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局势突变

“二兄,稍后遣人回报陛下,便言吾汉军已在美阳取得大胜,夺取美阳城,迫使美阳羌军仓皇逃回凉州!”

“两日后,本将就回师长安,与那成瓮中之鳖的边章、李文候等人,一决生死!”

“哈哈~陛下得此喜讯,必然心安矣!”傅燮显得很是高兴,旁边的苏则也露出笑容,眼光却是瞥向高诚。

“不错,自羌贼去岁十月反叛,时至今日,已有六月之久,终成吾等必胜之局!”

高诚心中也是欢喜,美阳一下,边章、李文候这次是真的成了瓮中之鳖。

上次陇县一战,自己的大口袋还没扎好,就被这厮愣是莽破了。而这一回,不存在了。

“明日升帐议事,这一次决不能让羌军主力跑了!”

“报~”

嗯?

高诚刚刚说完,便听闻帐外呼报。

“进!”

阎行应声而入,神色沉重,匆忙说道:“回禀君侯,长安有信骑来报。”

“所言何事?”

“昨日,长安得到消息,武关被破!两万羌骑,直下南阳!”

“什么!”

高诚猛地惊起,有些不敢相信。

便是苏则与傅燮,亦是大惊失色,哑口无言。

“不可能,若说函谷关被破,尚有可原。毕竟年久失修,守军兵少。可武关,年年加固,守军更是有一关都尉之兵,不下两千人,如何被破?”

阎行苦着脸,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信骑言,武关失意,被羌军趁着傍晚闭关之时,以精骑杀入。然后……”

“傍晚闭关!武关都尉是干什么吃的?他不知道南面江夏赵慈已经造反了吗?西面更是数万羌骑聚集,威胁京畿吗?”

高诚一通怒火发泄,说完,见三人默不作声,也只能长叹一声,无奈的坐回座位。

“二兄,可有南阳方面的消息?”

“数日前,有书往来,言赵慈将贼众,攻打南阳。至今,未知战况!”

“现在可还能传讯荆州蔡瑁否?”

高诚拧着眉头问道,南阳郡守不是他人,正是江夏人士秦颉。此人能力非凡,军政皆忧,更重要是其是自己能信任之人啊。

自己老丈人亲自提拔的人,与其关系甚密。南阳之战时,秦颉便已靠向自己,和那荆州刺史徐璆对立。

如今,也正是仗着自己威势,才使得徐璆不敢妄动。

“怕是难了!武关道一封,想要去南阳,只有走京畿或者汉中,尽是路途遥远。”

高诚沉默了一下,半天才吐言:“罢了,便看蔡瑁是否能拉秦颉一把了。”

“想来蔡德珪应该不会忘记子明恩情!而且,其蔡家想要在荆州继续对抗徐璆,抱住荆北第一大族,就必须仰赖子明。”

“嗯,这倒也是。罢了罢了,吾等还是商量一下,如何面对眼前困局吧!”

一条消息,瞬间改变了整个战局。

武关失守,当真误国。

两千兵马守着武关,便是十万人来攻,也足以坚守到其他各地郡兵援助。可万万没想到,居然被边章以奇兵袭之,夺了下来。

现在,武关道一通。自己这个刚刚开始扎的口子,算是胎死腹中了。

更麻烦的是,边章一旦和赵慈联合,再勾结其余黄巾贼寇,相邀以攻,难办了。

有了武关道这一条退路,边章就算是战败了,大不了数万精骑直下荆州。就凭荆州那仅仅不到两万的郡兵,根本守不住。

荆州一丢,其四处出击,比起黄巾之乱还要麻烦。毕竟,赵慈有步兵,边章有骑兵,可攻可守!

第二天,诸将校汇聚城内县衙。

高诚手中拿着一张帛布,面色难看。这是绣衣使者半月来接收到的天下局势情报,但一直没有交给自己。

若非昨夜自己传来那绣衣使者李相询问,恐怕还不知道这么多事呢。

天子刘宏希望自己能安心打好美阳一战,就安排其日后再行通报。

可现在,恐怕是要让陛下失望了。武关的丢失,太严重了。

“南阳已经被攻破了,郡守秦颉退守新野,与荆州都尉蔡瑁共同迎战贼首赵慈。”

“汝南贼寇葛陂,已经攻破平舆,进入南阳,与江夏贼赵慈即将会军。”

“兖州黄巾在陈留郡内,大败张邈,进逼郡治陈留。”

“青州管承,勾结泰山诸寇,已经攻破济南国,杀济南王,兵围昌邑。”

“唯独冀州取得些许战果,于廮陶城下击杀贼首张牛角。目前贼军士气大降,张牛角义子张燕统兵,依旧汇聚廮陶城外。”

“并州黄巾肆虐河东,也幸得仲颖兄部下骁勇,使其不得存进。”

“司隶贼寇,刚刚被车骑将军何苗,于中牟镇压了。”

“但是,目前战局依旧危急,诸君万可不生以骄心。”

高诚不说最后一句,也已无妨。前面各地郡县被破,早就让殿内诸人眉头不展了。

每个人只要略微在脑海中想一下,就会出现这么一副画面。

京畿南北东西,四面皆敌。尤其是西面,七万骑兵汇聚,声势浩荡。

而帝国最精锐的兵马,现在全都集中在美阳,只能先平定羌军,然后再发兵救援他方。

现在大家身上的压力很大啊。

“传本将军令,着各部兵马今日收拾行装,明日回师长安,不得有误。长安一战,关乎吾大汉兴亡,国事艰难,望诸军共勉!”

“吾等必随君侯,奋战靖国,万死不辞!”

“好,多谢诸君信任。”

……

大战略包围已是胎死腹中,高诚也不打算再继续施行了,现在就看谁能拼的过谁了。

边章~

记住,汝不可能胜!

昂起胸膛,高诚眺望着杜水,一支支兵马踏着浮桥,回到对岸营寨。

后方,更多的将士聚集在河岸边,等待着渡舟的返回。

而美阳城,再无一活物。

第497章 刘和起兵第665章 伏兵第51章 朝会第235章 整兵屯田事第249章 逃!第109章 杨府聚众第260章 以直报怨第361章 被打惨了169章 美阳之战(9)不用想章名真好!第331章 逐师孟津第119章 青石岸之战(下)第249章 逃!第272章 意欲何为?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915章 定略(下)第558章 作逆第131章 清剿第418章 天下纷争第196章 阵前斗将第538章 魏王卓第694章 犍为之战(3)第594章 胡骑南下第701章 犍为之战(10)第136章 惑敌第884章 进军(下)第886章 关东局势第768章 借卒第30章 轻兵陷阵第91章 问答第650章 忠、义、信、礼第553章 平第722章 犍为之战(31)第346章 布置第200章 下驷决上驷第865章 纷乱不休第142章 突围第811章 焦灼之际第389章 界桥之战(下)第703章 犍为之战(12)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505章 易水之战(1)第381章 撤退第202章 溃兵百里第760章 赵宫第778章 冬季攻势(4)第297章 帝业第819章 筹备第927章 深夜第233章 调查司第772章 天子气第898章 高处不胜寒第446章 交易第681章 南中大族第406章 瞻之旧事第861章 阵前相会第812章 肱骨第899章 震动天下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890章 巧舌第196章 阵前斗将第622章 墙式冲锋第390章 界桥之战(终)第915章 定略(下)第356章 军改开始第300章 卓军失利第415章 建国称制第178章 美阳之战(18)第624章 丧家之犬第736章第27章 督益州军事第273章 无题第631章 劫营第334章 流凌杀到第828章 进军第54章 百里无人烟第922章 摩天岭第247章 李相如归降第534章 两军徐聚第569章 士族第507章 易水之战(3)第557章 势气第253章 殇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230章 临洮第662章 诸事第295章 关东群雄第603章 两军交错第901章 司马懿第158章 周慎惨败(上)第300章 卓军失利第859章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第431章 丹水降第443章 逃荒第178章 美阳之战(18)第368章 合纵连横(1)第522章 徐荣借粮第109章 杨府聚众第684章 宋建出兵第791章 冬季攻势(17)第641章 刘焉出兵
第497章 刘和起兵第665章 伏兵第51章 朝会第235章 整兵屯田事第249章 逃!第109章 杨府聚众第260章 以直报怨第361章 被打惨了169章 美阳之战(9)不用想章名真好!第331章 逐师孟津第119章 青石岸之战(下)第249章 逃!第272章 意欲何为?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915章 定略(下)第558章 作逆第131章 清剿第418章 天下纷争第196章 阵前斗将第538章 魏王卓第694章 犍为之战(3)第594章 胡骑南下第701章 犍为之战(10)第136章 惑敌第884章 进军(下)第886章 关东局势第768章 借卒第30章 轻兵陷阵第91章 问答第650章 忠、义、信、礼第553章 平第722章 犍为之战(31)第346章 布置第200章 下驷决上驷第865章 纷乱不休第142章 突围第811章 焦灼之际第389章 界桥之战(下)第703章 犍为之战(12)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505章 易水之战(1)第381章 撤退第202章 溃兵百里第760章 赵宫第778章 冬季攻势(4)第297章 帝业第819章 筹备第927章 深夜第233章 调查司第772章 天子气第898章 高处不胜寒第446章 交易第681章 南中大族第406章 瞻之旧事第861章 阵前相会第812章 肱骨第899章 震动天下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890章 巧舌第196章 阵前斗将第622章 墙式冲锋第390章 界桥之战(终)第915章 定略(下)第356章 军改开始第300章 卓军失利第415章 建国称制第178章 美阳之战(18)第624章 丧家之犬第736章第27章 督益州军事第273章 无题第631章 劫营第334章 流凌杀到第828章 进军第54章 百里无人烟第922章 摩天岭第247章 李相如归降第534章 两军徐聚第569章 士族第507章 易水之战(3)第557章 势气第253章 殇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230章 临洮第662章 诸事第295章 关东群雄第603章 两军交错第901章 司马懿第158章 周慎惨败(上)第300章 卓军失利第859章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第431章 丹水降第443章 逃荒第178章 美阳之战(18)第368章 合纵连横(1)第522章 徐荣借粮第109章 杨府聚众第684章 宋建出兵第791章 冬季攻势(17)第641章 刘焉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