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平安夫人

bookmark

薛绥抿了抿唇,并未吱声。

转眼,李肇的脸庞已近在咫尺。

“怎么不吭声?你怎么说的?”

他的五官线条凌厉,仿若刀刻一般,高挺的鼻梁,衬得眉骨之下那一双深邃的眼眸,明明含着浅浅笑意,却无端透着几分恶劣。

薛绥:“我说,院子里不知从哪儿窜来一只野狗,我好心备了肉食喂它,哪晓得它竟不知好歹,吃饱喝足后,突然扑上来咬我,我一时没有防备,嘴唇便被它咬破了……”

她语气平静,说得煞有介事。

李肇听一句,脸色黑一分。

再听一句,脸色越发阴沉难看。

“李桓肯信?”

薛绥恭敬地答道:“端王不如太子多疑。”

“薛平安!”

李肇紧盯着她,仿若被人触及逆鳞。

片刻后,他理了理袍服,索性在她身侧坐了下来。

“孤可没有吃饱喝足……”

他声音醇清,带着几分戏谑调侃。

那促狭的笑意里,薛绥敏锐地听出几分危险和意味深长……

小昭离去时的眼神再次浮现在她的脑海。

从前的李肇,不开这些玩笑。

情丝引竟如此厉害?

薛绥定了定神,默默吸口气。

“殿下快些走吧,端王绝非等闲之辈,他当面说出那些话,说不定心底已有疑虑……”

李肇随手拿起她放在枕头边的一个木雕,漫不经心地把玩着,“孤还怕他不起疑呢。”

薛绥睨他一眼。

那个木雕是一只小猫。

薛绥闲来无事的时候,雕着玩的,还用砂纸耐心打磨过,被她盘得十分光滑。

小猫笑容满面,憨态可掬。

在男子的掌心里,颠倒转动,一张满是笑容的小猫脸,衬着李肇那张冷峻的面容,就好似一个落入魔爪里的无辜小生命……

薛绥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我以为太子是个持重的人。”

李肇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木雕,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直直地望向薛绥的眼底。

“你让孤不持重了。可满意?”

薛绥眼皮一跳:“薛六当不起。”

瞧她紧张模样,李肇嘴角略略上扬。

“你当真要随李桓去别苑?”

薛绥:“我没有拒绝的理由。”

李肇似笑非笑,眼里闪过一抹冷意。

“孤给你一个?”

薛绥假装诧异,“多谢,但不必。”

李肇的目光落在她鸦翅般的睫毛上。

眨得很快,心虚。

他冷哼一声。

“薛平安,你可真有本事。”

薛绥抬眼,坦然地看着他,说道:“我已如殿下所愿,借病与端王保持距离,往后也不会与他纠缠。殿下何不遵守盟友之约,与我尽心合作,各取所需?”

李肇看着她坚定的眼神,笑问:“你想让孤做什么?”

薛绥微微侧身,目光紧紧地锁住他。

“大理寺卿谢延展、郑国公郭丕、太常寺卿尤祝、中书令萧文远、兵部尚书吕元、吏部侍郎袁启礼、门下侍中郑严,这些人当真与户部贪腐案毫无瓜葛?”

李肇听她用清冷的嗓音报出一个个官职和人名,如数家珍,眉心不由狠跳一下。

并非因为一个弱女子妄图向三公九卿复仇的狂妄,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凉……

陈鹤年诊治的结果,只告知了李桓。

可他开的药方和薛绥的医案,却辗转落到了李肇手上。

东宫侍医张怀诚看过之后,沉默良久,才长叹一声。

“此女,命途多舛,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没有人天生就该承受那些苦难。

要背负多少疼痛,才会落下那样一身伤病?

设身处地,李肇或许也会用同样甚至更残酷的手段去报复。

可他不敢肯定,自己也能像薛绥一样,熬过那些黑暗时光,忍受痛苦活下来,再用长达十年的时间来精心布局,不断磨砺自己,慢慢成长为一个心思深沉的棋手……

一个柔弱的女子,需要多强大坚韧的内心,才能做到。

李肇低头,不想让她失望,又不得不说。

“陛下不想看到那样的结果。”

朝堂上的风云诡谲,不如寻常百姓想的那样波澜壮阔,但也没有平常百姓想的那样简单。三公九卿、朝堂大员,贵族宗亲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大多都有姻亲,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若无必要,皇帝不愿挖那么深。

挖得大梁朝堂满目苍夷,鲜血淋漓。

薛绥沉默。

她懂,所以沉默。

李肇道:“你再等等。”

薛绥看着他,微微一笑。

“我明白该怎么做。”

周遭寂静了许久……

无声的相对,目光深似沉渊。

良久,李肇看着手上木雕的小猫。

“你很喜欢猫?”

薛绥淡淡地道:“不过是无事时打发时间用的。”

“这笑脸猫,倒是讨喜。”

李肇凝视着她,眼瞳里有一闪而过的温柔。

九岁时,他应该是见过薛平安的。

但她可能已经忘了。

又或许,从来不曾记得这一段。

因为当时的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猫,奄奄一息,几乎就快死了。

-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

李肇被崇昭帝罚去普济寺静思己过。

他满心委屈与愤懑。

只因和平乐的一点小争执,就要罚他。

而且,为何每次都是他错?

他五岁便是皇太孙。

两个月后,先帝过世,他顺理成章成为皇太子。

人人都说他尊贵,但父皇总是责怪他、冷落他。

理由也是——他是太子。

以至于小时候的李肇,一直认为“当太子”是世上最严厉的惩罚,东宫是世上最可怕的牢狱。

那一天,普济寺的禅院里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寒风如刀割般刺骨,吹在脸上生疼。

四周一片死寂,仿若时间都已凝固。

他独自一人走在寒冷的小径上,手中握着一卷书,心却比这寒风更冷。

就在这时,一阵微弱的猫叫声从假山后面传了出来。

他停下脚步,循声走过去。

没有猫。

只有一个瘦弱的女孩。

她蜷缩在假山下的缝隙里,缝隙很小,外面有两块大石头,李肇不知她是怎么钻进去的,瞧那模样,她似乎拼命想要钻出来求救,却卡在那里没了力气,动弹不得。

李肇自幼聪慧早熟。

在他眼里,许多小孩子都懵懂无知,很傻。

眼前这个小女孩想必也是如此。

自己钻进这狭小的缝隙,又出不来,只能挨冻。

他本不想多管闲事,可走了两步,又忍不住回头。

她太像一只猫了。

前些天,李肇刚刚救下一只受冻的小猫,就如她此刻一样。

浑身湿漉漉,冻得气息微弱,眼神无助……

李肇自小就喜欢猫狗和各种小动物。

因为,五岁便成为皇太孙的他,身边鲜少有真心相待之人,一个比一个更会阳奉阴违,虚情假意。

只有在这些小动物面前,他才能毫无顾忌地倾诉心声,排解寂寞。

这只“小猫”,让他无法就这样转身离开。

他又走了回去,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将堵住缝隙的两块巨石搬开。

石头沉重无比,累得他气喘吁吁,崭新的狐皮氅子也弄脏了。

等搬开石头才发现,这“小猫”不仅穿得单薄,还受了伤,脚上,腿上,胳膊上,身上到处都有血迹和伤痕,显然是被人打伤,压在那假山石后的……

原来她并非自己贪玩。

“是谁伤的你?”李肇忍不住蹲下身子,认真看了看她的伤。

小女孩毫无反应,眼神涣散空洞,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李肇从怀里掏出一块干净的帕子,试图为她擦拭和止血。

她身体微微颤抖,没有反抗,也无法反抗。

“你快走……”

“小猫”终于开口了。

声音微弱得如同蚊蝇,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又像是恐惧至极。

“他们……会打你的……快走……不要让人看见你……”

李肇愣了一下,“你叫什么名字?他们又是谁?”

她没有回应,乌紫的嘴唇嗫嚅着,只是不停地重复。

“快走。”

李肇很不喜欢这种感觉。

那一瞬间,他很想让她相信,自己有对付坏人的能力,尽管他只有九岁。

“你说出来,我帮你报仇,我保护你。”

她一动不动地盯住他,摇摇头。

“没有人……没有人可以保护我……你快走……”

李肇没有动。

她竟像被逼入绝境的小猫一般,露出凶光,亮出爪子,朝他啐了一口。

“让你不要多管闲事!快走,走啊……”

李肇的新衣服被她啐中……

“不识好歹。”

他气得咬牙。

临走,脱下了那件弄脏的氅子,丢在她冰冷的身上。

后来,他想起那件新制的狐皮氅子,以及弄脏了他衣裳的小女孩,去那个假山看过……

风雪荡平了一切,她没有留下足迹。

衣裳和血迹都不见了。

慢慢的,他将此事淡忘。

直到薛绥闯入幽篁居,露出那一片触目惊心的伤疤,他才想起,当年那只弄脏他衣裳,又啐了他一口的“小猫”……

-

“殿下?”

“殿下,夜深了,快走吧。”

薛绥见李肇望着木雕小猫出神,不知他在想什么,忍不住出声提醒。

“端王近来对我多有防备,你我行事还是小心为妙……”

李肇唇角一勾。

好似十分喜欢这句话。

“你我”是并肩作战的伙伴。

端王则是共同的敌人。

敌我分明的立场,令他体内的“情丝蛊”很是舒坦,仿佛尝到了最甜美的诱饵,顷刻间便兴奋活跃起来,目光里满是灼热的光芒。

长大后,他明白了当年的小女孩让他“快走”,逼他离开,并非不识好歹,是怕他受到连累,也被那些人欺负。

此刻的大女孩让他“快走”,应当也是出于同样的担忧。

“你怕孤不是李桓的对手?”

薛绥一怔,全然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那自然不是。太子便是太子,地位尊崇。”

“嗯?”李肇扬了扬眉。

二十岁的青年太子,像一个俊秀而害羞的少年,一双黑沉沉的眼睛里,堆积着炽烈的火焰……

“好,孤依你……”

他低下头,深深地看着她。

两人近在咫尺,呼吸可闻。

有那么一瞬间,薛绥以为他会做出什么越界的举动,或者像上次一样,不满地咬她一口……

毕竟他向来行事不羁,并不会因为自己是李桓的孺人便有所顾忌。

可李肇很快便坐直身子,有条不紊地整理好衣冠,恢复了往日的冷峻与威严。

“别这么盯着我,孤走便是。”

太子终究是太子。

转眼便又变回了那个高高在上、让人敬畏的储君。

薛绥莞尔:“恭送殿下。”

紧闭的窗户被轻轻推开。

李肇看她一眼,没有说话。

人影闪过,一阵寒风呼啸着灌了进来,又迅速消失不见。

薛绥坐在原地,许久都没有出声。

小昭在外轻声唤道:“姑娘,可需要什么?”

薛绥:……

小昭与她一样,自幼习武,耳聪目明,想必是听到了屋内的动静。

这一问得让她心里微乱。

她将木雕小猫放回枕头边,想了想,又觉得不妥,将它放得远了些,才木然着脸,淡淡回应。

“不用,你早些歇着吧。”

小昭似乎这才安心下来。

“是。”

-

今儿是崇昭帝一月一次,驾临谢皇后寝殿的日子。

椒房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动,映着大梁朝最尊贵的一对男女。

谢皇后亲手为皇帝宽衣,转弯抹角地说。

“肇儿年岁渐长,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了。”

崇昭帝抬起的双手一顿,眼神淡淡。

“怎么又提这事?”

谢皇后心中一紧。

如今朝廷的诸多要职都被李桓安插了自己的人手,这分明就是皇帝给他机会培植党羽、扩充势力。

见面才有三分情。

太子与朝中大臣太过疏远。

谢皇后满心希望太子早日成婚,可以尽快融入朝堂核心,得到更多的支持。可皇帝这一问,倒让她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儿子及冠,论及婚嫁本是寻常。”

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试图说服崇昭帝。

也知道皇帝不是想不到,只是不想让太子过早染指他的权力。

谢皇后有满心的委屈。

可她不会像萧贵妃那般,动辄在皇帝面前示弱装可怜。

她稳了稳心神,继续说道:“天下有哪一个父母,不为儿子的婚事操心呢。便是寻常百姓之家,也该张罗起来了。陛下日理万机,子女众多,或许无暇顾及,可臣妾只有肇儿这么一个儿子……此事一直拖着,旁人看了,还以为我这个做母亲的,不尽心呢。”

崇昭帝眉头微微皱起。

他最厌烦谢皇后说这种话。

什么叫只有一个儿子?

哪个皇子不是尊敬地唤她一声“母后”?

厚此薄彼,有违皇后贤德。

身为皇帝,他坐拥三宫六院,子女成群本是天经地义,她怎能心生不满,还这般埋怨地说出来?

崇昭帝冷冷道:“为人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意愿。太子亲自上奏,表明自己年岁尚轻,想要潜心治国之道,暂不成家,朕身为父亲,难道还要强迫他吗?”

说罢顿了顿,“再说了,如今也没有合适的太子妃人选……”

谢皇后赶忙道:“前些日子陛下不是也看中了,卢太傅家的二姑娘?”

崇昭帝带着一丝嘲弄,瞥向谢皇后。

“卢二姑娘和平乐走得近,皇后也不介意?”

谢皇后道:“臣妾看重的是卢太傅一门清贵,家风严谨。只要对朝廷、对陛下忠心耿耿,姑娘家与谁交往密切又有何妨?难不成在陛下心中,臣妾竟是那般小肚鸡肠之人?”

她目光清冷,语气不卑不亢。

话里话外,指责的是萧贵妃心胸狭隘。

从某种程度而言,谢皇后确实比萧贵妃沉稳大气,行事端庄得体。

不然,当年的太子妃便是萧氏,而不是谢氏。

谢氏是先帝亲自为他挑选的。

崇昭帝不喜欢谢氏,并没有什么理由,从初见的第一眼便不喜欢。

但先帝独断专行,一旦定下便不容更改。

如今想来,他对谢氏的不喜,或许掺杂着身为天子却无法自主的无奈。

这是他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被迫接受的婚姻。

是先帝硬塞给他的妻子。

崇昭帝叹息一声,放缓了语气。

“皇后莫急,朕会慢慢为太子选一个德才兼备的太子妃,将来也好辅佐他,母仪天下,庇佑国运……”

谢皇后指甲都掐入了掌心,脸上却是温婉的笑容。

“全凭陛下做主。”

她心里清楚,皇帝这一番话,是给她的定心丸。

言下之意,无论他如何宠溺端王和平乐公主,李肇的太子之位都稳如泰山,不可撼动。

毕竟,先帝驾崩前,年仅五岁的李肇,便被先帝册封为“皇太孙”,被先帝寄予了无尽的厚望。

先帝临终前,更是在病床上,再三告诫当今皇帝,不可改立太子,否则便是动摇国之根本。

所以,即便皇帝偏心,对太子有所不满,在这朝堂上,也不得不做出一副公正严明的慈父模样。

他要成为万民敬仰的仁君、贤主,便不能轻易违背祖宗定下的规矩,更不能罔顾先帝的遗言。

临睡前,夫妻二人都没有再说话。

至亲至疏夫妻。

他们平日里就没有什么话说,此刻更是相对无言。

谢皇后小心翼翼地侍候皇帝躺下,而后福身道:

“陛下早些安歇,臣妾在灶上熬了滋补的汤粥,明日陛下起身就可食用。此时火候未到,臣妾再去照看一会儿。为免扰了陛下清梦,一会待弄完,臣妾便在偏殿小歇,不过来了。”

这是她避免与皇帝同床共枕的借口。

两人彼此心知肚明。

她不想侍候,皇帝也不想来。

只是在这深宫里,凡事都要做得周全,哪怕是他们这一对最尊贵的夫妻,也得讲究一个体面。

崇昭帝眉头微微一蹙,看着她行礼退下,突然开口:“皇后且慢……”

谢皇后身形一顿,缓缓转身,脸上依旧挂着微笑。

“陛下还有何吩咐?”

崇昭帝看着他,“今日端王为小薛氏请旨,要晋升为如夫人,并定下封号‘平安’,皇后对此有何看法?”

“平安夫人?”

谢皇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情绪,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萧贵妃如何说?”

这种事情,皇帝必定先与萧令容商议过了。

他们二人更像夫妻,行事总是有商有量,而她,徒有皇后之名,只配得到一声知会罢了……

果然,崇昭帝轻轻叹了口气。

“她倒没什么意见。薛孺人治好了端王多年的失眠顽症,这次在府里又受了些委屈,贵妃没有理由阻挠……”

萧氏没有理由。

她这个皇后就有理由阻挠吗?

对萧妃所生的子女,向来是他做主。

难不成,想让自己来做这个坏人?

谢皇后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那薛六姑娘知书达理,温婉可人,端王喜爱她也是人之常情。一切但凭陛下做主,臣妾并无异议。”

崇昭帝看着她,微微点头。

“皇后忙去吧,朕歇了。”

超长章,二合一。

除夕到,祝《问九卿》的读友们,平安健康,无病无灾,好运连连,财源广进!心想事成,蛇年大吉!

所有buff都叠满,二锦在这里给大家拜年啦……

薛绥:拜年拜年,新年好。

李肇:添喜添乐添吉祥,接福接运接平安!

第207章 让她痛第53章 大喜第161章 莫逆第211章 玉骨娉婷第15章 疑窦顿生第57章 储君何依第174章 夜深微雨第198章 封侧妃第119章 破茧第4章 逆天改命第7章 妒妇撒野第127章 最忌动心第207章 让她痛第168章 献寿勾心第2章 旧陵沼第21章 解气第9章 以德服人第1章 借孕挡灾第112章 各有千秋第142章 金阶对决第65章 竹林雅阁第8章 梨香院第95章 恩爱第11章 下马威第50章 查账第28章 反手第117章 金銮第59章 春日花宴第181章 拂晓相会第134章 孝道第37章 嫌隙生第194章 狡黠女子第207章 让她痛第125章 歇斯底里第84章 娇娘新嫁第213章 独缺你第169章 画中仙第189章 情丝灼第67章 心头血第134章 孝道第132章 登闻鼓第52章 端王私谈第4章 逆天改命第199章 闻香第157章 交锋第93章 钻空子第206章 城府第75章 月下私会第54章 六姑娘好第93章 钻空子第154章 兴风作浪第6章 粉墨登场第17章 双环计第96章 转圜第206章 城府第142章 金阶对决第172章 暗流交锋第3章 疯批太子第188章 黯牢第124章 罪恶第98章 畜生下场第136章 白虎冲煞第143章 断尾第178章 探询第206章 城府第28章 反手第78章 孽缘第211章 玉骨娉婷第158章 情蛊焚心第31章 太子杀气第180章 忤逆第109章 捉奸第105章 风雨来第2章 旧陵沼第142章 金阶对决第48章 无妁私盟第19章 暗夜私会第202章 家宴暗涌第111章 铁血盟友第197章 秋露沾衣第151章 苦命鸳鸯第192章 请缨第125章 歇斯底里第156章 因果第121章 余韵第60章 第一页第9章 以德服人第45章 短见第46章 谋算第23章 情爱第119章 破茧第74章 不负卿第12章 绥即是安第121章 余韵第195章 智计第169章 画中仙第202章 家宴暗涌第99章 贼船第169章 画中仙
第207章 让她痛第53章 大喜第161章 莫逆第211章 玉骨娉婷第15章 疑窦顿生第57章 储君何依第174章 夜深微雨第198章 封侧妃第119章 破茧第4章 逆天改命第7章 妒妇撒野第127章 最忌动心第207章 让她痛第168章 献寿勾心第2章 旧陵沼第21章 解气第9章 以德服人第1章 借孕挡灾第112章 各有千秋第142章 金阶对决第65章 竹林雅阁第8章 梨香院第95章 恩爱第11章 下马威第50章 查账第28章 反手第117章 金銮第59章 春日花宴第181章 拂晓相会第134章 孝道第37章 嫌隙生第194章 狡黠女子第207章 让她痛第125章 歇斯底里第84章 娇娘新嫁第213章 独缺你第169章 画中仙第189章 情丝灼第67章 心头血第134章 孝道第132章 登闻鼓第52章 端王私谈第4章 逆天改命第199章 闻香第157章 交锋第93章 钻空子第206章 城府第75章 月下私会第54章 六姑娘好第93章 钻空子第154章 兴风作浪第6章 粉墨登场第17章 双环计第96章 转圜第206章 城府第142章 金阶对决第172章 暗流交锋第3章 疯批太子第188章 黯牢第124章 罪恶第98章 畜生下场第136章 白虎冲煞第143章 断尾第178章 探询第206章 城府第28章 反手第78章 孽缘第211章 玉骨娉婷第158章 情蛊焚心第31章 太子杀气第180章 忤逆第109章 捉奸第105章 风雨来第2章 旧陵沼第142章 金阶对决第48章 无妁私盟第19章 暗夜私会第202章 家宴暗涌第111章 铁血盟友第197章 秋露沾衣第151章 苦命鸳鸯第192章 请缨第125章 歇斯底里第156章 因果第121章 余韵第60章 第一页第9章 以德服人第45章 短见第46章 谋算第23章 情爱第119章 破茧第74章 不负卿第12章 绥即是安第121章 余韵第195章 智计第169章 画中仙第202章 家宴暗涌第99章 贼船第169章 画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