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军政民务

“这些姑且不论,冀城如今,尚能生产刀剑、戈矛、箭矢否?”

高诚回过头来,看向杨衡。

杨衡点下头,回答说道:“君侯,生产这些不成问题。冀城匠作当初收羌贼胁迫,为其打造兵器,故而羌人并未进行杀戮。这些匠户皆在城内,随时都可以重新聚集起来,打造甲器。不过,这产量,怕是不足军用。”

“那倒无妨,只要能够打造就行。”

产量的问题,现在没法解决,毕竟匠户就这么多,指望汉阳一郡,也不可能为数万大军供应兵器。再说了,汉军原先皆有兵甲,虽有残破,可尚能顶上一时。

至于日后,以后再说吧!

“杨府君,这些事情便劳烦您了。此外,吾凉州濒临丝路,府君还要多多操劳一番!”

“君侯放心,衡定不负君侯所望!”

杨衡拱手行了一礼,继续说道:“君侯,朝廷新任凉州刺史,即将到来,骤时如何是好?刺史部那些官吏,可是盼其如望甘霖!”

闻言,高诚眼眸冷意上涌,望着殿室,冷哼一声:“哼,无需在意。刺史部那些官吏,本将还没有找他们算账呢!身为刺史府官员,贼临陇县,竟多数散逃,高某再多容其人几日,顺便也给那新任刺史,上一场好戏!”

“若是全都杀了,朝廷会不会...”

杨衡也是被高诚的杀意给吓了一大跳,有些担忧的问道。

“不会有什么?盖使君尽于国事,彼等作为属官,亦当随之!”

提到盖勋,室内众人再无异色!

刺史府的人,说起来大多都是外州人士,与凉州本地人士本就不和。盖勋又身为凉州名望,身陷陇县,殁于王事。而这些人却是老早就逃走了,收复陇县后居然还有颜面回到冀城。

这也就算了,可这帮家伙,还总想着继续插手州政事务,真以为凉州人是泥捏的吗?

杨衡也是早就看那帮人不顺眼了,当即应声道:“盖使君殁于王事,忠于君上,彼等宵小之徒,贪生怕死,枉为朝官,衡定随君侯,奏达天听,以正国法!”

高诚满意的点了点头,军中的态度已经不需要再试探了。自从夏育服软后,整个大军便是自己的一言堂。如今回到冀城,自然也要看看政方人员的态度。

到现在为止,杨衡所作所行,都让高诚放下心来。

“好,府君不负诚,诚亦不负杨家!”

高诚一言,顿惊四座。

如此敞白之语,听的室内几人心思不定。

杨衡自是欣喜,有了这句话,杨家的未来就算是有了一层保障。至于高子明会不会失败?杨衡从来没有考虑过!

年轻,才是最大的优势!

最近有不少的传闻,说是天子已经开始防范高子明。

可那又如何?

高子明实在撑不下去了,最多向天子服个软。韬光养晦十年,山河依旧为吾纵横!

大汉帝国名将青黄不接,卢植、皇甫嵩、朱儁、张温皆垂垂老矣,朝廷也面临着后继无人之状。人才当然有,毕竟人口基数放在这里。

可他们缺少资历!

骤登高位,有一人足矣,陛下定不使二人。

阎忠也在欣喜,君侯所意,与己无恙啊。看来,君侯怕是早早就抱着割据一方的打算了。如此也好,省的自己再平添口舌了。

贾诩没有说话,没有动神,依旧微闭着双眼,面表无波。

不过,这心中,可就翻腾起来了。

天下局势扑朔迷离,尤未可察,君侯这么早便做打算,是已经有些预感了吗?

在外游历数年之久,贾诩对天下大势看的很清楚。汉室倾斜,已成必然,任谁也改变不了。

天下一十三州,处处动乱,百姓苦不堪言,亦是揭竿而起。尤其是去年的黄巾起义,更是将中原腹地有心人的心思挑逗起来。

而凉州羌乱,以及黄巾复起,更是让那些人看到了大汉帝国的虚弱。

曾经强大到让人不敢抬目端望的大汉,竟也会被一群叛贼给逼到困死司隶一州的局面。至于大汉打赢了,呵呵,大汉输了,输了个倾家荡产。

黄巾贼,一群无甲无兵的黔首,都能打到虎牢关,那自己拉出十万精锐,岂不是就能杀入洛阳了?

更不用说,这自去年二月至今十月,几近两年时间,整个大汉帝国全都在打仗。其间所耗军费、辎重、钱货不计其数,大汉帝国只是在被迫的透支孱弱的身躯。

苏则虽然早就知晓了内情,可再一次听闻,还是感觉很不舒服。

随后,高诚与杨衡、阎忠、贾诩三人敲定了一些政务的处理,以图缓缓恢复凉州的生产。

当天下午。

高诚又领着苏则、傅燮二人,直奔城外军营。

军营处于城外渭河北岸,渡过渭桥,数十人很快进入军营,直入中军大帐,击鼓聚将。

高诚站在舆图之前,观望良久,静候军中诸将到来。

“君侯,诸将皆以齐聚!”

苏则话音刚落,不及高诚回身,便听闻帐内诸人齐声高喝:“末将等拜见君侯!”

看着诺大的军帐,站满披甲戴胄的将校,高诚不禁有些志得意满,这便是自己的班底。五年征战,终聚人心。

“诸君无需多礼!”

挥手虚扶,高诚示意诸将起身。

“谢君侯!”

高诚点了点头,看向诸将,继续说道:“诸君齐聚,本将也不多言,现在部署吾军将校部曲。”

“张任!”

“末将在!”张任应声而出。

“苏都督引八千河西兵返回河西四郡,张任、程银领三千精骑同往。具体军务,听候苏都督安排!”

“诺!”张任接令退后。

高诚手指舆图,点着北地、安定二郡一带,言道:“夏育何在?”

“末将在!”

“本将交由汝三万战马,一千精兵,驻防北地、安定二郡。一年后,一万骑兵,可能出否?”

说完,高诚盯着夏育,而夏育也在盯着高诚。

“末将得令,一年后,必有一万精骑,助君侯平定羌贼!”

“好!安定、北地二郡将会全面配合将军,一应丁壮,尽予所求!”

在北地和安定训练骑兵,缺少的不是时间,而是人口。凉州大地的汉儿,虽然比不上羌人马背上长大,可也绝对差不了太远。只要丁口充足,一年时间,足以练出一只能够上阵的骑兵来。

同时,这也是北方边地,与中原内地的优劣之处。训练骑兵,放到内地,甚至关中一带,最起码也需要三年。而在凉州,不说人人善骑,可十人中,起码五人善骑。

其余五人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只是没有充足的战马供他们骑乘罢了。

西北马政始于文帝时期的马复令,至今数百年下来,早就已经名存实亡。而东汉之后,整个西北就一直在跟羌人干仗,断断续续七八十年下来,马复令更是无地可行。

“夏育将军,东羌诸部尽皆灭亡,吾军所掠战马、牛羊皆安置在北地、安定二郡。二郡之内户数亦有万三千余,骤时务必恢复二郡马政。”

夏育点点头,说道:“君侯放心,马政一事,育不敢忘!”

北地、安定之前没有恢复马政,便在于东羌诸部尚存,战乱之下,百姓根本无法养马。现在则不然,东羌诸部灭亡,鲜卑陷入内乱,匈奴胡人也被君侯战绩所赫,不敢来扰。

至于说一户人家,养不起战马,放到凉州在就是个笑话。

羌胡之人都能养活战马,汉人就养不活了?难道羌胡之人的草场,换到汉人来把持,就能把马饿死?而养马的技巧,边地汉民还真不差胡人,甚至更胜一筹。

毕竟,有文字和没有文字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这个时期,大汉帝国的北方胡夷,都没有文字。他们底层百姓尽是以言语约束,高层则大多习汉语,一应文书、舆图等也尽是使用汉字。

所以,胡人军中大多以贵族为将官,底层牧民很难突破禁锢。原因就在于你连汉字都不认识,舆图就更看不懂了。大军作战,看不懂舆图,还打个什么?

“马政一事,关乎西北存亡,汉阳等地尚有羌贼威胁,便唯有仰仗将军了!”高诚看着夏育,心中可谓是踌躇两难。一来夏育与自己心思未必相合,万一出了差池,自己就是搬石头砸自个了。

二来,军中诸将,唯独夏育在北地、安定二郡威望甚高,也只有其最合适去为自己占这两个郡。

听到高诚再三叮嘱,夏育也愈加严肃,点头应诺。

“现如今,吾凉州境内,除去吾等锐士两万五千人外,尚有两万壮勇、郡兵。北地、安定二郡六千郡兵,交由夏育将军统辖。武都郡兵击其壮勇三千人,汉阳郡兵及大震关守军五千人,西县守军一千人,平襄守军一千人。”

“傅燮将军,这些郡兵本将就交由汝了,务必严加训练,日后大战亦会用到他们!”

“君侯放心!”

高诚一说话,傅燮就明白其想法。两万郡兵壮勇,当然要掌控在手中。这可是凉州无数不多的丁壮啊,焉能撒手不管?

“杨秋、华雄、马玩、成宜、候选五位将军,领本部兵马屯驻平襄,日夜训练兵马,不得有误。严颜、李肃、李堪、梁兴四将,随本将领余下部曲,进驻塬道,不得有误!”

“其余将校,务必恪尽职守,唯上命从!”

“诺!”

帐内诸人齐声应诺。

第474章 会见魏使第50章 求解党锢第304章 徐荣显威第820章 前奏第611章 张猛、王国第620章 刘表第118章 青石岸之战(上)第334章 流凌杀到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84章 折返洛阳第774章 进退两难?第500章 刘备请兵第933章 夜泅潜水第737章 废佃户除私兵第126章 姑臧第465章 投科射策上第904章 破势第832章 晋阳城下第779章 冬季攻势(5)第677章 蓄势第284章 边军自述第413章 宋斌归长安第599章 胜第609章 甘泉宫第609章 甘泉宫第655章 局第134章 信骑第432章 意外第736章第641章 刘焉出兵第443章 逃荒第491章 安邑之变第254章 三军云集第735章 漩涡第892章 楚王术即皇帝位第787章 冬季攻势(13)第701章 犍为之战(10)第567章 礼、家、义、存第391章 救灾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431章 丹水降第760章 赵宫第89章 安西将军、都乡候第37章 只要首级第118章 青石岸之战(上)第631章 劫营第795章 冬季攻势(21)第936章 乱战第559章 予军第490章 狼骑南下第678章 诸路伐蜀第589章 汉中事第527章 虞城生变第467章 李义第762章 朝会伊始第161章 美阳会战(1)第476章 订盟第568章 一朝丰腴,一朝困苦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893章 楚帝袁术第719章 犍为之战(28)第71章 辕门射纪灵第930章 追根究底第355章 筹谋第188章 再归长安第68章 愤!第413章 宋斌归长安第806章 回师第303章 两难第581章 御驾亲征第359章 军旗第152章 两军对垒第442章 是岁,关中大饥第922章 摩天岭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414章 蒯越、蔡和第32章 鸣金退兵第622章 墙式冲锋第635章 举城大庆第118章 青石岸之战(上)第666章 事出意料第694章 犍为之战(3)第526章 破城第869章 军议(上)第410章 长治久安第443章 逃荒第524章 魏军北望第467章 李义第587章 青州第86章 回府第482章 纷争再起第730章 长安夜第391章 救灾第876章 贪腐风气第98章 杀胡令、招贤令第51章 朝会第581章 御驾亲征第313章 欲出关第319章 虢亭会战(5)第522章 徐荣借粮
第474章 会见魏使第50章 求解党锢第304章 徐荣显威第820章 前奏第611章 张猛、王国第620章 刘表第118章 青石岸之战(上)第334章 流凌杀到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84章 折返洛阳第774章 进退两难?第500章 刘备请兵第933章 夜泅潜水第737章 废佃户除私兵第126章 姑臧第465章 投科射策上第904章 破势第832章 晋阳城下第779章 冬季攻势(5)第677章 蓄势第284章 边军自述第413章 宋斌归长安第599章 胜第609章 甘泉宫第609章 甘泉宫第655章 局第134章 信骑第432章 意外第736章第641章 刘焉出兵第443章 逃荒第491章 安邑之变第254章 三军云集第735章 漩涡第892章 楚王术即皇帝位第787章 冬季攻势(13)第701章 犍为之战(10)第567章 礼、家、义、存第391章 救灾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431章 丹水降第760章 赵宫第89章 安西将军、都乡候第37章 只要首级第118章 青石岸之战(上)第631章 劫营第795章 冬季攻势(21)第936章 乱战第559章 予军第490章 狼骑南下第678章 诸路伐蜀第589章 汉中事第527章 虞城生变第467章 李义第762章 朝会伊始第161章 美阳会战(1)第476章 订盟第568章 一朝丰腴,一朝困苦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893章 楚帝袁术第719章 犍为之战(28)第71章 辕门射纪灵第930章 追根究底第355章 筹谋第188章 再归长安第68章 愤!第413章 宋斌归长安第806章 回师第303章 两难第581章 御驾亲征第359章 军旗第152章 两军对垒第442章 是岁,关中大饥第922章 摩天岭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414章 蒯越、蔡和第32章 鸣金退兵第622章 墙式冲锋第635章 举城大庆第118章 青石岸之战(上)第666章 事出意料第694章 犍为之战(3)第526章 破城第869章 军议(上)第410章 长治久安第443章 逃荒第524章 魏军北望第467章 李义第587章 青州第86章 回府第482章 纷争再起第730章 长安夜第391章 救灾第876章 贪腐风气第98章 杀胡令、招贤令第51章 朝会第581章 御驾亲征第313章 欲出关第319章 虢亭会战(5)第522章 徐荣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