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旧情难动

河阳渡口,这是一处古老的渡口,在它的黄河对岸便是着名的盟津渡,是一千六百年前周武王会盟伐纣之处,河阳渡口也是黄河北岸唯一适合军队大规模登陆的渡口。

秋天明媚的阳光洒在黄河两岸,秋高气爽,深秋的凉风在阳光的照射下带着一丝暖意,将黄河水吹起一道道波澜,此刻在黄河水面上,数百艘战船静静地停泊着,这是一支载有两万士兵的船队,满载着李密北上的野心,他们企图利用杨元庆和窦建德在河内郡东部鏖战的机会,一举占领河内郡西部。

但他们的野心并非那么容易实现,此刻就在黄河对岸的河阳渡口,一万隋军已严阵以待,三千弩兵围城一个半圆,将整个两里长的渡口封锁,在弩兵身后,七千骑兵手执长矛严阵以待,弩兵的封锁加上骑兵的冲杀,无论如何不可能登陆成功。

隋军主将徐世绩立马在一处土丘上,远远地眺望着数里外河面上的船队,数百艘战船遮天蔽日,旌旗招展,徐世绩目光有些复杂,他有一种直觉,李密极可能就在这些战船上,他看见中间有一艘巨大的楼船,要比其他船只都大一倍,一杆黑边杏黄大旗在风中飘扬,直觉告诉他,这就是李密的座船。

徐世绩是一个很重旧情的人,他也知道大船内有很多他从前的旧部,和他一起喝酒的同僚,与他浴血奋战的兄弟,他曾不止一次想过。什么时候能再见他们一面,但不是现在,现在是战场,他绝不愿意和旧部们在战场上相见。

这时一名士兵喊道:“徐将军,一艘小船过来了!”

徐世绩看见了,一叶扁舟向岸边驶来,舟上只有三人。两名划船手,一名军士,“让他们上岸!”徐世绩令道。

片刻。军士上了岸,被士兵带到徐世绩面前,军士单膝跪下道:“启禀徐将军。魏王是率军前来相助晋王殿下共击窦建德,因为时间仓促来不及结盟,但盟书已经送来!”

军士从身后背的包袱里取出一卷盟书呈上,士兵将盟书转给了徐世绩,徐世绩打开盟书看了一遍,上面花花洒洒写了上千字,有李密的大印,什么共取大义,匡扶隋朝,造福天下苍生等等。惟独没有提到共同对付窦建德。

徐世绩心细如发,他发现盟书上大印的朱泥还没有完全干透,也就是说这是在船上刚刚才盖下的大印,他心中冷笑一声,对军士道:“你回去告诉李密。他如果真有诚意帮助隋军抗击窦建德军,那他就应该去黎阳渡河,从背后截断窦建德的退路,而不应该在这里出现,去吧!”

军士行一礼,奔回小舟向河中间驶去。楼船上,李密脸色阴沉,他看见士兵上岸去联系了,但岸上的士兵并没有后撤,这就说明对方并没有被打动,令他心中一阵恼火。

李密想夺取河内郡,也并非偶然,他的军队在围攻洛阳失败后,损失惨重,兵力已从原来的四十余万锐减到二十余万,包括战死、逃跑和投降,几乎减少了一半,而河南各郡因为早年的匪患猖獗,加上灾荒和年年战争,已十室九亡,很多郡里一个县也只剩下千余人,根本就无法在继续招募士兵,兵源面临枯竭,不仅兵源不足,而且他的洛口仓的粮食也因为大量浪费和军队就食,粮食也面临枯竭。

在这个时候,李密自然便想到了人口众多的河东各郡,尤其太原以南,几乎没有遭受什么匪患和灾害,人口密集,钱粮丰足,如果他能夺取河内郡为跳板,在河东募兵募粮,那么他的实力就能恢复到从前,他的实力恢复,而东都的实力没有恢复,那么再打洛阳,他就能最终拿下。

让李密还有一个忧虑是刚刚发生的一件事,他昨天得到情报,李渊的军队出了关中,夺取了弘农郡,太守杨恭仁投降,这使他心中有些惊恐,李渊的势力东扩,迟早会和他发生碰撞,那时,他有什么本钱和李渊对战,千疮百孔的河南道吗?

李密开始深深体会到了,天下争霸最后拼的是实力,是人口、民心和钱粮,李渊能够占领关中迅速壮大,是因为他有关陇贵族支持,有蜀中钱粮之地的支持,杨元庆能够后发制人,将李渊赶出河东,是因为他在丰州厚积薄发,积蓄多年,而自己南征北战,几乎把所有的钱粮都消耗殆尽,他拼打多年,最后却白白给人做了嫁衣,他心中怎么也不甘心,他急于寻找一处人口钱粮丰沛之地,河东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这时军士上了船,在他面前单膝跪下禀报道:“启禀魏王,对方主将正是徐世绩!”

“果然是他!”

李密一阵咬牙切齿,竟然不念旧情,断自己的生路,这时,邴元真走上前笑道:“殿下,徐世绩是个很重旧情之人,我和他共事多年,非常了解他,殿下不妨用旧日恩情打动他,当初他曾跟随殿下取黎阳仓,又跟随殿下夺取洛口仓,足以看出他心中对殿下的敬慕,如果殿下亲自去劝他,再把马庆武这几个他的老部下带在身边,再许以重爵,或许能打动他。”

李密沉吟片刻,便点了点头,“放一艘车船出来!”

片刻,一艘千石战船驶出,这是一种由人力蹬踏航行的船只,由南齐祖冲之发明,又叫千里船,是一艘中型船只,可载兵两百人,李密和邴元真下了船,又将徐世绩几名老部下带上,船只缓缓向岸边驶去,在距离岸边数十步时停下,有军士大喊:“魏王请徐将军答话!”

有士兵迅速禀报了徐世绩,徐世绩沉默片刻,便催马上前到堤岸边,李密看见了徐世绩,见他丰神俊朗,雄姿英发,心中也不由有些暗暗后悔,如果当初能把徐世绩挽留下来,现在也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何至于现在无人可用?

李密现在确实遇到人才困境,翟让死后,翟让从前的很多部将都不愿为他效力,纷纷出走,像徐世绩、程咬金,还有刘黑闼、张胜武等等,走了数十人,留下来之人也是混日子,不肯卖力,攻打洛阳不下,也是和翟让旧部不肯出力有关。

李密也希望能重新凝聚瓦岗军人心,只是翟让威信太高,他想重得人心,又谈何容易。

李密走上船头,拱拱手高声道:“李密在此,徐贤弟别来无恙乎?”

徐世绩也拱手回礼,淡然道:“徐某很好,多谢魏公惦记,我劝魏公立刻返航,河内郡民心向隋,魏公就不要再动兵戈,陷民于水火了!”

李密呵呵一笑,“徐贤弟,我李密并非造反乱匪,我乃名门之后,心怀大志,一心救民于水火,我也懂得安民才能兴邦之理,我怎么会对河内郡妄动兵戈,徐贤弟跟我多年,难道还不明白我李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既然魏公有安民之心,那就请退兵,我已经说了,河内郡民心向隋,他们不会接受魏公的统治。”

李密心中暗骂,却又无可奈何,他话题一转,又笑道:“我知道徐贤弟是重情重义之人,当初徐贤弟不辞而别,难道就对我李密没有一点信心?难道不想和我携手,共同夺取天下吗?徐贤弟,我还记得当初我们夺取黎阳仓时,你还曾壮言,夺天下者,非蒲山公莫属,当年的蒲山公现在还在,但徐贤弟却已离开了我,令人不胜叹息!”

徐世绩半晌没有说话,当初他确实曾经说过,愿助蒲山公夺取天下,但世事无常,谁又能料到后来发生之事呢?

这时,徐世绩老部下马庆武大声道:“三当家,回瓦岗吧!老弟兄们都想着你呢,你走了,你的位子还一直留着,有一次汪齐坐了你的位子,被我们暴打一顿,我们就说,三当家一定会回来的,三当家,几千个老弟兄都想你啊!”

徐世绩望着马庆武那张粗犷而诚挚的脸庞,徐世绩的眼中也有了几分泪意,他哽咽施礼道:“世绩不才,感谢弟兄们还记得我。”

邴元真看出徐世绩动了感情,便轻轻碰了李密一下,李密会意,立刻高声道:“徐贤弟,你若肯回来,我把齐鲁一带划给你,封你为青州王,准你自立门户,你也可以称孤道寡,总比做别人的大将要强得多,杨元庆才给你一个左骁卫将军,连个爵位都没有,跟着我,却能封王,贤弟,孰轻孰重,你应该明白!”

徐世绩被一帮老兄弟的旧情所感,但李密的一番话却忽然让他醒悟,杨思恩、苏定方、裴行俨他们跟随杨元庆多年,才积功封为将军,而自己刚来才几个月,功劳微小,杨元庆却封自己为左骁卫将军,连马绍跟随杨元庆十几年也才得一个亚将,这是何等对自己的重视,他又想起杨元庆带自己去裴家,就因为自己有裴学之憾,这份情意他又怎能忘记,还有,杨元庆明知道自己的瓦岗旧将,却毫不犹豫将阻挡瓦岗军的重任交给自己,没有任何监视,这份信任他又岂能辜负,徐世绩心中暗暗惭愧,自己差点被说动了。

想到这里,徐世绩郑重施一礼,“多谢魏公好意,多谢弟兄们的惦记,但徐世绩既已效命于杨元庆,就绝不会再朝秦暮楚,各位弟兄自己保重,魏公也请回吧!”

说完,他调转马头冲上高岗,厉声喝令道:“弩箭准备!”

三千军弩刷地举起,对准了河面上的李密众人,李密心中又气又恨,又是无奈,只得一摆手,“回去!”

车船调头,重新驶回河中大船,但李密却不甘心就此回去。

()

第13章 收复齐郡第89章 胡马烟尘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40章 南方来人第8章 合纵抗隋第46章 粮价危机第26章 商业繁荣第25章 掌握主动第53章 唇枪舌剑第88章 隋唐大战(十八)第4章 不露声色第34章 推波助澜第72章 请功负罪第137章 严厉警告第43章 西秦内讧第13章 棒打长孙第46章 王庭之变第29章 请君入套第66章 罗家有喜第13章 棒打长孙第49章 江都惊魂(下)第2章 世充登基第40章 三管齐下第43章 关键人物第26章 另有深意第31章 清河崔氏第6章 小事化大第12章 先锋玄霸第26章 大鱼落网第33章 兄弟生隙第72章 隋唐大战(二)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37章 士子云集第113章 长安城破第46章 褚氏父子第53章 穷途末路第1章 返回太原第19章 夜审出尘第2章 老奸巨猾第46章 拖住主力第18章 旧情难动第7章 不徇私情第21章 试探底线第18章 裴阀态度第33章 收买人心第46章 攻克平壤第3章 唐魏结盟第3章 唐魏结盟第7章 初遇敌情第145章 沉重打击第11章 合纵遇挫第59章 独孤之忧第8章 临战前夜第2章 酒棚小遇第12章 兵部调令第123章 独木难支第33章 猛将须陀第22章 背后较量(下)第6章 牵制荆襄第23章 杨家祸根第81章 老娘不干第44章 血战平壤(中)第25章 寸步不让第71章 血色之夜第31章 军机决策第23章 再见故人第25章 寸步不让第32章 致命疏忽第31章 被迫受命第7章 幽州之忧第6章 发现端倪第26章 少郎何人第33章 京城谶语第32章 雪夜离京第8章 突发事件第52章 人心难测第23章 南华枭雄第14章 战争索赔第18章 两肋插刀第92章 李靖初战第29章 丰都事件第91章 隋唐大战(二十一)第52章 北平船所第15章 少年双猛第24章 河边误认第19章 首鼠两端第32章 道士军师第14章 仁寿宫变(六)第30章 倒齐暗流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22章 娶得佳妻第32章 谁有骨气第48章 攻破大营第18章 反间之计第17章 雄信之灾第23章 隐形力量第9章 舌灿莲花第33章 第一回合第29章 祖孙会谈第35章 孤家寡人
第13章 收复齐郡第89章 胡马烟尘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40章 南方来人第8章 合纵抗隋第46章 粮价危机第26章 商业繁荣第25章 掌握主动第53章 唇枪舌剑第88章 隋唐大战(十八)第4章 不露声色第34章 推波助澜第72章 请功负罪第137章 严厉警告第43章 西秦内讧第13章 棒打长孙第46章 王庭之变第29章 请君入套第66章 罗家有喜第13章 棒打长孙第49章 江都惊魂(下)第2章 世充登基第40章 三管齐下第43章 关键人物第26章 另有深意第31章 清河崔氏第6章 小事化大第12章 先锋玄霸第26章 大鱼落网第33章 兄弟生隙第72章 隋唐大战(二)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37章 士子云集第113章 长安城破第46章 褚氏父子第53章 穷途末路第1章 返回太原第19章 夜审出尘第2章 老奸巨猾第46章 拖住主力第18章 旧情难动第7章 不徇私情第21章 试探底线第18章 裴阀态度第33章 收买人心第46章 攻克平壤第3章 唐魏结盟第3章 唐魏结盟第7章 初遇敌情第145章 沉重打击第11章 合纵遇挫第59章 独孤之忧第8章 临战前夜第2章 酒棚小遇第12章 兵部调令第123章 独木难支第33章 猛将须陀第22章 背后较量(下)第6章 牵制荆襄第23章 杨家祸根第81章 老娘不干第44章 血战平壤(中)第25章 寸步不让第71章 血色之夜第31章 军机决策第23章 再见故人第25章 寸步不让第32章 致命疏忽第31章 被迫受命第7章 幽州之忧第6章 发现端倪第26章 少郎何人第33章 京城谶语第32章 雪夜离京第8章 突发事件第52章 人心难测第23章 南华枭雄第14章 战争索赔第18章 两肋插刀第92章 李靖初战第29章 丰都事件第91章 隋唐大战(二十一)第52章 北平船所第15章 少年双猛第24章 河边误认第19章 首鼠两端第32章 道士军师第14章 仁寿宫变(六)第30章 倒齐暗流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22章 娶得佳妻第32章 谁有骨气第48章 攻破大营第18章 反间之计第17章 雄信之灾第23章 隐形力量第9章 舌灿莲花第33章 第一回合第29章 祖孙会谈第35章 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