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营中出事

对于袁肃而言,说服陈文年、赵山河和王磷同三人之后,整个脱离二十镇的筹备工作算得上万事俱备了。虽然看上去仅仅只是三个人物,可就是这三个人物在他的计划当中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陈文年代表的是七十九标高层军官,赵山河代表的则是七十九标基层士兵,至于王磷同代表的却是滦州本地势力。

要想让一支军队从别人的名下转投到自己的名下,这三个代表性的因素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前两者是这支军队本身的影响因素,而后者则是军队转投之后需要应付的善后因素。

就在与王磷同谈过话的第二天,袁肃以前往第一营和第二营传达断辫命令为由,很早便离开标部大院出城去了。不过他并没有立刻前往第一营,而是绕道南城直接前往第二营。赵山河那边完全没有必要操心,只要传达一个命令下去,第一营自然而然会去执行。

之前袁肃便有打算去二营找何其巩谈话,只可惜上次让彭加勒的到来给耽误了。

事实上,就目前各方面的准备情况来说,他找不找何其巩都不影响自己计划的进展,毕竟何其巩在第二营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有陈文年、赵山河在七十九标内的支持已经足矣。

不过他倒是很欣赏何其巩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不像其他军官那样只是半斤八两的水平,对方可是军营中不可多得的真正的文化人、读书人。

虽然何其巩不像郭文远和葛金章那样容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他相信人总会随势而变,更何况自己与对方到底是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的。

在出城之前,袁肃先顺道去了一趟督练公所查看情况。前面一段日子里,尽管他不是每天都会在督练公所待上一整天,但仍然坚持做到每天带队晨跑甚至留到中午与民兵们一起吃午饭。只不过昨天因为国内局势大变,七十九标标部有种种事务需要处理,因此才没空前往督练公所督导训练。

刚刚来到督练公所营区的大门口,忽然听到营内有一阵吵闹声,两名在大门口值守的士兵还在向大营内不停的张望,正因为如此反而没能注意到袁肃的到来。~

袁肃正准备让跟着自己的杜预上前问话,然而还没等他开口,杜预已经打马上前喝问了道:“你们在做什么,营里发生什么事了吗?”

自从袁肃让杜预每天坚持读报纸、写评论之后,如今已经过去大半个月的时间,哪怕杜预在大的方面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善,可在平日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上却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最明显的一点那就是杜预不再是一副畏手畏脚、如履薄冰的样子,但凡与人来往的时候都能显得更为自然。

大门口的两名士兵听到喊声,连忙回过头来,在看到是袁肃和杜预之后,更是忙不迭的跑上前来帮忙牵住缰绳。

“营里发生什么事了,这是在吵闹什么?”袁肃翻身落马之后,立刻问道。

“回大人,是郭大人正在发脾气,我们也不清楚究竟是什么事。”一个士兵连忙回答道。

“郭大人刚刚才回营里,一回来就大发脾气,现在正在训话。”另外一个士兵说道。

郭文远自从被调到督练公所之后,进场就留宿在民兵训练营这边,只有偶尔标部有事才会返回标部。*昨天因为标部事务繁忙,因此郭文远回到标部住了一日,今天清晨就赶着回督练公所组织晨跑。

袁肃比郭文远要晚一点才出发,不过此时此刻太阳才露出一个尖角,以这个钟点郭文远应该带领民兵去晨跑了才是,怎么现在非但没有行动,反而还留在营里大发雷霆?按照他对郭文远性格的了解,对方绝对不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看来营中必然是发生了要紧事。

当即,他没有再多问什么,把战马交给士兵安置,然后带着杜预快步走进大营。

寻着吵闹的声音一直来到营内的操场,只见操场上列队集合了所有民兵,由于这里的操场面积太小,民兵们甚至都把队伍排到附近的巷道里面去了。郭文远和另外两名一营派来的军官站在民兵队列的最前面,他正一脸严肃的冲着面前众人厉声训话,而整个场面上竟鸦雀无声,气氛显得十分严谨。

“你们以为这是小事是吗?我告诉你们,在训练营里所有规矩都遵照军队的标准,所以这绝对不是小事。我真是没想到,昨天你们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举报这件事,换一句话说,你们所有人都在包庇他的行为。^”

袁肃走过去的时候,站在郭文远身后的一名军官先一步发现了他,这名军官立刻向郭文远低声提示了一下。郭文远回过头来看去,随后向袁肃的方向迎了几步。

“袁大人,你来了!”

“伯济,发生什么事了?”不等走近,袁肃已经迫不及待的追问起来。

“昨天训练营发生了一些状况,有一个民兵在下午训练结束之后离营至今未归。我已经询问过与此人熟络的人,据悉是因为家中突然发生事故,所以急着赶回家里去了。”郭文远简单的把事情情况介绍了一下。

“竟有此事?离营人员事先没有请假吗?”袁肃一脸肃然的说道。

从表面上来看,一个民兵因为家中突然有事而私自离营并非是什么重大事情,似乎犯不着因为这件事而大发雷霆。可是督练公所正式开始训练才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竟然就发生这样公然违反明令的事例,若是这个先河开了,日后还怎么能保证训练质量!

不仅如此,袁肃从一开始就打算将滦州民兵当作日后扩充兵力的来源,如果这些民兵没有一点纪律意识,那就让他苦心经营的训练变得毫无意义,同时更是埋下重大的纪律隐患。

相信郭文远同样是有这样的预感,所以才会如此重视这件事!

“昨日因为标部事务繁忙,我和葛仲文都没有留在这边,其他军官也都各自回营处理营务去了。高建阳只是昨日上午来过,中午过后便会说要去棉纺厂赶工,另外那些士绅子弟从大前天开始就没有来过这边,据说是因为时局变动,他们要帮家里料理一些事情。”郭文远叹了一口气,语气凝重的说道。

袁肃很清楚昨天确实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件事并不能责怨郭文远等人。

“你们不在,但总有士兵驻守在这里,难道此人甚至没有跟这里的士兵打一声招呼?”他继而又问道。

“我之前已经问过了,值勤的士兵全部不清楚这件事,他的同乡倒是说见过有人来营里找他,随后便慌慌张张的跟着来人一起离开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那时候正值训练结束之后,大家都能随意进出,所以没有人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郭文远补充的回答道。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纪律问题,无论如何都不能开了这样一个先例。”沉思了片刻之后,袁肃表情十分严厉的说道。

“大人放心,这件事我等一定严办。稍后我便带人去乡下寻人,不管家中发生什么事,既然已经入营而且又深知之前公布的明令,那就没有任何狡辩的口实。”郭文远郑重的说道,他说话时故意大嗓门,好让面前集合的那些民兵们也都能听见。

“此人叫什么,家住哪里?”袁肃问道。

“名叫王二牛,隆庄人。”

“隆庄?是鸣嘡镇的隆庄?”袁肃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二营就驻扎在鸣嘡镇。

“正是。”郭文远点了点头说道。

“正好,我要去一趟二营,顺便就去一趟隆庄把这件事解决了。你先去安排一下,今日的训练可以简单一些,但训练时间不能减少。”袁肃交代的说道。

“知道了,我这就吩咐下去。”郭文远立刻说道。

十几分钟过后,郭文远将督练公所这边的事务交代完毕,让那两名一营调来的军官负责继续带队训练,带上四名士兵跟着袁肃一起出城前往鸣嘡镇。

鸣嘡镇距离南郊不算远,一行人赶了半个钟头的时间就到达了镇上。

郭文远亲自上前打听了前往隆庄的路,正好有一名赶集的农夫要返回隆庄,于是带着这些新军官兵一起前往隆庄。由于军民x联防的事情早已在滦州城内传开,七十九标的名声得到一定改善,毕竟招募民壮为一些穷苦人家解决了一定温饱问题,因此老百姓们对这支官军的印象并不算坏。

隆庄是一个不算大的小村庄,前前后后一共只有五、六十户人家,彼此之间都很熟悉。农夫听所这些官军是要去找王二牛,立刻热情的介绍了起来。从对方口中得知,隆庄这五、六十户人家里有一大半壮丁都报名应征加入民兵训练营,而且大部分都被选上了。王二牛家中有兄弟三人,除了老大年龄过大之外,老二和老三分别被选中第一期和第二期入营。

第27章 ,开始进攻第15章 ,讨论武器第53章 ,陈宦真相第100章 ,连夜突进第30章 ,双面处理第69章 ,实业之想第3章 ,酒后亲王第98章 ,新的线索第4章 ,松坡百里第68章 ,军火事故第60章 ,训练方案第84章 ,实业赈灾第76章 ,慈善宴会第6章 ,讨价还价第26章 ,惊动中央第76章 ,慈善宴会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73章 ,放出风声第5章 ,时势之见第64章 ,临时告诫第7章 ,起义前夕第91章 ,别有阴谋第35章 ,群策群力第81章 ,行营布置第104章 ,水深火热第40章 ,宴席之间第93章 ,郑州事变第61章 ,学习方法第74章 ,铺路搭桥第11章 ,起事前夕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33章 ,擒贼擒王第15章 ,顺利突围第7章 ,初步探讨第49章 ,南北剧势第89章 ,前线准备第78章 ,矿务公司第20章 ,独立事宜第29章 ,洋河水库第57章 ,遇袁克端第17章 ,遇孙连仲第62章 ,张謇试探第80章 ,共和成立第15章 ,事发突然第103章 ,独断专行第66章 ,所谓顾虑第86章 ,给下马威第83章 ,陷义帝制第14章 ,最终谈和第29章 ,滦州驰援第48章 ,河南新策第77章 ,彼此利用第9章 ,世事难料第75章 ,赈灾募捐第19章 ,见宋教仁第99章 ,到突破口第10章 ,转危为安第29章 ,军纪之乱第53章 ,豫南对策第84章 ,长江之西第90章 ,改制共和第18章 ,局势变故第20章 ,越闹越大第86章 ,三旅番号第26章 ,声东击西第24章 ,人满为患第79章 ,再见其人第65章 ,说赵山河第72章 ,开营训练第93章 ,借机而入第90章 ,拉拢进退第54章 ,重庆变势第58章 ,分开进货第76章 ,各有活动第11章 ,入豫心思第81章 ,行营布置第89章 ,先入铺垫第16章 ,两头行动第53章 ,一战阴影第44章 ,事在北京第97章 ,日军困境第100章 ,连夜突进第79章 ,先礼后兵第23章 ,暗中行动第33章 ,不容忽视第40章 ,鸿门宴间第57章 ,军火清单第57章 ,华中绸缪第88章 ,控制战争第44章 ,对话叔父第39章 ,结交豪绅第40章 ,改变心思第76章 ,试重机枪第33章 ,擒贼擒王第89章 ,步步落实第24章 ,无心无意第118章 ,临别之谈第51章 ,英人扶持第85章 ,见何其巩第48章 ,河南新策
第27章 ,开始进攻第15章 ,讨论武器第53章 ,陈宦真相第100章 ,连夜突进第30章 ,双面处理第69章 ,实业之想第3章 ,酒后亲王第98章 ,新的线索第4章 ,松坡百里第68章 ,军火事故第60章 ,训练方案第84章 ,实业赈灾第76章 ,慈善宴会第6章 ,讨价还价第26章 ,惊动中央第76章 ,慈善宴会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73章 ,放出风声第5章 ,时势之见第64章 ,临时告诫第7章 ,起义前夕第91章 ,别有阴谋第35章 ,群策群力第81章 ,行营布置第104章 ,水深火热第40章 ,宴席之间第93章 ,郑州事变第61章 ,学习方法第74章 ,铺路搭桥第11章 ,起事前夕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33章 ,擒贼擒王第15章 ,顺利突围第7章 ,初步探讨第49章 ,南北剧势第89章 ,前线准备第78章 ,矿务公司第20章 ,独立事宜第29章 ,洋河水库第57章 ,遇袁克端第17章 ,遇孙连仲第62章 ,张謇试探第80章 ,共和成立第15章 ,事发突然第103章 ,独断专行第66章 ,所谓顾虑第86章 ,给下马威第83章 ,陷义帝制第14章 ,最终谈和第29章 ,滦州驰援第48章 ,河南新策第77章 ,彼此利用第9章 ,世事难料第75章 ,赈灾募捐第19章 ,见宋教仁第99章 ,到突破口第10章 ,转危为安第29章 ,军纪之乱第53章 ,豫南对策第84章 ,长江之西第90章 ,改制共和第18章 ,局势变故第20章 ,越闹越大第86章 ,三旅番号第26章 ,声东击西第24章 ,人满为患第79章 ,再见其人第65章 ,说赵山河第72章 ,开营训练第93章 ,借机而入第90章 ,拉拢进退第54章 ,重庆变势第58章 ,分开进货第76章 ,各有活动第11章 ,入豫心思第81章 ,行营布置第89章 ,先入铺垫第16章 ,两头行动第53章 ,一战阴影第44章 ,事在北京第97章 ,日军困境第100章 ,连夜突进第79章 ,先礼后兵第23章 ,暗中行动第33章 ,不容忽视第40章 ,鸿门宴间第57章 ,军火清单第57章 ,华中绸缪第88章 ,控制战争第44章 ,对话叔父第39章 ,结交豪绅第40章 ,改变心思第76章 ,试重机枪第33章 ,擒贼擒王第89章 ,步步落实第24章 ,无心无意第118章 ,临别之谈第51章 ,英人扶持第85章 ,见何其巩第48章 ,河南新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