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暴论

第130章 暴论

钱,对朝廷来说是个极为敏感的话题。

打仗要用钱,赈灾要用钱,赏赐要用钱,办学还是要用钱。

左平章事的这个问题,太过敏感,顿时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岁入三千万,天下的存银至少也要在三十倍以上。

如果这些银子有一半是从外面输入的,那就是四亿两。自隆庆开关到甲申年,八十年时间,平均每年入银五百万两。

可是,税并不曾见到。

这是个简单的数学题,在场的人都会算。

不管是十抽其二也好、十抽其一也罢,这都对不上。

显然,这是一个可以抠出来钱的地方,哪怕每年能抠出来五十万两的税,也能缓解很大的财政压力。

几乎是一瞬间,刘钰之前说过的一些话,瞬间响彻在李淦的脑海里。

平日里并不会在意,可此时被这话题一引,就无比清晰。

齐国公在奏折上,转述过刘钰在和罗刹谈判时候说过的关税问题。

生丝、瓷器、茶叶这几样,都是西洋人需要但又不能自己生产的,所以可以课税,哪怕课十分之三的税,西洋人一样会来买,相对于运回去所得的利润,贸易成本的十分之三根本不是问题。

外来货物的征税,就要考虑是否对本朝的手工业者造成冲击。

再联想到刘钰之前说过的皇室参与对蒙古和罗刹贸易的事,想钱想疯了的李淦脑子里已然是转了好几圈。

皇室垄断贸易,这是与民争利,但西洋人每年输入这么多白银,若是能够掌控,岂不是每岁增加数百万内帑?

这诱惑实在太大。

然而这个念头一转,李淦也知道这里面的问题。

想的容易,实施起来必然彻底走样。

而若收关税呢?

现在每年海关的关税,数额根本不多。

可是西洋人的贸易确实频繁,也确实有钱,那岂不是说明逃税的走私严重?

本来是一篇关于西域的策论,本来刘钰只是想借此施加一点“天下观”的影响,哪曾想这短短的三百字竟然让李淦等人想到了钱。

这个问题太过敏感,李淦心想此时最好还是不要提及,遂道:“此番策论问的是西域事,这个就先不用考虑了。咱们继续往下看吧,这也不过是个引题之语罢了。是真是假,待评了优劣,殿前问对再议。”

避而不谈,其余人也都顺从,继续往下看。

果然如李淦所言,这三百字只是个引子,这三百字之后,便引到了下一个问题。

时世易也,贸易路线的改变,西域大国的荒废,西洋银矿的开发,海船远航技术的进步,都使得汉唐时候有利可图的西域,变成了如今彻彻底底的赔钱货。

曾经的西域不再是现在的西域,如果大顺自比汉唐,那么大顺的西域,应该在南洋。

而地理上的西域,因为准部、罗刹、英法、等等因素,更像是前朝的辽东。

汉唐的西域,是有收益的。所以要经营,而且乐于经营。

前朝的辽东,是负收益的,但若不经营,前朝可是有大祸的,这个经验不能不吸取。

所以地理上的西域,必须要经营,而且要赔钱经营。

钱从何出?

是否能做到王安石说的,不加赋而国用足?

引出第一个问题。

若是国朝平定了准部,雪山也不再是曾经的吐蕃,辽东犁庭扫穴基本都是汉人了,西南只是改土归流,喀尔喀蒙古已经彻底完蛋,罗刹国不可能动用太多兵力在东北,那么国朝的威胁在哪?

也就只剩下了东边,虽然历朝教训,北疆、西患才是威胁,但时代变了,再这么想就是刻舟求剑了。

国朝可能的威胁,就只剩下了东边。

要么是日本。

要么就是西洋诸国。

想要杜绝本朝的威胁,那就需要一支海军。

有了海军,不去经营南洋,那岂不是等于有沃土有农具有良种而不去种植吗?

这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东边是有威胁的。

两个问题引完,又先把问题绕回到了钱上。

若以广东为汉唐长安,商品往来,胡人杂居,贸易兴盛,那么南洋就应该是安西都护府。

坐在家里就能收钱,当然好。

可刘钰下面又附了一张图表,用从传教士那里收集来的种种物价,告诉众人,坐在家里收钱,钱都被二道贩子挣走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才能赚大钱。

以《货殖列传》所言: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罗刹人走旱路,万里之遥来这边贩茶叶和大黄,可以知道这里面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汉唐时候,大食、大夏等国,都是富庶无比,西洋人尚且蛮荒,也没钱,所以汉唐时候西域贸易可以赚钱,有利可图。

但现在大食等国穷的叮当响,西欧各国如今金银遍地,所以作为类比,直接与西洋人贸易的南洋,才是汉唐西域的经济地位。

同时,安南等地,自赵佗时候起,与国朝一直分分合合。前朝打过一次,很快又放弃了,雨林遍布,行军困难。

安南狭长,如果有一支海军,运兵或者沿海登陆,水运机动支援,若将来国朝富足,安南有变,安南完全可以收复。

安南、暹罗等地,又都是产米地。若有一支海军,就可以随时运米,沿海一线不会出现饥荒,又能缓解江南日益增加的米价。

海军和把南洋作为西域经营,又是一体两面。

若航海强,则可以绕开二道贩子,直接把丝绸、瓷器等,运送到西洋诸国,获取更高的利润,足以支付开拓边疆的耗费。

若海军强,则无论日本还是西洋诸国,想要在东面威胁,都不会奏效。

日本国再有野心,若海军不胜,也就无从再有万历援朝事。

西洋人纵有野心,其国四万里之外,国朝的海军不需要和西洋诸国并起称雄,只需要能打的赢西洋诸国在南洋的势力,就足以控制。

看上去西洋人在南洋的势力很大,如吕宋、巴达维亚、满剌加等曾经的藩属国,都已被西洋人控制。

然而西洋人之间彼此也有矛盾,这些矛盾是可以利用的。

且如吕宋、巴达维亚等地,汉人移民也多,又被西洋人操控,挑唆与当地人的矛盾。

这些移民屡受欺压,一旦国朝海军势大,则立刻就是一支“归义军”。

西洋人的经验是可以借用的,筑城、统治,既然西洋人相隔万里,不过三五千兵就可以控制吕宋等地,而国朝出海移民极多,吕宋二三十万、巴达维亚十五六万,又为什么不能控制当地呢?

和兰国控制着香料,每年获利百万,如果能够控制南洋的香料,国朝便能得利百万。

若能远洋至欧罗巴,则生丝、茶叶、瓷器等,也可以盈利四五百万。

本朝商贾,坐地收钱,故而无心也无能力前往欧罗巴,若能转运到欧罗巴贩卖,这也不是与民争利。

看上去水师赔钱,但实际上一旦控制了南洋,就如同汉唐控制了西域,财富增多,年税百万,贸易千万。

况且,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那么下南洋求生这种事,也就不是国朝所用担忧的了。

只要海军强大,那些人就不能学赵佗,实力不允许,而且想要反叛得有钱、有势力。

下南洋求生而有钱的,必然又都是和丝绸茶叶等贸易息息相关的,他们也不断然不会用反叛来断绝自己的财路。

南洋的移民,若是没有国朝在背后支持,很容易被当地人数众多的土著屠戮,所以那里的移民必然是心向国朝的。

人心所向,再有水师威胁,即便有野心勃勃之辈想要效仿赵佗,那也是徒增笑耳。

从钱、贸易、外部威胁这三个角度论述完后,后续的内容则是一个更大的暴论。

自古观之,朝代兴亡,都是二三百年之数。

何以如此,是因为人口滋生,而土地不加增,朝代末期又有严重的兼并事。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有治标者,有治本者。

治标者,抑制兼并,但这也只是早死晚死的区别。

治本者,发展实学,增加产量,同时广泛移民,效周封建之智,移民南洋、奴儿干,减小人地矛盾。

控制了南洋,增加了国库收入,朝廷就能养一支强大陆军。

即便有民变,也能弹压。

控制了南洋、奴儿干等地,又可以效仿宋朝制度。

一旦有灾,固然要赈灾,又应把灾民中的青壮招入厢军,送到奴儿干、南洋等地。

既可以开拓南洋、奴儿干。

另则,把青壮都招收走了,就算有人带头起义,只剩下些老弱,也成不得事。

初始移民,青壮为主。老弱……有钱就赈,没钱……这是血淋淋的残酷事实而已。

随着移民越来越多,移民的成本也逐渐降低,初始可能还需要编入厢军官方移民。

等到逐渐开拓之后,过不下去后自发的移民也会越来越多,又能多续命几年。

南洋又一年三熟,基本上不太可能饿死。

本身又多产稻米,控制了南洋,就等于控制了粮食,水师也能够沿着海路运粮,还可以慢慢淘汰运河,节省出一笔巨大的开销,同时也减少了江淮民众的负担。

陕、晋等地,垦殖蒙古;河北、山东入辽东;河南、山东远走奴儿干;江南则去南洋。

同时西洋人一直传闻,在南洋以南,尚有一处肥美之地。按照地理学去推算,那里四季分明,只是冬夏和国朝相反,广阔不下万里。若能控制南洋,日后那里也可以安置百万人;但若不能控制南洋,日后那里定是西洋人的。

以上种种,是故将南洋为国朝西域,可得汉唐西域财货之利;可得周分封拓土之势;可缓江南粮米日贵之忧;可解兼并流民作乱之危;可防万里海疆敌袭之患……

(本章完)

第848章 威望(上)第1292章 死与复仇(十三)第1226章 开战(五)第1331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二)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动物(下)第646章 亮相带来的思维改变第273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下)第4章 冲突第874章 从长计议第613章 两封信(上)第84章 请别死第464章 立碑第98章 十六年后方为人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299章 国小而不处卑第636章 鸡肋第1239章 三战定印度(六)第784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一)第207章 西域不过小事第1026章 割裂(四)第369章 我不是谁第161章 全家死绝优先第710章 点到即止第635章 集齐七美德的刘钰第1014章 表彰大会第247章 海参崴第864章 相对的仁义第1369章 里病外治(五)第687章 帮助盟友第1451章 “帝”(三)第1502章 终章 九三年(二十)第384章 逼迫第181章 监狱船第944章 南洋印度贸易区(中)第762章 荷兰灾难年(二)第957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三)第614章 两封信(下)第1038章 大获成功(三)第1128章 志向第44章 三百年后第916章 南洋大开发(十一)第440章 嘉靖年间的古董第27章 临行第956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二)第2章 枯燥第1475章 临别告诫(一)第848章 威望(上)第1075章 恶龙残影(十)第1061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五)第870章 “不正当”竞争(二)第568章 英国是讲法律的第248章 锁链第1343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三)第196章 呆若木鸡第912章 南洋大开发(七)第54章 全员赌棍第703章 海战(一)第663章 推诿第599章 煽风点火第60章 思维差异第126章 一言为知己第1199章 木牛流马(六)第1236章 三战定印度(三)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约第251章 压力第1277章 属性相克(下)第1212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上)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591章 不如归去第209章 变脸第1351章 你们准备好了吗?第1365章 里病外治(一)第709章 谁占了最大的便宜?第290章 翻译运动第952章 交出主动权第833章 中荷友谊(下)第801章 时代的浪漫(下)第881章 区别对待(下)第721章 因为没本事第1461章 最后的闹剧(八)第1083章 经验丰富第871章 “不正当”竞争(三)第951章 撒旦与震旦第829章 海牙惨案(六)第496章 高规格的宴会第537章 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解读第1144章 最后的布置(五)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272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中)第279章 中转港的尴尬地位第206章 狠话第876章 还是利益问题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548章 配合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敌对第1324章 冒犯第1428章 王谢燕 百姓家(上)第549章 澳门的蝴蝶(上)第1044章 新危机(下)第502章 弃用朱子学的危机
第848章 威望(上)第1292章 死与复仇(十三)第1226章 开战(五)第1331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二)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动物(下)第646章 亮相带来的思维改变第273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下)第4章 冲突第874章 从长计议第613章 两封信(上)第84章 请别死第464章 立碑第98章 十六年后方为人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299章 国小而不处卑第636章 鸡肋第1239章 三战定印度(六)第784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一)第207章 西域不过小事第1026章 割裂(四)第369章 我不是谁第161章 全家死绝优先第710章 点到即止第635章 集齐七美德的刘钰第1014章 表彰大会第247章 海参崴第864章 相对的仁义第1369章 里病外治(五)第687章 帮助盟友第1451章 “帝”(三)第1502章 终章 九三年(二十)第384章 逼迫第181章 监狱船第944章 南洋印度贸易区(中)第762章 荷兰灾难年(二)第957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三)第614章 两封信(下)第1038章 大获成功(三)第1128章 志向第44章 三百年后第916章 南洋大开发(十一)第440章 嘉靖年间的古董第27章 临行第956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二)第2章 枯燥第1475章 临别告诫(一)第848章 威望(上)第1075章 恶龙残影(十)第1061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五)第870章 “不正当”竞争(二)第568章 英国是讲法律的第248章 锁链第1343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三)第196章 呆若木鸡第912章 南洋大开发(七)第54章 全员赌棍第703章 海战(一)第663章 推诿第599章 煽风点火第60章 思维差异第126章 一言为知己第1199章 木牛流马(六)第1236章 三战定印度(三)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约第251章 压力第1277章 属性相克(下)第1212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上)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591章 不如归去第209章 变脸第1351章 你们准备好了吗?第1365章 里病外治(一)第709章 谁占了最大的便宜?第290章 翻译运动第952章 交出主动权第833章 中荷友谊(下)第801章 时代的浪漫(下)第881章 区别对待(下)第721章 因为没本事第1461章 最后的闹剧(八)第1083章 经验丰富第871章 “不正当”竞争(三)第951章 撒旦与震旦第829章 海牙惨案(六)第496章 高规格的宴会第537章 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解读第1144章 最后的布置(五)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272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中)第279章 中转港的尴尬地位第206章 狠话第876章 还是利益问题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548章 配合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敌对第1324章 冒犯第1428章 王谢燕 百姓家(上)第549章 澳门的蝴蝶(上)第1044章 新危机(下)第502章 弃用朱子学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