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新帝之谋

江宁时有北伐之议,但主要时间都在海州督军的林缚,一直拖到永兴七年九月,都没有进行北伐准备的实际行动。

虽说山东半岛以南的海域,双方的水师时有摩擦,互有伤亡,在双方聚集兵马将近六十万的河淮地区,战后的平静期整整延伸了二十个月的时间,平静得叫敌我双方都难以想象。

荆襄会战后长达一年半时间的平静期,叫在荆襄会战之后受到重创的燕胡兵马,也因此获得难得的休养机会。

即使在南线战事最激烈之时,燕胡也没有停下向西扩张的步伐;天命(永兴)六年、七年,奚胡等族的归附,使得燕京直辖的骑兵规模回升到再次二十万众,荆襄会战损失的骑兵部分得到补充。

而在同一时间,淮东在东线、北方军团所辖的徐寿、沂海两个战区,一直都在整顿军备,但拖到永兴七年八月下旬入秋之时,都没有大规模扩编军备的迹象。

林缚非但耐着性子不着手北伐,入秋后还派数骑驰入涡阳、许昌,送来一纸勒令缩减河南六镇军规模的军令。

“这头妖狐,背地里到底打着什么主意?”两鬓霜白的元归政,疑惑不解的手按着垛墙,神情凝重的望着许昌城外的原野,林缚在徐寿、沂海方向迟迟的按兵不动,叫他们在许昌怎么都琢磨不透林缚的心思,“他难道就不怕时间拖得越久,淮东军的锐气也会受挫吗?”

董原率部北进,许昌还是残城一座,经过一年多时间,虽然艰苦,倒也恢复些模样。近城区域,也开垦出十数万亩麦田,入秋后,风吹拂,掀起来金黄色的穗浪。

只是相对于许昌周围将近九万规模的驻军,新垦出十数万亩麦田还算不上什么。

河南经过十数年的战事摧残,民众百不存一,除了随部北迁的家小,董原一年多来在许昌招募流亡、收养孤儿,总计得青壮不过三万余人,而在旧时,仅许昌府就有近三十万户民。

眼下的情况,许昌想恢复旧观,绝没有可能。

“林缚囚帝于都,已不再掩饰他的狼子野心。于他而言,当前之首务,乃篡谋元氏之天下。他退往海州督军,然无半点心思在整顿兵备上,无非是退到海州观望江宁的形势,”刘庭州长喟而道,“他如今满心在诛除异己上,哪里会有心思去想着北伐?”

余心源、程余谦都相继辞相告老,离开江宁;元翰成给软禁在寿州,平时想出王府都难;

虽说张晏、沈戎还在江宁,但实际已难有什么作为。手里没兵没粮,永兴帝及太后的政令连宫门都出不了。

шшш ▪ттkan ▪C○

董原虽然还掌握着河南四镇兵马,但岳冷秋掌握河南军的另外二镇精锐抵在许昌背后,而林缚一直没有放松对淮水中上游及南阳的防区建设,使得许昌兵马给隔绝在外。帝党在江宁给孤立起来,也无法得许昌兵马的援应。

元归政转过头来,看了董原一眼;将近知天命之年的董原,两鬓也有些许霜发,他脸色如水,沉而有威,眉头高隆,也不知道他在担忧什么。

刘庭州如此断然说林缚不再有北伐之锐志,而是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篡位称帝上——虽说这也是许昌诸人越来越多的猜测,元归政心底还是有很深疑惑:林缚年后才三十有二,不至于三五年的耐心都没有,但是林缚迟迟不着手北伐也实难找到其他解释。

林缚拖延北伐的时机,不仅使北燕得到喘气的时机,还叫曹氏在川蜀有足够的时间站稳脚跟——可以说,林缚拖得越慢,就越失去北伐的先机。

起初,大家都以为林缚会在荆襄会战过后整顿半年时间就会着手北伐之事,那时北燕元气大伤,士气低落,而曹氏在川蜀根基不稳,根本就不敢直接从西翼出兵牵制淮东在两湖的兵马,无疑是一鼓作气北伐收复中原的良机——谁都没想到林缚一拖都快两年时间过去,还没有要动手的样子。

曹氏全族退入川蜀已有两年时间,特别是荆襄会战之后,北燕虽说没有将关中还给曹氏,曹氏也没有接受北燕的蜀王之称,但暗中联合之势是明眼人心知肚明的。

北燕封陈芝虎为秦王,使守关中,以实际行动减轻曹氏在川北的军事压力。虽说曹氏得两川的时间也有七年之久,但早期曹氏的重心还是在北、不在南,还是用降臣、原川东制置使秦宗源治川东、川南等地。

这两年时间来,曹氏得以集中精力,将势力往川东、蜀南发展。

今年入夏之后,曹义渠更是借口秦宗源暗置甲卒、心存谋逆之心,不奏江宁而诛秦氏之族。

这一事件实际表明曹氏已经彻底掌握川东;只是林缚对秦宗源之族被灭一事,反应出奇的冷淡,只是下令要曹义渠将秦氏旁支移来江宁,也无意追究曹义渠擅杀之罪。

这一系列事情,似乎表明林缚无意激化与曹氏之间的矛盾……

****************

这时一队百余人左右的车马从西北方向缓缓行来。

许昌的西北方向,即是河中府。这队车马虽从河中府过来,但非北燕的使臣,而是秘密从关中、河洛借道来许昌的曹家特使任季卫。

董原、刘庭州、元归政齐聚许昌城头,就是翘首盼望曹家特使过来。

有数骑飞马往许昌城驰来,任季卫确在车队之中。

“曹义渠政事依仗任氏四杰,庭州、归政,你们是否与我一样,早有领略任氏四杰风采的心思?”董原眉头展开,侧身问刘庭州、元归政。

刘庭州默不作声,任季卫秘行许昌的意图,事先双方已经有过沟通。没有一定程度的默契,曹义渠怎么可能急于派这么重要的人物秘使许昌?

曹义渠六月时诛杀秦宗源全族,其一是要彻底控制川东,其二就是要试探江宁的态度。

前川东制置使秦宗源在永兴元年战败降曹氏,失去对两川的割据。不过,曹氏当时对川蜀的控制很有限,仅有大将魏世延率一万精锐驻守渝州。而其在关中的根基之地,又受燕胡的威胁,江宁当时提出联曹抗虏之策,曹氏就顺势接受川陕总督的任命。

在这个背景之下,秦宗源战败降曹一事,也就给双方刻意忽视,反而能在永兴年后出任两川宣抚使司。虽说兵权给削弱到极点,但秦氏在两川,特别是川东的根基仍深;曹氏早期在渝州所驻的一万兵马,实际上还远远不足“强龙压死地头蛇”。

在后期,江宁这边也刻意想帮助秦氏恢复势力以制衡曹家——曹义渠这次以雷霆手段诛杀秦氏全族,说白了就是对江宁的挑衅,抢先下出一手棋,看江宁的应手。

要是林缚不急于称帝,这次对曹家的态度怎么可能如此软弱?

当然迹象也不仅这一个;程余谦的辞相告老、明哲保身,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程余谦此时虽没有什么大功绩,但在陈西言之后居政事堂首相之位,恰是他这半辈子以来观风望势之能,非其他人能及。

正是判断林缚近期有可能会废元称帝,曹义渠才会急于派任季卫秘密经关中、河洛迂回来许昌联络。

刘庭州、元归政随董原下城迎接任季卫入城。

许昌商民极少,故而也不怕淮东有眼线渗透进来;再者曹家还是元越所封之臣,曹家派人到许昌,即使消息泄漏出去,也没有什么担心的。难道掩饰得再好,淮东真就相信他们跟曹家没有一点联络?

任氏四杰成名颇早,但任季卫也只是四旬年纪的中年人,穿着一袭寻常的青袍,山羊胡子稀疏得很,其貌不扬。

要不是有此前秘密潜使渝州的元锦生相随,元归政都怀疑眼前这人真是少年时与执掌殖商银庄的王成服齐名的关中才俊。

刘庭州、元归政与董原打量任季卫,任季卫也借行礼之际打量董原、刘庭州、元归政三人。任季卫虽然没有见过元归政,但其父、曾任左都御史、当年西秦党的领袖人物任旉对元归政却有着极高的评价,认为他要是不出身勋贵,成就未必在当年苏护之下。也恰恰是元归政身具才略,又自视甚高,这些年来才折腾得厉害、甘心雌伏、富贵终老。

董原能以一小吏而崛起掌封疆权柄,自然也绝对不是能小视的人物——便是这样的才俊,特别是董原早期掌握的兵权,一直都重于林缚,但是这些年来在淮东的压制之下始终没有办法抬起头来,使得任季卫并不认为川蜀占有峡江之险就能对淮东掉以轻心。

“曹督使季卫来许昌,实有一物要呈交诸位大人同阅。”任季卫在随董原入城后,在驿舍刚坐下,没有太多的试探,就开门见山的进入主题。

许昌如今是什么状况,任季卫离开河中府后一路往南行来,都能亲眼目睹;董原也没有办法在任季卫面前装腔作势,只说道:“还请任大人示下……”

任季卫从随身所藏取出一方明黄锦绸,展开在桌上,映入眼帘却是刺目的三行血字:“谕蜀督曹义渠及蜀地将卒知悉,崇国公、枢密使林缚惘顾皇恩,专擅朝政、任人唯私、欺凌宗室,禁嫁宗室女,意欲私占……”

董原、刘庭州、元归政三人看了心里一惊,没想到任季卫带来的竟是勤王血诏。

所谓禁嫁宗室女,是指太后年后有意将阳信公主许给崇安侯世子为妻一事。这事传出风声,据说林缚送了一柄刀到崇安侯府上为贺,吓得崇安侯率一家老小到宫门前跪拒婚事,又赶紧使刚刚成年的世子娶了林续禄的幼女,才使这事不了了之。

董原心里虽惊,但还能坐得住,只是疑惑的看了任季卫一眼。

“七月上旬,有山民越蜀山入渝州,自称受内侍使张晏所遣,要求见曹督;曹督见之,得看此诏。曹督知此事非同小可,特遣季卫来许昌,与诸位大人商议……”

听任季卫这么说,元归政便知道这血诏多半是假的。张晏再蠢,能派人出江宁,也应该先来许昌,怎么可能舍近求远、先派人潜往渝州联络?退一万步说,就算这封血诏是真的,林缚不废永兴帝自立,这血诏跟废布一块有什么区别?林缚在荆襄备有重兵,曹义渠敢率兵马沿峡江东进吗?

曹义渠叫任季卫随身带着血诏,无疑也表明他对血诏的轻视态度。

“林缚专擅惹得怨声载道,也是天下皆知之事,但是这封血诏非同小可,虽说是帝亲书,但没有用印,外人说这是假,我们又怎么去辨其是真的?”董原问道。

“虽说帝诏此时已经无法出京,但想来诸位大人身边应存有帝以前所发的诏书。即便没有用印,是真是假,比对便知,”任季卫说道,“再者,诏之真假,不在外人怎么看,而在于董大人心里,以为此诏是真是假。”

董原忍不住要笑,任氏四杰的老三任叔达便以伪造古人书笔而闻名;这时候纠结血诏的真假也没有丁点意义。

任季卫拿出血诏来,只是表明曹家在将来的形势发展中有意掌握主动。

董原并无意直接跟任季卫深谈,宴过之后,便与刘庭州先离去,而将元归政留在驿馆里陪同任季卫。

过了子时,元归政才跟任季卫告别、来行辕见董原;刘庭州也在董原的行辕里,等着元归政过来。

“倘若林缚废帝自立,曹家有意在渝州另立新帝,希望许昌能共拥之……”元归政说道。

“任季卫有说曹家有意立谁?”刘庭州焦急的问道。

虽说永兴帝及其二子都给软禁在江宁,但元越高祖一脉历经十三代的繁衍、传承,“鉴”字辈的宗子就有两千余人。“鉴”字辈宗子虽说在燕胡南侵后给诛杀了大半,但依旧有好几百人分散各地。

虽然跟庆裕、德隆、崇观、永兴四帝的血脉亲缘有近有远,但这些宗子至少都是元越子孙,倒不愁找不到拥立的对象。

刘庭州对元氏忠心不改,甚至想筹划使永兴帝二子逃出江宁,但此计所行甚险,即使拥立其他元氏子弟,他也是极重视血缘之亲疏——董原才不会在意拥立的对象,不管谁都不过是个傀儡。

董原眼睛盯着铺在长案上的地图。

曹家在蜀地巩固根基,也就两三年的时间,还谈不上根深蒂固,麾下兵马也就恢复到十三四万人,甚至还不及其据关中鼎盛之时,更不能跟淮东四十万精锐相比。但曹家敢有另立新帝的野心,说到底还是依仗川蜀的特殊地形。

川蜀才是真正的四塞之地,淮东打不下关中,要想对川蜀用兵,只能从荆州、夷陵沿扬子江西进入蜀。渝州以东的峡江通道十分的狭窄跟险峻,曹家只要在峡江的上游、在渝州以东诸城填以三五万精锐,就能将淮东精锐封堵在川蜀之外。

淮东兵马再多、再精锐,想强行破开峡江天险,也是极其艰难,更何况淮东在北面还要受北燕在山东、关中兵马的牵制,也没有可能全力对川蜀用兵。

另外,就是川蜀要比关中富庶得多。

关中虽是六朝立都之地,但从陈朝起,关中就因耕殖过度而日益败废,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泾渭等水不旱也是小大涝不断,使得关中近二三百年来已成西北苦寒之地。

关中虽最多时拥八百万之民众,但实际的军事潜力不强,而两川,仅川西坝子就有三四百万亩良田、三四十万户人家。

曹家入蜀后,就不差养兵之粮,差就差根基之不足。故而曹义渠才考虑在林缚篡元之后,不急于自立,而是要另立元氏子孙为新帝、笼络两川的人心——林缚行新政,几乎把旧有的士绅势力都得罪干净,江淮浙闽及两湖的士绅阶层无力反抗林缚所推行的新政,但两川等地的士绅则生出抵触之心,实际使得曹义渠在渝州另立新帝,具备人心基础。

董原也是无比羡慕曹氏所具备的天然优势,他要是能占据川蜀这么有力的地形,统治四五百万蜀民,即使不能取天下,保一角之地还是有把握的。

对曹义渠有意在林缚篡立之后,在渝州另立新帝,董原只是苦笑一下,说道:“曹义渠倒是野心不小啊,也想学淮东‘奉天子以令不臣’!”

“林缚有篡位之心,天下可共击之!”刘庭州说道。

刘庭州不会天真到不知曹义渠的野心,但林缚真要废帝另立新朝,他就只能指望据川蜀之险的曹家能另立新帝,保存元氏的正统血脉——

董原抬头看了刘庭州一眼,对刘庭州他也是略感头痛——这个老家伙,甚至想唆使许昌清君侧。董原不叫刘庭州与任季卫多接触,就是怕刘庭州主动将许昌的底子卖个干净。

董原倒不是不想另立新帝,但许昌南面一川平马,淮东从南阳、寿州、淮阳对许昌用兵,毫无遮挡。岳冷秋的态度虽说还暖昧不明,但以岳冷秋的性子,绝对不会搏险,不然林缚怎么放岳冷秋出镇涡阳来牵制他们?董原知道他要是在许昌另立新帝,根本就挡不住淮东集中全力的一击。

更为重要,许昌粮草还远不能做到自给,仅凭八九万兵马,是远远没有资格另立新帝的,更不要说起兵清君侧了。

但是,一旦林缚篡位称帝,而曹家在渝州另立新帝后,许昌是继续隐忍,还是旗帜鲜明的拥立渝州所立之新帝,是一个叫人无法轻易下决定、却又必须立即做出决定的选择。

以往,董原或许会选择隐忍,但林缚勒令河南诸镇缩减兵额的军令传来,也是叫董原想隐忍也没有办法隐忍了——总不能等河南诸镇兵马都削净之后,再做选择吧?

“林缚勒令河南诸镇缩减兵力,岳冷秋在涡阳、正阳已经安排邓愈、陶春琢情裁减兵额,”董原说道,“庭州、归政,你们怎么看待这事?”

“邓愈、陶春二部,不挡兵锋,他们要自裁兵权,由着他们去,”元归政说道,“然而东线拖延着不北伐,使得北燕得喘息之机,北燕不仅东线兵力大增,便是许昌所挡河淮西线之敌,周知众所部兵马也增至六万众,此外北燕在洛阳又备下两万精骑。许昌兵力再裁,无力制敌……我看,不予理会就行。”

“怕就怕江宁那边直接扣粮啊,”董原蹙着眉头说道,“总不能硬着头皮叫大家饿着肚皮硬扛吧;曹家据川蜀富庶之地,但不愁粮草匮缺……”

“董督是想?”元归政有些能明白董原的意思,但也希望有些话是董原直接说透。

许昌这两年来屯垦,缺丁壮、铁器及畜力,也就开垦十数亩麦田,每年能收麦不足二十万石,除了屯丁及家小消耗,能补为军粮、每年也就十万石粮而已,远不足供九万战卒食用。

这么大的差额,江宁那边一卡脖子,许昌就要瘫痪在那里,根本没有挣扎的余地。

河南诸府皆残,但离许昌最近的河中府,由于梁成翼长期治之,农耕未受大破坏,还容纳大量的流民涌入,战后的丁口堪至一度突破百万,丝毫不弱于战前的人口水平。

河中府每年多挤出二三十万石粮来供应许昌,倒不是特别困难之事。说到底,董原是想河中府能向许昌暗中供粮——但是,许昌、河南是敌对双方,在林缚没有正式篡位、还“奉天子以令不臣”之时,董原又怎么敢将私通敌国的把柄落到淮东手里去、又怎么敢做出头椽子叫淮东抓住借口猛打?

当然,也不是没有折中的手段。

曹家退出关中,倒也不是真就甘心放弃关中。两年多前,曹家除了主力兵马南撤川蜀外,在关洛之间山区,还留下少许精锐兵马以事游击、牵制等事。

即使曹家此时与北燕暗中媾和,曹家也没有将关洛诸山之间兵力全部撤出的意思,反而加倍联络、组织关洛诸山之间的山民流户,只是直接的冲突跟摩擦减少了。陈芝虎及周知众在关中、河洛,虽说不再派兵进剿,但封锁还是未撤——毕竟谁都希望将主动权抓在自己的手里。

在河中府南面、在许昌西面,伏牛山就叫一支五千人左右的盗匪盘踞,实际上暗中受曹家遥控。曹家要在渝州拥立新帝,自然会与北燕有所默契,董原不希望有把柄落到淮东手里,不能直接从河中府购粮,但收编伏牛山间的这路匪军、得到他们储备在伏牛山间的粮秣,则能完全叫淮东抓不到把柄……

不过,具备怎么谈,董原还是要元归政出面,他早先部署在伏牛山东麓的兵马,也恰是受元归政节制的梁成栋所部。

元归政思虑良久,也晓得许昌不解决粮食问题,将一点主动权都拿不回来,而曹家有心在渝州新另立帝,没有北燕与许昌在北面牵制淮东军主力,也担心淮东将主要兵力西调去对付他们……

第119章 礼山第71章 俘将第71章 野心第61章 党同伐异第10章 入瓮第五十五章 夹藏私带第十七章 肥差任选第46章 不过空城第121章 闻信惊雷第49章 追敌第100章 江宁霜寒第34章 铁流第52章 胡子叔叔第27章 结营第40章 败仗跟蠢仗第115章 轻而易举第38章 臣子忠心第96章 军食第73章 联兵方案第57章 竹堂家事国事第155章 风起第38章 入冬第133章 主公第六章 杀威风第83章 帝心第103章 定策第5章 狗官第67章 洪泽旧事第50章 驱狼吞虎第十二章 江宁商号第141章 北风第54章 四人洞房第62章 林族利益第57章 好快第48章 雪天围猎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贵途第74章 淮东军制第39章 特使驾临第十四章 东阳乡党第31章 江岛布局第62章 窥一斑第六十一章 袭营第37章 迁族第136章 屈意逢迎第147章 崇国公第十二章 江宁商号第一章 江宁途中(一)第22章 月色交心第42章 政务第40章 败仗跟蠢仗第16章 粮荒第34章 铁流第49章 战势第67章 牙人难做第71章 南阳第93章 老妖婆第54章 残败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100章 浙南战场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七十五章 孰不可忍第12章 三月之谋第6章 天下乱局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训之死(三)第二十章 诱杀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76章 战地数故人第75章 手段第23章 雪夜话淮王第43章 入城抬棺第132章 江滩第一章 乡野豪族第107章 海攻第42章 东西虚实第78章 密议出兵第74章 夺岛第61章 北伐序幕第十八章 私养寇兵第9章 东海寇入袭第十三章 搅局当然一巴掌第41章 撤兵第120章 兵户总册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68章 战争阴云第34章 开馆设学第24章 战后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训之死(三)第128章 白河滩溃敌第37章 体用之议第66章 梁成翼南逃第43章 入城抬棺第112章 荆州攻防第九十五章 后院燎原第28章 东州都督府第137章 配刃第6章 天下乱局第50章 暗门之谋
第119章 礼山第71章 俘将第71章 野心第61章 党同伐异第10章 入瓮第五十五章 夹藏私带第十七章 肥差任选第46章 不过空城第121章 闻信惊雷第49章 追敌第100章 江宁霜寒第34章 铁流第52章 胡子叔叔第27章 结营第40章 败仗跟蠢仗第115章 轻而易举第38章 臣子忠心第96章 军食第73章 联兵方案第57章 竹堂家事国事第155章 风起第38章 入冬第133章 主公第六章 杀威风第83章 帝心第103章 定策第5章 狗官第67章 洪泽旧事第50章 驱狼吞虎第十二章 江宁商号第141章 北风第54章 四人洞房第62章 林族利益第57章 好快第48章 雪天围猎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贵途第74章 淮东军制第39章 特使驾临第十四章 东阳乡党第31章 江岛布局第62章 窥一斑第六十一章 袭营第37章 迁族第136章 屈意逢迎第147章 崇国公第十二章 江宁商号第一章 江宁途中(一)第22章 月色交心第42章 政务第40章 败仗跟蠢仗第16章 粮荒第34章 铁流第49章 战势第67章 牙人难做第71章 南阳第93章 老妖婆第54章 残败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100章 浙南战场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七十五章 孰不可忍第12章 三月之谋第6章 天下乱局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训之死(三)第二十章 诱杀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76章 战地数故人第75章 手段第23章 雪夜话淮王第43章 入城抬棺第132章 江滩第一章 乡野豪族第107章 海攻第42章 东西虚实第78章 密议出兵第74章 夺岛第61章 北伐序幕第十八章 私养寇兵第9章 东海寇入袭第十三章 搅局当然一巴掌第41章 撤兵第120章 兵户总册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68章 战争阴云第34章 开馆设学第24章 战后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训之死(三)第128章 白河滩溃敌第37章 体用之议第66章 梁成翼南逃第43章 入城抬棺第112章 荆州攻防第九十五章 后院燎原第28章 东州都督府第137章 配刃第6章 天下乱局第50章 暗门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