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士族

“雍凉之地,自光武中兴,迁都洛阳后,便一直萎靡不振。尤其是凉州,毗邻羌胡、鲜卑之地,多为其所掠。二百年时间,至始至终都未恢复到昭帝时期的口户,反而愈加贫乏。”

“如今吾大周方立,凉州上下口户更是不足五万。故此凉州士族、豪强基本无人收纳佃户。反倒是帮助不少困苦百姓,以便面对胡骑侵略,共同卫戍地方。”

“这还只是其一,其二便是凉州多悍勇。旦有征战,必择其丁。久而久之,凉州口数更无增添。而关中,吞并佃户的也不在少数,约莫士余万口吧。比之关东,自是不如。”

“其中关键所在,便是关东世家,一直视关中世家为大敌,防范甚深。光武以来,京兆的人口从未超过四十万。而河南与河内二郡人口便堪比余下数郡之和。”

说到这里,杨懿不由苦笑了几下,继续说道:“口户数目限制了关中世家的发展扩大,自然也是足了关东世家的心思。羌乱严重时,关中地区也是一度饱受侵掠。各家也一如凉州,尽力帮助那些百姓,保证在羌骑之下,不至于家破宗灭。”

“再有,就是每逢战乱、荒年,历任京兆尹也会分予百姓上林苑之耕田。其次就是逃去河南尹、荆州、益州,而这些逃难的百姓,基本上都成了世家的佃户。当然,也有不少百姓,依附大族。”

杨懿说了这么多,射坚也明白了其中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雍凉百姓,是在互相依靠。百姓需要在荒年之际依靠大族救济,而大族则是需要百姓在战争到来时,能够征召足够的兵力,来保护家园。

所以,雍凉大族根本不敢使用过激的手段,去侵吞佃户。毕竟,人口总共就那么多,都成了佃户。战争一来,谁家也不愿意自己家族的实力受损严重。骤时必是内部统筹不一,战时径相畏战。

“杨兄,那关东世家侵吞佃户的情况,有多严重?”

射坚问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类似这种问题,基本上所以世家子弟都会闭口不言。心知肚明即可,说出来就犯了忌讳。

杨懿也是迟疑了一下,才叹声说道:“文固不可传于他人之耳,明白吗?”

射坚眉头一紧,问道:“大王也不行吗?”

“嘁~”

杨懿摇了下头,口中慎重言道:“文固,尔可莫要小看大王,更莫要小看调查司。大王的心里,比吾等皆清楚。只是啊,他现在没有什么拿出手的利益,来向大族收回那些佃户。”

射坚没有立即说话,并不打算牵连到调查司这个官署。

倒是杨懿,不问自答的说道:“关东士族,何止万计。一郡之中,望族三四者,平平如常,八九者亦非无有。便说当今天下第一望族袁氏吧,其家嫡子袁术回到汝南郡后,两月时间拉起十万锐士。文固以为,如何?”

“嘶~这其中有不少郡兵吧!十万锐士,那可就是十万户,几十万口!”

射坚不敢置信,怀疑说道。

“这自不是袁氏一族的佃户,而是袁氏门生故吏、姻亲宗族等等,整个汝南世家甚至豫州半数世家。”

听杨懿这么一说,射坚倒是松了一口气。就说嘛,如果袁氏一族便有十万户,那整个豫州,岂不是书录在官府的户数岂不是少之又少。

“怎么,开始小看起关东世家了?”

杨懿见射坚面色松下,一声质问,再度勾起射坚的好奇心。

“袁家的势力可不仅仅是在汝南一郡,梁国、沛国、陈国皆是其势力密集之处。只看袁术轻松收下豫州大半,便足以观之。而荆州,袁氏也是插足甚深。孙坚夺取南阳之事,文固知晓吧?”

“知晓,也正是孙坚夺取南阳,献于袁术,才有今日楚国之盛。”

射坚立即回了一句。

“孙坚夺取南阳后,径直北上,然后整个南阳便归了袁术。刘表数次击之,皆不能破!为何?”

杨懿又问道。

射坚思忖片刻,不确定的说道:“杨兄的意思是,南阳大族,皆是袁氏附庸?”

“正是,孙坚杀一郡守,浑然无事。南阳诸县邑,更无拒之者,其中关键便在此。没有孙坚,袁术也能轻而易举的拿下南阳。倒是刘表,南下荆州后,居然全力扶持蔡、蒯二氏,又迅速镇压各荆南宗贼。再加上吾大周日盛,让蔡瑁看到了对抗袁氏的希望。否则,荆州恐怕早就被袁术拿下了。”

“而在冀州,袁绍单骑收纳王芬十万之众,十余郡国降服,靠的便是袁氏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单看袁氏二子,据有冀州、兖州、青州、豫州、两淮、南阳,这便是袁氏之盛啊!关东士族之首,可不是口中乱语!”

射坚肯定的点了下头,抛开袁氏二子龌蹉之事。整个中原,皆在袁氏的掌控之下。

至于陶谦?

不论二子何人胜出,占据中原,陶谦只有拱手纳降的份!

杨懿仍接着上面的话,继续说道:“这便是袁氏,从讨董联盟组建的那一天起,其便代表了关东士族。真要细数起来,关东士族所据佃户,当不下三百万口。具体,杨氏也不甚清楚,只知袁氏错综复杂,吾杨氏也能在袁氏面前不语。”

同为四世三公,差距就是这么大!

说到这里,连杨懿自己都不禁咋舌感慨,苦笑连连。

“杨兄,那益州和扬州呢?”

射坚继续问道,幽州、并州不必问,跟凉州都是一个样子,真正的大族没几家。或者说凉、幽、并三州的大族加起来,可能还没有豫州的一半。

“益州天府之国,四塞之要,大族倒是不少。只可惜忙于内斗,根本不成气候。反倒是近些年来,老夫听闻益南不少大族收纳蛮人,实力渐渐赶上益北诸族。”

提起益州,杨懿都忍不住嘲讽一番。这益北、益南,巴地、蜀地的内争,可谓是远近闻名。

益北、益南是因为北部大族占据最富庶的资源,压制南部大族。南部大族没办法,就去和蛮人掺合在一起,然后死怼益北。

这也是地域差距的原因,以长江为界,江北为武帝之前便久为汉地。再加上高祖龙起之地,自是出了不少的豪族。而大江以南数郡,皆是武帝时期大军南下夺取的蛮夷小国纳之。其中居住汉民,多是迁徙过去。时间久了,益南豪族自然想要进入益北,然后益北严防死守,又时不时敲打几下。

说起来,当年板楯蛮之乱的背后,未必没有益南士族的影子。

之后是益北的内部冲突,巴地、蜀地,最好的代表就是汉中张鲁与益州刘焉。巴、蜀之别,秦时即有,纯属历史遗留问题,而后总是被拿来说事。

“那扬州呢?”

“扬州啊,倒是比益州强上不少。江左张陆顾朱四家为扬州大族之首,余者皆莫与其当之。扬州富庶,士林不茂,四家之间少有冲突。反倒是扬州山越、山民、宗帅横行,亦是使得四家联合的更加紧密。而其等山高地远,侵吞官户,尤有胜之。”

杨懿说完,盯着射坚,问道:“老夫所言甚多,文固可明否?”

射坚点了下头,拱手谢道:“多谢杨兄教诲,只是如今河南尹……还请杨兄多多指教!”

“谈不上指教,卫尉卿不是将众士族,皆押往长安了吗?这留在河南尹地界的佃户,还不是任由文固安排!”

杨懿说完,射坚便是眼前一亮,惊讶说道:“莫非当年陵邑之制,便是为此?”

“不然呢?光武以来,陵邑之制荒废。大汉亦是兴也士族,亡也士族。”

“多谢杨兄指点!”

第504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下)第722章 犍为之战(31)第315章 虢亭会战(1)第440章 欲图合纵第579章 赵盛第902章 破势第627章 具装甲骑神威第171章 美阳之战(11)第851章 乱第427章 缘起第482章 纷争再起第37章 只要首级第57章 退保长社第43章 板盾蛮受降第543章 并国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236章 蓄势待发第597章 发!第593章 白灾第507章 易水之战(3)第29章 御兵驱蛮第419章 屯兵武关第799章 冬季攻势(25)第449章 逆袭第662章 诸事第335章 席卷第797章 冬季攻势(23)第763章 朝会 谬论!第232章 煮酒论天下第195章 激励军心第936章 乱战第145章 盖勋盖元固第350章 三官通宝第23章 蜀道难第792章 冬季攻势(18)第208章 无题第486章 杀于扶罗第610章 斩将第38章 哀兵必胜第163章 美阳之战(3)第865章 纷乱不休第358章 大征兵第432章 意外第468章 长安城内第373章 合纵连横(6)第552章 进第198章 三驷而决第867章 神鬼莫测第583章 边将权重第846章 劝言第801章 冬季攻势(27)第701章 犍为之战(10)第822章 角力第930章 追根究底第57章 退保长社第689章 天变第221章 大局、大势第475章 休屠各第21章 共葬一土第447章 传国玺易手第641章 刘焉出兵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488章 无题第113章 帝心第346章 布置第402章 至离石第483章 离石议兵第355章 筹谋第656章 追赠第852章 天子行营第651章 礼崩乐坏第923章 江油城第389章 界桥之战(下)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381章 撤退第106章 追寻第625章 甘泉宫破第687章 临阵倒戈第50章 求解党锢第138章 阎象第18章 归去第480章 纳采礼第522章 徐荣借粮第722章 犍为之战(31)第844章 国事多难第19章 家第83章 北上第835章 临阵第185章 美阳之战(25)第602章 重订盟约第636章 献俘阙下第926章 弱蜀岂难分第688章 马超第616章 无题第498章 丰、授夜谈第247章 李相如归降第317章 虢亭会战(3)第920章 势、力!势力!第529章 河东之争第495章 胡珍作乱
第504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下)第722章 犍为之战(31)第315章 虢亭会战(1)第440章 欲图合纵第579章 赵盛第902章 破势第627章 具装甲骑神威第171章 美阳之战(11)第851章 乱第427章 缘起第482章 纷争再起第37章 只要首级第57章 退保长社第43章 板盾蛮受降第543章 并国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236章 蓄势待发第597章 发!第593章 白灾第507章 易水之战(3)第29章 御兵驱蛮第419章 屯兵武关第799章 冬季攻势(25)第449章 逆袭第662章 诸事第335章 席卷第797章 冬季攻势(23)第763章 朝会 谬论!第232章 煮酒论天下第195章 激励军心第936章 乱战第145章 盖勋盖元固第350章 三官通宝第23章 蜀道难第792章 冬季攻势(18)第208章 无题第486章 杀于扶罗第610章 斩将第38章 哀兵必胜第163章 美阳之战(3)第865章 纷乱不休第358章 大征兵第432章 意外第468章 长安城内第373章 合纵连横(6)第552章 进第198章 三驷而决第867章 神鬼莫测第583章 边将权重第846章 劝言第801章 冬季攻势(27)第701章 犍为之战(10)第822章 角力第930章 追根究底第57章 退保长社第689章 天变第221章 大局、大势第475章 休屠各第21章 共葬一土第447章 传国玺易手第641章 刘焉出兵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488章 无题第113章 帝心第346章 布置第402章 至离石第483章 离石议兵第355章 筹谋第656章 追赠第852章 天子行营第651章 礼崩乐坏第923章 江油城第389章 界桥之战(下)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381章 撤退第106章 追寻第625章 甘泉宫破第687章 临阵倒戈第50章 求解党锢第138章 阎象第18章 归去第480章 纳采礼第522章 徐荣借粮第722章 犍为之战(31)第844章 国事多难第19章 家第83章 北上第835章 临阵第185章 美阳之战(25)第602章 重订盟约第636章 献俘阙下第926章 弱蜀岂难分第688章 马超第616章 无题第498章 丰、授夜谈第247章 李相如归降第317章 虢亭会战(3)第920章 势、力!势力!第529章 河东之争第495章 胡珍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