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

01、周末有什么安排

一个人说话、做事太单纯,本身没有什么错。可是社会太复杂,你想要立足其中,就要懂得伪装自己,玩一点儿“心机”,以防被人欺骗。很多人善于从别人的嘴里套话,如果没有心机,就很容易被套进去。我的一个表弟就曾遇到这样的情况。

表弟新到一家公司工作。周五快下班的时候,同事们都在讨论周末怎么安排。

就在这时,坐在表弟旁边的同事孙姐问他:“你周末有什么安排?”听到这话,表弟不假思索,直接回答:“周末没有什么事,我打算待在家里玩电脑。”

原本,这就是一个很平常的回答,但孙姐却借此套出了表弟的生活状态。

周末过后,当大家再到公司上班的时候,表弟听到了一种传言,说他没有什么朋友,性格内向孤僻,就算是周末也只能待在家里。开始,表弟根本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流言是从孙姐的嘴里传出去的。

孙姐传出的闲话显然来自她对表弟所说的“周末没有什么事”的推测。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孙姐的行为无异于在套表弟的话。

事实上,我们会经常遇到这种套话的暗语。要是你没心眼,按实际情况回答,对方将很容易推测出你的生活圈子、你有没有伴侣等基本信息。

我曾在房地产中介公司见到过这样的情景:一位房地产经纪人在接待一位顾客的时候,指着地图熟练地给顾客介绍房子。介绍过一些基本情况之后,这位房地产经纪人问客户:“请问您打算租什么样的房子?”

客户回答道:“我先看看,还没有决定呢,也许是两室一厅的,也许是三室一厅的。”

房地产经纪人听了,继续问道:“明天是周末,您有什么安排吗?如果没有安排的话,我可以带您去看看房子,这样再谈起价格来就比较方便了。”

客户一听,不假思索地说:“我答应了孩子,要和他一起去逛公园。我们改天吧,要不,等下周一也行。”

房地产经纪人一听,立刻接话道:“哦,原来您都有孩子了。看不出来,您看起来这么年轻。既然家里有孩子,那么最好是租三室一厅的房子,这样孩子有独立的空间,如果有亲戚过来,也有地方住,孩子的学习也不会因此受影响……”

这位精明的房地产经纪人不方便直接询问客户的家庭情况,怕引起对方的反感,于是采用暗语来套话。客户果然中计,顺着对方提出的“周末有什么安排”就把自己的情况说了出来,为这位房地产经纪人提供了真实的信息,更有助于他推销房子。

碰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信息被对方掌握,就一定要读懂这句暗语,防止在与对方平淡的对话中被对方剖析得彻彻底底。

“周末有什么安排”这句话看似很平常,但如果是对方专为你设下的“语言陷阱”,那就要小心了。要想绕开对方的语言陷阱,也不是那么简单。如果自己实在没有信心应付这种难题,不妨敷衍一下。比如说,你可以回答“哦,我还没有想好”“现在讨论这个问题好像不大合适”或“到时候再说吧,我这个人一向没有什么计划性的”,你也可以反问一句“你有什么建议”“你呢,有什么安排?说出来给我参考一下”。这样一来,对方如果识趣的话,就会放弃这个话题。

其实,“周末有什么安排”这类暗语还有很多。比如说,对方会用“你情人节打算怎么过”套出你是否有女友,与妻子的关系怎么样;用“你中秋节准备回老家吗”探知你的老家在哪里;用“你下班后通常做什么”探出你是否喜欢交际应酬,与朋友的关系如何,经常与哪类人打交道……

我曾听一位心理专家说过:“说话技巧的运用往往与讲话者本身的心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我认为这句话相当有道理。有心机的人,往往更善于用暗语,他们可以不动声色地得到自己想要的消息。而那些天真率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人往往容易在交谈中被别人套话,而且有时对方已经成功套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依旧浑然不觉。所以,平时我们还是谨言慎行为妙,以防给自己惹来不必的麻烦。

02、你一定刚毕业不久

很多年以前,我并不认为在听别人说话这个问题会让人犯什么错误。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意识到,也许我们在聊天时对方貌似随意的一句问话,都可能隐藏着很深的用意,值得细细体会。

第一次去妻子家拜访时,我就遭遇了她父母的亲切套话。

我们刚谈恋爱的时候,她的父母并不知情。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们觉得彼此的脾气相投,于是便想加深了解。那天我们一起逛街,她提起自己的父亲今天过生日,想让我一起去她家为她父亲庆祝生日。听到这个消息,我当然很高兴,于是买了一些礼物跟着她去了她家。

我的到来让两位老人感到十分惊喜。她的父亲和我亲切交谈起来,他对我说:“你一定刚毕业不久吧,看上去非常年轻,就像个大学生。”

我当时并没有多想,只答了一句:“哪里,我都毕业三年了。”

后来,她的父亲又问了一些其他的问题。离开的时候,她出来送我,并笑呵呵地说:“我爸说你比我大一点,我们很般配。”

我当时吃了一惊,因为我从来没有在谈话中提到自己的年龄,而她也从来没有向她的父母说起这一点。后来我认真回想了一下,突然意识到,她父亲所讲的“你一定刚毕业不久吧”就是一句套问我年龄的暗语。我的回答很容易让他根据我的毕业时间推算出我的年龄。

我的岳父大人真的是“不简单”。当然,他这样做是出于客气。如果直接问“你多大了,毕业几年了,在什么地方工作”,相信我一定会感到不舒服,觉得像被审问一样!由此可见,这位老人还真的是很有心计呢!

“你一定刚毕业不久”这句话如果不是在工作中被人提起,那么对方虽然表面是在说你年轻,其实是想等你说出自己的毕业年限,然后很快推算出你的年龄。可以说,这是一句套出别人年龄的暗语。

俗话说,女人的年龄是秘密。很多时候不方便问女人的实际年龄,但是可以从一些问话中套出想了解的情况。因此,“你一定刚毕业不久”这样的话往往在询问女性的时候更为常见一些。

当我们听到“你一定刚毕业不久”这句话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下了。如果你不想把自己的实际年龄透露给对方,可以直接说“是啊”“没多久”,给对方模糊的答案,或者转移话题。

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不妨调动起自己敏锐的感觉,从对方的暗语中体会他的意图。类似这样的暗语还有很多,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一定会经常听到。比如:“你参加工作多长时间了?”“你在这家公司干了很久了吧?”“我想你对工作这么熟悉,一定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了吧?”

我们也许并不需要用暗语去套别人的话,但是我们一定要能听懂套话的暗语,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社会如此复杂,不能做“单细胞生物”,学会听懂暗语,也算是多了一种防身之术,让自己免于被“套话”,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

03、那行特别好挣钱吧

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或者与朋友聚会的时候,彼此的薪资是一个非常的话题。不仅在中国,在国外也如此,直接询问对方的收入是非常不礼貌的。换句话说,即便你这样问了,恐怕也很难得到答案。因此,采用暗语来套出对方的收入情况,便成为一种常用的谈话技巧。

我的一位女学生小何曾和我谈起过她相亲的事情。

她在介绍人的指引下,与男方见了面。这位男士是个记者,长得很英俊,说话彬彬有礼,十分有教养,小何很满意。不过,她想知道眼前的这位男士收入怎么样,这是她比较关心的问题。但如果直接问,显得非常不礼貌,也容易招致对方的反感。于是,小何笑着说:“听说你们报社的记者工资非常高,你们那行特别好挣钱吧?每个月写上几篇稿子,就能有不菲的收入了。”

男士一听,笑着说:“哪有那么容易,也是需要根据在报纸上的上稿量来定工资的。”

小何继续追问:“那你一个月能上不少稿子吧?”男士笑了,谦虚了几句,给出了答复。就这样,小何三问两问就把对方的工资收入“套出来了”。

小何说的“你们那行特别好挣钱吧”是一句询问收入情况的暗语,这不是在咨询对方的行业,而是想打听对方的收入。这句话看上去问得轻描淡写,但往往让那些挣钱多的人听了有几分飘飘然,很容易把自己的收入情况透露出去。如果被问者同意对方的观点,自然会讲“还行,基本每个月能拿到……”。这样一来,就会顺着对方的思路走,给出对方想要的答案。如果否定对方,也会说“哪里,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我才挣……”,这也会给出对方想要的答案。所以说,这句暗语用起来非常高明。

在报纸上,我曾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新闻。一位记者乔装打扮去探访某黑油坊。他假装自己有意从这间作坊里批发“食用油”,于是开始和油坊的老板套近乎。

老板似乎对他没有什么好感。可是这位记者并不灰心,他又是递烟,又是说好话,很快作坊主便放松了警惕。记者借机问道:“你们这一行特别好挣钱吧?”老板立刻很开心地说:“当然了。别看作坊小,但成本低,要好好干的话,还真的能挣大钱。”随着谈话的深入,记者很快从他的口中套出了作坊主处理地沟油获得暴利的详情。

在这个案例中,这位记者是相当聪明的。他通过暗语渐渐套出了自己需要的实情,顺利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其实,类似于“那行特别好挣钱吧”的话还有很多,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问话来旁敲侧击地询问。我们如果不想回答,可以说“还行吧”“也分情况,没准”等含糊其词地敷衍过去;可以反问“你听谁说的呀”“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也可以岔开话题,顾左右而言其他。只要你听得懂对方的暗语,就不要顺着对方的话题深入下去,这样一来,他们想套你的话,也没有机会。

04、我们顺路吗

前不久,一档电视节目播放了一个入室盗窃的案例,我认真地收看了这档节目。说起来这件事情真是让人感到惋惜,盗窃犯居然是用暗语从被害者老王的口中套出情况,并且成功地偷到了钱。

那天,老王去逛家具市场,打算买一套高档家具为儿子布置新房。当他走进市场的时候,一个留小胡子的顾客热情地和他聊起天来。

他问老王:“你是打算给自己买家具吗?”老王当时并没有多想,他就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对方:“哪里,我们家破门烂窗的,几十年的老房子了,怎么可能买这么高档的家具,我是给儿子买的。”小胡子听了他的话,附和着说:“我是替我弟弟来看家具的,他没有时间过来。我也看中了这套家具。不过现在快到“五一”了,他们肯定会打折的,我们不如等打折的时候再来,那样会便宜点。”

老王想想小胡子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当时就没有买。小胡子跟老王一起走出了家具大厅。在停车场上,他假装随意地说:“我们顺路吗?要不,你搭我的电动车走?”

老王乐呵呵地把自己的地址告诉了对方,小胡子一脸可惜地说:“唉,要不是不顺路,我还能捎你一程。”老王当时没有多想,就这样和对方告辞了。

让老王没有想到的是,小胡子从他口中套出地址之后,趁他不在家,将几万块钱的家具款偷走了。要不是小胡子落入法网,老王可能永远不知道他是刻意来套自己话的。

“我们顺路吗”看似平常,却是一句关系到许多信息的暗语,从这句话出发,可以问到一些基本的情况。“顺路”暗含了前行的路线、目的地等诸多信息,由此可以生发出无限的可能。这句暗语显然是利用了人的发散性思维。如果你的回答“发散”得厉害,往往正中对方下怀,会被对方成功地套到想要的信息。

小区有位小学教师金老师,教学水平非常好,对孩子也是视如己出,很多家长带着礼物来探望她。有一次,我在小区门口碰到了一个手中提着礼物的朋友,他并没有说这些礼物要送给谁,我也没好意思问。

我们聊了几句之后,他问我:“你去哪?我们顺路吗?要不一起走,边走边聊也不会让你走路时太枯燥。”

当我告诉他自己要回家的时候,这位朋友笑着说:“恰好顺路,一起走吧。”快到家门口了,我才知道原来他的这些礼物是送给金老师的。他不知道金老师具体住在哪里,但曾听人说起过金老师和我是邻居,所以就通过“我们顺路吗”这句暗语,成功地从我这里得知了金老师的住址。

听到“我们顺路吗”这类话要提高警惕,如果对方不是你的朋友,或者你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住址,不妨绕开这个话题。你可以主动问“你要去哪里”,或者干脆找个借口巧妙地避开这个话题。现在,人们的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如果对方不怀好意,只要认真分析,多费一点儿脑筋,不难从中判断出暗语的真正含义。

“你家离电影院近吗”“你回家路过哪个大超市”“你家附近还有哪家银行”“你平时去超市都怎么走”等问话,都与“我们顺路吗”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社会上虽然没有那么多小偷,但经常遇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类暗语套你的话,这时还是多个心眼为妙。当然,也许有人问这句话纯粹是出于好心,想给你提供帮助。因此,对于这样的话,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05、你们家都是谁做饭

家长里短的事情往往是大妈、大婶们关注的话题,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

前几天购物的时候,遇到了小时候的一位街坊刘姐。刘姐和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见面了,她显然为这次相遇而感到惊喜。她看到我买了许多速冻食品,于是笑呵呵地说:“你们家都是谁做饭?”

我下意识地回答:“我老婆做饭啊!”

刘姐带着几分遗憾说:“啊!你都结婚了啊!我看你一表人才的,还想着把你介绍给我的小姑子呢。没想到你都结婚了。瞧,晚了一步。”

听了这话,我笑了。

“你们家都是谁做饭”这句话显然涉及家庭情况。所以,我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也许该意识到,这是一句暗语。其实,刘姐就是想问我有没有结婚。当然,她想要了解我是否有孩子的话,也能如愿以偿。如果她直接问我,我也会很高兴地告诉她,但女人们大多喜欢拐弯抹角,于是用暗语委婉地问就成了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

任珂嫁给张鸣后,常常被父母问道:“你们家都是谁做饭?”刚开始的时候,任珂对这句话并没有多想,总是据实回答。

后来,父母总是这么问,她就显得有些不耐烦了。

回家以后,她对张鸣谈起了这件事情。张鸣笑了,他劝妻子说:“其实,这是父母关心你的一种表现。他们想知道咱俩的关系怎么样,想知道我是不是对你好,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问,只好采用这种暗语,旁敲侧击地问。”听了老公的话,任珂心中有了小小的感动。是啊,这可是父母的一片爱女之心呀!

事情不是明摆着吗?如果张鸣经常做饭,表明张鸣对她非常好!如果整天都是她做饭,岂不是张鸣有些大男子主义,让他们的宝贝女儿受了委屈吗?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遇到“你们家都是谁做饭”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想隐瞒实际情况,不妨直说。如果不想回答,可以绕开这个话题,你可以说“我经常出去吃”“我父母做饭的时候多一些”等,这样对方也就不好意思再继续这个话题了。

“你们家都是谁做饭”这类问话归根到底涉及一些家庭情况,也涉及家庭成员的地位如何,还涉及许多听者感兴趣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如果对方想套你的话,往往会挑一些平常的问题下手。这样的问题不会引起你的警惕,也比较好引申出更多的问题,同时可以渲染一种轻松的气氛,让你没有紧张的感觉,更容易被套出话来。要谨记,面对的问题越简单,越不能掉以轻心。

06、这件事我只告诉你

有句话想必大家非常耳熟,那就是“这件事我只告诉你”。这话通常是为了表现一种亲密关系,当然,这仅仅是表面上的亲密。那么这句话究竟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这件事我只告诉你”并非仅仅是说话者想拉近与你的距离,而是想从你的口中套出你对他说的事情的看法。也许你会被这句话感动,以为对方是把你当成自己人,于是把自己的秘密也和盘托出,这样一来,就会轻易地被对方套出话。其实,说话者并非“只告诉你”,他还会告诉下一个人,永远也不要相信“只告诉你”这回事,因为它被兑现的几率太低了。

说话者把你当成世界上唯一可信任的人,而且只有你能承载这个秘密,这需要多么“铁”的关系?你相信对方会真的这样想吗?显然,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这件事我只告诉你”说明这件事本身是一件不宜外传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对你说了,你是否告诉别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有朝一日这个秘密成了众所周知的“秘密”,对方就会给你扣上一顶“辜负我的信任”的帽子。再者,对方为什么会“只告诉你”呢?如果没有什么好处他会白白地担着风险来告诉你吗?显然不会。因此,当对方说出这样的话时,其暗语往往是想从你那里得到同样的回报,让你把知道的秘密告诉他。所以,“这件事我只告诉你”确实是一句并不值得相信的话,千万别被“这件事我只告诉你”套出自己的秘密。

一位知名的娱乐节目主持人曾说:“总是遇到一些人对我说要告诉我一个秘密,而且这个秘密只告诉我,让我替他们保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自己是个守不住秘密的人,让他们慎重。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会乖乖地闭上嘴,识趣地走开。”他的做法极其聪明,用半开玩笑的方式就轻松化解了尴尬。

对“这件事我只告诉你”这句话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让我们陷入两难的境地。所以,我们还是及时提醒对方别说的好,这样也少了许多麻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心里装着太多的秘密,加重自己的负担,因此,在听到这句暗语的时候,可以直言“我这个人嘴不严,还是别说了吧,万一给你透露出去……”或者“瞧你说得挺严重的,算了,多个秘密多件心事,你还是别说了”。

我曾亲眼看到一男一女两个关系特别好的同事吵架。原来,男同事说了关于经理要调走的秘密给女同事听。女同事听了之后,随即与他共享了一个“只告诉他”的秘密,那就是:不仅经理要调走,咱们部门的主任也会调走。男同事与主任的关系本就不太融洽,听到这样的消息,此后的几天他更是明目张胆地跟主任作对。

结果可好,没过几天,经理确实调走了,但是主任被升为经理了。这位男同事误以为当初告诉自己小道消息的女同事有意害自己,于是他们吵了起来。这件事情我们本来不知道,但他们一吵,大家全听到了,让这两个同事感觉非常难堪。后来,这两个同事再也不好意思在公司待下去,一前一后辞职了。

显然,这都是暗语惹的祸。如果当时女同事小心一点儿,管住自己的嘴,不传那些小道消息,也许现在两个人都会安安稳稳地待在公司里,也不会因此反目成仇。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这件事我只告诉你”这句话显得过于孤注一掷,而且可信度也不高,所以具有明显的想套你话的倾向。因此,遇到此类敏感的话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们还是绕道为妙。

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2章 前言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7章 最亲近的人也会有“语言隔膜”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2章 前言第5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第7章 最亲近的人也会有“语言隔膜”第7章 最亲近的人也会有“语言隔膜”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5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1章 前言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2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2章 前言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第10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5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第10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第5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第5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第10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7章 最亲近的人也会有“语言隔膜”第5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2章 前言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1章 前言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第10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第10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第1章 前言第2章 前言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10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第2章 前言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第10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5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2章 前言第7章 最亲近的人也会有“语言隔膜”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10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第1章 前言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1章 前言第5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第2章 前言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
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2章 前言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7章 最亲近的人也会有“语言隔膜”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2章 前言第5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第7章 最亲近的人也会有“语言隔膜”第7章 最亲近的人也会有“语言隔膜”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5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1章 前言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2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2章 前言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第10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5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第10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第5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第5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第10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7章 最亲近的人也会有“语言隔膜”第5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2章 前言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1章 前言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第10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第10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第1章 前言第2章 前言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10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第2章 前言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第10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第8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5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2章 前言第7章 最亲近的人也会有“语言隔膜”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第10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第1章 前言第6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第1章 前言第5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第2章 前言第9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