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纷争再起

周崇在之后携亲子周玢离开了,回到了庐江老家。而周尚却是留在了大周国,周异及其二子都停留长安。

一个月后,周尚、周异两家妻小也都从庐江赶来,定居长安。

周氏的安排很合乎这个时代世家的选择,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为他们是属于关东世家的范畴。

不同于关中、凉州世家,他们只能选择高诚。以前还有个董卓,只不过董卓建立魏国后,其朝廷要职基本上还是以前那群关东世家掌握的朝廷。

关中世家想要再挤进去分口汤喝,就有点难了。至于袁绍,他们连想都没想过。追随袁绍有什么好处,袁家得了天下,依旧没有关中世家的汤喝。还不如老实呆在周国,万一成功了,他们关中世家又将崛起。

即便是失败了,他们好歹也能保住关中的基本盘不失,依旧俱备与关东世家抗衡的实力。

所以,周氏的选择没有错。高诚也不会因为这一点,心生不快。因为,他们老高家也是如此啊,自己那个叔父一支,好像还在冀州呢。高氏就算是争霸天下失败,也不至于灭族。姜氏亦是如此,在当初姜氏分家之际,就有一支去了益州,以保万全。

初平五年,五月中旬。

高诚就收到了许多开战的消息,首先便是袁术。在积蓄了一年后,楚国粮草富足的情况下,率先动武。

首当其冲的便是扬州庐江、九江二郡,这两地是扬州刘繇势力孤于在长江北岸的郡。同时,也正处于楚国与齐国势力交接之处。

楚王袁术以张勋为大将,率领屯驻在沛国的五万大军,取道蕲县,直下九江。同时,又以孙坚之子孙策为大将,率两万兵马,沿汝水直入淮河,进攻庐江郡。

此外,早已收复江夏的陈纪、雷薄二将,亦是率军一万,进入大别山。准备自此直入庐江腹地,配合孙策,攻打庐江。

扬州刘繇老早便屯兵在丹阳,楚国大军一动,刘繇立即以大将张英,率军两万,渡江北上进入九江郡。

又责屯兵在柴桑的华歆所部,立即进入庐江,配合庐江郡守陆康,抵挡孙策的进攻。同时,屯兵在钱塘一线的薛礼等将,收缩防线,严防王朗、严白虎的进攻。

楚国大军一动,同时牵动的还有野心勃勃的荆州刘表。这一回,刘表并没有再去攻打南阳和江夏二郡。

反而使屯驻在汉寿的刘磐,率领两万大军,沿湘水南下。又命大将蔡瑁、张允率荆州水师,扬帆东进,直取长江要地柴桑。

这一连窜的攻伐,正式拉响今岁的战争号角。

兖州曹操,见袁术大军出动,立马去书袁绍。随后,整顿兵马,一路自昌邑进屯高平,严防齐国陶谦西进。一路自昌邑进入泰山郡,准备攻打青州田楷。

袁绍再得到曹操书信后,也当即率亲军自邺城启程,直奔易水一线。又责大将韩猛,引兵两万,屯驻中山国。赵国、常山国各地严阵以待,防范黑山贼张燕复岀太行要径。又使王匡率河内兵,防范魏国兵马东进。

在易水一线,袁绍聚拢了近八万大军,包括位处中山国的韩猛所部。这一战,一定要和公孙瓒分出个胜负来。

而燕王公孙瓒也是不甘示弱,自率亲军进驻范阳,指挥易水沿线四万兵马,正面对抗袁绍率领的六万大军。

又使大将刘备率领两万降卒改编的部队,进驻五阮关,防备韩猛自此占据蒲阴径要道。

话说刘备在蓟县之外,斩下皇甫嵩的首级后,便深受公孙瓒信任。如今,更是委以重任,拜为燕国平西将军。

不过,刘备总是感觉有点不对劲。因为刘和至今为止,都没有出现,整个幽州都快翻一个遍了,还是没有找到刘和。与其一同消弭不见得还有原刘虞帐下大将,卢植心腹爱将宗员,及其麾下三千兵马。

如今大战一起,刘和和宗员想必也该露头了。到时候,自己又该如何抉择呢!

整个华夏东部,北至幽冀,南抵荆扬,都在调动兵马,运输粮草,拉开大战序幕。然而西部确实一如往常,安静的不得了。

益州刘焉正在防范着益州本土士族的反抗,因为先前自己杀了不少人,以示威严。所以,刘焉最近一直吊着心头,紧紧盯着益南诸郡,丝毫不敢有所动静。

至于张鲁,则是被迫的安静下来,不动刀兵,继续休养生息。因为四面八方,都不好动手。

北面就不说了,那是老大哥周国。周王是自己盟友,而且还替自己博了个汉中侯的爵位。现在张鲁只想讨好周王,早日成为汉中王。此外,大周也是汉中最坚实的靠山。

自己实力怎么样,张鲁再清楚不过了。除了三万汉中兵有一战之力外,那两万蛮兵简直差的不成样子。五万兵马,也就说说而已。

西面刘焉,张鲁对其没了丁点胃口,那葭萌关就算是把自己脑袋撞烂,也打不进去。南面江州倒是可以考虑,只是只能用那些蛮兵攻打。要从汉中加派大军过去,光是粮草补给就能累死汉中。

西面刘表的南郡,江州没打下来,自己根本进不了长江。顺江东进也就另说了,再者自己也没水师啊。

而汉中之东则是南阳郡,那是袁术的地盘,同样也是周国、楚国、荆州三家争夺的要地。没有老大哥点头,自己冒然杀进去,恐怕会被楚国打的面目全非。

就这样,四面都是不好动心思的主,张鲁也就安心的呆在汉中,继续传扬自己的五斗米教。顺变,由派了不少教徒,去关中传教。

晋国丁原,见燕国公孙瓒与袁绍又干了起来,立马就派人联络黑山张燕,准备趁火打劫。

第292章 天子!崩!第685章 五溪蛮叛第771章 制略第109章 杨府聚众第321章 虢亭会战(7)第540章 弥留之际第574章 国灭国起第491章 安邑之变第775章 冬季攻势(1)第679章 大军压境第45章 天下纷扰第504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下)第165章 美阳之战(5)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849章 相约合谋第937章 荆军失利第633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543章 并国第69章 泄愤踏营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417章 春耕第840章 牵招第471章 话馨语第217章 甜秫杆第33章 死里逃生第64章 试探攻城第871章 军议(下)第662章 诸事第422章 夕阳亭叙第247章 李相如归降第913章 定略(上)第114章 刘宏之举第639章 坐视天下第717章 犍为之战(26)第296章 传国玉玺第865章 纷乱不休第124章 去职、削食邑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896章 渡江第353章 批评第206章 廖化第362章 议阵第466章 投科射策下第69章 泄愤踏营第248章 天劫第757章 时局难测第805章 赵兵西进第570章 兵临城下第626章 再战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59章 焚营杀贼第618章 大雪纷飞第442章 是岁,关中大饥第501章 晋王死讯第723章 犍为之战(32)第552章 进第176章 美阳之战(16)第49章 论兵第580章 谋划第55章 波才将兵第238章 平襄第270章 偃师易帜第24章 八拜之交第460章 西域之远第617章 无题第875章 湖中阁第362章 议阵第153章 急功近利第362章 议阵第27章 督益州军事第303章 两难第285章 过武关第67章 袁家嫡子第373章 合纵连横(6)第889章 决议第101章 低配版具装甲骑第569章 士族第125章 边章解疑第543章 并国第531章 拔安邑城第882章 进军(上)第116章 夜袭第746章 扑朔迷离第133章 阎行之勇第838章 溃第849章 相约合谋第278章 定关中第804 冬季攻势(30)第284章 边军自述第187章 局势突变第72章 凌迟纪灵第31章 危局第449章 逆袭第871章 军议(下)第151章 袁逢身死第6章 大权旁落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241章 撤离第507章 易水之战(3)第595章 狼烟起
第292章 天子!崩!第685章 五溪蛮叛第771章 制略第109章 杨府聚众第321章 虢亭会战(7)第540章 弥留之际第574章 国灭国起第491章 安邑之变第775章 冬季攻势(1)第679章 大军压境第45章 天下纷扰第504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下)第165章 美阳之战(5)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849章 相约合谋第937章 荆军失利第633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543章 并国第69章 泄愤踏营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417章 春耕第840章 牵招第471章 话馨语第217章 甜秫杆第33章 死里逃生第64章 试探攻城第871章 军议(下)第662章 诸事第422章 夕阳亭叙第247章 李相如归降第913章 定略(上)第114章 刘宏之举第639章 坐视天下第717章 犍为之战(26)第296章 传国玉玺第865章 纷乱不休第124章 去职、削食邑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896章 渡江第353章 批评第206章 廖化第362章 议阵第466章 投科射策下第69章 泄愤踏营第248章 天劫第757章 时局难测第805章 赵兵西进第570章 兵临城下第626章 再战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59章 焚营杀贼第618章 大雪纷飞第442章 是岁,关中大饥第501章 晋王死讯第723章 犍为之战(32)第552章 进第176章 美阳之战(16)第49章 论兵第580章 谋划第55章 波才将兵第238章 平襄第270章 偃师易帜第24章 八拜之交第460章 西域之远第617章 无题第875章 湖中阁第362章 议阵第153章 急功近利第362章 议阵第27章 督益州军事第303章 两难第285章 过武关第67章 袁家嫡子第373章 合纵连横(6)第889章 决议第101章 低配版具装甲骑第569章 士族第125章 边章解疑第543章 并国第531章 拔安邑城第882章 进军(上)第116章 夜袭第746章 扑朔迷离第133章 阎行之勇第838章 溃第849章 相约合谋第278章 定关中第804 冬季攻势(30)第284章 边军自述第187章 局势突变第72章 凌迟纪灵第31章 危局第449章 逆袭第871章 军议(下)第151章 袁逢身死第6章 大权旁落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241章 撤离第507章 易水之战(3)第595章 狼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