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一)

成汭这个人占据着荆南地区(荆州),治所在江陵,三国的时候这里是刘表的地盘。

成汭很有点野心,一直想着和淮南的杨行密掰掰手腕,把对方的地盘给夺过来。

为此他广治水军,花了三年的时间建造大型战舰,并根据不同的作战用途予以命名。

最大的战舰为指挥舰(旗舰),上面高楼耸立,重门叠户,如同府衙,命名为“和州载”。意思是说可以把一个州给装进去,可见此船之大。

其他的战舰分别根据类型命名为“齐山”、“截海”、“劈浪”,很有一点当代海军舰船的风味。

成汭提前准备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能够给予杨行密致命一击。

现在朱温的信送到了,自己刚好可以顺水推舟,一方面可以名正言顺地搞扩张,另一方面又能落朱温一个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成汭不动则已,一动就一发不可收拾。

荆南大军水师齐出,舟师十万,沿江东下,气势汹汹向鄂州杀来。

成汭手下有个名叫李珽的掌书记出来劝谏,他对成汭说:

“我们的船太大了,每艘能够容纳甲士上千人,声势是很大了,但给养跟不上啊。

而吴(此时还应称为淮南,但为加深十国概念,自此后文一律称吴)兵机动能力特别强,大船根本追不上他们,如何能够取胜呢。

况且长沙的马殷、武陵的雷彦恭都是我们的世仇,我们倾巢而出,江陵空虚,难道不怕他们取我们后路吗?”

以上三段是在摆事实讲道理,下面开始提建议:

“不如我们派出大将屯扎在巴陵,与吴军隔岸对峙,坚壁勿战,如此一来不出一个月,吴军粮草供应不上,肯定会自己退去,鄂州的重围也就解除了。”

这个李珽是当时有名的文士,对成汭也是忠心耿耿,一席话说下来可谓是苦口婆心了,更难得的是这个人对当时的战场形势分析得十分透彻。

只可惜成汭根本没有听进去,他的目标不是解围鄂州,而是吞并荆南,李珽的一席话当然不可能引起他的兴趣。

不听人劝是要吃亏的。

成汭的水军还没有赶到鄂州呢,湖南的马殷、武陵的雷彦恭都开始行动了。

他们行动的目标正是成汭的老巢——江陵。

马殷和雷彦恭显然是提前商量好的,前者派出大将许德勋带领舟师一万多人,后者派出欧阳思带兵三千多人,一起到荆江口汇合。

两边合兵一处,奇袭江陵。

江陵的军队都被成汭带出来了,守城的人又不得力,没过多久,江陵城陷。

两边兵马攻进城后大肆劫掠了一番,抢了个盆满钵满,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成汭听闻消息后很是恐慌,手下的十万大军更是恐慌,因为这些人的家就在江陵,老家被人给端了,老婆孩子恐怕也是凶多吉少,他们能不慌吗。

如此一来,军心惶惶,全无斗志,后面的仗可怎么打呢。

成汭现在进退两难,而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后退,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了,希望能够打下新的地盘来安身立命。

李神福听说成汭来了,乘了一叶轻舟前去观阵,随后对手下诸将说了一句话:

“对方声势虽大,但往来调度全无章法,各部之间互不统属,简直是一盘散沙,消灭他们易如反掌!”

当即命令部将秦裴、杨戎带兵数千,乘小舟蚁附而上,与成汭战于君山。

以小击大,拼的就是机动性,成汭被吴兵围住一阵猛打,大船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大败。

为了扩大战果,吴兵打了一阵子之后开始放火,焚烧成汭的战舰,荆南兵大溃。

成汭见大势已去,仰天大哭,投水而死。舰队中剩余的二百多艘大船全被李神福缴获。

成汭一死,地盘瞬间被周围的军阀瓜分了。

其中荆南的治所江陵被雷彦恭占领,夔、施、忠、万四州被四川王建夺走,荆南这一路诸侯从此灰飞烟灭。

成汭打仗虽然不行,但治理地方特别厉害,他之前因为认一名姓郭的将领为义父,所以改名叫做郭禹,与华州的韩建同样以善于治政养民著称,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北韩南郭”。

成汭治理荆南政绩突出,辖区百姓安居乐业,民心归附,如果他没有进行这次仓促的远征,也许会和张全义、韩建等人一样可以优哉游哉地多活几年。

可惜的是,他的军事才能不足以支撑起自己的野心,那就只能黯然离场了。

荆南被瓜分后,陷入连年战火,特别是荆、鄂之间,后来被雷彦恭烧杀抢掠无数次,几乎成了无人之境。

成汭被灭,李神福继续围困鄂州。

鄂州城内的杜洪还在眼巴巴等着援军到来呢,他在城内堆积了很多干柴,与援军约定举火为号,里应外合打破重围。

这堆可燃物堆积的规模有点大,被李神福站在高处望到了,他对监军尹建峰说:

“看到城里的那堆柴禾了没,今天晚上我就把它给烧了!”

尹建峰说:“那些东西堆积在城内,你怎么能够烧的到呢?”

李神福笑而不语。

当天晚上,李神福派遣部将秦皋乘小舟到达滠口,这里是朱温援军屯扎的地方。秦皋爬到树梢,举起火炬在高处左右挥舞。

城里面的杜洪远远看到了,以为是梁军发出的信号,立刻点燃城内堆积的柴禾回应,回应的成本就是把前期堆积的燃料全都给烧光了。

问题是烧光了之后梁军竟然没有丝毫动静,这让城里面的杜洪很是摸不着头脑。

结果就是梁军和杜洪被李神福这么一闹,人心惶惶。

屯扎在滠口的韩勍见成汭败死,杜洪又不是什么中用的人,干脆一拍屁股走掉了,只剩下杜洪在鄂州城里哭鼻子抹泪地大骂梁军不厚道。

按这个形势发展下去,杜洪就要被平定了。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杨行密的后院起火了。

田頵经过充分准备之后,终于造反了。

………………………………………………

杨行密知道田頵要反,但没想到他反得这么快,而且还拉了两个人一起反。

田頵与自己的手下康儒不和,杨行密为了牵制田頵,擢升康儒为庐州刺史。

庐州是杨行密起家的地方,一般到这个地方任职的长官都是杨行密的亲信。

田頵心里犯嘀咕了,心想康儒肯定私下里向杨行密倒戈了,要不然怎么会被对方重用呢。

既然你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

田頵做事很直接,直接逮住康儒,杀了。

康儒临死大呼:“我死后,田公(田頵)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康儒说的是实话,因为他本人代表的是杨行密,如果田頵和自己好好相处,双方关系还有转圜的余地,如今田頵竟然杀人,这不是公开说自己要造反吗。

田頵就是要造反,他联系了自己的好兄弟安仁义,并给身在寿州的朱延寿去了一封信,约定共同举兵。

送信的人怕被人发现,化妆成商人赶往寿州。

走到半路上,被杨行密手下的将领尚公乃发现了。

尚公乃眼睛贼毒,盯着送信的人看了半天,说了一句:“这些不是商人,杀一个来看看!”

手下人手起刀落,砍死一个,从对方身上搜到了田頵写给朱延寿的信,立马向杨行密报告。

杨行密大惊,写了封加急信给李神福,让他从鄂州撤军,火速回援。

李神福说:“杜洪马上就要被我消灭了,能缓缓不?”

杨行密:“你再缓一缓,回来就见不到我了。”

李神福瞬间了然,开始退兵。

退兵是个技术活儿,玩不好就要翻车。

李神福号令军队,扬言奉命去攻打荆南,整治战舰。

当天黄昏,军队全都上了船,一声号响,舰队开拔,沿江东下,杀奔升州。

走到半路上,李神福才向军兵们宣告此行的目的是讨伐叛贼田頵。

士兵们听到消息后两眼冒火,为什么呢,因为田頵已经把他们的老巢升州给占据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可都在城里呢!

为了家人,拼命去!

大军走到半路,遇到了田頵的使者。

使者对李神福说:

“李公应该是个识时务的人,您的妻儿已经被田頵抓住了,现在你如果投降,打下来的土地可以两个人平分。如若不然,您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妻子儿女了!”

李神福根本不吃那一套,冲使者大喝一声:

“我跟着吴王从小卒开始干起,如今成为大将,这都是吴王的恩赐,怎么能够因为妻子(妻子儿女)而背叛呢。反倒是他田頵,也不顾忌一下自己上有老母,贸然造反,置自己的高堂于何处!”

也不多言,手起刀落,斩杀使者,整军而进。

手下人看到了,倍感激愤。主帅有必战之志,军士有舍身之意,战意更加高昂了。

田頵一看李神福不上套,有点恼火,派出大将王坛、汪建领水军阻敌。

双方相向而行,在吉阳矶这个地方碰上了。

李神福见到敌军,二话不说就要开打。

王坛、汪建两个大喊:“不慌打,不慌打,您看看这个人是谁再说!”

然后就把李神福的儿子李承鼐带出来了。

空气瞬间凝固。

这仗是打呢,还是不打。打得话儿子活不成,不打吧,军心可就要变了。

几乎是在刹那间,李神福喝令左右,射杀李承鼐。

李神福对杨行密真是忠心耿耿啊,有个这样的属下,真是杨行密之福。

李神福怒了,手下军兵更怒,一鼓作气击退敌军,王坛、汪建两个退走。

两人虽然暂时退了,但还在前边路上挡着,因为他们的兵多,可以跟李神福死耗。

李神福对诸将说道:“敌众我寡,应当出奇制胜。”

于是开始用计。

当天傍晚,李神福命众将主动出击,与宣州军大战一场。打得差不多了,佯装溃败,逆流而上逃走。

宣州军紧追不舍。

走到半路,李神福回头再战,顺流而下,冲着追上来的敌军猛杀。

当时王坛、汪建的旗舰上布满照明用的火炬,李神福下令,重点照顾亮火的楼船。

王坛、汪建两个受不了了,命令手下熄灭火炬,转移对方注意力。

事实证明这是一招臭棋,因为旗舰灭了火炬就没法指挥舰队行动了,而且这时候灭火等同于示弱,说明你打不过别人嘛,在气势上就已经输了。

结果宣州军士气大沮,军阵散乱。

宣州军灭火,李神福开始放火。

他现在顺流而战,又占据着上风向,火攻效果出奇得好,宣州军战舰被焚毁无数,王坛、汪建两个大败而走,退保皖口。

李神福得理不饶人,紧追上去,又打到皖口,大胜,王坛、汪建两名主将只身逃脱,宣州水军全喂了鱼虾。

在皖口战役中李神福俘虏了徐绾。

这个徐绾就是当时带着武勇都造反,兵围杭州的那个,杨行密把他用槛车关了,送给钱镠。

钱镠恨死了这个人,剖其心肝,以祭奠在杭州保卫战中阵亡的将士。

田頵听闻前线战败,大惊,亲自带领水军前去迎战。

李神福听说后抚掌大笑:“田贼不据城固守,反而弃城野战,真是天要亡他呀!”

李神福屯兵临江,坚守不出,任田頵百般挑战,就是不跟他打。

与此同时,李神福向杨行密汇报,请求派步兵出击,截断对方归路。

杨行密二话不说,派遣大将台濛率领步军夹击田頵。

这时候大将王茂章正在带兵攻打润州的安仁义,杨行密给他传话,说先别打润州了,你带着人去打田頵,先把他解决了再说。

王茂章是员猛将,接到命令后立刻从润州撤军,驰击田頵。

然而还没等到王茂章赶到,田頵已经被台濛斩杀了。没办法呀,杨行密手下的能人太多了。

事情是这样子的——

田頵是杨行密手下的元老级战将,战功赫赫,声名很是响亮,反观台濛,那就有点上不了台面了。

田頵听说台濛在自己身后捣乱,怒了。

留下精兵两万以及王坛、汪建率领的水军在芜湖抵抗李神福,自己则整顿军马前来教训台濛。

这时候的田頵依然实力雄厚,步骑、水军都能在当地称雄。

台濛十分小心,把军兵分成好几个方阵,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轮番交替扎营前进。

这就有点谨慎过度了,手下人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纷纷讥笑台濛的懦弱。

但有句话说得好:小心驶得万年船!

战场上的谨慎小心往往是胜利的前奏。

第九十章 朝廷与藩镇第三十章 群殴李克用(一)第八十章 暗流汹涌第十七章 崛起一个杨行密(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贝州城最终结局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围第一百八十章 罗贯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战第二百一十五章 书生意气第一百四十一章 杨刘争夺战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一百零二章 脑残的刘守光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四十八章 贱贱二人组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来脚往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进的陨落第五十六章 东征西讨第二百一十四章 无耻房知温第八十九章 王彦章出场第八十九章 王彦章出场第一百二十七章 锁城术第五十八章 征战鲁东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战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谜第一百五十三章 刘掞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战第一百三十一章 晋阳保卫战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一百六十九章 灭梁(一)第六十四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二)第一百零七章 朱温之死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称帝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十章 李克用与朱温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气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韬第一百零一章 朱温很憋屈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罗绍威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谦第五十六章 东征西讨第四章 兵锋所指——长安!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胜渡第八十章 暗流汹涌第九十九章 柏乡之战(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九十三章 内斗第九十四章 南汉帝国发家史(二)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一百章 柏乡之战(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乱第一百一十七章 乱战第三十一章 群殴李克用(二)第一百零二章 脑残的刘守光第七十三章 张颢和徐温第一百五十九章 晋将之冢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战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涂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谦第十二章 两个皇帝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五十三章 河东之战第四十六章 杨行密的安排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乱第一百二十章 徐温父子第三十六章 疯狂的李茂贞第九十七章 钱镠的那些事儿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结局(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极限运动爱好者李存勖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六十四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战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进的陨落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罗绍威第一百一十一章 灭燕(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彦章第一百七十二章 诸侯的应对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谦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亲王建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二百零九章 赶尽杀绝第四十八章 贱贱二人组第四十二章 郓兖之战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谜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韬第六十三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一)第二章 反了?反了!
第九十章 朝廷与藩镇第三十章 群殴李克用(一)第八十章 暗流汹涌第十七章 崛起一个杨行密(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贝州城最终结局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围第一百八十章 罗贯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战第二百一十五章 书生意气第一百四十一章 杨刘争夺战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一百零二章 脑残的刘守光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四十八章 贱贱二人组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来脚往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进的陨落第五十六章 东征西讨第二百一十四章 无耻房知温第八十九章 王彦章出场第八十九章 王彦章出场第一百二十七章 锁城术第五十八章 征战鲁东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战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谜第一百五十三章 刘掞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战第一百三十一章 晋阳保卫战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一百六十九章 灭梁(一)第六十四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二)第一百零七章 朱温之死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称帝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十章 李克用与朱温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气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韬第一百零一章 朱温很憋屈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罗绍威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谦第五十六章 东征西讨第四章 兵锋所指——长安!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胜渡第八十章 暗流汹涌第九十九章 柏乡之战(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九十三章 内斗第九十四章 南汉帝国发家史(二)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一百章 柏乡之战(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乱第一百一十七章 乱战第三十一章 群殴李克用(二)第一百零二章 脑残的刘守光第七十三章 张颢和徐温第一百五十九章 晋将之冢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战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涂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谦第十二章 两个皇帝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五十三章 河东之战第四十六章 杨行密的安排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乱第一百二十章 徐温父子第三十六章 疯狂的李茂贞第九十七章 钱镠的那些事儿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结局(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极限运动爱好者李存勖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六十四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战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进的陨落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罗绍威第一百一十一章 灭燕(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彦章第一百七十二章 诸侯的应对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谦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亲王建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二百零九章 赶尽杀绝第四十八章 贱贱二人组第四十二章 郓兖之战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谜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韬第六十三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一)第二章 反了?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