些茶点。”

“喏。”

君臣落座,王德很快重新沏了一壶茶水,端来几个小碟子放在茶几上,碟子里是坚果、糕点等等茶点。

李承乾肚子里已经灌满了茶水,所以只是拿起一枚坚果放入口中,随意问道:“爱卿可是有什么事?”

刘洎恭声道:“陛下,听闻吐蕃那边战火重燃,论钦陵攻城拔寨势如破竹,却不知是否确有其事?”

这话问出口,他自己都觉得屈辱,堂堂中书令、国之宰辅,居然对千里之外的边疆战况知之甚少,他问“是否确有其事”有些夸张,即便他不能干预军事却也有知情权,兵部有战报呈递至中书省,但战报上却不可能详细叙述此战之经过,所以他只知道噶尔部落与吐蕃打起来了,论钦陵取得一场大胜,但这一战究竟怎么打的却是知之不详。

虽说文武殊途,文官不准干预军事乃是国策,可军方如此防备自己也太过分了吧?

李承乾听得懂他没说出口的怨气,倒是觉得这样挺好。

兵部、军机处掌管全国军事,所有军事最终都汇报至他这个名义上的“帝国军队最高统帅”处,中间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扯皮推诿之环节,上通下达、指挥便利,李勣与房俊是军方两座山头,相互制约达成平衡,遇有争议之时需要他这个皇帝做出裁决,彰显君权……

不过李承乾还是要照顾宰相的情绪,温言道:“此战大唐并无一兵一卒参与,所以兵部不曾向你汇报,你若是想知晓详细战况大可去兵部索要战报卷宗,崔敦礼自然会给你。”

刘洎叹息一声,道:“微臣的确为了此战而来,但并非想要管闲事,而是想要告知陛下一声,民部筹集的钱粮有限,怕是无法供应裴行俭对禄东赞的资助扶持。”

李承乾一愣:“爱卿此言何意?”

大唐现如今煌煌盛世、民富国强,近几年几个产粮地区风调雨顺、产量大增,再加上从南洋源源不断输送国内的稻米,各地仓储的粮食堆积如山,除非遭遇一次全国性的、持续时间长达数年的灾祸,否则国内绝无匮粮之忧。

如此国力,资助区区一个噶尔部落又能有什么问题?

他第一念头便是刘洎这厮要在这个关键时刻玩弄文武之争,扯裴行俭的后腿……

“陛下想必很久未曾关注西部地区的详细兵力部署了吧?”

“嗯?”

“安西都护府设于交河城,裴行俭领安西大都护之职,总管安西都护府之军政,薛仁贵领副大都护兼司马之职,总领安西军。安西军于交河城有镇兵三万人,于轮台有镇兵五千人,于弓月城有镇兵五千人,于碎叶城有镇兵八千人,再加上其余辅兵一万余人,整个安西军的兵力在六万人左右。这些兵马皆是青壮,身体剽悍战力出色,这就意味着能吃能喝,人吃马嚼消耗惊人……直至眼下,安西军的屯田尚在缓慢推进当中,所需粮秣辎重皆要河西四镇负担,河西四镇负担太重、苦不堪言,只能再从陇右、关中调拨一部分,勉强支撑安西军的消耗。这还只是安西都护府,眼下虽然困难但毕竟只要屯田完成便能解决一部分粮食供应,可瀚海都护府还有四万余精兵常驻龙城,北地要么是沼泽、要么是沙漠、要么是大碛,多不毛之地,屯田都没地方屯!更别说还有东夷都护府……长此以往,多少粮食也不够往里填啊!”

刘洎忧心忡忡,大倒苦水。

仗自然是军方去打,可粮食却需要文官去筹集,以军方将领那一个个桀骜不驯的模样,简直不敢想象一旦粮食供应不足导致某一场战争失败,那群人会不会拎着锤子砸了他的中书省。

可粮食供应实在是太难了!

粮秣征集还好说,这几年各地粮食产量大增加上海外输入,勉强够用,可最难还是在于运输!听听都是什么地方吧,龙城,位于狼居胥山以北,距离西安三千里;交河城,位于高昌故地,距离长安将近五千里!

不仅路途遥远,路况更是艰难,粮车从长安出发运抵这两处,需要消耗的粮食最少也是运输粮食的两倍以上!

再富庶的帝国、再大的家业也经受不住这样的损耗。

前隋亡国之根源虽然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一点就是隋炀帝倾举国之力东征,将河北之地的粮食抽调一空,战败之后整个河北饿殍遍地、民不聊生,直接动摇了帝国根本,为亡国埋下祸根……

李承乾也面色沉重,意识到其中的危险:“爱卿有何良策可解此危厄?”

刘洎摇摇头,一脸无奈:“除了精简兵员、减少消耗,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微臣知道此言一出必然有人攻讦此掀起文武之争、甚至刻意打压军方,可臣实在是想不出别的办法,更不能坐视不理任凭酿成隐患。”

唯一可以解决粮食消耗之法,那就是屯田。

可屯田这种事不是想屯就能屯的,不仅要动员军队,更要寻找靠近水源、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土地,开垦、养熟、兴修水利……没有三五年之功,很难见到效果。

远水救不了近火。

李承乾紧蹙眉头,他相信刘洎身为中书令的操守,应该明白什么事可以斗争、什么事必须配合,可他相信没用,只要这个议题出现在朝堂之上,几乎可以想象军方会是如何激烈反对、沸反盈天,对刘洎又会是何等愤怒攻讦。

没有任何一个将军愿意削减麾下的兵员,这是他们的根本,谁敢这么干,他们就敢跟谁拼命。

沉吟着道:“爱卿不妨将这件事只能先跟英国公、越国公通个气,看看他们态度如何,再做商量。”

刘洎列咧嘴,一脸苦笑:“陛下是觉得越国公自持身份又或是顾忌朝廷颜面,所以不会将微臣摁在地上暴打一顿?”

谁都知道房俊之所以与李勣分庭抗礼,除去他那些军功之外,最大的底气便是其麾下的军队,安西军、水师、以及左右金吾卫,而相比于左右金吾卫,安西军与水师这扼守大唐海陆商道的两支军队更堪比房俊的“亲儿子”,谁敢对这两支军队动心思,房俊就敢跟谁动手。

李承乾嘴角一抽,默然不语。

自北魏开始关陇集团粉墨登场开创了“门阀政治”,每一个门阀就是一个游离于中枢之外的势力,门阀依托于中枢获取更大的利益,中枢则借助于门阀保持统治。

一直到隋唐两个帝国都是这种制度下的产物,这就注定了帝国内部必然以门阀为基础延展出派系林立,制度允许、也不得不允许派系的存在,进而默认“个人势力”的存在。

以李勣为首是一个势力,以房俊为首也是一个势力,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勣越来越低调、越来越式微,而房俊则蒸蒸日上、越来越强。

“势力”的强盛与否取决于领袖的能力,但“势力”要走的方向却是由整个“势力”的利益决定。

房俊本人并不揽权,在整编安西军、皇家水师之初都不是以培植自身势力为初衷,左右金吾卫也是如此,但是随着“势力”的壮大,“山头”已经出现。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舆论【求票】第九百六十九章 王幢何在?第三百八十二章 敌踪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旁敲侧击第九百六十八章 君臣,父子(上)第六十三章 夫人不让……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五百一十三章 雷霆隐于九霄之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唐朝人不会钉马掌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反迹已现第三百二十八章 来晚一步第八百七十四章 人人喊打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途径对马,俨然隔世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撼山易,撼右屯卫难!第三千一百二十八章 摧枯拉朽第四十七章 亲如家人第一千两百七十四章 稳如山岳第九百八十五章 他不牛,他儿子牛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气量狭窄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温酒话天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政事堂会议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潜流显现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有所凭恃第七百一十一章 铁板一块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 悔恨难当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朝堂争论第九百零七章 自寻烦恼第八百一十四章 再造传奇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再续前缘第二十九章 绝路?第四百二十七 章 豪华道观第九百九十三章 左右权衡第一百二十二章 恣意妄为第四百三十章 危机隐现第四百五十八章 探查隐秘第二百六十九章 埋人第一千九百三十章 天竺和尚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隐患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穷途末路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脆弱太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争先恐后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难脱干系第七百一十二章 此乃官员之耻!(万字求月票)第九十五章 妒火中烧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游说规劝第五十一章 拉帮结伙第4290章 断尾求生第六百七十三章 东宫酒宴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讹人?本宫也会!(中)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傧相之首第一千两百七十九章 吴王的人生定位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私下会晤第六十一章 某的习惯,是帮亲不帮理第三千四十章 嫌疑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 谁是凶手第七百二十一章 舆论(求月票)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栽赃嫁祸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爆了你,你也得憋着!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暗中串联第4643章 轩然大波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对外战略第4523章 山间纨绔第一百二十章 “中二”的李佑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谋求吕宋(续)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阴差阳错(盟主“亲爱的好吗”加更,求票!)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重返政事堂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咸阳桥头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李泰回京第4643章 轩然大波第七百四十二章 良言相劝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有杕之杜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霍王挑衅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谁比谁不讲理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弄不明白了第二百零九章 觊觎之心第4653章 各怀鬼胎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牙尖嘴利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威胁恐吓第四百一十五章 请听题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阿倍比罗夫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凉州大雪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帝视察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胜负立分第一千零一十章 各怀机心【求票】第七百八十二章 栽赃构陷第九百六十四章 撤州立府第二百一十章 忘死第五百一十一章 公平竞争第一百零二章 唇枪舌剑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长安震动第一百零三章 放任第八百六十九章 苏州刺史第两千三十四章 心狠如斯第三百八十九章 定时爆破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煞孤星?第一千零三十章 晋王大婚【求票】第八百五十二章 铁骑狂飙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入山进香第八百七十二章 善后(下)【举高高求票票】第4659章 心生猜忌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舆论【求票】第九百六十九章 王幢何在?第三百八十二章 敌踪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旁敲侧击第九百六十八章 君臣,父子(上)第六十三章 夫人不让……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五百一十三章 雷霆隐于九霄之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唐朝人不会钉马掌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反迹已现第三百二十八章 来晚一步第八百七十四章 人人喊打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途径对马,俨然隔世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撼山易,撼右屯卫难!第三千一百二十八章 摧枯拉朽第四十七章 亲如家人第一千两百七十四章 稳如山岳第九百八十五章 他不牛,他儿子牛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气量狭窄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温酒话天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政事堂会议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潜流显现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有所凭恃第七百一十一章 铁板一块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 悔恨难当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朝堂争论第九百零七章 自寻烦恼第八百一十四章 再造传奇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再续前缘第二十九章 绝路?第四百二十七 章 豪华道观第九百九十三章 左右权衡第一百二十二章 恣意妄为第四百三十章 危机隐现第四百五十八章 探查隐秘第二百六十九章 埋人第一千九百三十章 天竺和尚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隐患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穷途末路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脆弱太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争先恐后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难脱干系第七百一十二章 此乃官员之耻!(万字求月票)第九十五章 妒火中烧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游说规劝第五十一章 拉帮结伙第4290章 断尾求生第六百七十三章 东宫酒宴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讹人?本宫也会!(中)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傧相之首第一千两百七十九章 吴王的人生定位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私下会晤第六十一章 某的习惯,是帮亲不帮理第三千四十章 嫌疑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 谁是凶手第七百二十一章 舆论(求月票)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栽赃嫁祸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爆了你,你也得憋着!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暗中串联第4643章 轩然大波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对外战略第4523章 山间纨绔第一百二十章 “中二”的李佑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谋求吕宋(续)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阴差阳错(盟主“亲爱的好吗”加更,求票!)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重返政事堂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咸阳桥头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李泰回京第4643章 轩然大波第七百四十二章 良言相劝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有杕之杜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霍王挑衅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谁比谁不讲理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弄不明白了第二百零九章 觊觎之心第4653章 各怀鬼胎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牙尖嘴利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威胁恐吓第四百一十五章 请听题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阿倍比罗夫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凉州大雪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帝视察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胜负立分第一千零一十章 各怀机心【求票】第七百八十二章 栽赃构陷第九百六十四章 撤州立府第二百一十章 忘死第五百一十一章 公平竞争第一百零二章 唇枪舌剑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长安震动第一百零三章 放任第八百六十九章 苏州刺史第两千三十四章 心狠如斯第三百八十九章 定时爆破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煞孤星?第一千零三十章 晋王大婚【求票】第八百五十二章 铁骑狂飙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入山进香第八百七十二章 善后(下)【举高高求票票】第4659章 心生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