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德国崛起

【求收藏,求推荐,各种求,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动力,德粉加油=高富帅加油加群208912025一起决定剧情发展。】

张伯伦的想法是好,他本人也在往哪个方向努力,但是事情的发展岂能就顺着他想的那样,德国崛起已经不可避免,不光是经济,自从1933年起,德国从失业六百万人,到现在的1938年无人失业,把老版本的废纸马克变成现在的坚挺新版马克,国民收入稳步增长。各工厂各工地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此时,德国政府的赤字仍然高得吓人,失业人数超过600万,莱茵河西岸地区虽然已被盟军在1930年6月归还,但却百废待兴;而且法国还占领着萨尔州,并企图用培植当地分裂势力和亲法分子的做法,通过全民公决,把这个州正式吞并掉。只要德国的经济形势不好转,法国人的这个阴谋就随时可能得逞。而且,纳粹党的执政还有些先天不足,因为它并不拥有议会中的绝对多数席位,这些都困扰着魏玛共和国的新任总理希特勒。

在执政的第一年里,希特勒政府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做得相当成功。反对党被不违反民主的程序和手段取缔了,莱茵河西岸重工业区的工厂相继恢复了正常运转,德国摆脱了战败国的地位,收回了大量主权。除了被取缔的那些政党的忠实追随者外,大部分德国人民对反对党和工会的消失都并不反对,甚至很赞成。魏玛共和国的14年统治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一场丧权辱国的灾难,人民生活水准比一战前的帝国时期大大下降,所以他们对这个民主政体及其政党并无好感;旧工会连起码的就业率和工人最低生活保障都争取不到,更遑论其它。1933年,希特勒除了把少数反对党成员打入监狱以外,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他的亲手设计和主持下,人类历史上不仅空前,而且很有可能绝后的伟大经济奇迹开始了。

自1928年起,各种高速公路的修建计划就已经纷纷出台了,但总是因为政府财政困难而作罢。希特勒对这个计划非常感兴趣,但也有很多反对意见,因为德国人当时穷得叮当响,连能否保住饭碗都有问题,根本没钱买汽车。但希特勒还是决定拉紧裤腰带来加以支持,因为按照他的逻辑,必须先有路,然后才能有汽车,不然汽车就是造出来也没地方开。何况高速公路可以创造大批就业机会,而高失业率又使得当时德国人的工资低廉,降低了建筑成本。

所以他力排众议,跑遍全国各地,喊了许多口号,四处为工程剪彩、奠基。有的时候,口号比钱还管用,德国人民真的不计报酬,不讲待遇地跟着他们的领袖,以军事化的纪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在这三年内,德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无疑远远超过了100%,当然这也得益于大量旧工厂重新开工,世界经济复苏等客观因素,而德国国民的失业率从30%以上降到零,除了蹲监狱的那些犹太人和反对派以外。更加惊人的是,希特勒实际上兑现了他竞选时的诺言,为德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决不是让少数人率先富起来,而是让广大工薪阶层和管理阶层一起富起来。工资上涨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管理阶层不久就找不到什么东西,是他们买得起,而工人们买不起的了。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德国工人,三年前还在下岗,为了每小时工资只够买一块面包的临时工岗位,你和你的左邻右舍争得头破血流。而三年之后,你却坐着豪华游艇去非洲或美洲享受阳光假日去了。工薪阶级有权并有钱出国度假,这之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英国没有,美国没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工人直到现在还没有(甚至想都不敢想),而在1935年的纳粹德国就有。

随着长达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它至今还叫做“希特勒路”的建成,各种造车厂、修车店、加油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破土而出,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1938年建立的“大众汽车”公司。不仅如此,希特勒还在比较飞机和飞艇之间的优劣,以决定他下一个支持建立的交通公司到底是应该叫做“大众飞机”,还是“大众飞艇”呢。当然,希特勒热衷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积累实力。他曾经说过:“人民需要度假,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坚定的精神状态。”

国力的迅猛增强,大大提升了德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归属理念。1935年1月13日,萨尔州举行了未来归属问题的全民公决,结果以90.8%的高票率,决定回归德国。同年,柏林获得了1936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带着秦始皇“帝万世”的豪情壮志,希特勒信心十足地宣称:“在以后至少一千年中,德国将不会再爆发什么革命了!”上帝死了,因为他希特勒已经诞生。

在工业生产方面,1927年已经恢复并超过了一战前的水平,1929年恢复到压倒英法的优势,生铁产量达1320万吨,钢达1600万吨,而英国为980万吨。化学工业产量比英国多1.5倍,比法国多2倍多。电机工业方面占绝对优势,1925年时超过英国2倍,超过法国4.5倍。国际贸易方面,德国又上升到极为重要的地位,占世界第三位,仅次于英,美(英美在当时有广阔的殖民地,而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在一战后几乎全部丧失)数据或许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在一战后的短短十年内德国的经济确实创造了发展的奇迹,希特勒面对的德国的战后的经济状况却是这样的:一战中,德国有200万人死于战争,150万人致残,100万人死于饥饿,瘟疫,经济濒于崩溃,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工人实际工资减少,再加上1320亿马克的巨额的战争赔款,德国基本完了。试想一下,如此的残破不堪,而在短短的十年内就达到了压倒英法的绝对优势,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剥夺犹太人资本当然也是希特勒的手段之一,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后,大量开展“排犹运动”,帮助“雅利安”财团剥夺犹太人的财产。由于这一“运动”,共计约160-180亿马克的德国犹太资本,通过强力没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转到了“雅利安”财阀和纳粹党魁手中。现在因为张俊的出现,希特勒没有大量地掠夺犹太人的财产,但是犹太人的大量工厂和矿产企业等不动产,除了少部分被搬迁到中国,其中大多数被德国政府以十分低廉的价格收购为国有企业或者公司,或者转卖给私人公司,德国在犹太人遗留财产上的收入不会少于四十亿马克,被犹太人带去中国的也有上百亿的财产。

在犹太人的问题上中国是获利最大的,天量的投资和大量的科学家和技术工人,必然加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当然中国面临的危机也是有的,已经拥有中国“平等国民待遇”的犹太人会不会不安分,把他们的“犹太复国主义”施加到中国身上。

其实不用太担心,我们汉族自古以来都有包容性,在中国可不存在宗教冲突一说,宗教冲突是最大的隐患算是排除了,现在在中国的犹太人可是没有武装力量的,中国也不会让有钱又有技术的犹太人拥有武装,张俊也不会答应。其实张俊内心也在纠结自己对犹太人的安排,一方面自己的祖国需要外来投资,需要先进科技,需要科学家,工程师等等……,这些东西不是想有就能有的,现在有犹太人这一机遇,就要好好利用起来,不要因咦费食——害怕被饭梗死而不吃饭。这样做绝对不可取。张俊也在自己心里轻声问自己:

1,我的想法简单了吗?安排犹太人去中国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按理说是利大于弊的。

2,我的想法是让犹太人加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要抗日战争打完后,结果还是一片废墟,百业待兴,科技,工业继续落后于世界,我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祖国和人民会这样想吗?

3,商人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绝对会加快工业生产和工业的现代化,这对中国是好事,现在的现实已经说明,但是社会问题更是一大堆,如果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需要书友们讨论。

4,我当初的想法是好的,出发点也是好的,想借助犹太人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加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抗日战争日期,对年钢铁产量不足五万吨的中国来说,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但后期的社会问题会不会严重激化?

5,犹太复国主义的中国抬头,如果他们只想回到自己的故土也就是中东古犹太王国,这个我还是可以帮忙的,正好给中东的产油国下点眼药,德国好乘机控制中东的石油,

6,犹太人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把双刃剑,第一犹太人的商业天赋,会在很短的时间积累大量的财富,容易造成天量的贫富差距,加速社会矛盾,同时也会把更多的工人推向GZD的一边,不要忘记了中国还有一个毛爷爷。

7,不知道后期如果毛爷爷没收了那些天量的犹太工厂,会不会为此写一篇诗词哦!好期待。

第290章 沙漠之狐(1)第247章 浴血奥尔斯克(1)第173章 威赛尔演习(2)第298章 米国欠揍第163章 红色管弦乐队(1)第211章 牛棚姑娘(2)第231章 巴库血战(1)第198章 超级口水战(1)第213章 兵进尼奥夫(1)第287章 大不列颠空战(2)第142章 再铸辉煌(10)第136章 再铸辉煌(4)第160章 吃货护卫第257章 台风计划(2)第50章 酒店约会第50章 酒店约会第38章 先下手为强(2)第62章 美丽的邂逅(1)第6章 捐款第302章 鹿死谁手(2)第285章 英联邦元首第205章 胡汉三归来第15章 豆腐渣工程第264章 囚笼政策第16章 抗战前奏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40章 喜得千金第243章 应对(4)第253章 浴血奥尔斯克(5)第205章 胡汉三归来第20章 犹如碾死臭虫第9章 戈林认错第108章 惊世之战(2)第87章 先揍谁(2)第27章 血战常州(2)第122章 情敌詹姆斯?邦德(2)第9章 戈林认错第一百一十七 战风起云涌1第172章 威赛尔演习(1)第240章 应对(1)第43章 安置海德里希第98章 闪电突击(2)第100章 闪电突击(4)第143章 魏特曼的怒火(1)第151章 分账(3)第222章 重逢温莎公主(2)第147章 我的紫砂杯啊第236章 巴库血战(5)第235章 巴库血战(4)第104章 攻占华沙(3)第206章 战略解析(1)第284章 不辞而别的温莎第186章 日本间谍第302章 鹿死谁手(2)第70章 五月危机第127章 闹剧(2)第176章 神鹰天降(1)第12章 祖国我来了第63章 美丽的邂逅(2)第145章 委屈的魏特曼第196章 最后时刻(1)第21章 包围日军第267章 法国战役(2)第217章 空袭黑海舰队第17章 淞沪会战第221章 重逢温莎公主(1)第14章 德械七十四军第166章 肌肤之亲第188章 巴尔干战役(1)第215章 纸扎的防线第42章 戈林的末日第273章 装甲切割(5)第141章 再铸辉煌(9)第273章 装甲切割(5)第39章 先下手为强(3)第13章 军旗推演第220章 大炮兵主义第81章 拯救苏联元帅(2)第26章 血战常州(1)第264章 囚笼政策第188章 巴尔干战役(1)第115章 惊世之战(7)第97章 闪电突击(1)第103章 攻占华沙(2)第89章 苏德互惠互利条约第206章 战略解析(1)第186章 日本间谍第107章 攻占华沙(6)第277章 法国投降第135章 再铸辉煌(3)第9章 戈林认错第66章 边境演习第186章 日本间谍第210章 牛棚姑娘(1)第107章 攻占华沙(6)第112章 惊世之战(5)第50章 酒店约会第231章 巴库血战(1)第301章 鹿死谁手(1)第134章 再铸辉煌(2)
第290章 沙漠之狐(1)第247章 浴血奥尔斯克(1)第173章 威赛尔演习(2)第298章 米国欠揍第163章 红色管弦乐队(1)第211章 牛棚姑娘(2)第231章 巴库血战(1)第198章 超级口水战(1)第213章 兵进尼奥夫(1)第287章 大不列颠空战(2)第142章 再铸辉煌(10)第136章 再铸辉煌(4)第160章 吃货护卫第257章 台风计划(2)第50章 酒店约会第50章 酒店约会第38章 先下手为强(2)第62章 美丽的邂逅(1)第6章 捐款第302章 鹿死谁手(2)第285章 英联邦元首第205章 胡汉三归来第15章 豆腐渣工程第264章 囚笼政策第16章 抗战前奏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40章 喜得千金第243章 应对(4)第253章 浴血奥尔斯克(5)第205章 胡汉三归来第20章 犹如碾死臭虫第9章 戈林认错第108章 惊世之战(2)第87章 先揍谁(2)第27章 血战常州(2)第122章 情敌詹姆斯?邦德(2)第9章 戈林认错第一百一十七 战风起云涌1第172章 威赛尔演习(1)第240章 应对(1)第43章 安置海德里希第98章 闪电突击(2)第100章 闪电突击(4)第143章 魏特曼的怒火(1)第151章 分账(3)第222章 重逢温莎公主(2)第147章 我的紫砂杯啊第236章 巴库血战(5)第235章 巴库血战(4)第104章 攻占华沙(3)第206章 战略解析(1)第284章 不辞而别的温莎第186章 日本间谍第302章 鹿死谁手(2)第70章 五月危机第127章 闹剧(2)第176章 神鹰天降(1)第12章 祖国我来了第63章 美丽的邂逅(2)第145章 委屈的魏特曼第196章 最后时刻(1)第21章 包围日军第267章 法国战役(2)第217章 空袭黑海舰队第17章 淞沪会战第221章 重逢温莎公主(1)第14章 德械七十四军第166章 肌肤之亲第188章 巴尔干战役(1)第215章 纸扎的防线第42章 戈林的末日第273章 装甲切割(5)第141章 再铸辉煌(9)第273章 装甲切割(5)第39章 先下手为强(3)第13章 军旗推演第220章 大炮兵主义第81章 拯救苏联元帅(2)第26章 血战常州(1)第264章 囚笼政策第188章 巴尔干战役(1)第115章 惊世之战(7)第97章 闪电突击(1)第103章 攻占华沙(2)第89章 苏德互惠互利条约第206章 战略解析(1)第186章 日本间谍第107章 攻占华沙(6)第277章 法国投降第135章 再铸辉煌(3)第9章 戈林认错第66章 边境演习第186章 日本间谍第210章 牛棚姑娘(1)第107章 攻占华沙(6)第112章 惊世之战(5)第50章 酒店约会第231章 巴库血战(1)第301章 鹿死谁手(1)第134章 再铸辉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