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列国出兵

陈珍是三步并作两步,连跨着上楚王宫大殿前的台阶的。

自从接到了楚军在前线获悉的消息,陈珍的心跳就从未缓释过,连带着气息都是变得不均匀起来,在楚王宫大殿前的台阶上差点绊倒了身子。

因为陈珍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旦楚国好好地掌握了,刚楚国中兴霸业……甚至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是指日可待了!

“王上……王上!千载难逢的良机啊!”

陈珍的声音在楚王的耳朵里听着有些刺耳,前半生经历了亡国、中兴的几度起伏,自燕盟伐齐一举攻破了齐国之后,楚王就是稍稍放松了一些。

若非是陈珍着急求见,且是拿出来“事关大楚百年兴衰之计”这种言辞,楚王估计也是会拂了拂袖子回一句“改日朝议再论”就继续躺在前几日刚寻来的一位美妾姫身侧了。

心中完全因为突如其来的消息而惊喜不已,岂会是注意到楚王眉目间的不悦,见到楚王之后,便是立即拜服行礼之后就是连忙说道:“王上,破秦之时机就在此时!”

楚王闻言,当即是精神一震!

秦国,就像是压在大楚中兴霸业的一座大山,楚王以往日夜所思就是要如何削弱秦国,但因为不久前的秦楚之战,秦国仅仅是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让十数年厚积薄发的大楚认识到了秦楚之间的巨大差距!

楚王往昔的这份心也是黯淡了不少,但如今又是听到了陈珍这般说,如何能够压抑心中的好奇,故而问道:“臣卿快快说,如何的破秦时机?”

陈珍回道:“王上,前往屯留与魏国会盟的景阳传回消息,秦王琰洛阳出兵赴函谷关,意图兼并老秦,阻挡列国获利,如此一看,列国联合兵马五六十万,其中粮草辎重之耗费,岂能够是因为南秦的参与而罢兵休戈,坐视洛阳兼并老秦!”

“齐强盛如那步,不过是因为吞并一个区区的宋地而遭到列国联兵攻伐,列国之兵下,齐国都邑临淄破亡,甚至是连齐王都是惊悸而死,秦国本就是国力强盛,但因为这些年隐而不发,故而不为列国所忌惮。”

“但如今,秦国欲要并吞老秦,虎狼之心显露无疑,王上可派遣使者出使列国,借秦国曲沃之会发难,逼迫其吐出老秦之地让予列国瓜分,秦王琰多半是不肯的,王上可以合纵伐秦,效仿燕盟伐齐,如此列国兵锋之下,秦国纵然是势大,恐怕也是逃脱不了齐国的结局!”

“好好好……”被陈珍说的心头也是激荡,一连说出来三个好字,当即是对陈珍委以重任:“陈卿素来就有谋略天下的格局,此事寡人便是尽数托付陈卿谋划,务必是要合纵列国以讨伐强秦!”

陈珍躬身回道:“天下大势相助,臣已经是胸有成竹!”

“好!”楚王又是道了一个好字,对着陈珍言道:“纵然是天下大势,但也少不得陈卿谋划,若是陈卿能够与列国约定合纵伐秦一事,寡人当以万户之地封陈卿!”

……

韩国,韩王苍继位不过十年,但却是治政也是有二十余年了,这是因为韩先王虽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却是因为秦国强势崛起韩国因而中止了霸业,接连的打击,尤其是向秦国请罪这等屈辱之事,致使疯癫失常,彼时太子苍以储君的身份处理朝政。

韩国距离楚国最近,自然就是成了楚国约定合纵的首当目标。

韩王苍接待完楚使之后,便是将相国张开地招来韩庭,屏退左右,将楚使来意悉数和韩相国张开地说了。

韩王苍知晓张开地已经是将长子张平和半数族人迁往了秦国境内安身立命,且是张平已经是在秦国境内官拜正卿,但韩王苍却是不得不将此事对张开地透露,若是张开地都是不赞同联合楚国伐秦的话,韩王苍单独能够调动的兵力并不多。

见着张开地面色沉吟许久皆是没有回应,韩王苍急切的站了起来,走到了张开地的面前,居然是跪了下来,语气尽是请求:“相国,寡人知晓张氏一族半数在秦国为质,但此番合纵伐秦功成之后,孤韩国首要之事就是要秦国归还张氏一族,日后韩国大治,只要孤韩王室在,相国尽为张氏一族承袭,同为治国!”

韩王苍说的委婉,但是张开地却是明显心思不在此上面,见着哭噎着的韩王苍,张开地叹息了一口气,将韩王苍扶了起来,用着低沉的语气询问道:“王上有几分成事的把握?”

韩王苍低下了头,不敢对视着张开地这犀利的看穿自己心思的眼睛,不过十数息之后,韩王苍抬起头,目光坚毅的看着张开地道:“韩国如今是什么状况,相国再清楚不过,寡人不欲韩国永为秦之附庸,最终被其蚕食殆尽!”

“韩王室已无退路,列国合纵攻秦乃是韩王室的最后一次机会,不成功便成仁,寡人宁死也勿要这般屈辱的活着,先王晚年之景,寡人还是历历在目!”

说着,韩王苍又是抓住了张开地的衣袖,语气恳求着道:“只要相国答应,寡人再说服韩王室各族,便是能够举兵二十万,配合列国之兵,就有着百万之兵,足足是燕盟伐齐列国联兵的两三倍有余,任凭秦国再怎么势大,恐怕也难逃齐国的结局!”

看着韩王苍的面色已经是刚开始的畏缩,变成了现如今的坚毅以及一些果敢,张开地也是心中稍一触动,良久之后,双鬓苍白的张开地也是叹息了一声,点头道:“王上已经是一位足够出色的君主了,老臣这么多年扶持韩国也是累了,韩国大政也该归还王上了……”

“相国,寡人的意思并非是所要相国的政权……”

“老臣知晓……”张开地扶好了韩王苍,正了正其方才凌乱的衣冠:“无论王上有着怎样的谋划,老臣都是会竭力助王上实现心中所想。”

韩王苍听闻张开地这般说,也是声泪俱下的应下了。

……

魏国,魏王已经是八十余岁,头发花白,但眼睛里还是透露着一丝精芒,见其模样居然还是能够在活上很久,见证了魏国从弱小走向中原强霸,又是衰弱至此,居然能够活到这般大的年纪也是稀奇。

魏相也并非是那信奉中庸和无为而治的惠施了,而是身负兵家和纵横家的公孙延,正是当年嬴肆倚为臂膀的犀首。

嬴肆上位不久后,便是令公孙延顶替司马错率兵镇守函谷关,恰逢秦魏马陵之战,嬴肆令公孙延出兵攻打魏国河西郡。

此时的魏国既缺精兵,又缺良将,根本抵挡不住秦国的强大攻势,只好割地求和,这一割地就是将魏国河西郡隔了过去,秦军终是杀俘取其首级为战功,杀红了眼睛的秦卒在河西郡造了无数的祸事,魏国曾经富饶的河西被秦军杀得血流成河,十室九空。

这让河西郡本土魏人出身的公孙延又是能够那般忍得,故而此战不久后,公孙延便是挂老秦大良造印玺,返回了魏国,安然待了一年多,又是被慕名而来的列国名士代表着各自君主请出山。

这其中变故甚多,但最后公孙延到了大梁,被魏王任为了相国。

在公孙延分析时利之后,早就有意的魏王自然是应了下来联楚出兵。

魏国这些年国势败落的很快,魏王看在眼里也是恨在心中,对于秦国,尤其是那秦王琰恨的是咬牙切齿,如是魏王令公孙延率领魏国可调之兵应下楚国合纵之约。

……

邯郸,赵王何也是放下了手中的书简,看向了王弟赵胜,问道:“楚国焉有这般胆子,与秦国为敌?”

赵胜看着赵王何,点了点头:“恐怕那楚王心中不忿秦国久矣了,其二则是现如今楚国已经是到了不得不发的处境了!”

赵王心领神会,当即是点头道:“寡人迁都邯郸乃是欲要赵国入主中原争霸,故而是不可避免了放松了些许晋阳以西的兵力,被那老秦所趁,占了些许便宜!”

赵胜点了点头:“王上应魏出兵,原本只欲夺取老秦的上郡和北地郡北部,现如今看来,那秦王琰出兵函谷关,看来是打算守住老秦不让他国觊觎了!”

“秦王琰还真是好大的心思……”赵王何突然是哂笑了一声,旋即对着赵胜说道:“寡人可是听说了,楚王,韩王和魏王都是有所意动,想来消息传到邯郸来,这几国恐怕已经是在厉兵秣马了,赵国自是不可落后,传令,除马服君领兵八万应魏国屯留盟约以外,再令廉颇为主将,领十万骑卒前驻扎离石要塞,以观时变。”

“喏!”赵胜应道。

……

蓟城,燕王丞父所得的消息乃是在齐地组织进攻即墨和莒城的燕相乐羿送来的,且是附属了乐羿的意见。

燕盟伐齐,虽是燕国主导,但终归是列国联手之下方才是几近灭掉了齐国的宗祀,其中进攻宋地齐军的秦国和老秦两路大军牵制住了相当一部分的齐国兵力,但列国似赵魏韩楚出力也不在少数。

燕国偏居中原东北,此番争斗又尽是在中原西南,隔着数千里之遥。

权衡之后,乐羿还是建言燕国出兵,但因为大部兵马要驻扎在占领齐国的城邑上,燕国应魏楚之意的兵马绝不可太多,至多三万。

且是燕国出兵只为止息列国之间的兵戈,切不可参与彼此的战事。

燕王丞父稍稍思虑也就是应下了,自乐羿合纵连横成功促成燕盟伐齐且是亡齐功成之后,在燕国的声望就已经是超过了燕王丞父,尤其是乐羿掌管燕国兵权,燕王丞父能够做主的恐怕也只有蓟城和蓟城以北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晋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争第五章 度量衡第四十五章 上报田税(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魏卒败因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打南梁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争夺第七百九十章 燕破东胡第二百零二章 汉水军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战事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伤应待第八十二章 寿王归襄第四百三十章 秦军发难第五百零八章 布局洛邑第七百三十三章 申相卒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鲁国第一百四十八章 污秽之物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一百零六章 寿王返阵第三百章 君臣谈心第六百三十三章 魏风伐檀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泽建言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败第一百九十二章 交易达成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心之战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应第六百二十三章 魏军反应第三百八十八章 兵围荆军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应第四百七十七章 授爵弊端第四百三十八章 庆功仪式第二百七十一章 秦宫反应第七百零九章 计破芍坡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三十六章 书肆盛况第二百一十七章 “贵客”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拢兵权第六百二十章 震惊老秦(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用意第一百零六章 寿王返阵第四百二十八章 屈平劝谏第十章 推行新制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赃”不均第三百五十一章 驱狼吞虎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营地第五十九章 襄樊动态第六十八章 应城攻守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五百六十四章 陇东新象第八百零五章 洛阳出兵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见公君第三百零九章 公子琰的应对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六百四十八章 赐爵大典第七百五十三章 临终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韩第二百一十八章 先发制人【二合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秦宫反应第四十八章 上报田税(四)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二百一十一章 鸩杀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战落幕第一章 赢姓林氏之南秦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四百六十四章 东宫新部第二百三十三章 揽事用意第二百零六章 南阳巨变!第六百三十五章 险恶谋划第六十四章 抢班夺权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二百七十二章 和约之盟第一百六十八章 是友非敌第四十七章 上报田税(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说服莒劢(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郡事发第五百一十九章 魏王之虑第六百五十三章 蓝田君赢信第六百五十七章 嬴行建言第七百九十一章 君臣之谈第四百九十六章 吴楚开战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鱼口之危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战将起第五百六十章 赶回宛城第四百二十六章 抢滩登陆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连得胜第七百一十六章 秦吴决战第二百二十五章 新物件第三百四十章 到达武关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四十章 献土归秦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军间隙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七十八章 决战过后第七百二十二章 劝降与机密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乡邑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筑回乡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争第三百四十一章 阶下囚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晋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争第五章 度量衡第四十五章 上报田税(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魏卒败因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打南梁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争夺第七百九十章 燕破东胡第二百零二章 汉水军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战事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伤应待第八十二章 寿王归襄第四百三十章 秦军发难第五百零八章 布局洛邑第七百三十三章 申相卒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鲁国第一百四十八章 污秽之物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一百零六章 寿王返阵第三百章 君臣谈心第六百三十三章 魏风伐檀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泽建言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败第一百九十二章 交易达成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心之战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应第六百二十三章 魏军反应第三百八十八章 兵围荆军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应第四百七十七章 授爵弊端第四百三十八章 庆功仪式第二百七十一章 秦宫反应第七百零九章 计破芍坡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三十六章 书肆盛况第二百一十七章 “贵客”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拢兵权第六百二十章 震惊老秦(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用意第一百零六章 寿王返阵第四百二十八章 屈平劝谏第十章 推行新制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赃”不均第三百五十一章 驱狼吞虎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营地第五十九章 襄樊动态第六十八章 应城攻守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五百六十四章 陇东新象第八百零五章 洛阳出兵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见公君第三百零九章 公子琰的应对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六百四十八章 赐爵大典第七百五十三章 临终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韩第二百一十八章 先发制人【二合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秦宫反应第四十八章 上报田税(四)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二百一十一章 鸩杀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战落幕第一章 赢姓林氏之南秦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四百六十四章 东宫新部第二百三十三章 揽事用意第二百零六章 南阳巨变!第六百三十五章 险恶谋划第六十四章 抢班夺权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二百七十二章 和约之盟第一百六十八章 是友非敌第四十七章 上报田税(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说服莒劢(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郡事发第五百一十九章 魏王之虑第六百五十三章 蓝田君赢信第六百五十七章 嬴行建言第七百九十一章 君臣之谈第四百九十六章 吴楚开战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鱼口之危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战将起第五百六十章 赶回宛城第四百二十六章 抢滩登陆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连得胜第七百一十六章 秦吴决战第二百二十五章 新物件第三百四十章 到达武关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四十章 献土归秦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军间隙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七十八章 决战过后第七百二十二章 劝降与机密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乡邑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筑回乡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争第三百四十一章 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