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6章 终章 九三年(十四)

第1496章 终章 九三年(十四)

激辩的声音不断在刘钰的棺材旁回荡,用的都是刘钰说过的一些话,这是大顺这些年特有的奇景。

死人,是可以“封圣”的。

因为死人不可能自己从棺材里爬出来,解经。

于是确定了刘钰的确真的死了的消息后,大顺这边的实学派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拿着刘钰的话,作为各自的论据,争论日后的事。

谁都知道,现在大顺的情况是不稳固的。

继续这么搞,早晚要出大事。

既都已经在朝廷内了,那么这些人自是希望以改良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大顺的改良,倒不至于说改良改良,越改越凉,而是改良到现在,改的矛盾叠加。

旧的矛盾,地主和农民的矛盾,一阵头大。

新的矛盾,也伴随着李欗的政变和后续的手腕,把工业给拉了起来,然后把先发地区的、新的阶级矛盾,也彻底激化了。

李欗以为,资本的胃口是可以满足的。于是死守着内地的钞关,通过严格的管控,和对外扩张的许诺,觉得可以将他们喂饱。

但实际上,是喂不饱的。越喂,越强大。

强大,便会要内地市场。

三十年前,支持李欗的新兴阶级,认为李欗才是资本主义体系的守护者。

而现在,他们认为,这个人,已经阻碍资本主义体系了,尤其是严重地阻碍了囤地买地、内地市场的放开等等。

《茶馆》里,崔久丰说秦二爷办实业,【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秦二爷是在北京天津办的实业。

其实放在此时的大顺,道理也是一样的,无非伸手指头的不是洋人而已。

江汉地区的纺织业,如今刚开始萌芽。

但是,原材料,掌控在松苏资本手里;大顺的金银货币和对外贸易的白银流入,皆在松苏。

谁在江汉地区搞点纺织业,松苏资本伸伸手指头,就能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大顺的情况,和后世不一样。

大顺不缺原材料,也没有说原材料产地已经被帝国主义控制了。

而是现在大顺自己就是帝国主义,大顺不需要、也不可能为了憋工业化,让江汉等地大批量种棉,以满足工业所需。

相反,印度、爪哇的棉,质量又好、商业资本劫夺制下又便宜。海运成本在这摆着,江汉的棉花种植业,实际上还没起步,就已经被印度和爪哇棉冲死了。

再加上粮食问题,大顺朝廷本来也不鼓励江汉种棉,加上之前太子闹出过来湘楚米禁的事,这也确实吓人。

故而说,江汉地区现在起步的纺织业,靠的是川楚市场、靠的是从长江运来的印度爪哇棉。

这种情况下,假如完全打消钞关封闭子口取消国内“关税”。

那么,你是资本家,你会选择在汉口建纺织厂,从松苏运原棉过去?还是会选择在松苏建纺织厂,把棉布卖过去?

这,是个不需要用脑子考虑的问题。

这么说吧。

在呢绒时代,英国圈地放羊,羊吃人,那是有道理的。

若是黑人已经开始在南方州吃西瓜、摘棉花,英国还去圈地种棉的话,那绝对是脑子不够用了。

所以,在大顺打赢一战后,“棉吃人”的惨剧,就不可能在大顺内部上演了。

大顺也绝对不可能去鼓励种棉花了——小农经济且小块土地所有制下,种棉花不简单。需要极强的组织力,去改良棉种,消灭旧棉种防止退化杂交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北洋时代,一些地方官员感叹若想改良棉种,非得等大灾之后赤地千里屯田推广才行。

大顺不鼓励。

小农种的那些短绒棉,在前机械时代,已经不堪商用了,因为短绒在技术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纱线韧性不足,除非用浆洗法这道麻烦工序否则是不可能做宽幅布的。

是以,一战胜利,大顺内部的棉花种植业,就死了。

这也是印度棉纱能够引发大顺内部手工棉布一波发展的原因。

因为大顺在印度……还是老马的那句话,商业资本占据统治优势的地方,必然会表现出一种劫夺制。

办的那些事,若在大顺内部办的话,早叫起义军烧了紫禁城了。

不只是棉花。

历史上,盛宣怀玩过一次生丝投机,最后崩盘的原因,说到底,就一句话:世界上,不是只有中国产生丝。

这个道理放在这里也是一样的。

轻工业的各种原材料,凭借海运优势,先发地区几乎都能拿到,而且价格都很低。

一方面是运输成本。

一方面是种植园和规模化生产的模式。

还有就是殖民地之所以叫殖民地,那是因为殖民者不是去为殖民地人民服务的,而是去劫夺的。

原材料是原材料。

茶叶之类的东西是茶叶。

这不一样。

大顺朝廷可以死死守住茶叶不能外流,任何试图在南洋、锡兰、印度种茶的,抓着就杀。

但是,对于殖民地种棉花、搓生丝、种大米、种香蕉、种油棕、种黄麻等,相当支持且鼓励。

拿三的甜菜疙瘩问题,关于本土种植业和殖民地竞争的时候,该站哪边的问题,在大顺不是个问题。

而拿三的甜菜疙瘩问题里对大工业集中在优势地区的思考,在大顺才是个被大顺这边的人思考的问题。

而这实际上又是一个问题:甜菜疙瘩周围,肯定有榨糖厂,以及榨糖业带动起来的一大堆产业,从而容纳了大量的就业。否则,这些人就会被甘蔗糖冲死,失业。

大顺这边,则是用了奇葩的手段,造成了同样类似的问题:对轻工产品征收内地保护税、对原材料原棉生丝棉纱等免内部通行税,从而造成了各省原有的手工业中心格局基本没变,并且萌芽茁壮。

毕竟,刘钰出走后,跟着李欗从龙的那批人,都经历过漕运问题给大顺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原本的工商业中心的衰亡、经济格局的改变,这些后遗症影响了大顺五十多年,才将将治好。

而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格局,又是用类似大运河的手段,人工维系的。

只要取消“国内关税”这个听起来可笑的东西,大顺的经济格局会再度发生巨变。

而如反对直接取消的那人所言,这样的巨变,可不是废漕运那百万漕工的规模,这影响的可就大了。

不是说取消不好。

而是说,这玩意儿他不是玩游戏,点一下按钮就解决;更不是定义一下这是进步,那是阻碍进步,就能念得那些要被历史车轮碾过的人闭目待死的。

哪怕说拿三,他面对着小农问题、工人问题,还得装模作样地写本小册子《论贫困的消除》,提出来脑洞大开胡编数据的垦殖农业容纳失业者的路子。

大顺不是说没有这样的思维。

甚至于,这压根不需要从别人那学,移民、垦殖、屯垦、迁徙,实边、缓解人地矛盾,这玩意儿大顺不需要别人来启发。

而是说,正如打着要解决小农问题旗号的拿三,实际上背后靠的是大资本一样,最后说话如放屁,这边说什么“国内的普遍贫困去侵略中国弄那点市场是脑子有病”,上台反手就去打二鸦。

大顺这边其实也一个鸟样。

刘钰出走前,李欗与之夜谈,大言迁民问题、人地矛盾,将来要解决云云。

然而,实际上,包括说松辽分水岭以北的开发移民,完全是在给从龙之功回报、给资本创造机会、原始积累的那一套低价售卖国有的土地。

不是说这样不能移民,而是说数量……相对于大顺内部的人口而言,数量还是太少了。

比如说,北美那边。

大顺这几十年间,人口已达三五百万,吓得法国人连大顺的六尺轨都不敢用。

问题是,这好几十年,还有金山银山,算上当地人口出生,几十年三五百万人……够大顺在北美获得人口优势,可对内地的人地矛盾卵用没有。

换句话说,想大规模移民,只靠一纸《宅地法》,是没用的;只靠蒸汽船的发展,也是没用的。

真想办成这事,得靠朝廷出大钱补贴。每个人最起码得补贴张船票吧?北美西进运动,不提铁路优势、资本拓展这些,只说最基础的小农大篷车,也不是不能去。

问题是,大顺这边,难道让小农赶着大篷车横渡太平洋?

再者说了,“农民”和“农民”的概念不一样。

河南如今已经憋到人均3.13亩土地了,人均土地极度不足,使得地主收租肆无忌惮:爱租不租。

一些地方,已经憋到65%的租子了。这种情况下,别说横渡太平洋、也别说大篷车了,一些佃农长短工家里有没有个人拉的平板车都是问题。

的确,大顺的货币改革,是有成效的。

解决了白银和铜钱的兑换问题,或者说解决了奇葩的民间用本币、交税用外币、货币商人金融资本和收税机构一起压榨的蛋疼局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就人均3.13亩土地,你就再减轻,他也过的艰难。

伱哪怕说不收税,就河南一些被黄河屡次决口、水旱灾祸害过、盐碱化的地方,现在化肥纯粹的遥遥无期,这人均3亩地,亩产能多少?

事情走到这一步,压根不是什么发展工商业能解决的。这不是说发展工商业不对,而是说宏观上对,但在具体上得讲方式方法、得讲现实、得将当前情况、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

大顺现在的主要问题,压压根不是放开内部钞关还是不放内部钞关的问题。这和刘钰没出走时候的情况,压根不同。

只能说,一群人围着刘钰的棺材在这继续刻舟求剑。显然,大顺这边的人又不是傻子,这种围着棺材刻舟求剑的行为,实则就是刻意避开了大顺现在解决当前困境的关键问题——钱。

有钱,才能朝廷出钱推动迁徙。这种迁徙,技术条件已经具备,尤其是扶桑的铁路已经开修。

但这种迁徙,必须是以“百万、甚至几百万每年”的规模,否则于缓解人地矛盾这个问题上没用。而如果不是为了缓解人地矛盾,只是血缘民族上的民族空间什么的,那大顺就是三十年前死了,关系都不大。

换句话说,假设每个人补贴船票迁徙成本算100两,那么这需要大顺每年拿出个四五亿两来干这个事。

钱,谁出?

为什么说现在大顺的问题根本不是内部钞关的问题,因为……历史上,185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快要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全世界的市场都已经被欧洲卷进去了,那么全世界一共能“养”多少工业人口?

不说大顺全国,山东加江苏,这两个省多少人口?

然而,内部钞关又是大顺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这些去了趟巴黎目睹了欧洲可能要剧变的这群人,很清楚欧洲一旦出事,大顺这边依托欧洲市场的大量产业要出大事。

历史,最终还是在斗争中前进的。

大顺放开子口和钞关,大顺必死,并且一定会死的非常难看。因为,这会让内地彻底陷入连小地主都活不下去的地步、农村全面崩溃。

而大顺死,才有未来。因为大顺自身的缺陷,解决不了农民和土地问题,也无法集中资源完成刘钰早就设想过的“大东进运动”。

(本章完)

第1192章 还得靠争霸第1214章 轮台之思(一)第28章 初来乍到第1403章 迁徙路(六)第280章 隐忍胜于现在就反抗第1032章 推广蒸汽机第389章 战前就分赃第1478章 临别告诫(四)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114章 科学院的设想第266章 开源节流 与民争利第107章 负荆请罪下死套第308章 礼法还是利益第81章 麻杆打狼两头怕第64章 笑与悲第361章 不担责任的表演第724章 墙头草(下)第922章 归来第1456章 最终的闹剧(三)第434章 恶心的战术第882章 不得其时第559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八)第361章 不担责任的表演第231章 关税问题第1473章 最后的闹剧(二十)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288章 法国笑话第440章 嘉靖年间的古董第340章 宿命第1063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七)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1145章 最后的布置(六)第140章 错路第334章 鸡肋的军港第618章 十月的圣彼得堡第928章 战前舆论准备(下)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01章 畜牧稼穑皆学问第1398章 迁徙路(一)第1345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五)第1386章 凡尔赛和约(十三)第955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一)第533章 荷兰人也会以史为鉴第1456章 最终的闹剧(三)第609章 最后的集权尝试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338章 下心毒第614章 两封信(下)第1257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三)第28章 初来乍到第316章 结善缘第1355章 英国的总崩溃(四)第1103章 工业革命(十六)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287章 女人的视角看政事第1285章 死与复仇(六)第42章 有用的屁话第148章 鱼第1189章 理藩学(下)第1319章 施加神圣性(中)第1195章 木牛流马(二)第39章 心思不纯第1259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五)第1204章 太子难当(上)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329章 真正的贵族第199章 报捷第795章 南巡意第1364章 国富论(七)第1115章 上国心态(九)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三)第671章 伐韩?伐蜀?(中)第1499章 终章 九三年(十七)第499章 洗头第10章 找茬第186章 维持互信第316章 结善缘第125章 红装武装第1393章 泡沫第1462章 最后的闹剧(九)第1104章 工业革命(十七)第148章 鱼第1285章 死与复仇(六)第1079章 争功(四)第271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上)第1501章 终章 九三年(十九)第279章 中转港的尴尬地位第209章 变脸第1379章 凡尔赛和约(六)第665章 分赃大会(二)第357章 有货,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第1499章 终章 九三年(十七)第1172章 备战(十一)第29章 雪盲第1021章 事物的两面性(上)第274章 娘家舅舅第158章 无解的贸易逆差第434章 恶心的战术
第1192章 还得靠争霸第1214章 轮台之思(一)第28章 初来乍到第1403章 迁徙路(六)第280章 隐忍胜于现在就反抗第1032章 推广蒸汽机第389章 战前就分赃第1478章 临别告诫(四)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114章 科学院的设想第266章 开源节流 与民争利第107章 负荆请罪下死套第308章 礼法还是利益第81章 麻杆打狼两头怕第64章 笑与悲第361章 不担责任的表演第724章 墙头草(下)第922章 归来第1456章 最终的闹剧(三)第434章 恶心的战术第882章 不得其时第559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八)第361章 不担责任的表演第231章 关税问题第1473章 最后的闹剧(二十)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288章 法国笑话第440章 嘉靖年间的古董第340章 宿命第1063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七)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1145章 最后的布置(六)第140章 错路第334章 鸡肋的军港第618章 十月的圣彼得堡第928章 战前舆论准备(下)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01章 畜牧稼穑皆学问第1398章 迁徙路(一)第1345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五)第1386章 凡尔赛和约(十三)第955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一)第533章 荷兰人也会以史为鉴第1456章 最终的闹剧(三)第609章 最后的集权尝试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338章 下心毒第614章 两封信(下)第1257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三)第28章 初来乍到第316章 结善缘第1355章 英国的总崩溃(四)第1103章 工业革命(十六)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287章 女人的视角看政事第1285章 死与复仇(六)第42章 有用的屁话第148章 鱼第1189章 理藩学(下)第1319章 施加神圣性(中)第1195章 木牛流马(二)第39章 心思不纯第1259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五)第1204章 太子难当(上)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329章 真正的贵族第199章 报捷第795章 南巡意第1364章 国富论(七)第1115章 上国心态(九)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三)第671章 伐韩?伐蜀?(中)第1499章 终章 九三年(十七)第499章 洗头第10章 找茬第186章 维持互信第316章 结善缘第125章 红装武装第1393章 泡沫第1462章 最后的闹剧(九)第1104章 工业革命(十七)第148章 鱼第1285章 死与复仇(六)第1079章 争功(四)第271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上)第1501章 终章 九三年(十九)第279章 中转港的尴尬地位第209章 变脸第1379章 凡尔赛和约(六)第665章 分赃大会(二)第357章 有货,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第1499章 终章 九三年(十七)第1172章 备战(十一)第29章 雪盲第1021章 事物的两面性(上)第274章 娘家舅舅第158章 无解的贸易逆差第434章 恶心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