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先正达的种业翻身仗

第237章 先正达的种业翻身仗

京城,气势恢宏的先正达总部大厦。

总裁汪德认真地看着桌上的一份文件,这是一份谁也挑不出毛病来的工作汇报,主要内容是与三清药业关于杀虫药的长期战略合作。

全球蝗灾中,三清凭着特效杀虫药狂揽60亿美元的巨额订单,而先正达作为生产商也分到了一杯羹,今年的财报无疑将会好看许多。

双方后续还将继续保持合作,三清出配方,他们来生产和销售,从而在全球农药市场攻城伐地。

他看着报告上的巨额数字,心情不由异常欢畅,起身走到落地窗前,向着远处眺望。

三年了,这艘持续下沉的船,终于开始扬帆启航,乘风破浪。

四年前,华夏化工集团收购了先正达公司,以430亿美元的交易额,成为华夏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案,自此,鹰国,欧罗巴和华夏三足鼎立的全球农化行业格局形成。

然而,收购仅仅是开始,买来以后,如何将这家全球排名前三的农化巨头吸收纳入华夏体系,并将国内外的团队整合到一起,让华夏的本土农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这绝不是依靠简单的行政命令就能实现的。

汪德心中闪过了四年前冬日的某一天,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先正达集团农业总裁,只身一人踏上进京赴任的高铁。

当时,集团的农化业务面临着最艰难的时刻,一盘散沙的团队士气低落,年年亏损之下前景黯然。

送到他手里的是一沓沓辞职信,而最让他不能接受的则是,大量年轻人的离开。

在一次工作会后,他震惊地发现化肥部门的科研团队只剩下了两个人。

这一年他41岁,在中年与人生的艰难时刻迎头相撞。

华夏化工的农业业务历史悠久,化肥业务曾遍布国内95%的耕地,拥有当年华夏第一家种子公司。

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农业领域的无数竞争对手都没能打垮它,如今却步入困境。

幸好,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证明了自己。

公司的农业业务重获新生,不断扭亏为盈。

而他,也在去年被任命为先正达集团的华夏总裁。

这看似荣耀的时刻,实际上却进入了另一个战场。

此时此刻,先正达的植保业务(农药化肥)得益于整合重组,获得了显著的增长,成为公司营收的压舱石。

只要植保业务继续稳定增长,整个先正达的其他业务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突破和投入了,去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种子培育业务。

去年,中央特意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种业顿时被全体国民寄予厚望。

特别是在当今国际经贸关系新形势下,种子对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种子相关话题也一跃成为国内民众关注的焦点。

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成为政府部门,科研专家甚至街头百姓关心的话题。

先正达和汪德率领的种子团队,也因此站在了聚光灯下。

他亲任组长,开启了一场种业攻坚战,立志要完成为华夏现代农业探路的光荣使命。

先正达内部很快建起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种业是公司的第一要务,各部门都应全力配合种子业务部门的工作,甚至为了种子业务,公司可以不计成本地投入。

“种子成功了,公司就成功了;种子失败了,公司其他业务翻几番都是失败的。”

汪德在一次内部高层会议上,以一股破釜沉舟的气势如是说道。

国民厚望与企业命运,自此被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重压之下,他总会感到焦虑,晚上经常睡不好。

他不再有任何休假,周末开会也成了家常便饭,工作量激增到了以前的两到三倍。

即便如此,他也无怨无悔,心中只有一份家国情怀在激荡起伏,支撑着他坚持下去。

压力再大,只要能够参与其中,他也会感到无比幸运。

因为,这是华夏一代农业人的梦想。

他们的使命,就是集成国内外创新资源,以相当于别人3倍的速度去奔跑,减少国内外种业的代差。

可能10年以后,双方就能并驾齐驱,甚至华夏企业还能有所领先。

华夏种业由于过去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到位,整个行业创新能力不足。

全国有8000多家种子企业,其中最多只有100家具有研发能力,绝大部分都是销售公司。

而种业的行业集中度也很低,鹰国前3家种子公司占了70%的市场,华夏前10家种子公司市场规模占比不到30%,企业规模小,也就无法保证研发投入。

这一年多以来,汪德率领先正达开展了一系列的行动。

研发端,打造了一个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作物的创新中心。

销售端,打造了一个华夏种业共创平台。

同时还加强与农科院的产学研合作,采用先进的基因编辑,生物育种等技术来研发更好的产品。

最后,还建立了一座种子博物馆,搜集了丰富的种子资源。

公司的投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已有数十个玉米和水稻的新品种获得了审定通过。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种子培育过程之复杂,远超人们想象。

过去30年来,全球在育种水平上的突破,年均增产只有几个百分点。

为了赢得这场种业翻身仗,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增产几个百分点的新品种。

他们要的是一个爆款,一个能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爆款,才能满足国家与人民对育种的期待。

当年杂交水稻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时候,比常规水稻增产了足足20%。

所以,培养出一款增产高达10~20%以上的新品,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为此,汪德团队将目光转向了最前沿的生物技术——基因编辑。

国内科研机构在玉米,大豆和水稻的基因组方面,已经做出了很深入的研究。

他们只要继续钻研下去,找到控制产量和抗病的基因,就能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发新的品种。

我国大豆和玉米现在的单产水平还不高,只有鹰国的60%左右,因此在开发高产基因大豆和玉米方面,潜力非常广阔。

很可惜,先正达在农业方面是专家,但是生物技术就没有那么厉害。

在基因编辑技术上,他们频频碰壁,不断遭遇技术上的瓶颈。

汪德看着窗外的远景,心里冒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他也看到了沙漠王子不远万里前来华夏,重金求购基因药物的新闻。

再加之三清之前在罕见病基因药物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三清的基因技术无疑是全球数一数二,那么,能不能跟它联手,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到种业上来,开发出全新的爆款种子呢?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从一点星星之火,迅速成长为熊熊烈焰。

汪德毅然转身,回到办公桌前,拨通了一位三清高管的电话。

“喂,是孙总吗?我是先正达的汪德。”

电话那头是孙成仁,三清和先正达在农药方面的合作基本是他谈下来的,所以两人也算熟识了。

双方都是商场老鸟,稍作寒暄,立即直奔主题。

“是这样的,听说三清在基因编辑方面的技术很厉害,所以我想跟三清在基因农作物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合作。国家目前也在大力支持种业改革和创新,这方面大有可为。”

“哦,听起来很有吸引力。”孙成仁也有些心动,不过他想了想转基因食物的恶名,不由有些犹豫:“可是我听说转基因食物似乎不太受欢迎。”

“孙总,你听我解释。转基因作物跟基因编辑作物完全不一样,前者添加了其他异种基因,而后者只是敲除或者表达原本的一些基因,所以其实跟普通的育种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大大提高了效率,并且缩短了时间。”

“农作物的育种已经有数千年的时间,即便是现在,如果采用传统的育种方式,也需要培养好几个世代,花费5-8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合适的新作物。”

“但是,如果直接使用基因编辑工具进行基因组操作,那么,作物育种的时间,往往能缩短到一年以内,从而大大节省了时间。”

“那也太厉害了。”孙成仁被惊到了,连连赞叹。

“我们在农业方面有足够的优势,而三清的基因技术又如此出类拔萃,如果我们一起合作,研发新的基因农作物,无疑是双赢。”汪德想起双方合作的前景,不由激动万分。

孙成仁不禁点头道:“你这么说来,我也有些动心了。这样吧,我跟卫总反应一下,如果他同意的话,我再告诉你。”

汪德心里有些忐忑:“你说卫总会同意这样的合作吗?”

“这是好事啊,于国于民都大有好处,以我对他的了解,绝对没问题。你等我好消息吧。”

孙成仁挂断电话后,立即跑去向卫康汇报此事。

卫康顿时有些惊讶,这个先正达跟三清合作吃到了甜头,显然是有些欲罢不能了。

不过种业创新意义重大,不但能大大提高粮食产量,让华夏实现粮食自主,还能让人们彻底摆脱饥饿,这显然是一件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没问题,我们正好对这方面也很有兴趣,可以一起达成农业跨界战略合作。”

卫康当即拍板,同意了先正达的合作请求。

三天后,汪德带着自己的种子团队,抵达了昆市。

双方一番洽谈后,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

三清新成立没多久的农作物部门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合同签订后,先正达的种子团队留在了三清,双方组成一个新的项目组,正式开始了高产农作物的研究。

第一个目标就是大豆,由于华夏大豆主要靠进口,为了达到粮食自主的目的,势必要研发出一款全新的高产大豆。

幸运地是,中科院的农业专家在大豆基因组研究方面早已有了一些成果。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控制大豆籽粒大小,含油量和蛋白含量的关键基因,这项发现对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提高大豆产量及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这种叫“甜10”的基因在控制大豆种子发育和油分积累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研究进一步发现,若将“甜10”基因敲除,百粒大豆种子的重量降低40.2%,油分含量降低40.7%,蛋白含量提高32.1%。

若在栽培大豆中提高该基因的表达,百粒大豆种子重量及油分含量都会显著提高,大豆单株产量可提高11%至20%。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了另一个调控大豆粒数的“甜15”基因,与本次研究成果叠加后,有望在大豆高产和优质等重要性状上获得更大突破。

因此,项目组打算从这两个基因入手,同时提高“甜10”和“甜15”基因的表达,试试看能否研发出一款产量增加,同时又高油量的基因大豆。

三清的生物学家们很快就有了突破。

“什么?基因编辑很成功,新的种子已经研发出来了?”汪德在京城接到了种子团队的喜报。

汪德听完汇报后,顿时一阵恍惚,这也太快了吧。

这才多久啊,也就两个星期,三清的基因团队就使用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在大豆细胞中表达了两种基因,并培养出了种子样品。

接下来,就需要先正达的种子团队挑选合适的大豆种植区域,进行试验,观察后续表现了。

鲁省,先正达的一个农业基地,迎来了一群神情激动的来客。

汪德一下飞机,就带着集团的骨干人员,风风火火地冲进了基地。

他身后的随行人员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箱子,里面放着这次实验的种子样品。

这次实验的是高产大豆,如果实验成功,接下来还会有高产玉米,抗旱水稻等一系列新作物。

一行人走进一个快速育种植物车间,里面温暖如春,温度高低,湿度大小都很适宜,光照也很充足。

这里的调控高度自动化,光照强弱,温度高低,湿度大小,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都是自动调节的。

一个个白色架子上,放着装满土的培养槽,大部分都栽种着绿色的幼苗。

一般来说,在这种快速育种植物工厂里面,采用了定制光源提供最佳光照,又根据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精准供给养分,还能做到环境的精准调控,从而为种子的各个生育阶段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因此,传统的农作物生长周期能够缩短一半。

对于大豆来说,能够将120天的生长周期缩短到60天左右。

在众人的围观下,基地的工作人员很快将带来的种子一一种下。

接下来的一切,就交给时间了。

(本章完)

第568章 新的脑机接口项目第159章 华夏应该有自己的诺贝尔奖第83章 治标容易,治本难第202章 留宿第503章 16省集采联盟,快乐吃鸡第637章 神经支架,让脊髓再生第411章 全球第三,省级大单第639章 手术机器人第562章 人造膀胱临床,灵魂拷问第461章 双轨并行第544章 畅想未来,诊断亭立项第574章 神经元咏叹调第24章 选择合作方案第199章 新总部竟成热门景点第371章 疾控中心的人间百态第546章 全球第一,千亿美元俱乐部第223章 整个娱乐圈都沸腾了第533章 人造血管临床试验第361章 春节吃席,全家感染第637章 神经支架,让脊髓再生第356章 员工怀孕潮,年终总结第509章 病情管理,双管齐下第505章 口服胰岛素成了第424章 茕茕孑立第640章 不好了,主任们打起来了第127章 进击的肥仔第257章 专利大棒蠢蠢欲动第45章 真相大白,加速上市第262章 低得离谱的专利费(下)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第225章 抢购一空第83章 治标容易,治本难第68章 美妆行业,狼真的来了第550章 人人都有美好的未来第34章 最强解酒药诞生了第420章 医疗器械商城第316章 风靡全球,马布斯想戴着它上太空第180章 龙图正式面世第591章 拯救国宝熊猫第569章 第三条路第412章 拿下全部彩超第42章 全球首富马布斯的怒火第250章 基因农作物的井喷第5章 同心协力,临床试验加速第607章 残联的合作第150章 时代周刊封面,马布斯竟成头号粉丝第409章 不好了,超声科和住院部打起来了第288章 以后都要这么硬气第177章 测试版大受好评第336章 华夏友人的含金量(下)第474章 克利夫兰的进修之旅(下)第218章 药贩子翻车了第594章 爱,死亡,人工肾(下)第82章 逆推合成方法第294章 基因专利授权第247章 劫富济贫哪家强第238章 仿制药代工厂第404章 废塑料去哪了?第371章 疾控中心的人间百态第454章 第一次临床应用第60章 美白产品终于上市第221章 效果神了第465章 纳米药丸第349章 四处碰壁后的骚操作第282章 全球召回,独缺华夏第289章 全球前十,华夏第一第240章 网友们兴师问罪,怪三清太低调?第14章 盛长雅的惊喜第256章 地贫新药海外上市第589章 生物人工肾第469章 应对抗生素危机,真正的科技与狠活第591章 拯救国宝熊猫第486章 与国家队合作第477章 坐二望一第273章 节节败退的四大粮商第494章 内镜里的大医人生第157章 肾上腺素自由地流动第236章 沙漠富豪组团赴华看病第80章 齐院士的请求第108章 旧友相聚,引爆归国潮第632章 好消息,导师评上杰青了第132章 戒断反应克星第484章 万事俱备第390章 提前实现目标第206章 扶持国产测序仪第512章 杀疯了的礼来第92章 全球瞩目,患者终于有救了第531章 组织工程学,论人造膀胱的可行性第383章 全世界看到了消灭艾滋的曙光第471章 NDM-1耐药基因,联合用药第481章 人造器官市场的搅局者第522章 介入科被一锅端了第52章 买买买,新总部对标水果飞船大楼第374章 HIV清除计划第2章 第一次提取,以身试药第141章 最大的夸赞来自对手的认可第176章 龙图的诞生第195章 中外生物黑客联手,开源胰岛素项目第456章 洛阳纸贵
第568章 新的脑机接口项目第159章 华夏应该有自己的诺贝尔奖第83章 治标容易,治本难第202章 留宿第503章 16省集采联盟,快乐吃鸡第637章 神经支架,让脊髓再生第411章 全球第三,省级大单第639章 手术机器人第562章 人造膀胱临床,灵魂拷问第461章 双轨并行第544章 畅想未来,诊断亭立项第574章 神经元咏叹调第24章 选择合作方案第199章 新总部竟成热门景点第371章 疾控中心的人间百态第546章 全球第一,千亿美元俱乐部第223章 整个娱乐圈都沸腾了第533章 人造血管临床试验第361章 春节吃席,全家感染第637章 神经支架,让脊髓再生第356章 员工怀孕潮,年终总结第509章 病情管理,双管齐下第505章 口服胰岛素成了第424章 茕茕孑立第640章 不好了,主任们打起来了第127章 进击的肥仔第257章 专利大棒蠢蠢欲动第45章 真相大白,加速上市第262章 低得离谱的专利费(下)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第225章 抢购一空第83章 治标容易,治本难第68章 美妆行业,狼真的来了第550章 人人都有美好的未来第34章 最强解酒药诞生了第420章 医疗器械商城第316章 风靡全球,马布斯想戴着它上太空第180章 龙图正式面世第591章 拯救国宝熊猫第569章 第三条路第412章 拿下全部彩超第42章 全球首富马布斯的怒火第250章 基因农作物的井喷第5章 同心协力,临床试验加速第607章 残联的合作第150章 时代周刊封面,马布斯竟成头号粉丝第409章 不好了,超声科和住院部打起来了第288章 以后都要这么硬气第177章 测试版大受好评第336章 华夏友人的含金量(下)第474章 克利夫兰的进修之旅(下)第218章 药贩子翻车了第594章 爱,死亡,人工肾(下)第82章 逆推合成方法第294章 基因专利授权第247章 劫富济贫哪家强第238章 仿制药代工厂第404章 废塑料去哪了?第371章 疾控中心的人间百态第454章 第一次临床应用第60章 美白产品终于上市第221章 效果神了第465章 纳米药丸第349章 四处碰壁后的骚操作第282章 全球召回,独缺华夏第289章 全球前十,华夏第一第240章 网友们兴师问罪,怪三清太低调?第14章 盛长雅的惊喜第256章 地贫新药海外上市第589章 生物人工肾第469章 应对抗生素危机,真正的科技与狠活第591章 拯救国宝熊猫第486章 与国家队合作第477章 坐二望一第273章 节节败退的四大粮商第494章 内镜里的大医人生第157章 肾上腺素自由地流动第236章 沙漠富豪组团赴华看病第80章 齐院士的请求第108章 旧友相聚,引爆归国潮第632章 好消息,导师评上杰青了第132章 戒断反应克星第484章 万事俱备第390章 提前实现目标第206章 扶持国产测序仪第512章 杀疯了的礼来第92章 全球瞩目,患者终于有救了第531章 组织工程学,论人造膀胱的可行性第383章 全世界看到了消灭艾滋的曙光第471章 NDM-1耐药基因,联合用药第481章 人造器官市场的搅局者第522章 介入科被一锅端了第52章 买买买,新总部对标水果飞船大楼第374章 HIV清除计划第2章 第一次提取,以身试药第141章 最大的夸赞来自对手的认可第176章 龙图的诞生第195章 中外生物黑客联手,开源胰岛素项目第456章 洛阳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