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最后摊牌

五原郡太守杨师道最终来晚了一步,没有能保住宇文策的性命,他的父亲杨雄和宇文述关系不错,两家是世交,从辈分上,杨师道还要叫宇文策一声二叔,但命运就是这么残酷,五天前,他置酒为宇文策接风,五天后,他却派人给宇文策收尸。

黑暗中,杨师道远远看见杨元庆那张冷酷的脸庞,他不由低低叹了口气,朝廷发生的事情他很清楚,杨元庆此番回来,无疑是要重夺总管之位,虽然没有公开造反,却是拥兵自立,这让他怎么面对,他又该何去何从?

这时,一名士兵奔来,对他施一礼道:“杨太守请先去总管军衙稍候,总管马上就来。”

杨师道点点头,调转马头,神情萧索地向总管军衙而去。

远处,杨元庆也注视着杨师道的背影,眼中充满了复杂的神情,他也需要和杨师道好好谈一谈。

........

军衙议事堂内,杨元庆背着手站在河套地图前,仿佛一棵笔直的松树,在他身后的座位上,杨师道双手握拳搁在额头,他则在沉思着什么,或者他是在做什么决定。

半晌,杨师道叹了口气,“杨将军,我很抱歉,我不可能效忠于你,让我背叛圣上,我做不到。”

“说不定圣上是希望你留在五原郡。”杨元庆回过头,似笑非笑地注视着他。

杨师道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或许吧!他希望我留下来监视你,但杨将军,我不想这样做,那样我太累,而且早晚会死在你手上,就像宇文策一样,所以我只能选择离开。”

杨元庆默默点了点头,他能理解杨师道的难处,杨师道如果留下,杨广给他施加的压力,他将难以承受,而且他也不愿背叛杨广。

坦率地说,杨元庆确实希望杨师道能留下来,这是一个大才,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将五原郡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杨师道留下来的前提是效忠自己,如果他真做了杨广的监视者,迟早也会被他杨元庆杀掉,这也是杨元庆不愿看到之事,如果不能两全,那么杨师道的离去,确实是最明智的抉择。

“好吧!你几时走?”

“我想明天就走。”

杨元庆点点头,“我派士兵送你离去。”

“多谢了!”

杨元庆慢慢转过身,注视着杨师道,缓缓道:“假如有一天,你想另找一条出路,你来五原郡,太守的位子我依然给你留着,你可以随时来就任。”

杨师道能体会到杨元庆留他的诚意,如果他不是皇族,他一定会留下来,为了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为了杨元庆待他之诚,他也要留下,只是....有的时候他身不由己。

杨师道叹了口气,“你的话我记住了。”

杨师道端正地戴上太守乌笼纱帽,转身离开了议事堂,房间里只剩下杨元庆一人,显得格外的寂寥,他依然负手凝视着地图,良久,他也低低叹息一声。

.........

九原县城外尘土飞扬,黄尘遮天蔽日,强劲的秋风从西面的葛兰布沙漠吹来漫天风沙,整个天空都变得昏暗,灰蒙蒙一片。

这是每年七月下旬到八月初,河套平原上的一道常见风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这时候,帷帽便不再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也一样戴上它,宽大的帽檐,四周覆上轻纱,可有效地抵御风沙对脸部的侵袭。

在九原县以西的驰道上,一队队骑兵在风沙中疾速行军,浩浩荡荡,足有数千人之多,这是从永丰县赶来的军队,不断有军官大声喝喊:“再加快速度,今天必须赶到九原县!”

......

在九原县北面的旷野里,数千顶大帐整齐排列,密密麻麻,延绵十几里,来自丰州各地的三万军队和杨元庆从幽州带来的三万军,一共六万大军,全部驻扎在这里,这是仁寿三年以来的第一次丰州军队大集中,也是杨元庆对自己控制军权的一次演练。

现在就差西面永丰县的五千驻兵未到,其余军队都到全了,永丰县的五千驻兵由督军贺六甲统帅,也就是从前铁卫中的杨七郎。

中军大帐内,近百人都神色紧张地等待着,尤其杨元庆神色严峻,已经快到黄昏时分了,贺六甲的军队还没有到来,此时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忧虑之色,今天是七月二十五日,也是最后的期限,天黑之前,如果贺六甲的军队还赶不到九原县,那么贺六甲必斩无疑,没有什么可以商量。

八郎杨宗正心急如焚,他霍地站起身道:“我去营门口等待他!”

“坐下!”杨元庆冷冷令道。

杨宗正不敢违令,只得又坐了下来,这时,帐外一名士兵奔来报告:“禀报总管,永丰县的军队已到!”

大帐内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片刻,贺六甲满头大汗奔来,身后跟着四名鹰扬郎将,五人进帐单膝跪下,贺六甲请罪道:“末将来迟,请总管严惩!”

“你没有来迟,但是你们两天前就该到了,这是为什么?”

WWW☢ ttκΛ n☢ c○

“回禀总管,延安郡乱匪刘迦论的军队和奴贼白瑜娑的军队在灵武郡以东火并,有不少民众逃亡而来,卑职担心乱匪北上丰州,不敢擅离,得到消息乱匪南下延安郡后,卑职才敢动身。”

杨元庆点点头,“你来晚我可以不责怪你,但你应该先派人来禀报原因,而不是由你现在来解释。”

贺六甲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卑职知错。”

“下不为例,坐下吧!”

贺六甲带着他的手下找了位置坐下,杨元庆缓缓看了众人一眼,他所通知的人已经全部到齐。

“各位,我返回丰州已经有十天了,我和很多人都谈过话,我也说过,给大家时间考虑,今天借这个机会,我需要再重申一遍,我决定拥军自立,但我并不造反,也不会背叛大隋,除了军队调动和人事调动外,朝廷的命令和圣上的旨意我都会正常接受,我们依然是隋军,只是各位在效忠大隋的同时,也要效忠于我,也就是说,在我的命令和圣上的旨意面前,你们只能选择前者。”

停了一下,杨元庆发现五原郡长史崔君肃已经低下头,崔君肃是崔伯肃之弟,出任五原郡丞,他同时也是大隋的突厥副使。

杨元庆心中暗叹,他知道崔君素有点麻烦了,当时他就没有答应自己,说需要时间考虑,难道他不想留下吗?

杨元庆又继续道:“我不会勉强任何人,杨师道我已经礼送他出境,他依然是我杨元庆的私交好友,同样,在座诸位也是,如果不愿接受我的条件,选择离开,我会欢送,同时也会奉上一笔厚礼,让大家生活无忧,也算是相交一场,但是,如果过了今晚,依然有人模棱两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很抱歉,我杨元庆只能是翻脸不认人,宇文策就是他的下场,虽然话不好听,但我丑话要说在前面,好吧!想离去之人,现在可以离场了。”

大帐里安静下来,安静得使每个人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之声,这时崔君素站起身拱手施一礼,“总管,我有一个问题,想单独问一问,这里不好说。”

杨元庆点点头,站起身向后帐走去,崔君素跟了进去,大帐里一片寂静,很多文官都向崔君素望去,崔君素的问题也就代表了他们的担忧。

后帐内,杨元庆和崔君素坐下,他苦笑一声道:“我接到兄长的信,让我全心辅佐你,这也是为了清河崔氏的利益,我本该听从兄长的建议,毫无条件地支持总管,但我毕竟是隋臣,我只有一个问题,想向总管确认。”

杨元庆道:“你尽管说!“

崔君素深深吸了一口气道:“假如有一天,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圣上落在你的手下,你会不会.....”

后面几个字崔君素实在说不出口,杨元庆却笑了笑,“你是说,我会不会弑君,是吧!”

崔君素点点头,他就是这个意思,杨元庆缓缓摇头,“我若弑君,那天下士人,谁还会再效忠于我?”

崔君素站起身,深深行一礼,异常坚定道:“崔君素愿为使君效力!”

杨元庆大喜,崔君素肯留下替自己效力,那就解决了自己政务上的后顾之忧。

........

崔君素的重新归位,使杜如晦也松了口气,他和崔君素是同样的问题,崔君素不走,那就是杨元庆将来不会弑君,不仅是杜如晦,很多文官都是以崔君素马首是瞻,既然崔君素能安心留下,那么他们也没有什么异议。

人心是复杂的,没有简单的黑与白,也没有永远的黑色,或者永远的白色,黑可以漂白,白也可以染黑,现在不背叛并不代表将来不背叛。

这些杨元庆都知道,就算他自己,也何尝不是在矛盾中选择,每个人复杂的心情他都能理解,但是他需要在这么一个场合公开向大家摊牌,要让大家知道,他已经拥军自立,也就是从今天开始,六万大军不再为朝廷效力,而是他杨元庆的军队。

大帐内依然十分安静,杨元庆对众人笑道:“既然没有人离去,那么我需要再明确每个人的职务和职责。”

.......

第44章 尔虞我诈第6章 小事化大第26章 少郎何人第26章 一条记录第51章 玄感之死第4章 秦母教子第140章 萧梁烈女第14章 存心讨打第41章 杨家之请第6章 战前会议第19章 严厉警告第42章 局势复杂第16章 宇文告密第37章 南市酒楼第31章 船中飞箭第41章 卢氏桥梁第56章 王妃烦恼第61章 联盟分裂第34章 发现敌踪第12章 最后摊牌第100章 血战前夜第90章 隋唐大战(二十)第18章 反间之计第15章 杨家喜忧第21章 帝王心术(上)第41章 局面被动第10章 谁是刺客?第67章 当即立断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15章 校场竞箭第57章 药到病除第21章 居安思危第43章 关键人物第10章 裴矩辞相第2章 计取飞狐第32章 被迫西撤第94章 新朝开启第11章 秘密协议第18章 谏臣之死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35章 泄露天机第37章 一招险计第25章 不速之客第36章 驾临江夏第74章 难得一致第22章 郑家春水第41章 不惹小人第50章 平定幽州第21章 钱货漏洞第6章 裴府家宴第39章 意外来客第21章 帝王心术(上)第54章 雨夜献城第31章 渊突之盟第16章 何罪之有?第17章 东山再起第34章 裴矩之策第13章 仁寿宫变(五)第87章 隋唐大战(十七)第90章 隋唐大战(二十)第43章 关键人物第30章 娶妻当慎第5章 意外来客第25章 十猛之计第14章 新的兵器第3章 唐魏结盟第58章 新婚回门第19章 蠢蠢欲动第41章 想走不易第13章 万春茶庄第20章 货币之源第39章 发现机会第44章 江陵萧氏第32章 有喜有忧第46章 褚氏父子第47章 匪乱再起第61章 南阳事件第86章 隋唐大战(十六)第54章 齐王之危第23章 南华枭雄第23章 丰州东扩第16章 解囊救窘第88章 争锋相对第43章 孰敌孰友第22章 背后较量(下)第53章 臣的要求第34章 卿卿我我第1章 齐郡大战第91章 隋唐大战(二十一)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40章 三管齐下第44章 中秋异月第81章 隋唐大战(十一)第24章 添把小乱第42章 被迫求援第39章 承天广场第11章 宇文新计第54章 雨夜献城第33章 棒打贵客
第44章 尔虞我诈第6章 小事化大第26章 少郎何人第26章 一条记录第51章 玄感之死第4章 秦母教子第140章 萧梁烈女第14章 存心讨打第41章 杨家之请第6章 战前会议第19章 严厉警告第42章 局势复杂第16章 宇文告密第37章 南市酒楼第31章 船中飞箭第41章 卢氏桥梁第56章 王妃烦恼第61章 联盟分裂第34章 发现敌踪第12章 最后摊牌第100章 血战前夜第90章 隋唐大战(二十)第18章 反间之计第15章 杨家喜忧第21章 帝王心术(上)第41章 局面被动第10章 谁是刺客?第67章 当即立断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15章 校场竞箭第57章 药到病除第21章 居安思危第43章 关键人物第10章 裴矩辞相第2章 计取飞狐第32章 被迫西撤第94章 新朝开启第11章 秘密协议第18章 谏臣之死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35章 泄露天机第37章 一招险计第25章 不速之客第36章 驾临江夏第74章 难得一致第22章 郑家春水第41章 不惹小人第50章 平定幽州第21章 钱货漏洞第6章 裴府家宴第39章 意外来客第21章 帝王心术(上)第54章 雨夜献城第31章 渊突之盟第16章 何罪之有?第17章 东山再起第34章 裴矩之策第13章 仁寿宫变(五)第87章 隋唐大战(十七)第90章 隋唐大战(二十)第43章 关键人物第30章 娶妻当慎第5章 意外来客第25章 十猛之计第14章 新的兵器第3章 唐魏结盟第58章 新婚回门第19章 蠢蠢欲动第41章 想走不易第13章 万春茶庄第20章 货币之源第39章 发现机会第44章 江陵萧氏第32章 有喜有忧第46章 褚氏父子第47章 匪乱再起第61章 南阳事件第86章 隋唐大战(十六)第54章 齐王之危第23章 南华枭雄第23章 丰州东扩第16章 解囊救窘第88章 争锋相对第43章 孰敌孰友第22章 背后较量(下)第53章 臣的要求第34章 卿卿我我第1章 齐郡大战第91章 隋唐大战(二十一)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40章 三管齐下第44章 中秋异月第81章 隋唐大战(十一)第24章 添把小乱第42章 被迫求援第39章 承天广场第11章 宇文新计第54章 雨夜献城第33章 棒打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