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节 新加坡解围

二业威的致信,虽然并没有汝到他预期的目抚,但在另罚面,还是多少产生了一点影响。

马歇尔为了尽量避免派出陆军直接参战。终于松口愿意从调往欧洲的部分物资中,抽取一部分送到中国战场。

但是这抽调,可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

设在华盛顿的军援分配联席会议,虽然没有中国代表,但是却有英国和苏联的代表,很多美国的军援物资,还没列上对外援助清单,就已经被两国的代表牢牢锁定,这一次马歇尔竟然还想从清单上抽调物资,那两国的代表怎么可能答应。

“总统先生,我也同样关切中国的反攻进展,既然美国政府准备大力支持那位中国独裁者的军事行动,我和大英帝国政府,肯定也愿意配合。就从援助东南亚英军的物资中,抽调一百吨的轻型装备给中国吧,但是欧洲方面的物资,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登陆战场,绝对不能有所动摇,”

英国方面的反应很快,丘吉尔亲自致电罗斯福这个老朋友,出面交涉。而假惺惺的表示愿意让出一百吨的物资,让罗斯福只敢无奈。

但是英国方面,他也确实觉得不好动。

既然这样,那已经守住莫斯科的苏联,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了。反正在这位总统先生看来,俄国人本来就是一个最佳的防御盾牌而已。斯大林再嚣张,也不可能打电话来骂自己不给他们物资。

所以经过几分交涉,原本运往苏联的十船军事物资,在海上被勒令调转航线,直接驶往仰光。

这个决定作出的时候,时间还是啦年心月,等到那满载着武器和物资的美国船队,堪堪抵达缅甸的时候,时间已经即将进入,咙年底了。

美国方面一确认中国驻缅远征军收到武器,就立刻催促老蒋起攻势。

但是老蒋态度很强硬,生怕再次出现美援物资被英国人拦截,或者半途被中国其他派系军阀掠夺的可能,坚决要求这些物资和武器交到东部战线的中央军手中,才愿意正式起攻势。

虽然现在缅甸和中国之间。已经有了正式的铁路运输,甚至从云南一直到重庆,也同样有铁路干线。但是从重庆到东部的武汉、南京等地,却还是只能走船运。那绝对是一个漫长和繁琐的过程,估计等到真正武器抵达,还要到呐年的三月份左右,而能否在多雨潮湿的春季起反攻。就更是难以确定的事情了。

所以这一次,很多美国人在收到消息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又被中国那位光头独裁者耍了一把。

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美国参谋部不得不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吕宋方向。几乎所有的军事考虑都指向下述的路线:攻占吕宋,跳过台湾,不考虑中国海岸上的港口,而继续跃向冲绳。在参谋长中,现在只有金氏一人还继续主张跳过吕宋而执行台湾南部和厦门作战。

由于知道军事和政治因素都对他不利,海军上将遂采取一种新的辩论战术,对吕宋作战本身提出反对意见。他说照麦克阿瑟的计划,为了保护吕宋滩头阵地和运输船队。太平洋舰队的所有快航空母舰兵力将会冻结在那里至少达六星期之久。使航空母舰停留如此长久的时间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他宣称美国海军不能接受老麦的计划。

麦克阿瑟的副参谋长马绍尔少将,此时恰好在华盛顿接洽公务。他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麦帅,使其来得及提交资料以供陆军方面对金氏的最后攻击作有力的反驳。老麦告诉参谋长们,他对航空母舰的惟一要求就是在突击登陆之后,把一小群护航母舰留在吕宋海外约几天的时间,直到其工程人员在滩头上建好一个可供陆军飞机起降的机场时为止。麦帅又指出,只有第一批突击船队需要快航空母舰兵力的保护。以后的补给与增援都可由陆上基地飞机保护而不再需要海军的航空母舰。简言之,麦克阿瑟并不需要长期占用快航空母舰兵力,很快他就可以让尼米兹将其调走。最后,他又反驳说。假使执行台湾南部和厦门作战,则快航空母舰兵力被冻结在某一特殊地区中的时间将会更长,尤其当吕宋还在日本人手中时更是如此。

金采纳了尼米兹的建议,但仍作了一项最后的保留。他认为在向吕宋进攻时,突击船队必须通过吕宋与台湾之间的水域,所冒的危险相当大,所以此种行动必须由参谋长联席会议直接批准。他对于太平洋舰队的快航空母舰兵力在同一狭窄水域中作战也表示类似的反对。不过,联席会议中的其他三位成员马歇尔、李海、阿诺德一致主张把这些问题交给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去作决定,而金最后也同意这样解决。

参谋长联席会议始终不微消对中国台湾的作战计出”他们只是将其搁胃不作联而已,此后在华盛顿的较高层计划会议中也就不再有人重翻旧案了。事实上,美**事当局所作的决定是入侵吕宋。跳过台湾,并以冲绳代替台湾。

但这一决定的作成并不轻松容易。从头说起,参谋长们几乎都相信攻取中国台湾及华南港口同时跳过吕宋是联军在西太平洋中的最佳战略。

但最后,他们不得不面对下述的事实:至少在欧洲战争结束之前,他们是不可能获得执行此种战略时所必要的资源。他们也不可能暂时停止向太平洋的前进以坐待德国的崩溃。最后还是后勤考虑迫使他们作成放弃进攻中国台湾的决定。不过其他的军事现实和政治因素也都产生相当影响作用。

战略决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大事,与其失之于轻率则母宁失之于郑重。所以在决策过程中必须经过反复辩论。实属理所当然。尤其是像美国所采取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度,其决定作为过程更是曲折迟缓。但其所规定的必须所有出席成员一致同意的原则还是正确的,由此可知孙子所云“兵者国之大事”在此已获印证。

战略计戈也不是在真空中作成的,必须要考虑到许多的客观因素。所以从纸上谈兵的观点来看战略,实不免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危险。理论上被认为是最佳的战略。却往往缺乏实际可行性。在战争中,也像在人类其他任何活动中一样,意外因素的出现非常普遍而且事先无法预测和避免,但结果却可能使原定计划功亏一篑。这对于负责计划和决策的人实乃莫大的困扰小惟一的对策就是尽量保持冷静,适应现实而万不可固执己见、缺乏弹性,否则将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和灾难。

范哈儿和麦克阿瑟在曼谷敲定的合作解围新加坡计划,颇费了一番周折。光是调集兵力。建立指挥部,设计攻击预案等等。就花费了两个月时间,等到英国从印度抽调的殖民地部队抵达曼谷,真正开始实施新加坡作战的时候,新加坡的局势,却出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变化。

因为雷太鹏军在半年前进攻金兰湾,致使日军抽调了大部分在法属印度支那部队前去解围。虽然成功了将金兰湾保住了,却并没有将雷太鹏部剿灭,而随后范哈儿不断增兵雷太鹏部,致使日军的围剿一直没有彻底成功。

这样一来,对新加坡日军的物姿支持,仅仅依靠本土的海军支持。立刻变得捉襟见肘起来。而且他们本身进攻力量就不足。所以一直算是赖在新加坡,存心恶心那些同样筋疲力尽的新加坡英军而已。

但等到范哈儿和麦克阿瑟并不太过保密的攻击计划一出台,山下奉文就再没了别的选择。

就在远征军于仰光港口装船小准备配合已经前进到马来亚的中美英三国盟军部队起对新加坡日军夹击的时候,山下奉文却突然代表日军马来亚方面部队,宣布对新加坡的围困已经彻底成功,从本日起彻底撤离新加坡外围阵地,日军决定正式绕道北上马来亚,直接打通和法属印度支那的通道。

持续将近一年的新加坡之围,在没有再爆激烈战事的情况下。因为日军的主动撤退,而成功解除。

新加坡日军的撤退,对于正在进行的太平洋作战来说,绝对具有指标意义。

对于热衷于战略研究的美国参谋部来说。尤其如是。

西方人对日本动战争经过的研究几乎都是以喇年的珍珠港事件为。事实上”咕,年的“九一八”才是日本踏上武力侵略不归路的第一步。日本侵华本是以解决经济问题为目的,至少也是以此为借口,但由于中国的英勇抗战使战争延长,结果其不但未能解决经济问题。反而使经济压力日益沉重。到,解,年侵华战争仍不能结束,经济情况则更形恶化,尤其石油储量日益耗竭,而美日关系也毫无改善希望。在此重重压力之下,日本当局遂终于作成“一不做,二不休”的决定,动太平洋战争。日本人的行为虽然荒唐,但又并非没有计,而且还自信成功几率颇大。

日本的战争计哉分为两方面:一方面迅攻占东南亚重要地区。以实现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鼎,的梦想;另一方面利用太平洋岛屿建立一个大三角形的“国防圈。来确保其所征服的地区的统治。依照日本人的计算。美国在进入战争之后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始能充分动员其潜力。等到美国开始反攻时。日本至少已有侣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一切准备。到那时。其在西太平洋的防线将可固若金汤,足以击败任何反击。

日本领袖对于苏联也有不同的期待:文人们希望苏联帮助日本继续战争;他们主张以东南亚的资品卞二换苏联的石油和飞机,其系千割让十地也在所不惜叭更妄想苏联可能加入日本方面对美作战,至少也会严但事实上,日本并未积极进行对苏外交,而苏联也几乎毫无反应。

若与欧洲战场作一比较。太平洋战争的确可以说是一个距离的战争山北?太平洋是天下第一大洋,对于陆海空三军的作战,在空间上都构成极大的障碍。所以就其整体而言,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战略计戈就只有一叮,目的。即逐步缩短其打击兵力与日本之间的距离。

时间进入鸭年,元旦的这一天,从远东狮城传来的好消息,让整个美军高层,都为之兴奋不已。

因为日军的撤退,是一个指标意义的迹象,从此美军获得主动之后。可以开始企图从距离最近的基地向日本动反攻。

参谋部很快开始制定预案,即便是欧浙意志论者的马歇尔,对此也非常感兴趣。

美国海军动大规模的反攻,其工具即为潜艇,其目标即为日本的商船。潜艇是一种比较不受空间限制的兵力,甚至在战争初期,美国潜艇即已能深入敌方水域作战。美国对日本的潜艇战可以说是战果极为辉煌,其主因为日本的经济本来具有高度的易毁性。日本所需的基本原料有乃%都来自海外,其海运能力有限,在开战时即已达到饱和;其造船工业也无力补负船只的损失。尤其是日本海军从来就不重视反潜和护航的作战?最初,由于航程的遥远和若干技术问题尚待解决,所以潜艇的作战效率还不算太高。但从鹏年之后,效率即迅提高,经常执行巡航,任务的潜艇数字在,咙年每天平均为艘。鹏年为旧艘。

海尘的封锁对于日本经济所造成的毁灭效果非常可怕,但不能够立即生效。因为日本在战前已经储积大量原料。但根据情报部门预估,最多到咖年年底,美国陆航军尚未动战略轰炸之前。日本工业即会因原料缺乏而开始减产。如果潜艇战持续到,晒年,到时日本的物资输入实际上已会完全中断,而最重要者即为石油?日本所需石油有的仰赖海外供应,美国海、航空军也以油轮为优先攻击目标,最多到,晒年初之后,美国海军即能确保无一滴石油输入日本。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陆军和空军,但这些因为现实条件关系,还没有足够成熟起攻击。

仅仅是海下的攻击,就足够可起日本人的惶恐了。

在当时的日本政治制度中,只有极少数的文人对战争政策能挥影响力。这些文人中包括相、外相以及若举元老重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相。在此又必须指出,所谓文人者又包括退役大将在内刊小矾和铃木。而且他们都与军方有密切关系,否则,也根本不可能组阁或入阁,因此,他们对军人也就不能形成强大的对抗势力。

先要指明的一点是,这些文人对老百姓的死活并不十分关心。当美国飞机的轰炸所造成的损毁日益严重,平民易毁程度已由低级升至高级时。日本政府虽然表示重视人民所受的痛苦,但并未改变其绝对不考虑投降的立场。

对比着说。他们对军事易毁性的升高却远较敏感。

尽管如此。日本陆军当局仍相信,最后胜利虽然已无可能,但日军重创美军的战略仍能成功。其参谋本部认为:“假使我军能在九州击败敌军或使其损失惨重,即足以使其认清日本军民的坚强战斗精神。果能如此,则可希望在比较有利条件之下结束战争?”

日本人的死硬坚持,为今后的持久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日本政治制度中,天皇虽然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深居简出,对于国事并不实际过问。对于政府中的争执最多只是一仲裁人而已。在晒年2月以前,日皇对于和战的问题可以说是置身事外。但在2月日皇却开始与元老重臣举行一系列的会议,讨论战争情况和未来计划。有人指出情况严重。但无人建议投降,日皇也未作任何反应。

在日本的决策过程中,军人所享有的权力最大,而陆军又比海军远占优势。在陆军中。从陆军大臣阿南和参谋总长梅津开始,全军上下几乎无人不主张奋战到底。海军内部则意见比较分歧。譬如说海军大臣米内属于主和派,而海军军令部长丰田则属于主战派,由于内部分裂,而且日本的国防一向维持陆主海从的原则,所以,海军并不能对陆军构成重大的反对势力。

第97节 刘湘出川第53节 接手军火生意第59节 敢敲诈第233节 重夺制空权第177节 海上汇合第295节 隔岸观火第53节 接手军火生意第191节 上海开战第215节 让人震撼的处理第25节 误会第146节 逼婚第140节 约会第364节 让印度赤化吧第360节 琉球问题第30节 投资房产第202节 轰炸第220节 南渡河大捷第326节 美军的轰炸第167节 迟缓德日结盟第53节 接手军火生意第49节 提醒第113节 联英抑日第60节 初会戴笠第85节 赈灾善后第328节 连续行动第82节 讨官要地盘第301节 南下行动的第一步第175节 订舰第256节 重庆谍影第124节 北上抗日第121节 白银问题第360节 琉球问题第59节 敢敲诈第35节 福特卡车第45节 训太太第176节 论断第352节 商议第324节 终究是第二序列第348节 历史重演第15节 刘湘有安排第260节 南线第176节 论断第116节 西南四巨头第218节 退出佳境来了第338节 海战结果第183节 两线第121节 白银问题第69节 旱情第289节 虚假和平第226节 总结第234节 勋章第208节 最后调解失败第185节 事变前夜第359节 对日决议第143节 中央抗日准备第192节 飞行队参第128节 顾问第14节 汇报完毕第191节 上海开战第196节 影响和计划第26节 抵沪第340节 又一次胜利第47节 旱情第286节 战线稳定第180节 调解第323节 日本人的进攻计划第298节 美日之战的必然第295节 隔岸观火第176节 论断第109节 范总指挥第150节 文物西迁准备第13节 飞机归我了第282节 香月撤职第357节 开罗第206节 拼时间拼速度第87节 轮船第329节 仰光夺权第167节 迟缓德日结盟第304节 有惊无险第292节 诺门罕的变化第360节 琉球问题出云舰第116节 西南四巨头第18节 大钱还是小钱?第333节 大战形势第281节 史迪威第328节 连续行动第180节 调解第80节 花钱也快第45节 训太太第16节 范哈儿缺钱第242节 复仇的炮火第238节 报复性轰炸第302节 历史的转变第282节 香月撤职第263节 围点打援第22节 我的第四师第42节 临时回川第157节 从美国第288节 视察
第97节 刘湘出川第53节 接手军火生意第59节 敢敲诈第233节 重夺制空权第177节 海上汇合第295节 隔岸观火第53节 接手军火生意第191节 上海开战第215节 让人震撼的处理第25节 误会第146节 逼婚第140节 约会第364节 让印度赤化吧第360节 琉球问题第30节 投资房产第202节 轰炸第220节 南渡河大捷第326节 美军的轰炸第167节 迟缓德日结盟第53节 接手军火生意第49节 提醒第113节 联英抑日第60节 初会戴笠第85节 赈灾善后第328节 连续行动第82节 讨官要地盘第301节 南下行动的第一步第175节 订舰第256节 重庆谍影第124节 北上抗日第121节 白银问题第360节 琉球问题第59节 敢敲诈第35节 福特卡车第45节 训太太第176节 论断第352节 商议第324节 终究是第二序列第348节 历史重演第15节 刘湘有安排第260节 南线第176节 论断第116节 西南四巨头第218节 退出佳境来了第338节 海战结果第183节 两线第121节 白银问题第69节 旱情第289节 虚假和平第226节 总结第234节 勋章第208节 最后调解失败第185节 事变前夜第359节 对日决议第143节 中央抗日准备第192节 飞行队参第128节 顾问第14节 汇报完毕第191节 上海开战第196节 影响和计划第26节 抵沪第340节 又一次胜利第47节 旱情第286节 战线稳定第180节 调解第323节 日本人的进攻计划第298节 美日之战的必然第295节 隔岸观火第176节 论断第109节 范总指挥第150节 文物西迁准备第13节 飞机归我了第282节 香月撤职第357节 开罗第206节 拼时间拼速度第87节 轮船第329节 仰光夺权第167节 迟缓德日结盟第304节 有惊无险第292节 诺门罕的变化第360节 琉球问题出云舰第116节 西南四巨头第18节 大钱还是小钱?第333节 大战形势第281节 史迪威第328节 连续行动第180节 调解第80节 花钱也快第45节 训太太第16节 范哈儿缺钱第242节 复仇的炮火第238节 报复性轰炸第302节 历史的转变第282节 香月撤职第263节 围点打援第22节 我的第四师第42节 临时回川第157节 从美国第288节 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