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通宝之便

回到长安,事情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每天都要忙着处理一些难缠的政务,以及商议一些重要规划。

最关键的还是粮草问题,河东的粮草率先一步到了,并州丁原出的五万石,尚且需要一些时日。

多了二十万石,钟繇也轻松一分。以工代赈还在进行,毕竟总不能让这些灾民闲下来,尤其是青壮力。

鬼知道他们没事干了,挣不了钱,搞不到粮食了会干啥事。铤而走险,在历史上也发生了不少。所以,有事就是修路、修城、修桥啊等等基础设施。

没事的话,去继续加固河堤,总之无论如何都不能闲着。

耕田倒是没什么大的麻烦,洪水一退,留在乡邑的老弱妇人,就能做的好。把田里的杂物一清,等到来年春天再翻田。

现在天寒地冻,不说翻不翻的动,就算是翻的动,也种不出什么东西来。

有些闲暇时间,妇女也会去城内,作些女工。时值灾年,妇人出工,谁也不会说什么。更遑论,这个时代不提倡女人大门不迈二门不出。

布匹,是这个时代跟粮食同等重要的基础物资。所以的物品的价格,也都是根据粮布来定价。

不仅如此,诺大的长安城百废待兴,什么都需要人来做。只要肯努力,不愁赚不到钱。

因为,没有人敢让人家干了活不给钱的。哪怕是官府征召衙役,都要管饭给钱,更不用提他们这些人了。

钱,倒是生出不少麻烦事。那就是依旧有劣币充斥市场,生出许多纠纷。只不过,随着铸钱署的迅速恢复、扩建,这一切都随着三官通宝不再匮乏而慢慢消失。

同样,高诚也因为这个头疼起来。劣币收上来不少了,足足有近亿钱。这些钱,先不提重铸、提炼等诸多工序消费的时间,仅是以含铜量来算,铸钱最多溶制三千万通宝钱。

七千万的亏损,是实打实的,因为铜矿确实有这么多。还好,关中这边铜矿还是不少,毕竟挨着秦岭,只够支撑铸钱署制造数百亿通宝钱,唯一费力的就是铜矿的开采和运输了。

但随着关中市场渐渐被通宝钱占据,每月发行出去的通宝钱也越来越少,铸钱署也会越来越轻松。

劣币还是要打。

要给通宝钱让出市场,来进一步提高开通宝钱的信誉度。

此外,还在慢慢向关中以外的地区扩散。比如河东……

关中这边当然是等同置换,可河东因为通宝钱的稀缺,最高兑比达到了三比一。

通宝钱目前唯一流向河东的方式就是购粮,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当然,这是指那些老百姓。士族,是不存在这个阻碍!

也就成了现在,高诚看着钟繇的汇报,不禁嘴角抽了几下。

河东三望以及卫氏,四族下属的商贾,将自家的旧钱,拉到长安置换通宝钱。然后又回河东,联合中小士族、豪强,向那些普通百姓,兑换劣币。

比例当然是三比一,因为这样的话,那些普通百姓还是能够得到利益。至于四族以及那些小家族,赚的是盆满钵满。

这些钱又回到长安,再度置换成通宝钱。

关中当然发现了这种情况啊,毕竟这么多钱,河东四族是没法一次性搞定的。来来回回十余趟,关中官吏又不是瞎子。

可碍于魏王颜面,只能是密报高诚,没有捅开。

对付这种投机取巧之辈,高诚有的是法子。这种事在钟繇等人看来,河东四族拿着河东的劣币,来换取通宝钱,就是在黑自己的钱。毕竟,关中得到全都是劣币,他们四族倒是赚爽了。而且,通宝钱每天制出来的就这么多。关中还没有置换完毕呢,哪有闲钱供给河东。

可是,高诚巴不得全天下的士族都这么搞。对,关中是亏了,劣币换新币,当然亏。而且,在河东,好名声也都让四族给占了。

可是,金融发行,在乎的只有市场。

铸钱署的铸钱速度没有达到预期的月产百万,现在只有月产三十万。因为铜矿的速度跟不上,模范的增加速度也比损耗慢。

这要不是先前积蓄的数千万钱,根本不可能支撑两月以来的新劣置换。但,总有一天关中会达到一个顶点,这时候就要向外拓展渠道了。

既然早晚都要如此,那人家自己送上门来,怎么能拒之于外呢。

在后世,你的钱想要在别人地盘发行,那只能先干仗。

不过,也不能让四族这么轻松。咱好歹也是铸钱的,收个手续费总是应该的吧。

另外,钱庄,也是时候要搞出来了啊。毕竟,通宝钱的发行量越大,金融市场就越复杂。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调整市场。

汉代也有,只是更加针对市场物价变化,而将最基础的币值而放到了非重心。此外,也太过松散了,根本没有更高一级的统筹官署。

事后,高诚找了老董。

董卓自然是羞愧了一下,嘿嘿,这事自己怎么可能不参与?

十一税!

这就是商量的结果。

很高,高到离谱。

但老董二话不说,就应了下来。

别说十一税了,就是十二都没问题。一番倒腾,一百万钱能赚二百万钱,区区三十万算什么?

要知道现在河东地区的藏币量可远远超过关中,照现在十天一百万钱的兑换速度来,没个一两年功夫,根本连个水花都不冒。

老高也很开心,这是刚刚开始。

河东数十亿钱,要是全都兑换下来,自己就能白白掠夺十分之一的财富。当然,虽然这是劣币,可赚一点是一点啊。

最重要的就是,如今大汉帝国的两大经济重心,都将被通宝钱渐渐拿下。而后再吃下荆扬、两淮等地,会更加轻松。

钱是没赚到多少,因为钱庄这个敛财利器还没整出来。但,自己也没亏多少啊。

铜矿、铸钱署都是国有产业,自己只需要付个俸禄就够了。

就是,这钱庄交给谁呢!

钱庄的重要性就不提了,这就是东汉的粗糙版银行。

可那也是银行啊。

得找个这行的行家来办!

最好是出了名的商贾之家,还要世风优良。毕竟,银行这东西,随便从手指头缝漏一点,都是以百万计。

利益,会增加贪污的上升率。

天下四大商贾之家,中山甄氏、东海糜氏、陈留卫氏、以及新崛起的荆州蔡氏。

甄氏、糜氏就不说了,属于那种商贾传家,累世经营,遍及九州。属于那种想要得到世家地位却得不到,诸侯想要取其财货又动不得的那种。

陈留卫氏,就是资助曹操的卫兹一氏,源出河东卫氏。但现在主干两支,有些谁也不搭理谁的意味。

蔡氏要比历史上发迹更早一步,毕竟由于宛城一战,联合蒯氏,掌握荆北大权。刘表入荆州后,又居高位。

再加上长江、两淮水利,商通吴会、淮徐,主营粮食贸易。

不然,荆州想要一口气拿出五十万石,还是需要很长时间来调度呢。

第4章 骑军军侯第777章 冬季攻势(3)第779章 冬季攻势(5)第537章 对峙第345章 纸第336章 溃败第157章 倚城保军第559章 予军第57章 退保长社第153章 急功近利第164章 美阳之战(4)第207章 雄中雄第398章 布筹西域第467章 李义第511章 易水之战(7)第840章 牵招第329章 虢亭会战(15)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54章 百里无人烟第430章 张兵伐术第709章 犍为之战(17)第445章 战火倾九州第603章 两军交错第268章 袭营(中)第635章 举城大庆第132章 受困第760章 赵宫第617章 无题第618章 大雪纷飞第366章 子龑二周第270章 偃师易帜第777章 冬季攻势(3)第579章 赵盛第113章 帝心第385章 公孙兵界桥第728章 状元城第895章 讨袁第548章 释嫌第76章 蒯良之策第884章 进军(下)第706章 犍为之战(15)第4章 骑军军侯第787章 冬季攻势(13)第503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中)第257章 清君侧第320章 虢亭会战(6)第602章 回援第362章 议阵第669章 退兵第655章 局第519章 换相第210章 回归冀城第158章 周慎惨败(上)第757章 时局难测第388章 界桥之战(中)第898章 高处不胜寒第844章 国事多难第432章 意外第563章 谋城第221章 大局、大势第147章,羌骑走三辅第35章 惨淡之状第171章 美阳之战(11)第29章 御兵驱蛮第672章 明武元年第861章 阵前相会第913章 定略(上)第604章 郁郅第545章 盐利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634章 胡夷之争第773章 旗云滚动第859章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第104章 削发代首示众第420章 教学署第15章 杀俘第309章 战局稍顿第335章 席卷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370章 合纵连横(3)臆想第900章 赵国内权第800章 冬季攻势(26)第680章 江州第529章 河东之争第214章 军政民务第548章 释嫌第788章 冬季攻势(14)第311章 江东猛虎第266章 民心士气第141章 高朋满座第467章 李义第379章 杜畿第330章 虢亭会战(终)第885章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第422章 夕阳亭叙第838章 溃第272章 意欲何为?第365章 送礼赔罪第864章 北境烟云第328章 虢亭会战(14)
第4章 骑军军侯第777章 冬季攻势(3)第779章 冬季攻势(5)第537章 对峙第345章 纸第336章 溃败第157章 倚城保军第559章 予军第57章 退保长社第153章 急功近利第164章 美阳之战(4)第207章 雄中雄第398章 布筹西域第467章 李义第511章 易水之战(7)第840章 牵招第329章 虢亭会战(15)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54章 百里无人烟第430章 张兵伐术第709章 犍为之战(17)第445章 战火倾九州第603章 两军交错第268章 袭营(中)第635章 举城大庆第132章 受困第760章 赵宫第617章 无题第618章 大雪纷飞第366章 子龑二周第270章 偃师易帜第777章 冬季攻势(3)第579章 赵盛第113章 帝心第385章 公孙兵界桥第728章 状元城第895章 讨袁第548章 释嫌第76章 蒯良之策第884章 进军(下)第706章 犍为之战(15)第4章 骑军军侯第787章 冬季攻势(13)第503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中)第257章 清君侧第320章 虢亭会战(6)第602章 回援第362章 议阵第669章 退兵第655章 局第519章 换相第210章 回归冀城第158章 周慎惨败(上)第757章 时局难测第388章 界桥之战(中)第898章 高处不胜寒第844章 国事多难第432章 意外第563章 谋城第221章 大局、大势第147章,羌骑走三辅第35章 惨淡之状第171章 美阳之战(11)第29章 御兵驱蛮第672章 明武元年第861章 阵前相会第913章 定略(上)第604章 郁郅第545章 盐利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634章 胡夷之争第773章 旗云滚动第859章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第104章 削发代首示众第420章 教学署第15章 杀俘第309章 战局稍顿第335章 席卷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370章 合纵连横(3)臆想第900章 赵国内权第800章 冬季攻势(26)第680章 江州第529章 河东之争第214章 军政民务第548章 释嫌第788章 冬季攻势(14)第311章 江东猛虎第266章 民心士气第141章 高朋满座第467章 李义第379章 杜畿第330章 虢亭会战(终)第885章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第422章 夕阳亭叙第838章 溃第272章 意欲何为?第365章 送礼赔罪第864章 北境烟云第328章 虢亭会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