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驳速胜论

朝鲜国主李峘也是非常的果断,他从小生活在朝鲜王庭的激烈政治斗争中,又被母亲和母族外戚操纵了多年,对于自己朝廷里这些大臣非常了解。

如果说是内斗,这些家伙是一等一的内行。

但是要对付外敌,指望他们齐心协力,还是算了吧。

李峘也知道他们舍不得放弃汉城中的利益,根本不可能追随自己前往平壤。

李峘很清楚,如今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并且愿意帮助朝鲜的,那就只有大明了。

所以他也不犹豫,直接宣布散朝,然后让李梁迅速去组织人手,当日就带着朝鲜王朝的金银和一系列珍宝,从汉城直接出城北上,前往平壤。

等到群臣发现国主已经跑路的时候,整个汉城更是乱作一团。

国主跑路了,首领大臣也跑路了,剩余的两班贵族们开始日夜争吵,可是依然吵不出任何结果。

甚至连选出一个人出城谈判都做不到。

而李舜臣这边的情况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

仁川虽然距离汉城很近,但是周围的路并不好走,李舜臣的地图也并不精确。

而李舜臣连夜行军,甚至还有一部分济州岛军走散了。

等到李舜臣抵达汉城城下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夜里了。

夜里自然没办法攻城,李舜臣只能命令士兵在城外安营扎寨,然后派人向汉城内劝降。

木下藤吉郎自告奋勇,李舜臣担心他不会说朝鲜语,让一名进步会的成员进城劝降。

可没想到这个劝降的使者进入汉城,等他出城带来的消息让李舜臣大为震撼。

朝鲜国主李峘已经北逃,这个结果倒是在东南来的那帮参谋的计算之中。

东南的作战参谋们早就做了预测,在仁川登陆后朝鲜国主最有利的选择就是北上了。

现在的结果是,朝鲜国主北逃,汉城群龙无首,劝降的使者进入城内转了一圈,楞是找不到一个能够站出来代表汉城投降的人!

对于这样的结果,就连木下藤吉郎都觉得不可思议。

在不可思议之后,木下藤吉郎又深深的羡慕起来。

朝鲜这么垃圾,都能安享平安两百年,这都是靠着中原的功劳啊!

而这一次李舜臣在朝鲜起义,又能在这个时候加入到东南的体系中,那岂不是又能安享几百年的和平?

木下藤吉郎再一次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倭国正是因为距离中原太远了,始终得不到中原光芒的庇护,一直都处于动乱之中,至今依然得不到平息。

而眼看着东南正在飞快的开疆拓土,等到中原统一以后,倭国那时候再臣服,还能得到朝鲜的待遇吗?

木下藤吉郎第一次开始为自己国家的未来思考起来。

在地缘上,朝鲜在陆地上和中原接壤,在海洋上正好是中原北部的屏障和贸易中转。

所以朝鲜本身并不需要做什么,靠着中转贸易就能够吃饱饭了。

而紧挨着中原的独特地理位置,又让它可以处于中原王朝的保护中,只要表示恭顺,甚至连防务都可以免了。

实际上,朝鲜的战斗力如此拉胯,就是这样的原因。

朝鲜北方的游牧民族,一般都是大明的辽西镇帮着阻挡的,明军甚至出兵帮着朝鲜扫荡过边境的游牧民。

而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抗倭援朝,明廷可以说是将全国大部分精锐都送到了朝鲜,帮着朝鲜抵抗倭国进攻。

甚至这种惯性都持续到了清末,一直到倭国在明治维新后再次崛起,又一次和历史重演一样进攻朝鲜,只是这一次中原政权已经衰落,自身都已经难保了,朝鲜这才进入到近百年的殖民时代。

事事都独立自主,就等于事事都要亲力亲为。

追求完全的独立自主,那是强国的特权。

朝鲜和倭国这样的小国,其实并不是那么在意所谓的“独立性”。

而大明的宗藩体系下,倭国甚至还羡慕朝鲜经常可以去给大明朝贡,甚至发生过争贡的事件。

对于木下藤吉郎来说,倭国和朝鲜这样的小国臣服于大国,在大国的庇护下可以省去很多弯路,也可以节约很多成本。

而东南崛起下制定的新的秩序下,倭国和朝鲜也绝对会是重要的一环,也能够得到大量的好处。

眼看着朝鲜已经快要融入到东南秩序中,而自己的祖国还在乱战,木下藤吉郎没由来的焦急起来。

李舜臣不知道同伴的焦虑,他还要着手处理汉城的问题。

眼看着高大的汉城城墙,李舜臣突然明白了苏大都督的那篇文章的意义了。

《驳速胜论》。

这是苏泽最近亲笔攥写的文章,刊登在东南的内部刊物上,也随着东海贸易公司的援助物资送到了李舜臣手上。 苏泽驳斥的如今东南内部的速胜论调,认为东南只要尽起大军,就能犁庭扫穴的将明廷推翻,彻底完成中原统一。

苏泽写文章就是驳斥这种思想。

苏泽在文章中指出,攻占大明控制的城池,甚至从大沽登陆,再攻打一次大明的京师,都不是一件难事。

但是战争不仅仅是攻打下城市这么简单。

控制城市,收拢人心,建立组织,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

而一下子占领明廷这么大的地区,东南上下是否准备好了,这就是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准备好,接手了明廷的烂摊子,东南如果做的还不如明廷,那反而会加剧丢失北方人心,甚至会让后面的仗更难打。

同时在军事上,任何一次灭国级别的战争,都不是通过简单的一场战役胜利来决定的。

所谓战争的转折点,不过是时候对战争总结的时候,历史学家总结出来的罢了。

就算是长平之战,秦国也休养生息了很久,而且最后在灭楚的战争中也磕磕碰碰。

所谓秦出函谷关横扫六合,这不过是文学家的浪漫写法而已。

实际上的战争,都是通过一场场胜利和失败的积累,最后此消彼长,达成力量上的巨大差距。

在那个时候,其实最后一场战役已经不是决定性战役了。

苏泽拿出来的是魏晋灭蜀的战争,其实在蜀国灭亡之前,双方的实力已经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蜀国以赢很多次,但是只要输一次就彻底灭国。

而魏晋只要赢一次,那就可以灭蜀了。

如今东南和明廷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苏泽同时还在文章中驳斥了东南军方盛行的“唯武器论”。

这种想法认为东南的武器先进,就一定可以战无不胜,而船坚炮利正是之前东南新军战无不胜的原因。

苏泽在文章中反驳,认为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巨大,武器进步诞生了新的作战方法,也产生了新的战术。

但是战场上拼命的是人,指挥作战的也是人,控制占领地区,剿灭叛乱的也是人。

而恰恰在东南才起兵的时候,就是因为得到了南直隶浙江和福建的人心支持,才能战胜人数远胜于东南的明军。

如果迷信武器装备,却不重视民心,那结果就是和明廷一个下场。

李舜臣开始读这个文章的时候还不觉得,如今站在汉城城下的时候,他才觉得苏泽所写的都是真知灼见。

汉城已经唾手可得了,攻占汉城几乎没有任何难度。

可是进城了又要如何呢?

汉城是朝鲜最大的城市,放在整个东北亚,甚至于整个世界,汉城的人口都绝对能排进世界前二十的行列。

如此庞大的一座城市,进城之后要如何治理?

朝鲜国主已经跑了,总不能还用两班贵族来管理汉城吧?

那李舜臣这檄文发了有什么意义?

可如果不用两班贵族来治理汉城,李舜臣难道指望这帮从梁山带来的兄弟,还是逃难到济州岛上的朝鲜难民?

李舜臣第一次为了自己进军太快而苦恼起来。

憋了一个上午,李舜臣终于想出了办法。

他再次派人进城,宣布了自己要废除朝鲜王室,并且要废除两班贵族的一切特权,进城后要没收两班贵族的产业。

这道命令发布之后,整个汉城内立刻人心惶惶。

李舜臣围困了汉城,却装作兵力不足的样子,故意在城北减少了兵力。

果不其然,在发现李舜臣并不准备诏安两班贵族的时候,这帮虫豸终于放弃了侥幸心理。

但是他们也没有能力和勇气继续守城,于是最后从北城门冲出了汉城。

李舜臣命令军队象征性的追赶了一下,逼迫这些逃难的贵族留下了一部分财宝,就算是默许放他们离开了。

这下子汉城那些人立刻开始有默契的逃离,甚至有的家族会故意留下一些珠宝在车队后面,当做买路钱。

而李舜臣第二步的举措,是召集汉城附近的进步会成员,以及各大书院的代表,在汉城外开会,商讨如何接管汉城。

就在这个时候,王恭厂大爆炸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东南。

首席大臣徐渭拿着情报冲进大都督府,却看到苏泽正在院子里摆弄一颗树苗。

第242章 晚年不详第553章 解散国子监第657章 拼命第261章 盐法开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188章 大明形势大好!第062章 三角贸易第118章 长宁卫新貌第249章 回老家结婚,罢市第82章 织布机(求订阅!)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518章 都是东南的错!第242章 晚年不详第566章 睢阳第133章 风将起,雨绵绵第496章 未曾开发的宝库第048章 岳阳楼记第134章 倭乱的根源第486章 王恭厂大爆炸第253章 筹办婚礼第269章 文学的紫色被动第160章 掀桌子第182章 数学技能升级第85章 县衙情况(求订阅)第499章 马尼拉海战第041章 螳螂和黄雀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048章 岳阳楼记第369章 改土归流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278章 争在未来第240章 缉私第009章 寒菜粥第555章 关税第440章 交趾糖业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207章 航行澳门第491章 橡胶树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413章 新务救不了大明朝第367章 留学生们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为倭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494章 爹的事第611章 如司马懿故事第309章 吊民伐罪(加更求票!)第513章 内斗是大明特色第476章 东海贸易公司第153章 何谓正义?天降正义第367章 留学生们第555章 关税第667章 政治仗推一本朋友的书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门户开放第282章 使用国策改稻为桑第327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第488章 婆罗门和回教第613章 扮猪吃虎第601章 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377章 景王带不动第051章 邸报消息(加更,晚上还有)第684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中)(马上更新下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买办第92章 杀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订阅)第592章 曼陀罗花第466章 争湖广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221章 五星连珠第661章 兰州易帜第522章 东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246章 实证医学第451章 僭主第533章 活该第225章 诸夏夷狄论第216章 方若兰的舅父第631章 以史为鉴第174章 府试前的集市第259章 船,倭奴第92章 杀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订阅)第542章 富可敌国的于公子第456章 乏味的时代,激荡的世纪第539章 观政进士考试第119章 拍案惊奇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307章 两场大捷!第488章 婆罗门和回教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订)第061章 净海王第556章 内阁议事第255章 婚后二三事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315章 开会的“艺术”和艺术第197章 乡试魁首第577章 又在六国下矣第154章 大胜!何以酬功?第672章 最终还是练兵第97章 再破题第503章 弄不完的权第291章 戚家军,伏子第156章 “倭”乱未平
第242章 晚年不详第553章 解散国子监第657章 拼命第261章 盐法开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188章 大明形势大好!第062章 三角贸易第118章 长宁卫新貌第249章 回老家结婚,罢市第82章 织布机(求订阅!)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518章 都是东南的错!第242章 晚年不详第566章 睢阳第133章 风将起,雨绵绵第496章 未曾开发的宝库第048章 岳阳楼记第134章 倭乱的根源第486章 王恭厂大爆炸第253章 筹办婚礼第269章 文学的紫色被动第160章 掀桌子第182章 数学技能升级第85章 县衙情况(求订阅)第499章 马尼拉海战第041章 螳螂和黄雀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048章 岳阳楼记第369章 改土归流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278章 争在未来第240章 缉私第009章 寒菜粥第555章 关税第440章 交趾糖业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207章 航行澳门第491章 橡胶树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413章 新务救不了大明朝第367章 留学生们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为倭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494章 爹的事第611章 如司马懿故事第309章 吊民伐罪(加更求票!)第513章 内斗是大明特色第476章 东海贸易公司第153章 何谓正义?天降正义第367章 留学生们第555章 关税第667章 政治仗推一本朋友的书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门户开放第282章 使用国策改稻为桑第327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第488章 婆罗门和回教第613章 扮猪吃虎第601章 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377章 景王带不动第051章 邸报消息(加更,晚上还有)第684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中)(马上更新下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买办第92章 杀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订阅)第592章 曼陀罗花第466章 争湖广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221章 五星连珠第661章 兰州易帜第522章 东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246章 实证医学第451章 僭主第533章 活该第225章 诸夏夷狄论第216章 方若兰的舅父第631章 以史为鉴第174章 府试前的集市第259章 船,倭奴第92章 杀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订阅)第542章 富可敌国的于公子第456章 乏味的时代,激荡的世纪第539章 观政进士考试第119章 拍案惊奇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307章 两场大捷!第488章 婆罗门和回教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订)第061章 净海王第556章 内阁议事第255章 婚后二三事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315章 开会的“艺术”和艺术第197章 乡试魁首第577章 又在六国下矣第154章 大胜!何以酬功?第672章 最终还是练兵第97章 再破题第503章 弄不完的权第291章 戚家军,伏子第156章 “倭”乱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