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印花税

东南,苏州府。

“知府大人。”

何心隐揉了揉眼睛,从书桌上堆满的卷宗上抽出神来,看着门外书吏。

“知府大人,阿方索大人到了。”

何心隐这才想起来自己约了人,他连忙站起来,却一阵子晕眩。

书吏连忙过来扶住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黑砂糖塞进何心隐嘴里说道:

“知府大人,李神医上次就说您是脾虚气亏,以后千万不能熬夜了,若是您真的出了什么事,大都督肯定要怪罪我等的。”

何心隐挥挥手说道:“大都督从来都是就事论事,我自己身体不好,又怎么会迁怒你等呢。”

“和阿方索大人说一会儿,请他在会客堂等等。”

等到嘴里的黑糖消化了一些,何心隐的虚弱感终于消失了。

他慢慢的站起来,何心隐这才起身向会客堂走去。

阿方索如今已经留在东南,本来苏泽给他在市舶司留了一个市舶司顾问的职位,但是阿方索耐不住性子,还是辞去了公职继续做起船长,开始跑上了沿海贸易。

听说阿方索的舰队抵达太仓港,何心隐就派人请他过来。

阿方索在大都督府见过何心隐,他知道眼前这个中年人,掌握了苏州府这个繁华富庶的水上城市。

苏州府的人口,经济都远超威尼斯,而何心隐的权力更是要比威尼斯总督还要大。

阿方索船长有些拘谨的坐在椅子上。

他听说何心隐不仅仅是一位手腕高超的执政者,还是一名学识渊博的学者。

阿方索船长上过航海学校,对于大学者总是心怀敬意的。

何心隐也接触过很多西洋人了,他知道这些蛮夷并不通礼数,但是何心隐自己就是一个反对宗法礼法的人。

他开门见山的说道:“听说你们西方很早就出现了船运保险这种东西了?”

阿方索船长回忆了一下,点头说道:“最早的保险出现在威尼斯,威尼斯商人们会在出海的时候投保,早在两百年前就有专门从事保险的银行家了。”

何心隐有些惊讶,果然这些西方人也不是完全落后,他们在航运上的发展确实要比大明这两百年强多了。

何心隐收起轻视的心思,继续问道:

“威尼斯的保险是如何运作的?”

阿方索船长说道:“其实和咱们东南的保险差不多,一开始也是凑齐十艘船一起出航,每一艘船出十分之一货物作为保费,一旦有船只遭遇损失,就可以获得赔付。”

“后来每一次凑船出海太麻烦了,就有单独出售给船东的保单出现。”

“出航之前,商人会和出售保险的银行家,在教士的见证下签订契约,承诺一旦遇到危险,船主或者船主的家属就能获得赔偿。”

“后来银行家们发现了其中的利润,热那亚出现了第一家保险公司,现在整个地中海航行的船只,几乎都会购买保险。”

何心隐听到很认真,他听完了之后问道:

“你们的官府,不,你们的国王和领主,是如何监管保险的?”

“监管?”

阿方索船长摇头说道:“这些都是私人的商业行为,没有监管,国王和领主又不从中征税,为什么要管这些事情。”

何心隐也明白,这是东西方在观念上的巨大区别。

葡萄牙,意大利这种松散的城邦国家,国王和领主就是收税的,对于领地的具体事务很少管理,很多纠纷都要通过教会或者地方士绅来调解和处理。

而在中华大地这个长期大一统的国家,百姓则习惯什么事情都寻求官府的帮助。

就比如这次袁文才跑路的案子,如果是在威尼斯发生这样的事情,除了上法庭状告之外,受损失的船主也只能认下苦果。

而东南的商人遇到这样的事情,则会找到到官府衙门,请求官府给他们做主。

何心隐并不觉得东西方的区别有什么高低之分,只能说这是因为政府权力的区别,造成的义务区别。

或者说如今西方这一套东西,在这片大陆上也曾经出现过。

比如汉初黄老治国思想下,吕后到文景时代的轻徭薄赋政策,也是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

可是无为而治,并不代表就能保护普通百姓的利益。

文景时期虽然国家得到休养生息,但是也让豪强大族开始扩张。

这也很容易理解,在更缺乏管制的社会中,自然是强大的个体会积累更多的优势,劣势的个体则会被欺压。

大官府自然也不全是好处。

无限权力的大官府,自然也要承担无限的义务。

可是要享受权力容易,想要承担义务难。

权力和义务对等,这也是何心隐在立法的时候秉持的基本原则。

看来西方的经验不管用了,金融和保险的问题,何心隐没有任何参考的经验。

大都督提出的保险准备金的问题,确实是财政上解决保险暴雷问题的方案。

可是需要一个监管保险行业的部门,就需要更多的人员和更多的经费。

如何制约这些官吏的权力,这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而何心隐想到的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人员和经费到底应该谁来承担?

普通百姓和保险八竿子打不到关系,官府收上来的赋税却要供养这些部门的人员。

而且凡是涉及到保险这种和钱有关的行业,必然是非常专业和复杂的,这对于官吏的要求也是极高的。

也许别人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但是何心隐更关心的还是权力和义务的问题。

普通百姓上交的赋税,全要给这些玩保险的人擦屁股?

何心隐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阿方索突然说道:

“何大人,我这次来也有一件事想要请求您。”

何心隐抬起头,阿方索说道:

“我们这些做沿海生意的船主,经常要雇佣船员,不过苏州府的红契太少了,能不能请官府多印一点?”

红契,就是官府盖章的格式契约。

原本红契是用在大明土地买卖中的,民间土地买卖过户后,需要从官府求一份盖上章的契约,存放在购买者家中和官府的架阁库中,作为日后征税的凭证。本来红契只用于土地交易中,但是随着东南商业活动的增加,更多的商人在其他交易中也开始使用这种红契。

原因自然也很简单,有官府盖章的契约,等于有了官方的认证,日后去打官司的时候,也要比民间契约更有效一些。

何心隐为了方便苏州的商业交易,在雇佣、买卖、借贷这一些常见的经济活动中,也印刷了加盖了官府盖章的红契,这种算是官方认证的制式合同。

而随着苏州府的商业活动愈发的繁荣,红契自然有些不够用了。

阿方索船长抱怨道:“码头的红契不够用,地下黑市的红契却要加钱买。”

何心隐抬起头问道:“你是说,有人将官府免费发放的红契拿到地下黑市贩卖?”

阿方索船长点头说道:“是啊,一份红契都要一百文银子,比一份报纸价格还贵。那些大宗货物的买卖红契甚至要一两银子!”

何心隐露出寒意,这不用说了,自然是和红契有关的官吏勾结,故意减少免费红契的发放,将原本应该免费的红契拿到黑市上贩卖。

“阿方索先生,这件事我已经知道了,感谢你的来访。”

何心隐突然想到了什么,匆忙开始送客。

三日之后,苏州府开始了打击倒卖官府红契的行动,一些负责印刷发放红契的吏员和印刷坊勾结,故意减少免费发放的红契,将红契送到黑市贩卖。

但是另外一道法令,则让那些商人们高兴不起来了。

苏州府已经奏报大都督府,大都督府已经批准,在苏州府试行印花税。

以后官府的红契不再是免费发放了,而是要根据合同的金额,收取印花税。

而和借贷、保险有关的行业,则要收取更高比例的印花税。

除此之外,在苏州府还会建立一个名为金融司的新部门,专门负责管理保险和借贷业务。

以后所有经营保险、借贷业务的商户和个人,都必须要在金融司登记,并且质押冻结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除此之外,金融司还会定期和随机检查这些经营保险的商户和个人,确保他们的资金没有被转移,保证他们赔偿支付的能力。

与此同时,高息揽储,高利贷,这些行为也会被打击。

除了金融厅之外,在苏州府还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名为经济判院。

这个部门的职能就是处理和经济、合同有关的纠纷,全部交给这个经济判院来处理。

而之前收取的印花税,则会用于金融厅和经济判院的人员开支和部门经费。

而印花税的征收,也暂时交给金融厅来做。

在推出这个政策之后,整个苏州府官员都为之一惊。

特别是太仓知县林显扬连夜赶到知府衙门。

何心隐知道林显扬是苏泽的同族兄弟,林显扬是从南平户科书吏步入官场的,基层经验非常丰富。

后来又在南京国子监的官员进修班中结业,算是跟随苏泽的元老了。

将林显扬安排在太仓这个苏南首县担任知县,也足以可见苏泽对他的重视。

这段时间林显扬做事踏实,他对于苏州府的政策都不折不扣的执行,也从来不乱折腾,太仓县更加的繁荣。

林显扬上门,何心隐还是接待了他。

林显扬上门就说道:“知府大人,能不能不要在苏州试点印花税啊?”

林显扬紧接着明白自己失言,连忙说道:“若是试行印花税,那商人就会到别的地方去交易了!”

何心隐却不以为意的说道:“林知县你多虑了,要我说以后太仓县的交易会更多,外地商人会专门来太仓做生意。”

林显扬不信的说道:“怎么可能!”

何心隐说道:“林知县你且先回去,金融厅还在筹建中,印花税暂时还要你们太仓县的户科先征着,你快回去准备吧。”

林显扬虽然不信,但是也不敢得罪何心隐这位知府大人,他只好返回太仓。

出乎林显扬意料,两天以后,果然涌入太仓的商人大增。

一些松江府的商人,都会专门到太仓来签订合同,乖乖缴纳印花税。

整个太仓县的户科忙得不行,林显扬又调集了大量懂得算学的书吏去帮忙,这才将这波商人应付过去。

林显扬连忙再次感到苏州府,这一次他是向何心隐求援的,再这么下去整个太仓县的官吏都要忙死了!

“知府大人啊,这金融厅什么时候能建起来,属下撑不住了啊!”

林显扬对着何心隐说道。

何心隐露出笑容说道:“怎么,你不是不愿意在苏州试行印花税的吗?怎么现在又抱怨太忙了?”

虽然印花税的钱不会给太仓县用,但是如今在南直隶各县,这笔税赋收入也会算在太仓县的考成当中。

虽然经过大都督府的改革,税赋征收并不像以前那么决定官员的命运前途。

但是南直隶、浙江、福建的知县们都较着劲,希望能够在这项考成中冒尖。

林显扬连忙露出笑容,陈赞道:“还是知府大人神机妙算,只是属下愚钝,为什么收了印花税,反而商人还愿意来苏州签合同,还老老实实的交税。”

何心隐说道:

“这个还不简单,商人为什么要红契,甚至不惜在地下黑市买红契?”

“因为红契是有官府信用担保的,有了红契的契约,日后上了公堂作为证据也更有效。”

“商人不是傻,而是花钱买了一份保障。”

“这就和买保险的船东一样,印花税对商人们来说,这不过是多花钱买一份保险。”

林显扬还是疑惑的说道:“可为什么要专门来苏州府交啊?”

何心隐说道:

“因为法制。”

“如今有关商业的法律,我们苏州府最健全,日后还要成立专门处理经济纠纷的经济判院,商人们自然愿意来这里交税了。”

一想到何心隐埋头在苏州府修订法律,原来有这样的深意,林显扬更是心悦诚服。

第671章 新农牧模式第247章 讲学泰州第650章 无烟火药第461章 人才“诅咒”第483章 现代和前现代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526章 橡胶种植园第321章 谭纶欺天了!第394章 当其无,有器之用第647章 宫廷开支第620章 诛心,出版大明实录第150章 敏捷属性的用处(加更求票)第503章 弄不完的权第480章 让草原再次伟大第069章 县令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054章 抵捐第83章 练铳兵第311章 从“贼”第480章 让草原再次伟大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030章 鬼市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559章 沐家请降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极端了第159章 赌术技能第99章 讲学技能,表字第126章 三号天使投资人第305章 礼乐征伐自何处?第588章 低道德优势第477章 投机与投资第050章 账房技能第013章 开荒忙,煎人寿第291章 戚家军,伏子第567章 论资排辈第257章 大员岛第592章 曼陀罗花第426章 梁山好汉东渡朝鲜第496章 未曾开发的宝库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580章 信心比白银重要第102章 火器时代秘籍步法第85章 县衙情况(求订阅)第615章 仇国新论第483章 现代和前现代第502章 张居正罢相第451章 僭主第560章 播州问题第574章 欧陆来信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139章 良配第269章 文学的紫色被动第484章 狂热和克制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极端了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订)第055章 算卦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482章 缺官第653章 滚雪球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243章 水淹第214章 成圣的路第356章 北归和南归第474章 蒸汽车头第331章 还政于民檄文(卷末求票)第134章 倭乱的根源第466章 争湖广第051章 邸报消息(加更,晚上还有)第207章 航行澳门第512章 蜀中和汉中第346章 一顿操作猛如虎第366章 新务运动第231章 当家难第017章 卫学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330章 大都督让我给您带句话第036章 售盐第283章 改稻为桑的关键第557章 钢材期货第425章 兼并崩溃螺旋第377章 景王带不动第639章 集团利益和首领意志第278章 争在未来第79章 亡于洪武第217章 朱熹王阳明都错了!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540章 挖人第316章 共轭货币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场会第363章 从君权天授到主权在民第052章 海瑞的县学新制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78章 铳炮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场会第77章 三江感言第008章 属性点第369章 改土归流第314章 大人,时代变了
第671章 新农牧模式第247章 讲学泰州第650章 无烟火药第461章 人才“诅咒”第483章 现代和前现代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526章 橡胶种植园第321章 谭纶欺天了!第394章 当其无,有器之用第647章 宫廷开支第620章 诛心,出版大明实录第150章 敏捷属性的用处(加更求票)第503章 弄不完的权第480章 让草原再次伟大第069章 县令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054章 抵捐第83章 练铳兵第311章 从“贼”第480章 让草原再次伟大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030章 鬼市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559章 沐家请降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极端了第159章 赌术技能第99章 讲学技能,表字第126章 三号天使投资人第305章 礼乐征伐自何处?第588章 低道德优势第477章 投机与投资第050章 账房技能第013章 开荒忙,煎人寿第291章 戚家军,伏子第567章 论资排辈第257章 大员岛第592章 曼陀罗花第426章 梁山好汉东渡朝鲜第496章 未曾开发的宝库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580章 信心比白银重要第102章 火器时代秘籍步法第85章 县衙情况(求订阅)第615章 仇国新论第483章 现代和前现代第502章 张居正罢相第451章 僭主第560章 播州问题第574章 欧陆来信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139章 良配第269章 文学的紫色被动第484章 狂热和克制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极端了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订)第055章 算卦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482章 缺官第653章 滚雪球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243章 水淹第214章 成圣的路第356章 北归和南归第474章 蒸汽车头第331章 还政于民檄文(卷末求票)第134章 倭乱的根源第466章 争湖广第051章 邸报消息(加更,晚上还有)第207章 航行澳门第512章 蜀中和汉中第346章 一顿操作猛如虎第366章 新务运动第231章 当家难第017章 卫学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330章 大都督让我给您带句话第036章 售盐第283章 改稻为桑的关键第557章 钢材期货第425章 兼并崩溃螺旋第377章 景王带不动第639章 集团利益和首领意志第278章 争在未来第79章 亡于洪武第217章 朱熹王阳明都错了!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540章 挖人第316章 共轭货币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场会第363章 从君权天授到主权在民第052章 海瑞的县学新制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78章 铳炮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场会第77章 三江感言第008章 属性点第369章 改土归流第314章 大人,时代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