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宝和

观音庵是富乐坊的名胜,张惟功赶到的时候,庵中尚有不少香客在烧香祈福。

年末时候,百姓们也是到处拜神求佛,乞求来年顺顺当当,平平安安,最少要比今年强一些儿。

这种心理,几百年后都是一样的。

看到那些虔诚的香客,张惟功心中也是一动,他希望娘亲真的能感受到自己,或是真的有满天神佛能听到自己的祈祷……

烧香后出来,天气越发阴沉下来。

惟功走出坊门后,就是小时雍坊,这里九成住的是朝中的文武官员,有深宅大院,也有三进或一进的小院。

京官清苦,有些官职想贪都找不着门路,虽然坊中多是住着官员,并不代表人人都能住大宅,更多的是住着普通的宅院,只是这里道路也精洁不少,用青石板铺在路中,两边宅邸院墙涮的雪白,令人看了心情愉快。

在坊中走了不远,他雇了一头驴来骑。

往正阳门东西大街,来回二十文钱的价格倒也不贵,年底下了,一般人都不出来赚这个辛苦钱了,看那中年驴夫笑呵呵的模样,这一天也是刚开张,这钱够买两斤猪肉,或是一斗杂粮,好歹算是有钱入帐。

“小官人坐稳了啊。”

张惟功帽子下的头皮是光的,显然还是个未留发的童子,只有两个总角,一看便知是童子。

好在他身量大,这驴夫以为他十来岁左右,这才放心接下生意,若是知道惟功才七岁多,怕是就不敢揽这个活计了。

出了小时雍坊,到大时雍坊时,市井味道就浓郁的多了。

特别是靠近宣武门的地段,商号繁多,行旅商人不绝于途,虽年根底下,仍然有络绎不绝的商人拥入城来,不少人都是利用年前最后几天将货物贩运至京,俟初五开市之后,大赚一笔。

到处都是喜气盈腮的行人,骡车马车在正中,骆驼队紧随其后,驴子则是京城内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到处都是等候客源的驴夫,要么载客,要么帮着抬货,十分便宜便利。

虽是如此,行人们多半也是能走则走,天气寒冷,走动还能暖和一些。行人中,多是穿着棉白袍的百姓,和后人想象不同,当时的人穿着的衣服能染色的少,所谓青衣蓝袍原本是下等人穿着,但就算青衣蓝袍也是染色的,普通人连这个资格也没有,只能穿着原色白袍,能遮蔽身体和保暖就行了。

人群中,男子在九成以上,只有少量的妇人掺杂其中,僧道女尼之流,每十余人中就能见到,手中持木鱼,铜钵,化缘乞讨。

流民和花子模样的,也是极多,占总量的十之二三。

缙绅模样的,十之一二,他们多是坐小轿,

骑马,意态骄矜。

还有十之二三的人是进入城中的菜农和力夫脚夫一类的人物,他们身上筋肉盘结,推着小车或挑着扁担,走在人群中,时不时的打量着那些沿街的摊贩摆放的货物,年根底下,连他们也要买一些年货带回家去,犒劳自己一年的辛劳,给小孩子买点小玩艺,给老婆扯两尺花布。

万历年间的市井风情,就是这样如一副画卷一般,慢慢展现在张惟功的眼前。

到正阳门东西大街时,人烟越发稠密,各色市井风景,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张惟功仰首向天,看着正阳门巍峨高耸的门楼,小小的脸上,是外人不可理解的萧瑟沉郁神情。

再回首已是百年身,这一梦可是不止百年啊……唯有这城楼,数百年后仍然在这里,虽然它是为人所建筑出来,但世间的风风雨雨,人情冷暖,世道变迁,又与它有何干呢?

北京城中有好几个大型市场,德胜门,宣武门,还有内廷,灯市口等等,规模最大,人流最多的,却是毫无疑问的是正阳门东西大街!

这条长街,汇聚了当时南来北往数百家有实力的商家,贩卖的货物有数百种之多,后人难以想象的种种货物,都是在这里聚集,贩卖,发运!

整个北京城有一百五十万到二百万左右的常住人口,数十万的达官显贵和依附他们的人数,数十万军人和其家属,数十万普通的百姓,加上十万计的僧道女尼,商人和流民,乞丐,游手无赖等等,这一百五六十万甚至更多的人口每天都在消耗着惊人的物资,也聚集起了惊人的财富。

以明朝天下之大,财富涌向这么一个城市,可以说,当时的北京,毫无疑问就是全天下最大,最富裕,人口最多最发达的伟大城市!

当然,最干净是提不上了……正阳门这里人烟稠密,客商众多,天又过午路面解冻,到处都是烂泥,人们都是皱着眉,提着袍角,小心翼翼的行走着,唯恐被泥浆溅在身上。

在当时,中国有不少来自欧洲的传教士,提起北京的城市建设和环境都颇有诟词,倒是南京的城市街道铺设,排水系统,都远远超过北京了。

……

“这里就是宝和店?”

戎政府街正中,在一座高楼之下,惟功仰面朝天,喃喃自语着。

戎政府街是距正阳门不远的一处大街,其间高楼林立,是一条十分繁富热闹的大街。

宝和店则是一座高十余丈的高楼,巍峨高耸,门脸开阔,门前有数百过千的伙计在装卸货物,他们十分忙碌,如同一群群奋力工作的工蚁群。

在大街上,是数百甚至过千匹的骆驼队和骡子组成的商队,运来的货物却是

万变不离其宗,全部是皮货!

狐狸皮、貂皮、羊皮、野鼠皮、黄羊皮、狼皮……各式各样的皮货林林总总,虽然种类是只有十余种,但数字却是十分的惊人。

这短短一瞬间,就有五六千张皮货从各色驼队上被搬运了下来,再由宝和店的伙计们搬运入库!

这段日子,张惟功在练功之余,也是在渐渐增长自己的见闻,开拓自己的眼界,对大明的政商军队各个系统,都有一定的了解。

以商而言,明朝这个时期有不少身家百万甚至数百万的大商家,这些商家都不可能是单枪匹马,而是以家族和地域来计算的。

以前是北有山西,南有徽商,现在局面稍有一些变化,北有山西仍然不变,南方已经不是徽商的天下,虽然徽商在南货上仍然有强大的发言权,也掌握一些粮行和盐商的地盘,但从嘉靖末期到隆庆年间,海外贸易大为兴起,现在广州和福建已经有不少新兴的海商兴起,江南一带,更因为丝绸和棉布及瓷器等诸多对外贸易而大为发展,身家百万以上的巨商,每天都在诞生。

就民间来说,隆万大开海是财富聚集到民间的开端,但在京城,仍然是以官商贸易为主,不论是皮货还是其余的物资交易,仍然是以皇店和官店的形式在进行着。

货物抽分,取税,摊派,铺行,以皇店为主,官店为辅,是一张紧密的大网,没有人能脱离网外。

眼前的这个宝和店,就是正阳门附近最大的皇店,而相同规模的皇店在戎政府街就还有五家,仅以皮货而论,这六家皇店一年的进货量就是七万张!

这就是大明的皇家企业!

宝和店现在的店务提督便是冯保,赫赫有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用他坐这个位子,皇店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张惟功若是仍然在山村之中,恐怕对眼前的这些事情根本就茫然无知,在国公府的这些日子,每常和七叔七婶闲谈,国朝故事,风情掌故,世间百态,也是叫他知道了不少。

他读书,但不读死书,看历史掌故,再研习今日世情,两相结合,更容易学到东西。

“宝和、宝廷等皇店什么赚钱来什么,皮货,盐、各色土物都有,牙行和官店控制了普通的百货业,钱庄质铺晋商握在手里,富乐楼是官店,专做接待客商的生意,教坊司垄断皮肉生意,还有十六大酒楼垄断了京师的酒店业……”

仰首看了一会,张惟功感觉压力颇大。

欲为大事建立自己根基者,首先要有钱!

有钱小丈夫,有权大丈夫,想做大丈夫,就得先当小丈夫。

这个道理,看似粗俗贪鄙,其实是世间真理,颠扑不破。

(本章完)

第七百四十章 不足第八百八十章 协力第十一章 冲突第七十九章 训皇第四百四十八章 议题第二百六十四章 闷气第三百零六章 错误第七百二十一章 欢笑第八百二十四章 训诫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财第三百零六章 错误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二百零一章 腐肉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发第六十一章 托付第四百七十章 兵变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八百五十四章 阁中第七百七十九章 船主第五百五十五章 骨头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八百二十四章 训诫第二百八十九章 强兵第八百七十七 劝说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斗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三百二十四章 论财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话第七百二十六章 群商第九百零九章 选将第一百一十四章 军令第五百三十六章 加饷第三百九十八章 辽商第四十五章 说古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六百七十三章 缝合第三百六十九章 编制第四百五十二章 诡秘第七百三十二章 借口第三百五十七章 镇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斗第四百六十五章 图门第七十八章 榜眼第四百六十九章 东厂第二百四十章 会议第二百八十四章 发动第一百零三章 再杀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六百四十三章 传旨第一百一十八章 校尉第七百二十四章 拖延第五百一十九章 亩产第一百六十一章 礼单第一百零八章 责任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四百五十七章 纵队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五十三章 发动第三十二章 狂生第一百五十五章 热血第六百五十七章 参谋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点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将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子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二百八十一章 狡徒第四百三十四章 汇报第三百二十章 舌头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乱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别第六十一章 托付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会第四百九十六章 应对第三百八十四章 牢骚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四百章 意外第五百八十七章 猛虎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七百一十八章 展现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一百六十一章 礼单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获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六百九十三章 报复第七百零三章 死硬第二十五章 论武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气第八十七章 愤怒
第七百四十章 不足第八百八十章 协力第十一章 冲突第七十九章 训皇第四百四十八章 议题第二百六十四章 闷气第三百零六章 错误第七百二十一章 欢笑第八百二十四章 训诫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财第三百零六章 错误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二百零一章 腐肉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发第六十一章 托付第四百七十章 兵变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八百五十四章 阁中第七百七十九章 船主第五百五十五章 骨头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八百二十四章 训诫第二百八十九章 强兵第八百七十七 劝说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斗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三百二十四章 论财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话第七百二十六章 群商第九百零九章 选将第一百一十四章 军令第五百三十六章 加饷第三百九十八章 辽商第四十五章 说古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六百七十三章 缝合第三百六十九章 编制第四百五十二章 诡秘第七百三十二章 借口第三百五十七章 镇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斗第四百六十五章 图门第七十八章 榜眼第四百六十九章 东厂第二百四十章 会议第二百八十四章 发动第一百零三章 再杀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六百四十三章 传旨第一百一十八章 校尉第七百二十四章 拖延第五百一十九章 亩产第一百六十一章 礼单第一百零八章 责任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四百五十七章 纵队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五十三章 发动第三十二章 狂生第一百五十五章 热血第六百五十七章 参谋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点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将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子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二百八十一章 狡徒第四百三十四章 汇报第三百二十章 舌头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乱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别第六十一章 托付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会第四百九十六章 应对第三百八十四章 牢骚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四百章 意外第五百八十七章 猛虎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七百一十八章 展现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一百六十一章 礼单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获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六百九十三章 报复第七百零三章 死硬第二十五章 论武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气第八十七章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