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窥一斑

bookmark

听得姐姐说南洋航开辟到现在,就将数以十的生丝、茶叶、盐铁等货物运往南洋诸岛,得利除四十万石食粮外,还得近八十万两金银,而且这些都投在夷洲岛的开发上。

“去年永嘉、会稽、徐州战事前后,淮东兵力都很吃紧,既然南洋得利如此之厚,为何不优先用来招兵买马?”宋博疑惑的问道。

徐州战事前后,淮东在徐泗地区部署战卒约五万人左右,相比较当时南涌来的燕虏,势薄兵寡。既然能每年从南洋获得四五十万石粮跟近百万两银,不急于开发夷洲岛,就能在淮泗地区增加五万战卒。

“厚积而薄发,”此时淮东更多细微处的军政都无需再瞒宋家,宋佳说道,“总结到六个字上,‘高筑城、广积粮’也,不到紧迫需要时,淮东都会优先将银子投在治政上,就像当初淮泗战事之后,淮东每年还能从津海粮道里取几十万两银子,也是优先用来修捍海堤。要没有捍海堤,实难想象淮东这两年能安置下这么多的人?”

“淮东修捍海堤,当真是好气魄——也是淮东修捍海堤,父亲才彻底连晋安也不去,一直都托病留在泉州。”宋博说道。

宋佳微蹙着眉头,心想:也许在她回来之前,父亲就看得透彻,就知道要做怎样的选择,但未必能说服族人,才拖到现在的吧?

船泊岸,赵青山、孙尚望亲自到码头来迎接,下船来,宋博向他二人作揖行礼:“宋博见过赵将军、孙大人!”

赵青山出身上林里,早年就是江东左军五将之一,如今统帅靖海第一水营,在南线负责对闽东沿海的袭扰,宋博对赵青山自然不陌生,只是未曾谋过面。

孙尚望长期都留在津海,永兴元年秋季,弃守津海,孙尚望才南下到夷洲任职,这才一年稍多一些时间。就是在一年稍些的时间里,在孙尚望的主持下,淮东硬生生的往夷洲岛迁了近十万人。

宋博只晓得孙尚望是破落的秀才出身,倒没有想到很有治政的才干。孙尚望也恰恰家道中落,迫于生计,四处流离,才较寻堂士子识尽人间疾苦。

“明州失陷后,夷洲不能独守,浙闽大都督府就决定弃岛焚城,要将夷洲变成残土、废土,倘若看到今日的情形,当初就不会费那么力气了。”宋博恭维道。

“奢家还是给我们制造了好些麻烦,不然年前就要置府的条件了。”孙尚望说道。

“置府?”宋博疑惑的问道。

“暂时置府的条件还不成熟,会在东部以及中南部设宜阳、南囤、新营、凤山等四个屯片。”孙尚望说道。

“……”宋博疑惑的看了姐姐一眼,他初来乍到,代表宋氏过来投附,有些话就不宜说得太白。

金竹溪沿岸,位于夷洲岛西北部,是最早的聚集区。奢家前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数十年的囤荒垦种,已经是熟地,即使奢家撤出时,大搞破坏,大量的屋舍给烧毁,但只要将人迁进来,相对来说容易迁适应——但夷洲岛其他地区都是瘴疬横行的生蛮之地,北人迁入,极易患疾,淮东一开始就分散开发四处屯区,多少有些急进了。一旦大片染病,损失必然惨重。

孙尚望看出宋博眼里的疑虑,苦笑道:“夷洲为蛮荒瘴疠之岛,古就有言,生民难居其地,患疾就九死一生,人皆视为畏途。但总体说来,身强体壮者,不易患疾;在南方泽湿之地生存久者,不易患疾;饮水吃食净洁者,不易患疾。夷州城周遭,处群山之中,得四十万亩地已经是十分的不易,还想迁更多的人上岛,就必然要在岛西部、中南部开辟屯区。先派遣过去,是工辎营的辎兵及役营的苦役、流囚等,饮食作息,都有严格控制。半年多时间来,虽不时有患恶疾者,但只要医治、隔离及时,都没有形成大患。即使患恶疾,也是十之八九都能医治……”

虽说徐州确定下来要向淮东钱庄支借三百万两银用于整顿民生、恢复,但由于徐泗地区涌入太多的难民而处于战区,人口就太密集了,将人口南迁是长期要坚持下来的策略。

浙郡能安置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永嘉、台州、明州、会稽等沿海、沿江等地,大体都已经在淮东的手里——富裕的土地也很有限。

将来即使打下浙西,实际上也不能在多山少田的浙西安置太多的丁口。包括环太湖平原、江宁、东阳、维扬等地,人口都相对饱满。唯有面积差不多比海陵、淮安两府加起来还要大的夷洲岛,有上千万亩的平田资源处于未开发的状态,林缚怎么可能因为瘴疠横生而放缓夷洲岛的开发呢?

闽东地区的八姓势力格外的庞大,整个闽东地区,几乎有七成丁口追根溯源,都能跟八姓扯上关系。即使将来剿灭奢家,但不可能将上百万人口的八姓势力都连根拔除掉。

夷洲开发起来,从淮泗等地大规模迁入人口,实际是大规模的改变东南地区的人口结构,也利用淮东将来对闽东地区的统治。

后世以为瘴疬就是疟疾,主要是蚊虫叮咬而传播的污染病。当世只要能将蚊帐推广开,染病率就会大幅下降。早期迁入的人口,加强饮食卫生等作息习惯的管理,都能有效控制疟疾的滋生。

再者瘴疬也非无药方可治,搜索医书,千年以来,治瘴的药方就有十五六种,淮东也往夷洲岛投入大量的医药资源——种种手段用下来,即使远不能彻底的杜绝瘴疬,也能将损失控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一旦夷洲岛形成一府数县数十万人口的居住规模,又依托南洋航线,成为崇州、明州与南洋诸岛衔接的跳板,即使宋家这时不投向淮东,奢家也将失去依赖闽东沿海地区跟淮东对抗的可能。

宋博进岛,只是粗略的看过表面,孙尚望不吝啬言语,介绍起夷州岛开发的一系列细节,要让宋博从根本上晓得,至少东南的形势已经不在奢家了。

这时有一艘大船从金竹溪上游过来,没有在夷州城停靠的意思,到近处才看见船舱黑黝黝的所装都是煤石,直接往溪口行去,看样子是要直接出海。

“这煤石是运往哪里?”宋博问道。

“崇州?”孙尚望答道。

“淮阳也产煤,素来都在淮东的控制之下;从淮阳运煤去崇州,不是比夷洲方便?”宋博说道。

“看上去淮阳、夷洲远,但内河船慢且小,海船行速快而船大,相比较下来,夷洲的煤到崇州还廉价一些……”孙尚望介绍说道,“再说淮阳的煤也略有不足。”

前朝时,淮阳煤就供江宁、维扬等地,盛时达百万石计,此时竟然不足供崇州,想想也叫人感慨。

看着运煤船的大小,载量差不多有四五千石,五支高桅耸立入云——淮东运煤都奢侈的用上五桅巨船,宋博实难想象还有哪家势力能有资格与淮东在东海之上争雄?

已经不是输赢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资格的问题——想到姐姐之前说过燕胡在登州有发展水营的决心,这时候想:这会不会是淮东的陷阱?

淮东的造船资源要远比燕胡富裕。

即使燕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建成水营,甚至还会取得一系列的胜仗,但只要一败,燕胡水营就会元气大伤,而依淮东的造船能力,败上十回八回,都未必会伤元气。

*************

说到发展水营,燕京城里也是争议纷纷。

既然视淮东为劲敌,那往淮东派遣密探、暗桩,搜集淮东的情报,就是理所当然之事,对淮东的认识,自然也是越来越清楚。

徐州失利,使得淮东的徐泗防线变得整固,燕胡在山东、河南一线转攻为守,但淮东在庙山岛、津卫岛等岛屿为基地,部署水营兵力,将触手始终伸进渤海湾不收回来,就叫燕京城里有如芒刺在背,终日难安。

庙山岛距登州城就十余里,津卫岛离津海城更近,都不到十里;淮东在这么近的距离部署精锐战力,随时能够袭扰从辽阳到即墨的数千里沿海线。

更为恐怖的,淮东兵马通过海路转移的速度相常快,也非常的隐蔽跟自由。

奢家在浙东、浙南的战事接连失利,就是燕胡不得不深思的前鉴。

十二月下旬那赫雄祁给调到山东东部,就有卫戍海疆之意。从登州、莱州、沧南、津海、昌黎、榆关、辽阳以及金州等地,山东以那赫雄祁为首;从榆关到沧南,以叶济白石为首;辽阳、金州也都用宿将,建立一要简陋的海疆防线,就是为了防备淮东兵马从燕蓟、两辽等腹心之地进行大规模的登陆。

叶济儿在这条防线上投入十万兵力,其中更有东胡精锐骑兵四万众,代价不可谓不高。而淮东这时在津海岛、庙山岛投入的兵力只不过数千人而已。

要将淮东战卒从这些海岛驱逐出去或者剿灭,燕京城不直接掌握一支强大的水营力量不行,淮东的造船能力如此之强,燕胡拿什么跟淮东拼水营?

第31章 济州新世界第26章 得与失第78章 少年子第25章 陆七零三镇师第49章 南门之变第70章 淮山第九十九章 族仇家恨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书第66章 意外升官第21章 断粮第11章 行军第31章 江岛布局第105章 决心跟信心第135章 暴雨将倾第98章 留后处置第23章 归尘第66章 淮阳行第5章 黑水洋第48章 营破第64章 溃击第15章 抵达津海第24章 淮东制置使第93章 大婚之夜第17章 开城门第63章 盲点第88章 不堪一击第103章 定策第84章 尽歼第95章 左右为难第131章 夜下血流第10章 入瓮第43章 左军五营第八章 江宁有豪宅第二十四章 秀手杀人刀第13章 兵援第156章 观火夜谋第34章 杀或不杀第二十四章 烈义家仆第13章 兵援第69章 不臣第31章 求援第四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32章 水煮田鸡第45章 奢家获捷第2章 新学第41章 撤兵第37章 分功酬劳第149章 乱世良民易为贼第50章 驱狼吞虎第76章 药材贸易第18章 狭路相逢第126章 阳信惊雷第57章 好快第35章 整顿第68章 天下未雨第86章 河淮之危第67章 牙人难做第23章 归尘第142章 棋子第113章 又见太监第59章 婚事与政治第38章 纵虎归山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57章 北进侧击第42章 断后第十四章 杀人意第91章 站队第24章 淮东制置使第13章 西沙岛遇袭第63章 盲点第83章 帝心第58章 庙堂第10章 西河惊变第3章 联曹第39章 李卓的反击第28章 牵连第64章 说刀第101章 风起云涌第66章 东风紧第36章 歪理邪言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银(三)第26章 回江宁第82章 红颜祸水第39章 绿柳园佳人第93章 深山残兵第39章 绿柳园佳人第106章 顽固不化第107章 海攻第151章 骚乱第15章 财大气粗第169章 谁家貂蝉女第1章 江宁风潮(一)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49章 人心惶惶第130章 夕阳白塔河第5章 狗官第47章 先机第25章 云梯关第13章 七寸吐信第13章 西沙岛遇袭
第31章 济州新世界第26章 得与失第78章 少年子第25章 陆七零三镇师第49章 南门之变第70章 淮山第九十九章 族仇家恨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书第66章 意外升官第21章 断粮第11章 行军第31章 江岛布局第105章 决心跟信心第135章 暴雨将倾第98章 留后处置第23章 归尘第66章 淮阳行第5章 黑水洋第48章 营破第64章 溃击第15章 抵达津海第24章 淮东制置使第93章 大婚之夜第17章 开城门第63章 盲点第88章 不堪一击第103章 定策第84章 尽歼第95章 左右为难第131章 夜下血流第10章 入瓮第43章 左军五营第八章 江宁有豪宅第二十四章 秀手杀人刀第13章 兵援第156章 观火夜谋第34章 杀或不杀第二十四章 烈义家仆第13章 兵援第69章 不臣第31章 求援第四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32章 水煮田鸡第45章 奢家获捷第2章 新学第41章 撤兵第37章 分功酬劳第149章 乱世良民易为贼第50章 驱狼吞虎第76章 药材贸易第18章 狭路相逢第126章 阳信惊雷第57章 好快第35章 整顿第68章 天下未雨第86章 河淮之危第67章 牙人难做第23章 归尘第142章 棋子第113章 又见太监第59章 婚事与政治第38章 纵虎归山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57章 北进侧击第42章 断后第十四章 杀人意第91章 站队第24章 淮东制置使第13章 西沙岛遇袭第63章 盲点第83章 帝心第58章 庙堂第10章 西河惊变第3章 联曹第39章 李卓的反击第28章 牵连第64章 说刀第101章 风起云涌第66章 东风紧第36章 歪理邪言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银(三)第26章 回江宁第82章 红颜祸水第39章 绿柳园佳人第93章 深山残兵第39章 绿柳园佳人第106章 顽固不化第107章 海攻第151章 骚乱第15章 财大气粗第169章 谁家貂蝉女第1章 江宁风潮(一)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49章 人心惶惶第130章 夕阳白塔河第5章 狗官第47章 先机第25章 云梯关第13章 七寸吐信第13章 西沙岛遇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