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金榜题名(下)

开榜之日,未央宫主门,内城南门,外郭南门。

自辉煌华丽的未央宫南宫门,直至平门城楼,沿途大道,清扫的干干净净。不能言一尘未染,可也比常时清亮的多。

沿道两侧,所有闾里、店铺一律紧闭门窗。从宫中抽调的宫廷禁卫,十步一人,数千人列于两侧,皆披精甲,持长戈,缀红缨,煞是威武。

其身后,则是数之不尽的百姓,拥挤在紧邻房舍的狭窄地区,望着外面肃静严穆的平门大道,不敢有丝毫异语。

除此外,仍有不计其数的百姓,呆在房舍中,静静地等候着开榜之时。

别说普通百姓了,纵是士族子弟都感觉今日开榜,非同寻常。那数以千计的宫廷禁卫,还有肆意一扫便能看到的调查司探子,以及行走在人群间维持秩序的宪兵,无不是在告诉所有人,好好的守着规矩,别乱搞事。

二三十步宽的平城大道,铁定容不下太多人。更何况禁军又隔出足足二十步宽的道路,留给百姓容身的只有十来步宽,数里长的主干道,能容下一两万人就算顶天了。

但整个长安城内居住的百姓,就已经高达三十余万。而城外,也有着十余万的黔首生活在京畿周遭。

数年里,从河东安邑不断搬到长安的富户、士族不计其数。

谁都不傻,安邑虽是魏王封地,更是周国重镇,但有能力肯定要往长安靠啊。现在是大周的都城,日后也一定还会是都城。也许,等到天下一统之时,大王起了迁都之心,方许会有变化。

可,纵是如此,长安也一定是属于陪都级别,在此居住所能获得的政治优势,可不是区区安邑所能比拟。

长安的居民,不断的攀长,同时也带动了京畿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

都城的意义,便在于此。

而今日,这不算宽敞的平门大道,却成为了长安、大周、乃至天下瞩目的地方。

约莫一个多时辰过后,接连不断的鸣金声,相继而起,传遍整条平门大道。

闻到金鸣声,两侧民舍二楼的窗户悉数而开,数不尽的脑袋探了出来,等候着即将出现的王驾。

早在前两日,平门大道所有的居民都被告知今日的准备,封闭门窗,严禁擅自出入。紧接着,无数宪兵和调查司探子钻进闾里大街小巷之间,逐一排查着所有人。但凡身份不明之人,悉数逐出城外。

全城的话乞丐、流浪民也全都被赶出城去,以免影响了大周的形象。

ωwш •тTk án •C ○

毕竟,如此盛事,若是被一群乞丐给坏了事,整个京兆尹上下的脑袋都不够砍的。

严格的排查了一遍后,犹是要求百姓不得擅使他人出入,不得擅自走动。直至现在午时一到,王驾出宫,才允许百姓打开门窗。

同样,调查司上下、军法司所有宪兵,全部散入人群、街巷之中,紧紧盯着周围有所异动的人。

伫立在道路两侧的禁卫,也紧握大戟,一手握住腰间刀柄。抬首盯着对面打开的窗户,盯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谨防宵小。

为了打出大周的名头,整个开榜的盛典,都公之于众,也造成了安保工作的困难。

光是前两日的排查,调查司就揪出来不下数百人的细作,全都是关东各势力的密探。目的为何尚不知晓,但没人敢保证这些家伙不会临时起意,行刺杀之举。

即便如此,现在调查司的探子也没有闲下来,不断的搜索着任何可能忽视的地方。甚至,时不时还要进入百姓家中,再度搜查。

而在未央宫南门外,则是一派欣喜的状况。

三余丈高的红绸,从南宫门门楼外的女墙上,垂直而下,连绵数十条。高耸的门楼,也是打扮的异常喜庆,数不尽的红绸悬挂于菱角之间,与旌旗相伴相随。

门下,数以百计的甲士,身披红绸衬衣,内罩赤甲,头戴缨盔,腰缠稠结,手持斧钺,延绵直下阶台。

满朝文武官员,皆一身官袍,肃立在主殿门前的空敞之地,静候着殿内的王驾出行。

“王驾出!”

随着一名小黄门高吼一声,周围力士当即齐齐顿声大喝:“静!迎!”

“臣等恭迎王驾!”

以阎象、段煨为首的文武官员,俯身恭拜,山呼一声。

大殿左侧,转出五马撵驾,大纛、王旗、斧钺、节杖林聚,甲士如侧。

撵驾停到殿门前,伫立在此。

“请大王如驾!”

“臣等恭请大王如驾!”

山呼过后,殿门离开。

早已准备妥当的高诚,身着王袍,顶着珠玉王冕,阔步出殿,行下台阶。

身后内臣、侍婢,紧紧相随。

来到殿前,高诚抬目,顺着冕帘间的缝隙,望了一眼众多的臣子。

雄心壮志复燃!

想当年,自己不过一无名小卒,仗着穿越者的身份,征战天下。这其中凶险不多,亦有不少。庆幸的是,老天或许真在护佑着自己,方使那一步步走下来,安然至今。

若非天佑,步差分毫,必是死无葬身之地。

“诸卿,起!”

高诚压下心中的旧情之思,微微抬手,虚扶诸官,口中喃呢一句。

身旁听的清清楚楚的内臣,立即高吼一声:“诸君,起!”

周围力士,亦紧接高唱:“起!”

得到大王授意,众多躬身作礼的官员,当下齐呼:“臣等谢大王!”

一番君臣客气后,高诚也不多说二话,折身进入王驾,肃身端坐,板正无奇。

“行!”

“行!”

周围将士齐声一吼,御者轻轻一拽缰绳,五匹良驹,马蹄齐动。

王撵缓缓掠过诸官后,阎象与段煨亦是带着群臣,相伴于后。

行至前殿,早已准备就绪的诸卫士,已经悉数行军礼恭迎。

宫门大开,王驾出行。

一出宫门,整个内城仿佛都戒严了一番。同时,也响起连绵不绝于耳的高呼声。

“恭迎王驾!”

“恭迎王驾!”

“恭迎王驾!”

数之不尽,呼声不绝。

高诚透过车帘,望向外面两侧,路边没有一个百姓,只有那伫立在路旁的将士。

想来也是,这里是内城,百官公卿、世家豪族及其家眷所居。凑热闹的心思,自是没有普通百姓那么重。其次,内城的官制,可比外城要严格的多。

纵观各朝各代,不论战乱还是内乱,宫城永远都是一个帝国最后的防线。只要宫城稳定,一切都有机会。

而居住在此的家眷,自是成为帝王掌控重臣的一个把柄。

王撵缓缓出行,未到内城,便能感受到其外不断呼啸响起的声音。虽然听不清在山呼什么,可从那顿挫节奏上来看,并非是坏语。

后面的百官,或是乘车驾,或是乘马,也都紧紧跟随王驾,驶出内城。

一出深远的城门动,高诚便感一阵热浪滚滚而来。

“大王万年,大王万年!”

没有丝毫的秩序,全然是百姓自发山呼,如同海啸一番,惊天动地,震人心脾。

高诚感受着这欢呼的气息,心中波动不大,仅是微微一笑而已。不可否认,在长安百姓的眼中,自己无疑是一名明君。毕竟,洒了这么多的好处给他们,若是都换不来一个好名声,那未免也太失败了。

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会赞扬自己。有人得利,必有人失利。

双赢,在这个百姓与豪族矛盾尖锐的年代里,根本不存在。

自己,也只能选择大多数人。

王驾缓缓而过,每路过一段,必然是山呼海啸滚动,百姓举足欢迎。

他们不似内城居住的官宦人家,时不时都能够见到王上及王室贵胄。今日能够见到大王车驾,已是幸运。

君不见,长安尚有数十万百姓,不得来此,一观王上尊容。

虽然有着车驾相隔,他们也看不到,可禁不住人脑的幻想。再说了,别人又不知道,到时候说自己亲眼见到了王上,岂不是倍有面。

随着车驾的不断前进,高诚也终于领着百官公卿,来到长安南城主门之一的平门。

平门外,早已是人山人海,京畿守备军的一师将士,正在尽力的维持着秩序。三四千人,将十几万人,隔在城门外三百步远的位置。

而城门下,则是有五十人,肃装伫立。

他们已经站在这里一个上午了,气候温和,不冷不热。但长时间的久站,还是使得腿脚酸麻,强撑着等候王驾的到来。

今日之事,关乎往后,岂能些许疲累而却之。

不同于后世,大周所谓的开榜,又不一样。

在甲乙双榜中策考生等第确定下来后,一个个的给中策考生传讯,使其今日及时在平门外静候。

至于那些没中策的人,直接统计名单,下发到太学院及上林学宫,使诸学官来通知他们。

而现在,最关键的时刻,也是最期待的时刻,终于到了。

王驾出平城主门,来到诸学子前。

“恭迎大王!”

“王上万年,王上万年!”

五十名中策学子齐声见礼,随即便被城外数之不尽的百姓的呼声给压下。

高诚王驾顿了一下,在五十名学子前驻留片刻,却也没有别的动静。

随后,车驾再起,来到警戒的将士,以及十几万位于两侧的百姓之前。

车帘一开,高诚躬身而出,站在御者身后,冲着无数百姓挥了下手,高呼一声:“诸君万康!”

一如先前,由宦官传至力士之耳,而力士则哉传至诸人之耳。

简单的和百姓见个礼,高诚再度回到车驾内。

足够了,自己亮个像就行了,反正那些距离数百步外的百姓,也看不清自己的面庞。

回到车驾,再次来到五十名学子身前。

高诚这回径直下了王撵,来到领首之人面前。

“汝便是鲁子敬吧,孤自蔡师、公瑾耳中,可谓是多有耳闻。只可惜,直至今日,方才谋面,果然不失毅重。”

高诚走到鲁肃身前,微笑着赞了一句。

鲁肃宠辱不惊,俯身躬礼:“肃拜见大王,今得大王厚爱,金榜题名,惶恐不已。”

“无需如此,尔鲁子敬,当的这状元郎之名。即今日起,便是这平门,亦将改为状元门。汝鲁子敬,乃吾国朝首位状元,自当殊荣相加。”

高诚说完,回头冲着身旁的内臣点了下头。

内臣会意,转头看向城楼,略作示意。

城门上,城门名号已被红绸遮盖,而现在随着红绸逐渐升起,那新的名字,也逐渐显露在所有人面前。

状元门。

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已经重新刻在城门上。

望着这个新的城门名,五十名学子心中皆是惊叹不已。他们已经想象到自己的殊荣会不小,但也没想到国朝居然会为此而更改长安城门。

“肃叩谢大王,余生必奋身振吾大周,佐助王上横扫六合!”

一向肃重的鲁肃,此刻也不禁动容。

而高诚仅是神秘一笑,突然间莫名其妙的拍了一下鲁肃的肩膀,言道:“子敬细看,这看上面刻的可有汝这位状元的名号。日后每届科举状元,皆题名于此。”

“嘶~”

鲁肃猛地吸了一口凉气,心中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士为知己者死,莫过于此!

随后,高诚分别授予状元鲁肃、榜眼傅允、探花杨修三人,百炼钢刀,曰君子剑。其余甲榜七人,皆赐宝剑。四十名乙榜学子,皆赐下丝帛,以慰其心。

宝剑授下后,就只剩下最后一个环节了。

‘东华门’外唱名肆耀。

车驾缓缓调头,高诚径直伫立在御者身后,身旁鲁肃恭敬伫于后。傅允、杨修,则是立于二人之后,同为游街。

其余甲榜七人,则在百官公卿之前。乙榜四十人,则在百官公卿之后。

回到热闹大街,车驾前,力士不断鸣金高呼:“恭迎状元鲁肃、榜眼傅允、探花杨修。”

面对这声名传于关中的三人,百姓们仍旧爆发出极高的热情。

来回唱名两道,时间早已是濒近日落。

三人之名,也很快传遍大街小巷,原本不晓得状元、榜眼、探花花落谁家的百姓们,也尽数知之。

待到日头一降,高诚等一行人,便折身回宫。

科举可不是考个试就完了,后面如何安置中策学子才是关键。

第581章 御驾亲征第632章 战事酣酣第427章 缘起第287章 失败的指挥体系构想第8章 募兵第613章 大战前夕第331章 逐师孟津第159章 周慎兵败(中)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79章 冬季攻势(5)第338章 首阳山惨败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721章 犍为之战(30)第778章 冬季攻势(4)第274章 大业第758章 议兵第343章 军制第62章 千金买马骨第795章 冬季攻势(21)第433章 离心离德第813章 计议第20章 汉中战事第538章 魏王卓第601章 棋局第397章 韩遂所择第347章 上林苑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444章 旧部第695章 犍为之战(4)第471章 话馨语第287章 失败的指挥体系构想第547章 内乱第375章 抗洪第354章 姜纾训弟第194章 阵前赠酒第538章 魏王卓第281章 请才第154章 掘平陵第449章 逆袭第92章 郭嘉郭奉孝第142章 突围第811章 焦灼之际第335章 席卷第760章 赵宫第709章 犍为之战(17)第170章 美阳一战(10)第439章 狭路相逢第519章 换相第276章 拜访周府第129章 城破第196章 阵前斗将第681章 南中大族第178章 美阳之战(18)第46章 大婚第26章 破城溃敌第646章 两军云集第181章 美阳之战(21)第271章 威逼洛阳第253章 殇第340章 回关中第53章 兵发关东第71章 辕门射纪灵169章 美阳之战(9)不用想章名真好!第556章 残破旧都第94章 何苗第704章 犍为之战(13)第264章 愁云密布第754章 河东第814章 军漫于野第520章 封驳之制第676章 逐利第743章 邀名之徒第679章 大军压境第824章 庙堂魍魉第303章 两难第806章 回师第879章 二事第821章 雁门关外第443章 逃荒第748章 地龙翻身第900章 赵国内权第33章 死里逃生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632章 战事酣酣第872章 予兵归乡第177章 美阳之战(17)第911章 破势(10)第862章 割疆划界第675章 益州刘氏第413章 宋斌归长安第617章 无题第274章 大业第263章 南渡大河第820章 前奏第835章 临阵第908章 破势(7)第703章 犍为之战(12)第102章 将帅不合第73章 败彭脱于西华第479章 初平五年
第581章 御驾亲征第632章 战事酣酣第427章 缘起第287章 失败的指挥体系构想第8章 募兵第613章 大战前夕第331章 逐师孟津第159章 周慎兵败(中)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79章 冬季攻势(5)第338章 首阳山惨败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721章 犍为之战(30)第778章 冬季攻势(4)第274章 大业第758章 议兵第343章 军制第62章 千金买马骨第795章 冬季攻势(21)第433章 离心离德第813章 计议第20章 汉中战事第538章 魏王卓第601章 棋局第397章 韩遂所择第347章 上林苑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444章 旧部第695章 犍为之战(4)第471章 话馨语第287章 失败的指挥体系构想第547章 内乱第375章 抗洪第354章 姜纾训弟第194章 阵前赠酒第538章 魏王卓第281章 请才第154章 掘平陵第449章 逆袭第92章 郭嘉郭奉孝第142章 突围第811章 焦灼之际第335章 席卷第760章 赵宫第709章 犍为之战(17)第170章 美阳一战(10)第439章 狭路相逢第519章 换相第276章 拜访周府第129章 城破第196章 阵前斗将第681章 南中大族第178章 美阳之战(18)第46章 大婚第26章 破城溃敌第646章 两军云集第181章 美阳之战(21)第271章 威逼洛阳第253章 殇第340章 回关中第53章 兵发关东第71章 辕门射纪灵169章 美阳之战(9)不用想章名真好!第556章 残破旧都第94章 何苗第704章 犍为之战(13)第264章 愁云密布第754章 河东第814章 军漫于野第520章 封驳之制第676章 逐利第743章 邀名之徒第679章 大军压境第824章 庙堂魍魉第303章 两难第806章 回师第879章 二事第821章 雁门关外第443章 逃荒第748章 地龙翻身第900章 赵国内权第33章 死里逃生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632章 战事酣酣第872章 予兵归乡第177章 美阳之战(17)第911章 破势(10)第862章 割疆划界第675章 益州刘氏第413章 宋斌归长安第617章 无题第274章 大业第263章 南渡大河第820章 前奏第835章 临阵第908章 破势(7)第703章 犍为之战(12)第102章 将帅不合第73章 败彭脱于西华第479章 初平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