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五节 大明的骨气

余佑汉说这些话是没有任何夸张之处的。秀才的身份对一个大家族或者官宦之家来说可能是鸡肋,但是对其他小点的家族或者平民百姓来说,哪怕没有聘礼甚至是倒贴,还是有大把的人乐意至极。

毕竟得到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坎。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例如免除差徭,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秦浩明听了淡然一笑,也不解释,叶绍梅对他而言不过是毫不相干的女人,两者间没有任何交集。如果非要扯上什么关系,只能是往恩怨上说,悔婚在这个年代可是非常侮辱人的举动,特别是作为男方被女方悔婚,不然也不会出现书呆子撞柱自杀这一出。

不过这些跟他都没有关系,他现在想做的就是如何发展。

时间已经迫在眉睫,风花雪月的事情离他太远。神州大地已经腥风血雨,可是华夏民族最大的浩劫还没有到来,璀璨的华夏文明即将被茹毛饮血的野蛮人破坏殆尽!

毫不否认,秦浩明是个大汉民族主义者。说句实在话,他可以允许李自成这样的农民起义军坐龙庭,虽然说对社会有一定的破坏性。但毕竟他是汉人,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都是汉族人民,对于汉人同袍有香火之情,不会大肆屠杀汉人。这只不过是历史上正常的改朝换代,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而已。

可是对于满清鞑子,这就不是仅仅是异族,还是**裸的野蛮人。他们屠杀汉人那是没有底线,他们的底线就是杀到汉人完全臣服为止!杀到你们全部自称奴才!杀到华夏民族几百年以后都不能真正崛起!杀到汉之文明差点灭绝!

去他马的狗屁融合,这种融合不要也罢!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来到这个年代,秦浩明是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哪怕粉身脆骨也在所不惜!这就是他心中的呐喊!

可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何其难也!所以说,他现在哪里有闲情逸致考虑叶家小姐和叶家,那又不关他的事情。当然,如果是自己的女人那又另当别论。

“我现在这样暂时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倒是你有没有相好的女子,赶紧叫媒婆提亲去。我跟你讲啊,这种事情下手要快,不然就后悔了喽。”

有些事情不方便跟余佑汉商量,秦浩明只有顺着他的话往下说。

余佑汉却是目瞪口呆盯着秦浩明,看来好友这次受到的刺激很大,居然主动开起玩笑,再也不是什么之乎者也,一副老学究的模样,千万不要是神经错乱才好啊!

“放心吧,我的试百户大人,兄弟脑袋没有撞坏,毋须担心!只是有些事情想清楚了,人生在世除了道德文章,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需要珍惜。更何况时下烽烟四起,正是吾汉家儿郎建功立业之时,想想原来日日说什么圣人教化,未免有些迂腐,如今想来可笑至极。”

秦浩明指着自己的脑门,对犹自呆若木鸡的余佑汉大声笑着说道。

余佑汉感觉脑袋有点不够用,这位兄弟自从清醒以后思想跳跃太大,自己有点跟不上节奏。一会儿要死要活,一会儿贪恋钱财,现在又要弃笔从戎,这一出出闹得是为那般啊?

“浩明,你我兄弟二人打小相识相知,过往无论做什么事兄弟都表示支持赞同。唯有此事望慎重考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引之于个人亦可相同,浩明寒窗苦读十余载,十六岁高中临浦案首,何等意气风发。今虽乡试不中,但只是仅此一次而已,尚需坚持不懈继续努力,争取下次高中榜首才是,怎可如此轻言放弃?”

余佑汉真心不希望自己的好友弃笔从戎,大明朝崇文抑武世人皆知,武人身份和文人相差甚远。好友虽然性格迂腐生人勿近,但才情学识临浦有口皆碑,假以时日必然是举人老爷,自己今后还要他多多照拂。

“国之不存,民将焉附。若是太平盛世,学学道德文章写写八股文倒也无妨。可是乱世已经来临,百无一用是书生,秦某不想鞑子铁骑南下时空自"shenyin"。既如此,何不投笔从戎早做准备,尚有一线生机也未可知?”

秦浩明半真半假向自己在这个年代唯一的朋友阐明心志,同时把对满清鞑子的忧虑也掺杂其中,倒是想看看这个作为大明基层军官的好友会说什么。

“浩明多虑了,鞑子只是疥癣之疾无足道哉!只要朝廷剿灭反贼便可腾出手来全力收拾他们,区区蛮夷还不是手到擒来。”

余佑汉满不在乎大大咧咧说道。

秦浩明摇摇头心里微微叹口气,现在是崇祯十一年夏,距离大明灭亡只有不到区区六年的时间。但是整个大明王朝谁也没有意识到大厦将倾,即使是在对满清鞑子屡战屡败的情况下。

秦浩明也不打算反驳好友的话,因为他知道,余佑汉的言行代表的是大明的骨气。

不错,明朝是没有汉朝的霸气:“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也没有唐朝的强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更没有没有宋朝的繁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但是它有自己的铮铮铁骨,令前者全部黯然失色。

纵观整个明朝战史,秦浩明发现明军无论多么惨,面临的情况有多么危急,都绝不用女人换取和平,绝不割地赔款。哪怕如暴民军大军压城,哪怕如瓦剌大军围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论是哪种情况,都绝不认输。

明朝:“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仍然宁死不迁都,依旧秉承“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古训。

即使到了现在明末这种内忧外患中,大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清军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

不可否认,明朝军队的单个战绩在世界上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确实是世界上所有历史超过了百年的帝国之中,唯一没有与其他国家或势力签定任何不平等条约,也唯一从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暂时的。

试问,作为自诩身为汉家儿郎的秦浩明,又有什么理由不喜欢铮铮铁骨的大明王朝?

第一百四十二节 蓄势待发第七十五节 交心第五百八十一节 血染辽东(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成为本书第一位盟主!)第六十三节 形势第四十节 别样推销第五百六十六节 受降第三十节 唯有源头活水来第六百三十节 王师何在第二百二十四节 国无界,界无疆第五百四十四节 鸟枪换大炮第一百一十四节 战云密布第四百六十一节 令出一人第三十七节 诗词歌赋的表演第六百零一节 算计深远第二十六节 墙倒众人推第五百零八节 深入虎穴第三百九十五节 第一步第二百四十七节 招募私兵第三百三十一节 大明无敌第四百二十节 军工民用第五百八十一节 血染辽东(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成为本书第一位盟主!)第三百九十一节 高手在民间第一百二十六节 岳托授首第五百四十一节 猖狂太甚第三百六十六节 亦商亦盗第三百五十三节 修罗地狱第五百二十八节 诛心之言第四百六十二节 处理汉奸的方法第六百四十八节 心思变化第九十一节 汉家文化第一百零六节 争锋第十三节 规章制度第三百三十一节 大明无敌第四百九十八节 出兵济州岛第三百五十节 练兵练将第二百零三节 宣府防卫第五百八十五节 军心士气第一百四十五节 拳拳维护第五百八十四节 各有打算第四百七十六节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二十三节 风波第五百九十四节 多铎危矣第三百六十四节 水军出击第五百七十节 他们是畜生第二百九十八节 杀猴骇鸡第五百二十六节 鳌拜的郁闷第五百九十七节 活捉多铎第一百五十节 机关算尽第一百零六节 争锋第六百三十一节 彼其娘之第四百九十六节 以退为进第六百零七节 图穷匕见第一百八十六节 曹家的罪恶第四十六节 情定终生第一百二十五节 又是这套第二百三十二节 敲打多尔衮第一百一十五节 预备礼物第二百二十六节 心思难测第四百五十二节 贼寇初现第六百一十九节 说出去谁信呢第九十三节 汉家雄风第一百九十三节 奏对崇祯第三百零一节 朝堂闹剧第二百二十八节 有妻婉儿第一百四十六节 组建队伍第六十九节 防御部署第四百五十节 心思各异第二百九十七节 重启锦衣卫第五节 大明的骨气第四百一十八节 南洋局第五百六十五节 鳌拜怎么逃的第一百三十八节 形势突变第三百五十节 练兵练将第五百一十二节 此生无遗憾第七十八节 秦浩明的杀手锏第四百六十五节 大明银行第五百三十二节 得意门生第三百四十七节 蓄势待发第二百一十六节 生产建设第七十七节 阿巴泰的渴望第二百零三节 宣府防卫第三百零四节 试点第二十一节 卫所军制崩坏第三百六十七节 一触即发第一百七十四节 豺狼饿虎第五百八十一节 血染辽东(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成为本书第一位盟主!)第一百七十三节 事预则立第一百七十五节 祸水东引第三百八十节 大明第一人第五百九十七节 活捉多铎第一百一十七节 骑兵对决第四百六十七节 公司和军功第一百八十二节 战刀所向,皆为汉土第二百三十九节 招揽工匠第一百二十节 趁势出击,舍我其谁第一百一十六节 乱战第二百七十一节 公道自在人心第四百七十八节 扬名立万第四百六十九节 手面太大第六百二十四节 秦爱卿坏着呢
第一百四十二节 蓄势待发第七十五节 交心第五百八十一节 血染辽东(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成为本书第一位盟主!)第六十三节 形势第四十节 别样推销第五百六十六节 受降第三十节 唯有源头活水来第六百三十节 王师何在第二百二十四节 国无界,界无疆第五百四十四节 鸟枪换大炮第一百一十四节 战云密布第四百六十一节 令出一人第三十七节 诗词歌赋的表演第六百零一节 算计深远第二十六节 墙倒众人推第五百零八节 深入虎穴第三百九十五节 第一步第二百四十七节 招募私兵第三百三十一节 大明无敌第四百二十节 军工民用第五百八十一节 血染辽东(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成为本书第一位盟主!)第三百九十一节 高手在民间第一百二十六节 岳托授首第五百四十一节 猖狂太甚第三百六十六节 亦商亦盗第三百五十三节 修罗地狱第五百二十八节 诛心之言第四百六十二节 处理汉奸的方法第六百四十八节 心思变化第九十一节 汉家文化第一百零六节 争锋第十三节 规章制度第三百三十一节 大明无敌第四百九十八节 出兵济州岛第三百五十节 练兵练将第二百零三节 宣府防卫第五百八十五节 军心士气第一百四十五节 拳拳维护第五百八十四节 各有打算第四百七十六节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二十三节 风波第五百九十四节 多铎危矣第三百六十四节 水军出击第五百七十节 他们是畜生第二百九十八节 杀猴骇鸡第五百二十六节 鳌拜的郁闷第五百九十七节 活捉多铎第一百五十节 机关算尽第一百零六节 争锋第六百三十一节 彼其娘之第四百九十六节 以退为进第六百零七节 图穷匕见第一百八十六节 曹家的罪恶第四十六节 情定终生第一百二十五节 又是这套第二百三十二节 敲打多尔衮第一百一十五节 预备礼物第二百二十六节 心思难测第四百五十二节 贼寇初现第六百一十九节 说出去谁信呢第九十三节 汉家雄风第一百九十三节 奏对崇祯第三百零一节 朝堂闹剧第二百二十八节 有妻婉儿第一百四十六节 组建队伍第六十九节 防御部署第四百五十节 心思各异第二百九十七节 重启锦衣卫第五节 大明的骨气第四百一十八节 南洋局第五百六十五节 鳌拜怎么逃的第一百三十八节 形势突变第三百五十节 练兵练将第五百一十二节 此生无遗憾第七十八节 秦浩明的杀手锏第四百六十五节 大明银行第五百三十二节 得意门生第三百四十七节 蓄势待发第二百一十六节 生产建设第七十七节 阿巴泰的渴望第二百零三节 宣府防卫第三百零四节 试点第二十一节 卫所军制崩坏第三百六十七节 一触即发第一百七十四节 豺狼饿虎第五百八十一节 血染辽东(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成为本书第一位盟主!)第一百七十三节 事预则立第一百七十五节 祸水东引第三百八十节 大明第一人第五百九十七节 活捉多铎第一百一十七节 骑兵对决第四百六十七节 公司和军功第一百八十二节 战刀所向,皆为汉土第二百三十九节 招揽工匠第一百二十节 趁势出击,舍我其谁第一百一十六节 乱战第二百七十一节 公道自在人心第四百七十八节 扬名立万第四百六十九节 手面太大第六百二十四节 秦爱卿坏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