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废佃户除私兵

傅允环视三人,言及一声:“大王欲废佃户之制,除私兵之风。”

“嘶~”

鲁肃倒吸一口凉气,转念便想到了李义。

前些时日,与李义交谈,其有所言,涉及耕田之事。详细虽未知,可田亩一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李孝懿之所想,怕是亦在于此,策谋或许不同,但目的必是压制世家。

周瑜面色不改,心中已经猜测到了一些。关陇士族很强大,几乎就是代表着整个周国的民心。因为大周上下佃户,至今仍不下八万户。这还得亏大王英明,以工代赈之法不仅挽万民于水火之中,更是从世家口中夺取佃户不计其数,也吸引了不少避祸于山野的山民。

但是伴随着国朝的稳定,不断的向外扩张,内部也开始产生懈怠。争权夺利目前尚未出现,大家仍能心往一处。但世家豪族对待百姓,大多数都没那么友好。

土地兼并,还只是小规模的商业买卖,没有演变成强买强卖。毕竟凉州已经乱了快十年了,诸世家大族早在大周立国前,就一口吃成了胖子,如今还在慢慢消化。

等他们消化完毕,仍未能扼制的话,日后大周每一次的开疆拓土,都将会成为他们腹中的食物。哪怕只是其中一丁点,但日积月累下,早晚会成为难以拔除的钉子。

只是,这第一步就哪佃户动手,没那么容易啊。

关陇士族,私兵不多。明面之上,每家每户仅有那十来人到百人之内,都是其下佃户中的丁壮。国朝每次大战,所募押送粮草的兵士,基本上都是这些世族部曲。而那些民夫,才是来自于千家万户的丁壮。

倒不是说国朝必须如此,而是因为世族部曲训练经久。战斗力虽然比不上守备军,可保护个辎重,震慑粮道沿途山匪绰绰有余。再加上征募起来简单便捷,国朝也就一直延续下来。

如今,除旧制,可比利用旧制要难得多。

凉州世家还好,多是随大王起家,彼等佃户也是大多加入第四军、凉州守备军。没在编制内的人,也跟着周兵打了不少仗。只要给予补偿,废除凉州佃户、私兵不成问题。

难就难在关中。

听说当年王上初定关中之时,第五雋、魏杰、杨儒等人手中私兵就有万余众。这还仅是其中一部分世家,真正的大头连面都没露。

比如耿氏,其随落败,可家族子弟充为军吏、校尉不说,手里更握着良田万顷,佃户数万口。还有马氏、韦氏、杜氏……

世家势力不弱,更兼同气连枝,很难一鼓作气搞定。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分化离间。

想到这,周瑜看向了杨修,不知道大王许了杨彪什么好处,居然拿下了弘农杨氏。

杨修也不清楚,甚至现在听到傅允道出丁点内情,都有些不敢相信父亲的决定。

弘农杨氏确实不喜与他人为伍,争权夺利,可不代表杨氏就没有私兵和佃户。不然,杨儒这旁支子弟,上哪拉起两三千人的部曲,都是主支援助来的。

而且,一旦大王开始动手,杨氏势必会得罪关中所有的世家。哪怕是依附在杨氏身边的中小世家、豪强,也未必就会心甘情愿的交出一切。

当然,有了杨氏相助,以及大王掌握的大军,想要解决掉没有兵权的世家,并非难事。杨氏所付出的,只不过是丢弃一切附属利益。

可谓是赌上了家族的命运!

“大王欲以何法行事?”

鲁肃定下心来,看向傅允问道。天底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更何况大王才是周国之主。只要行措得当,达成目的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世家都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家族!

傅允嘴角微微一扬,邪笑一声,言道:“三位放心,三日前允已收到家叔来信,其部已至雍县。第三军也将重建,故玄莬太守耿临复岀,充任军将!”

鲁肃面色一松,暗自点了下头。只要军队一动,世家就翻不起什么风浪。

关中士族,不知道有多少家传承数百年乃至千年。但他们肯定不愿意那宗族的命运,去死保佃户和私兵。毕竟,家族都没了,这些也保不住。而只要家族还在,大不了日后可以慢慢来。

三人从始至终都未曾担心过大王布下的局会失败,唯一担心的就是此事会对大周是否造成严重的损害。

大周十几万大军,真正与关中世家有联系的,也唯独一个京畿守备军而已。除了军将士孙瑞及其子士孙萌外,余者悉数亦是大王亲信。其余各军,就更跟关中世家扯不上什么关系了。

不过,刀兵一动,对于国朝与世家来说,都是最坏的局面。

“平之兄,修且斗胆问一句,吾等三人,于其中置于何地?”

杨修略带担忧的问了一句,关中世家的反抗力量肯定会有。而且这微弱的力量对于手握军权的大王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对于杨氏、自己与鲁肃等人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

傅允摇了摇头,没有说话,说起来自己虽然了解一些实情,可毕竟只是白身。若非叔父安排了几句,自己或许还被蒙在鼓里,如同鲁肃、杨修这般忧心忡忡。

周瑜眉头一紧,不知想到了什么,有些动容。

“公瑾,可有所测?”

一直关注周瑜的鲁肃,察觉到了周瑜那一闪而逝的表情变化。

周瑜短叹一声,问道:“三位,吾等既然都能料到大王部署,那些世家中的长者,沉于世俗几十年,也必然能够发现端倪。此时,倒不如想想世家,会如何来应对大王的手段。”

“不错,公瑾兄所言甚是。王上布置,吾等不晓得实情,也无法附应。倒不如先看看世家会作何打算,骤时从容以对,也能保全自身。”

傅允说道。

杨修、鲁肃担心自己的前途,傅允也一样担心啊。

在这种势力顶层间的博弈,他们三个小虾米,一不小心,前途尽断事小,身败名裂事大啊!

“科举!”

杨修眼角一眯,想也没想,脱口而出:“大王亦科举为锋刃,世家若避其锋芒,必然惨败。可若是直面相迎,针锋相对,尚有一线生机。只要折断大王刺来的利刃,余下的都可以从容应付。所以,科举首当其冲!”

“只是眼下科举已毕,甲乙二榜既定,世家又能如何?”

鲁肃眉头紧蹙了下。

“非也,正是此时科举已毕,才更好利用。吾等中策夺榜者不过五十人,而未中者以千数。若说他人心中没有怨念,尔等信乎?”

“不错,数年苦读,却是未中,换做己身,也必然哀愁忧叹。心中积怨。德祖所说,乃辅国之言,吾等也当想法应对。”

周瑜对于杨修所言,甚是认同。刚才自己就是想到了这一点,科举伤的未必就是自己。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甲榜十人之中,多数与大王有些藕断丝连的关系。

杨修沉吟了一下,缓声言道:“怕是当以徇私舞弊为名,坏科举之制!”

“彩!”

周瑜轻喝一声,不由赞道:“瑜方方想到此点,德祖便转瞬念至,真急智也!”

“嘶~若如此,当难破也!”

鲁肃倒没有周瑜那副好心情,闻杨修这么一点,顿时心中一颤。甲榜十人都是谁,已经不用多言。除去世家子弟外,其余的无不是与国朝诸卿关系密切。尤其是自己,更是师从蔡公,若有诬陷,真难以洗清。

傅允沉默不作声,自己何尝不是如此。若非是叔父与大王有结义之情,自己能压杨修一头,成为榜眼?

自认不如!

“好了,吾等都能想到,大王及诸卿又岂会料不到?想来,此时大王心中也有定计,吾等还是要想想万一发生此事,该如何行事!是从容不惊,不为污言秽语所扰?还是坚决回之,以明辨清身?”

周瑜见三人面色不好,哪会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但是作为局外人,自己看的无疑要更加清晰!

......

一如周瑜所言,大周之主也正在书房之中,仔细的思索着如何将此事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科举一出,世家反应必然激烈。

这是一种新的选才方式,先前各个世家还不太清楚,自以为可以利用科举,来为家族牟利。但现在甲乙二榜一出,世家就会立马明白,这只不过是加强皇权的一种手段。

而且,再结合先前各郡县学校的建立,大肆招入寒门、黔首子弟。只要科举进行个五六次,可能大量的世家子弟,都会被那些寒门子弟或者平民子弟给赶出去。而三甲、甲榜、乙榜五十人,所获得的荣誉及资源,也将远远超过世家所能给予。

按道理来说,时间过得越久,世家的实力就越会被无形之中不断削弱。但是,战乱年代,可不比和平时期。

若是天下已经一统,自己不介意文火慢炖。可惜,现在是乱世!

乱世之中,是世家壮大最好的时机。自己若是不早早定下规矩来,那些已经发现苗头的关中世家,会安安稳稳的等死?

不,绝对不会!

自己坚决不能像曹孟德后期一样,被世家牵扯的精力全无。庞大的帝国实力,悉数被内斗给耗尽!

制定规则,就是自己该做的事情!

想了良久,高诚这才长叹一声,心中计较已定,剩下的便看天时予不予了。

出了书房,高诚便转身折入椒房宫。

大周王室,马上就要多出一位成员了。

自己也即将再获得一位子嗣,这对于国朝的稳定,是一剂强心药。

宫外,国相府内。

阎象、段煨、贾诩、郭嘉、钟繇、蔡邕、杨彪、韩融、夏育、庞柔、宋斌、秦怡、阎忠、李肃、尹奉、庞恭、士孙瑞、杜楷等一众心腹要臣,聚首在此。

不过在彼等之中,还有一位年迈的老者,一身劲装武服,束发武牟,精神爽耀。

耿临!

曾经的玄菟郡太守。

玄菟身为当初的汉四郡之一,与目前同属的乐浪郡,可谓是远离中原。当年便是相去辽东,亦尚需数月乃至半载之久。

悬居于外,周围胡夷遍地,两郡自灵帝当政时期,就已经面临着外郡连绵不断的侵蚀。其中,尤数高句丽。原本占地方圆数百里的,内含高句丽在内的玄菟,也成为了紧紧依附在辽东之侧,艰难抵挡着胡虏侵入的郡县。

而耿临最大的成就,便是率领玄菟郡兵,大败高句丽兵马,兵临国内城。而后仗着辽东源源不断的物资,逼降了高句丽王伯固。

仅是这一项,在灵帝当政时期,足以为边郡一时之傲。

耿临也因此战,升官进职,回到洛阳。

直至十年前,托老归乡,颐养天年。

而今日,为了家族的前途,为了侄孙的未来,年近七十的耿临也再度上阵,来到这丞相府内。

阎象端坐于上,环视着众人,口中问道:“段公,文师和南容到哪了?”

“已至雍县,三万锐士,轻装急行,昼伏夜出。只待大王一声令下,必然威震关中!”

段煨眯着眼睛,对于大周军队的自信,洋溢于表。

“好!彝凌所部铁骑,与李式麾下兵马,可安排妥当。若是鲜卑、匈奴再趁机南下,本相去职谢罪,诸位也不会好过!”

“国相放心,煨早已去书叮嘱二人,先发制人,胡骑不敢南下!”

段煨冲着阎象点了点头,国相府管不到中尉府。但此时关键时刻,对付世家,还是要以国相府为主,中尉府全力为辅。不到万不得已,大王也不愿意动刀兵。

听到段煨的回答,阎象心中略松了一口气,转头看向耿临,言道:“耿公,第三军何时能恢复战力?”

坐在人群中的耿临,老眸一晃,言道:“老夫前日走了一遭蓝田!不需别的,只需要一面军旗,第三军必然奋死,以效大王!”

“军旗?”

阎象迟疑了一下,有些不决,犹豫了片刻后言道:“稍后,本相入宫,请示王上。想来诸将士效命之下,大王亦会法外开恩!”

“呼~多谢国相!那第三军无忧矣!”

耿临很是明显的轻吐一气,嘴角不禁露出笑意。

军方的安排既然已经妥当,阎象也将目光转向室内一众官署重臣。

第515章 郭全父子第416章 大肆封赏第828章 进军第178章 美阳之战(18)第275章 入洛第859章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第863章 和平解决第573章 洛阳!第593章 白灾第342章 兄弟隔仇第204章 传报第410章 长治久安第889章 决议第572章 倾国前夕第201章 驱虎破敌第486章 杀于扶罗第758章 议兵第190章 精兵悍将第77章 天下局势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69章 泄愤踏营第158章 周慎惨败(上)第828章 进军第586章 临阵大忌第803章 冬季攻势(29)第114章 刘宏之举第393章 博弈第280章 并州牧丁原第716章 犍为之战(25)第292章 天子!崩!第96章 出兵第43章 板盾蛮受降第404章 三将相王第766章 朝会 六制第303章 两难第795章 冬季攻势(21)第694章 犍为之战(3)第729章 科举射策第14章 衔尾追击第662章 诸事第481章 周瑜大婚第513章 撤还长安第767章 聚之高陵第156章 退兵第847章 图谋王事第785章 冬季攻势(11)第5章 点卯第563章 谋城第58章 围城第41章 悲喜交加第868章 占卜第901章 司马懿第932章 阴图荆军第477章 联姻讲述一下官职问题。第190章 精兵悍将第97章 凉州现状第237章 将兵拒敌第522章 徐荣借粮第504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下)第775章 冬季攻势(1)第277章 望风而降第657章 强弱之势第112章 激战将起第847章 图谋王事第458章 天下休兵第12章 坐观城破第881章 长安行第547章 内乱第164章 美阳之战(4)第223章 段煨第192章 对峙第346章 布置第319章 虢亭会战(5)第239章 声东击西第934章 进略第708章 犍为之战(16)第396章 子弟军第513章 撤还长安第793章 冬季攻势(19)第234章 回归冀城第185章 美阳之战(25)第534章 两军徐聚第248章 天劫第255章 养病第904章 破势第854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638章 同赴死节第382章 骊山第725章 犍为之战(33)第118章 青石岸之战(上)第727章 犍为之战(35)第581章 御驾亲征第573章 洛阳!第297章 帝业第592章 应对第465章 投科射策上第762章 朝会伊始第808章 庙算
第515章 郭全父子第416章 大肆封赏第828章 进军第178章 美阳之战(18)第275章 入洛第859章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第863章 和平解决第573章 洛阳!第593章 白灾第342章 兄弟隔仇第204章 传报第410章 长治久安第889章 决议第572章 倾国前夕第201章 驱虎破敌第486章 杀于扶罗第758章 议兵第190章 精兵悍将第77章 天下局势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69章 泄愤踏营第158章 周慎惨败(上)第828章 进军第586章 临阵大忌第803章 冬季攻势(29)第114章 刘宏之举第393章 博弈第280章 并州牧丁原第716章 犍为之战(25)第292章 天子!崩!第96章 出兵第43章 板盾蛮受降第404章 三将相王第766章 朝会 六制第303章 两难第795章 冬季攻势(21)第694章 犍为之战(3)第729章 科举射策第14章 衔尾追击第662章 诸事第481章 周瑜大婚第513章 撤还长安第767章 聚之高陵第156章 退兵第847章 图谋王事第785章 冬季攻势(11)第5章 点卯第563章 谋城第58章 围城第41章 悲喜交加第868章 占卜第901章 司马懿第932章 阴图荆军第477章 联姻讲述一下官职问题。第190章 精兵悍将第97章 凉州现状第237章 将兵拒敌第522章 徐荣借粮第504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下)第775章 冬季攻势(1)第277章 望风而降第657章 强弱之势第112章 激战将起第847章 图谋王事第458章 天下休兵第12章 坐观城破第881章 长安行第547章 内乱第164章 美阳之战(4)第223章 段煨第192章 对峙第346章 布置第319章 虢亭会战(5)第239章 声东击西第934章 进略第708章 犍为之战(16)第396章 子弟军第513章 撤还长安第793章 冬季攻势(19)第234章 回归冀城第185章 美阳之战(25)第534章 两军徐聚第248章 天劫第255章 养病第904章 破势第854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638章 同赴死节第382章 骊山第725章 犍为之战(33)第118章 青石岸之战(上)第727章 犍为之战(35)第581章 御驾亲征第573章 洛阳!第297章 帝业第592章 应对第465章 投科射策上第762章 朝会伊始第808章 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