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医疗中心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缺点,是盲目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只有把盲目投资转变为“有计划地投资”才能避免经济危机周期。唐宁显然是不能同意的,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划”,国家的计划也只是“一家之言”,怎么能保证国家就不盲目?所以,由市场中每个自由的参与者自己对自己的计划负责才是真正的“计划经济”。由国家来替别人计划,那叫崽儿卖爷田不心疼,那些官员在根儿上就不能替别人考虑得失的,这是人性。

曾经在1825年经济危机时大量借钱给别的银行的奥弗仑-格尼公司被称为“银行的银行”,不料,风水轮流转,在1866年4月,这家银行的银行自己遭遇了危机,其债务高达1100万英镑,向英格兰银行求助遭到拒绝,只能惨遭破产清算。

这是一场经济危机的发端。分析其投资失败的原因,大体是因为投资铁路太多。其破产清算时,引发了英国人的恐慌,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诺威奇、德比、布里斯托等城市的居民纷纷跑到奥弗仑-格尼公司在伦敦伦巴第街的总部去围堵。

这时,马克思又出来鼓吹他的“计划经济论”,要不,怎么从根儿上解决经济危机呢?唐宁的理论是:经济危机本身是多余产能的释放,不需要解决,经济发展就好像堆沙粒,沙丘不断地增高,但谁也无法预测沙崩什么时候到来,因为随着沙粒数目的增加,预测的难度会以指数级上升,很快就达到不可预测的水平。

以国家计划代替堆沙就只能选出正方形的沙粒一颗颗地堆砌,经济发展有可能在某方面突出,但总体上会发生匮乏。而粗放型地堆沙丘虽然有沙崩的可能,其代价却是可以接受的,每一次沙崩之后经济会更健康。

身为英格兰银行的单一最大股东,唐宁总得为英国的经济危机做点什么啊。这里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大规模提高工人福利,使工人在失业时也不至于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另一个是大规模地创造就业。现在的经济学家仍然以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为主,恩格斯的工党倒是想啊,但要国会议员们同意大规模提高福利,在他们眼里简直跟直接抢别人的钱差不多,所以重点还得放在后面一个方案上。

别人要增加就业很难,温莎财团做这事儿简直太容易,只要鼓励英国人去海外就业就行了,温莎财团能推动的移民目的地太多了,印度、马来亚、新几内亚、美国西海岸、西伯利亚、巴西,要是适应德语环境,去马达加斯加也行。英国自己的英属北美(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也都可以,不过,这些地方唐宁自己还没有怎么去经营,所以不属于他亲自推动的“移民计划”。

由于万吨级远洋轮船的出现,现在到海外殖民地去也不再是痛苦、危险的旅程。对于那些有点钱的人,还可以坐飞艇去,更是没有一点风浪的摧残,舒服得很。那些太穷的人,苏黎世银行还可以提供无息贷款,什么时候还钱要看你什么时候找到工作,保证移民没有后顾之忧。

堂堂大英帝国怎么还能全部靠一个叫“苏黎世”的银行来推动自己的移民呢?真是不好意思,国会终于同意了负担失业新移民一半的无息贷款。什么叫富可敌国,这种帮助全球第一强国应付经济危机的能力才能让人深切感受到。

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第一殖民地,经济又发展迅速,是接收新移民最多的地方。唐宁终于有机会大规模实施他的“召唤一个法律毕业生当酋长,一个医生当祭司,再加一个教师搞教育,统治并振兴一个部落”的伟大计划。

哪有那么多的法律毕业生啊,实在不行,临时学几个月就上岗吧,医生也是如此,有实习资格的就上,做点小手术还需要语音电报机在一旁伺候,让有经验的外科医生远程指导,以免闹出人命来。教师就更好办了,只要是个人就行,反正到时候也是带着“语音幻灯片”标准教材去教学生,有些教师甚至自己也要学习……

这一次英国金融危机差不多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印度虽然没有搞科技、工业的传统,人也懒惰,但架不住他人多,一般来讲,整个社会里有5%是特聪明的精英,3亿印度人口中就有1500万精英,利用得好,这就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英国本土总人口才3000万。

一切经济学家甚至预言印度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如果再把临近的发展速度同样惊人的马来亚算上去,这个经济巨兽就更可怕了。在唐宁的统治下,这两个殖民地几乎是一个统一的体系,都讲英语,都使用苏黎世银行提供的金融体系,互相不设边防和海关。

等新移民到了印度之后,赫然发现印度比英格兰还先进的地方是——它跟马来亚一起,居然是全球第一个实施全民医保的地方!印度总督和马来亚总督一合计,最近通过了医保法案,拿出了10%的税收交给温莎医院,给全体公民交医保费用。这当然是一个比较搞笑的方案,因为这税收基本本来就属于东印度公司的,这是从一个口袋转到另一个口袋,但操作得是这么操作。

而温莎医院自己给自己定规则,盈利不超过6%,多出来的还给印度和马来亚的财政部,相当于印度和马来亚给参加中央储备系统的银行的分红,也是超过6%部分还给财政部(其实是交给东印度公司,囧)。

新移民还以为这些福利只是给白人的,不料后来发现印度土著也享受同样的待遇,包括“贱民”,这让他们惊呆了。温莎医院垄断整个医疗系统有一个好处,它不跟保险公司较劲,不会故意开出高价药来,所以效率极高,只开那成本没有一碗饭钱多的药物,治疗方案也是全国统筹。

最奇葩的是别的国家有义务征兵制,印度、马来亚却是义务献血和义务死亡器官捐献,鲜血的保存是不能太久的,义务鲜血制度保证了印马的血库里常年有健康、新鲜的血液,还足以采用血液隔离制度,一个城市甚至城区的血液只用于当地,即使产生了可怕的传染病,其后果也被限制在了一个小地方,这一点在印马这种炎热、传染病经常肆虐的地方相当有必要。

这是一年多前印度发生特大风灾时建立的制度,当时受灾人数如此庞大,必须有可靠的血液捐献系统,顺便把器官捐献也放入了其中,在平时可能很难通过这样的法律,但顺势而为,让印度人看到他们捐献的血都用在了自己身边亲友的身上,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习惯,这也是按城区用血的另一个好处。

这个法律在同样是唐宁主政的加州就无法通过,热爱自由的美国人民连进化论都有可能抵制,哪能随便让你抽他的血?非拿枪跟你拼命不可。印度正在慢慢的成为医疗中心,因为它的器官捐献资源全球最丰富,全球的病人有这个需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印度,就算他不知道,医生也会告诉他:“不好意思,要器官移植,恐怕要去印度碰碰运气。”

大量的捐献器官资源也催生了全球最先进的器官体外保存技术和运输技术,这种高级技术自然是需要大神亲自出手的。这一次,技术的核心来自于冬眠动物的秘密。冬眠是青蛙、松鼠、熊等动物的一种奇异生存策略,能够使体细胞对营养的需要降低到极低,以便能熬过没有食物的严冬。

动物的细胞无时不刻不需要营养,这就是为什么人体器官在体外会迅速腐坏的原因。如果能提取出“冬眠素”来,使器官细胞进入休眠状态,对于保存器官大有好处。连熊这种大型哺乳动物都可以冬眠,甚至可长达几个月之久,对于人体器官的冬眠理论上也是可行的。

低温对于保存食物的新鲜之重要,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它也可以用在降低器官细胞营养需求上面。在越过冰点时,水变冰时会膨胀,这会破坏人体细胞,青蛙在冬眠时主动降低冰点的“防冻剂”是预防变冰膨胀的解决方案。

有了这两样法宝,可将人体器官注入冬眠素和防冻剂,再置于专用的低温恒温盒子内,最长可无损保存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达两个月之久,极大地方便了器官移植手术的进行。而没有处理过的器官只能在低温下保存几个小时。

日益众多的从全球到印度来“蹭器官”的病人越来越多,觉醒的印度人表示相当不满,温莎医院便宣布公开与捐献器官相关的财务数据,将“对外营业”的高价器官所得全部用于印度当地人的医疗设施的改善上面,并承诺一旦外国人与印度人同时需要器官移植时,全民义务捐献器官的印度人的优先级是最高的。这才平息了土著们的怨念。

东印度公司原本是个鸦片贩子的角色,现在人们提起它来,不仅想到是全球第一军事集团,印度俩字还代表了全球第一的医疗资源大国,这个形象的改变相当地颠覆。因为伦理、人类直觉方面的原因,印马两地将长期保持这一优势,这是一个唐宁也想不到的意外事件,他在德国可也没办法实施同样的医疗政策。

“人”本身就是最大的资源,这笔巨大的财富在唐宁的运用下更是变得最珍贵。德国人口超过英国、法国,成为西欧最大国家,刚开始人们以为德国经济总量有可能超英国,没想到现在是印度先赶上来。当年东印度公司的股东把股票大甩卖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印度可以喧宾夺主呢。

在教育方面,印度的进步也是神速,由于下一代几乎100%受到教育,初等教育率为100%,中等教育也随着经济逐步攀升,预计十年之后印度人口将100%受到中等教育,那时,精英中的精英几千万人,越来越吓人。

受到大清国差点脱离控制的影响,在印度唐宁的政策可学乖了,主要跟邦政府(相当于大清的省级)打交道,使印度在权力上以邦为主体,印度人只对所在的邦有归属感,不可能联合起来成立统一的印度民族。最好做到出现一个甘地似的人物,打死了别的邦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这就善莫大焉。

为了分裂印度人的归属感,借筹备牙买加奥运会为由,在各邦之间举行竞赛,培养各邦的对抗情绪,而将来的奥运会,会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去,跟马来亚一起组团,分散他们的荣誉感。后来再一想,干脆美国西海岸也一起组团吧,该提议受到三国美国人的强烈抗议,只好作罢,名义上西海岸还是属于联盟国的,唉,后悔当初请联盟国的军队参加远征军了。

第94章 空中之音第244章 繁星坠地第937章 执法团第536章 白发黑发第378章 好戏连台第295章 毒第894章 建筑第206章 悬空第45章 天堂与地狱第813章 亡灵大帝第322章 终日打鸟第59章 无机之谈第349章 大法王第775章 海阔天空第596章 另一个世界第534章 密谋第877章 特权第225章 高加索第637章 先锋第948章 谈判专家第661章 无尽剑制第8章 印度洋第595章 巴库工厂第217章 道第692章 秘境第319章 飞来飞去第13章 大发明第469章 来对地方第108章 大同第89章 建国大业第300章 绿棒第115章 秘密第457章 伏尔塔瓦河第746章 干涉第719章 PAK-TA第45章 天堂与地狱第609章 如胶似漆第62章 恋栈第301章 琉球第708章 军火大咖第943章 金缕玉衣第489章 RYU第839章 劫持第607章 战国第765章 灾难第575章 出错了第344章 风云际会第460章 浩淼星空第932章 蒸发第318章 蓝色星球第362章 仙馆第115章 秘密第611章 花满楼第17章 大手笔第473章 越洋第571章 收购邀约第125章 一盘很大的棋第304章 清日战争第75章 巴伐利亚的女婿第723章 战国第511章 英雄出少年第516章 顺手牵羊第548章 黑暗与光明第959章 亡灵第347章 哈萨克第609章 如胶似漆第737章 登岛第577章 演讲第232章 月圆月缺第443章 冷暖第343章 南洋风云第230章 巴伐利亚风云第245章 情怀第359章 尊严第895章 朋友的朋友第177章 无尽欢愉第267章 空气第346章 天人合一第59章 无机之谈第395章 故事第232章 月圆月缺第32章 绿色挑战第816章 奇怪组合第435章 帆第791章 老王有喜第756章 死亡陷阱第257章 游隼第706章 农业振兴第397章 冰第798章 紫檀风暴第158章 苏州第16章 唐宁街第814章 国将不国第286章 巴黎第425章 小温莎第282章 正义的伙伴第820章 暴君第803章 魔舞第89章 建国大业第635章 FATE
第94章 空中之音第244章 繁星坠地第937章 执法团第536章 白发黑发第378章 好戏连台第295章 毒第894章 建筑第206章 悬空第45章 天堂与地狱第813章 亡灵大帝第322章 终日打鸟第59章 无机之谈第349章 大法王第775章 海阔天空第596章 另一个世界第534章 密谋第877章 特权第225章 高加索第637章 先锋第948章 谈判专家第661章 无尽剑制第8章 印度洋第595章 巴库工厂第217章 道第692章 秘境第319章 飞来飞去第13章 大发明第469章 来对地方第108章 大同第89章 建国大业第300章 绿棒第115章 秘密第457章 伏尔塔瓦河第746章 干涉第719章 PAK-TA第45章 天堂与地狱第609章 如胶似漆第62章 恋栈第301章 琉球第708章 军火大咖第943章 金缕玉衣第489章 RYU第839章 劫持第607章 战国第765章 灾难第575章 出错了第344章 风云际会第460章 浩淼星空第932章 蒸发第318章 蓝色星球第362章 仙馆第115章 秘密第611章 花满楼第17章 大手笔第473章 越洋第571章 收购邀约第125章 一盘很大的棋第304章 清日战争第75章 巴伐利亚的女婿第723章 战国第511章 英雄出少年第516章 顺手牵羊第548章 黑暗与光明第959章 亡灵第347章 哈萨克第609章 如胶似漆第737章 登岛第577章 演讲第232章 月圆月缺第443章 冷暖第343章 南洋风云第230章 巴伐利亚风云第245章 情怀第359章 尊严第895章 朋友的朋友第177章 无尽欢愉第267章 空气第346章 天人合一第59章 无机之谈第395章 故事第232章 月圆月缺第32章 绿色挑战第816章 奇怪组合第435章 帆第791章 老王有喜第756章 死亡陷阱第257章 游隼第706章 农业振兴第397章 冰第798章 紫檀风暴第158章 苏州第16章 唐宁街第814章 国将不国第286章 巴黎第425章 小温莎第282章 正义的伙伴第820章 暴君第803章 魔舞第89章 建国大业第635章 F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