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最终还是看天意(上)

第859章 最终还是看天意(上)

治水问题,刘钰不敢掺和,他控制不了老天爷。

但要说保证京城和驻军以及野战军团所需的600万石粮食,他便可以拍着胸口担起这责任。

虽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也其乐无穷。

可终究,比起治水的与天与地奋斗,保证漕米的与人奋斗实在是更有乐趣。最起码可以自己掌控命运,但治水自己没办法掌控是否来一场百年一遇的大暴雨。

这些年过来,皇帝对刘钰还是非常信赖的。觉得要是刘钰拍胸脯保证的事,那肯定是胸有成竹的,从当年的罗刹边境战争到这一次下南洋,都印证了这一点。

只是之前皇帝始终觉得,刘钰有时候总会使一些“先斩后奏”或者“倒逼朝廷不得不从”的手段。这都形成习惯思维了。

耳听刘钰又提出这么一个听起来似乎“十分合理、十分有利于朝廷”的政策,皇帝也几乎是下意识地想了想这件事可能会引发什么影响?可能又会“倒逼”朝廷将来做出什么决策?

想了半天,觉得好像最多也就是倒逼朝廷不得裁撤海军、必须保证一支在南洋有绝对性优势的海军。

除此之外,暂时倒也看不出什么别的。

之前任命米子明为南洋都护的时候,殿前奏对考教,米子明说要分“内外”。南洋的工业发展不起来,而且杂乱无章的岛屿,都使得南洋很难存在一个强大的割据势力。

因为南洋虽然有柚木,但是造舰不只是个技术活,还是个吞金兽。

拥有一支十余艘战列舰的舰队,需要一个集权的中央政府、需要几十个省份的税收保证、需要强大的手工业作为支撑、需要一整套的帆布缆绳锯木产业、需要一个海军部下辖的后勤管理处统合……总而言之,南洋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有个很近的、大顺也很熟悉的例子,就是荷兰。富庶数倍南洋、航海术十倍南洋、远洋海战传统百倍南洋,但结果就是现在连一支战列舰舰队都凑不出来。

用刘钰的话讲,那叫在阿姆斯特丹看着岁数和他爹差不多的大的荷兰最年轻的战列舰,想着曾经荷兰纵横四海,当真有“黍离之悲”,叫人潸然泪下顺便忍俊不禁。

是以看起来,只要有一支舰队捏在天津卫、威海卫、旅顺卫这三处距离京城很近、陆军野战部队随时可以控制港口炮台的地方,倒也确实不用担心南洋会威胁到朝廷的漕米稳定。

不用担心造反、割据。

剩下的,便都好说了。

皇帝暗道,守常的手段果然异于常人,若说他聪明过人,倒也不是,如他所言,不过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已。接触多了那些西洋开拓殖民的手段,想法也就与朝中众人大为不同。

但怕的不是他聪明过人,若真是聪明过人,倒还好了。若韩白李岳、若周公武侯,皆非常人也,百年难遇,不可复刻。

怕的便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便可想出这样的手段。

这殖民扩张的手段,西洋人已用的纯熟,西洋人不需要近水楼台,只怕在殖民扩张之上他们便是水。若他们再有聪明之辈……便若朝中科举出身的状元们的才智,若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想出的方法怕也比守常想出来的要强,这西洋人中的顶尖聪明者本就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果然,大敌仍在大洋上,而非西北东北了。

无论如何,这海军还是要继续建的。

马六甲,当为山海关。而印度,当为东北地,隔绝罗刹与山海关。此事终是要做的。

既如此,他想“倒逼”朝廷继续维持造舰,以确保南洋漕米,倒也没什么问题,反正也要做。

这既没了问题,剩余种种,倒确实是良策,大为有利。

一石三鸟,一举多得。

“爱卿所言,确实耳目一新。”

“朕算一下。若养三十万厢军,月饷二两,加上吃饭……爱卿的要求又高,不但要求吃饭,还要求吃饱。这一年就得500万两白银。”

“每年再多支出500万两,而且还是年年如此。”

“这笔钱,以前是不走户政府的。当地地方官摊派和力役就能解决。但现在走户政府了,就得朝廷花钱。”

“户政府的摊子越铺越大,进项却没加多少。只怕户政府不会同意。若由朕内帑出,终究不是这么回事,还需制度化。”

既说制度化,那就是说钱要走户政府走国库太仓。

而走户政府国库太仓,有天下内外之分,这钱就还得从天朝内弄。

皇帝也是在询问刘钰对廖寒辉提出的“淮河加税”问题的看法。

刘钰本就对此不是十分热衷,他觉得不改变所有权这个根本问题,就是修修补补。

而且征税成本在那摆着,皇帝要征收倒是有手段:一大堆新学学生、手里还有武德宫良家子,以足够的人才储备空降两淮,清查田亩、安插足够的基层税吏,进行控制。

长期肯定也会发生“新学生堕落”问题,短期倒是确实能做到一个看似矛盾的巨大成果——加税的同时,减轻百姓负担。

这些东西,皇帝深谙平衡之法,自然不可能想不到。

于是刘钰便道:“户政府的事,陛下宜与朝廷合议。但淮河尚未治理之前,加税之事本就不可能,蠲免还差不多。臣以为,这钱,三五年内,还是内帑出为宜。天下非只两淮。户政府的钱,不可见底。”

“西南改土归流、西北移民,此二项,非臣所擅手段能做的。民间资本不可能往这边投钱的,商人趋利,西南西北事,还是要靠朝廷推动。”

“臣所擅者,也只有鲸海南洋,此等可以商人取利之处。”

“至于说一年多出五百万两,算不算冗兵之政……臣以为,有事做,就不是冗兵。”

“淮若能治,除大江大河之外,还有何处治不得?这倒是与海军异曲同工。”

“若不用,便是冗兵。若用,便不是。”

皇帝嗯了一声,心道海军是不是冗兵,朕心里是有数的。日后真要是得了南洋身毒之利,料想太子也未必愚钝至斯,这你倒不用担心过甚。

思虑一阵后,皇帝又问道:“若真将漕米寄于南洋台湾,爱卿觉得,每年可以迁走多少人?安置多少灾民?”

刘钰早就盘算过。

既然是民间资本参与的下南洋和“以工代赈”,那么其实按照奴隶贸易的思维来考虑数量就行。

南洋的香料其实已经差不多到顶了,人体四液学说在欧洲退潮之后,香料用的不是那么多了。

稻米种植园、靛草种植园、棉花种植园、咖啡种植园,这些东西,才是南洋将来发展的关键。

就南洋之前糖厂和甘蔗园的情况来看,即便有“居留许可证”的特殊情况,但只怕搞种植园之后,那些在种植园干活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奴隶贸易的航程很远,大顺从两淮下南洋也不近。

人口来源,要么就是灾民、要么就是欠了高利贷还不上的被人“卖”到南洋还债的。

当然大顺没有奴隶,只有可能一辈子都还不完债务的契约长工,从法律意义上讲确实不是奴隶。但……本质上到底是不是,刘钰心里还是有数的。

按照奴隶船一船装个千把人的效率来看,真要是朝廷将漕米寄于南洋,第一年安置个二三十万人是不成问题的。

死亡率高点,南洋的坏境黄淮地区必不适应,加上蚊虫疟疾热病之类,三十万去了,第二年能剩个十五六万活着的吧。

第一年三十万人,第二年开始每年还要补充大约十万左右,等着后续发展起来了,人口多了,贸易拓展了,肯定会逐渐增加的。

挖矿、种咖啡、种棉花、砍树等等这些,也得在四五年后才能发展起来。

盘算之后,刘钰道:“除第一年外,日后每年十万是可以保证的。日后逐渐增加。”

“这十万人,朝廷就不用出钱救济了。而且青壮多半被挑走了,剩下的老弱……呃,也就不太可能‘叛乱起事’。”

“算上朝廷出钱编入厢军的,废弃运河的这段转型阵痛,也应该可以把控得住。”

“虚说百万漕工,但若真能解决五六十万,也就差不多了。”

皇帝点点头,这些年他也算是稍微见识了一下“民间资本”的力量。

往西域移民,民间资本根本不参与,无利可图。朝廷花钱花的让皇帝都心慌。

仁慈一点,一个人迁徙的成本,得100两左右,甚至150两,才能到伊犁定居。

虽然伴随着定居点日多、粮食渐能自足,迁徙成本逐渐降低,可这钱也是花的心惊肉跳。

人少了没卵用,人多了花不起。

而之前的鲸海开发、虾夷开发,朝廷一毛钱都没出不说,还收了买扑费用。

结果就是因为有利可图,数年时间,鲸海虾夷等地,已有数万人不止。

究其根本,也就是船能方便地从虾夷跑到日本、跑到天津。而船不能从甘肃跑到伊犁。

现在刘钰开口就是保证一年十万左右,且朝廷不花一分钱——理论上,买漕米的钱,专款专用,就是不给南洋,也一样得花出去买米;或者直接征收大米,那么大米就不是钱了吗——这确实倒是解决了运河被废之后的诸多问题。

但皇帝还是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爱卿如何保证,每年这六百万的钱,都去开发南洋了?而不是被用来在江南买地?”

“朕担心,会不会本为了缓解人地问题、减缓兼并之害的钱,反倒是促成了兼并事?”

“商人求利,如何保证这笔钱用在朝廷想让用的地方?若是每年六百万钱不去洋南,反入苏南,以致买地囤地,又将如何?”

(本章完)

第1416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七)第1230章 开战(九)第1257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三)第698章 巴达维亚的决断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264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十)第1095章 工业革命(八)第30章 立信第441章 疯了第1235章 三战定印度(二)第1346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六)第159章 长期合作第361章 不担责任的表演第277章 凶狠而聪明的敌人第382章 春秋大梦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556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二)第1079章 争功(四)第167章 论迹第1454章 最终的闹剧(一)第477章 四凶第385章 驻英大使第190章 为所欲为第1070章 恶龙残影(五)第938章 笑话第414章 找出路第1336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七)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724章 墙头草(下)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417章 最后的机动兵力第794章 憧憬(下)第185章 提前交兵权第1455章 最终的闹剧(二)第1299章 死与复仇(二十)第1455章 最终的闹剧(二)第239章 教改第979章 决胜千里之外(二)第143章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第1213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下)第996章 超额完成第198章 善后考虑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1145章 最后的布置(六)第1349章 三角贸易(中)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兰西(中)第1184章 区别很大第624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81章 监狱船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347章 君子圣徒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705章 海战(三)第909章 南洋大开发(四)第995章 娴熟第235章 市什么骨第1137章 “温柔”的殖民者(上)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266章 开源节流 与民争利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1258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四)第1458章 最终的闹剧(五)第16章 震动第1209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上)第702章 备战第20章 会通中西,以求超胜第365章 垄断权的军事义务第83章 转机!俄国背锅侠来了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烦第794章 憧憬(下)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463章 买办是条不归路(下)第192章 超胜十年第735章 咱们(下)第348章 怕疼第1491章 终章 九三年(九)第134章 懂倭语的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672章 伐韩?伐蜀?(下)第640章 授俄以渔第185章 提前交兵权第1066章 恶龙残影(一)第1170章 备战(九)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514章 终章 九三年(卅二)第1407章 迁徙路(十)第1327章 有格调的小圈子(中)第509章 回报率第542章 恶毒第975章 猜疑链(上)第244章 拱火之书第595章 缺钱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114章 科学院的设想第592章 海上马车夫的遗产第1041章 国运(上)第843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五)第27章 临行第690章 锡兰的双重属性
第1416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七)第1230章 开战(九)第1257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三)第698章 巴达维亚的决断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264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十)第1095章 工业革命(八)第30章 立信第441章 疯了第1235章 三战定印度(二)第1346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六)第159章 长期合作第361章 不担责任的表演第277章 凶狠而聪明的敌人第382章 春秋大梦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556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二)第1079章 争功(四)第167章 论迹第1454章 最终的闹剧(一)第477章 四凶第385章 驻英大使第190章 为所欲为第1070章 恶龙残影(五)第938章 笑话第414章 找出路第1336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七)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724章 墙头草(下)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417章 最后的机动兵力第794章 憧憬(下)第185章 提前交兵权第1455章 最终的闹剧(二)第1299章 死与复仇(二十)第1455章 最终的闹剧(二)第239章 教改第979章 决胜千里之外(二)第143章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第1213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下)第996章 超额完成第198章 善后考虑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1145章 最后的布置(六)第1349章 三角贸易(中)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兰西(中)第1184章 区别很大第624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81章 监狱船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347章 君子圣徒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705章 海战(三)第909章 南洋大开发(四)第995章 娴熟第235章 市什么骨第1137章 “温柔”的殖民者(上)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266章 开源节流 与民争利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1258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四)第1458章 最终的闹剧(五)第16章 震动第1209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上)第702章 备战第20章 会通中西,以求超胜第365章 垄断权的军事义务第83章 转机!俄国背锅侠来了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烦第794章 憧憬(下)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463章 买办是条不归路(下)第192章 超胜十年第735章 咱们(下)第348章 怕疼第1491章 终章 九三年(九)第134章 懂倭语的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672章 伐韩?伐蜀?(下)第640章 授俄以渔第185章 提前交兵权第1066章 恶龙残影(一)第1170章 备战(九)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514章 终章 九三年(卅二)第1407章 迁徙路(十)第1327章 有格调的小圈子(中)第509章 回报率第542章 恶毒第975章 猜疑链(上)第244章 拱火之书第595章 缺钱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114章 科学院的设想第592章 海上马车夫的遗产第1041章 国运(上)第843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五)第27章 临行第690章 锡兰的双重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