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三战三败

“攻破函谷关,人人升爵一级!”

乐毅的咆哮声从背后传出,冲锋在前的士卒登时信心大振,朝着函谷关扣去,然后便被秦军弓弩无情的射杀...

“乐征北,这次怕是又要撤军了。”赵云叹了口气,对着乐毅道。

乐毅脸色铁青,颇为不甘的点了点头,道了声好。

“呜呜呜——呜呜呜——”

鸣金收兵,退兵的号角声响起,燕军如同潮水般涌来,也如潮水般退去,燕军士卒们如释重负,慌忙朝着背后撤退。

这是乐毅围攻函谷关的第十天,先前乐毅已经两次未曾冲上函谷关了。对于乐毅而言,白起确实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乐毅知道,自己多半是没有什么机会了。但他也不能让白起好过,不能让秦国部队回防。

三战三败,让乐毅丢尽了颜面,燕军的将士也死伤了数万。只能说白起实力斐然,函谷关也不愧为天下第一关隘。

秦国凭借着函谷关进可攻,退可守。乃是秦国对山东诸国的基础,是秦国一切的基本。

秦国立国的根本,乃是周天子用来抵御西戎所设。函谷关乃是一道关隘。是中原抵御西戎的一道雄关。

恐怕连周天子也没有想到,秦国竟然反杀西戎,占据广袤领土,还击退了一个试图东征中原的亚历山大。

这一下子,本来涌来抵御西戎的函谷关瞬间就成了秦国抵御山东诸国的神关。

真他妈的烦!

望着伤亡惨重的燕军士卒,乐毅内心忍不住涌出这个想法。乐毅出道以来,还没有打过这么惨的战争。

乐毅内心也逐渐开始适应了这样的日子。毕竟燕国三大将里,李靖、韩信都是百分百胜率,只有他有些败绩。

个人能力不同而已,乐毅虽然有所沮丧,但也没什么。

现在,乐毅只想死死地把白起这支部队拖住,这样一来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况且自己还有可能进行惊天大逆转呢。

卫青、霍去病正在从草原偷袭秦国后方,只要秦国后方遇袭,乐毅相信函谷关守备部队肯定要回防。

咸阳那两三万的秦军部队根本就挡不住燕国二十万铁骑。

所以,函谷关的守备部队一定会回到咸阳,保卫秦王。

而届时,函谷关一定会无人看守。然后函谷关就会落入乐毅手中,这样一来乐毅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只不过...三战三败真的很不好受啊...”乐毅想明白事情的关键之后,依旧苦涩无比,不由开口道。

“将军,兵者怎可以胜负论之?”赵云一本正经的劝说着乐毅,“将军如今在这里与白起对战,白起也是当世名将,且借助地形...末将认为就算是姜太公复生也无法攻破这坚不可摧的函谷关...”

在这个时候,姜子牙还是兵家的代表...至于齐国那个?记住,人家叫姜商,不是姜尚姜子牙!

“没想到子龙竟然懂得兵法。”乐毅朝着赵云道歉道,“本将原以为子龙乃是谦谦有礼的武夫,与其他武夫没什么两样,倒是本将失礼了。”

“将军无比向云道歉。”赵云一本正经地开口,严肃十足,“云知道,自己随懂兵法,但大多都是夸夸其谈,根本不懂实际作用,故还是要仰仗各位将军的教导。”

“卫国大将军、征北将军、征西将军皆为当世人杰,故云并不需要统兵作战,贻笑大方。”

乐毅在内心对于赵云的形象,一直都是保镖样子,武艺高强守护主将,却没想到赵云竟然对兵法张口就来。

说到赵云,一般来说最常见的就是两种人,一种是只看过《三国演义》,对赵云无脑吹,在他们心里赵云就是天下无敌,举世无双,当有人说赵云的缺点时,他们就会非常偏激。

而另外一种人,就是拿着喜欢拿“正史”来说事儿的人。

这类人有个普遍的特征,当有人说赵云厉害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回怼一句赵云辣鸡,一个保镖吹什么吹,保镖一词是这些人最喜欢的用的。

在他们心里,赵云顶多算个保安队长,而他们的看法和理解,我个人认为,根本就不是来自什么“正史”,而是来自网上的一些是是而非的历史解读。

其实那些历史解读有好多也只是为了哗众取宠而已,他们所谓的解读也是为了突出某些方面的戏剧性,而且这类解读很大的一个特点是:一定要和已经成型的历史形象公然唱反调,而且一定拿的出某些例证。不明真相的群众真的很容易被蒙骗。

回到正题,赵云是不是真的就只是个保镖?当然不是,赵云一生,征战无数,虽然没有演义那么夸张,但是赵云的战功,是真的有史可查的,而那些说赵云是保镖,大多都是因为赵云曾经被任命为“中护军”。

先不说中护军到底是什么官职,只想问一下那些就会说“保镖”的历史学家们,“征南将军”、“镇东将军”、“牙门将军”这些都是《三国志》里清楚记载的赵云的官职,你们为什么没有看到这些?我们再说回中护军,中护军的主要职能的确是护卫中军的意思,但是中护军同时拥有直接选拔下级军官,掌管禁军的职能,这使得中护军极容易拥有自己的专属军事力量,除非是极受信任,否则不可能被授予中护军的职位。如果我这么说你们觉得不直观的话,那我再举几个例子,周瑜、李严、司马师都曾任职过中护军,现在你们觉得中护军的职位是高是低呢?还有,说赵云没有战功的,麻烦移步去好好读一读《三国志》,看看赵云到底有没有打过仗,有没有战功,如果你们看了的话,你们就知道单骑救主、截江夺阿斗、汉水之战都是真实存在的,当然是没有罗贯中写的那么神而已。“一身都是胆”也是《三国志》里明文记载的,这些,你们的“正史”里有吗?

知识储备很重要,这关系着一个人的未来人生。

PS:以上是我从某个我也忘了的视频网站评论区看到的观点,因为忘了所以没法直接复制(错过了一个水字的大好时机),虽然细节可能不太一样,但我觉得人家说的挺对,就恬不知耻的拿来用一用。

以上,就是我对赵云的看法。

第六十八章 韩信与萧何第二百三十三章 董平造逆(一)第五十三章 三国联军第三百一十四章 河西俯首第三百五十五章 声东击西第二百七十一章 灭清第三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战(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百骑劫营第一百九十八章 清河之战第三百三十一章 历城县叔宝殒命第一百六十八章 将不过李第二十八章 代燕渔阳之战(三)第二十一章 穷途末路第二百一十五章 八百里加急第三百五十二章 侯爵第四百三十章 仇第十八章 改革(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辽东局势第三百零一章 倾国倾城杨玉环第四百二十二章 退守纪南第三百三十七章 精打细算吴三桂第四百四十章 截杀第三百零五章 退敌(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攻防第四百二十二章 退守纪南第二百三十一章 风流万户侯第四百三十九章 唐军败,世民逃第二章 奸相第四百二十三章 郢都攻防第二百八十八章 灭韩第一百六十章 破萦第一百九十章 姬衍的顾虑第二百一十八章 辽东局势第十九章 改革(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郸之战(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伐金(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况胶着第五十章 田地倒台第四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四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线决战(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吉思汗第二百零三章 辽东战役(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辽东局势第八十章 大良贤师第四百零六章 第二次科举结果第一百八十章 薛氏双雄第四百四十八章 抉择第四百二十一章 同武第三百五十九章 诸葛亮下来战书第二百九十三章 双侯第四百二十八章 霸王别姬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流涌动第四百三十七章 唐楚之战(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况胶着第三百六十九章 回天乏术第三百九十四章 赵佗与蒙恬第九十六章 恒山之战(五)第三百八十一章 伐宋之战(一)第一百三十章 围剿梁山(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绝命回马枪第四百五十一章 最后的铁卫第二百九十五章 烛影斧声第一百一十章 朝鲜半岛尽归燕第二十四章 三鹦第一百四十三章 各国反应第一百九十一章 地牢第二百七十章 九品官制第一百二十七章 纠结的李绩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诸侯会盟第三百六十一章 攻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田齐败亡第三百八十五章 伐宋之战(五)第十章 魏忠贤第一百七十五章 邯郸内乱第一百七十四章 赵廷商议第三百零八章 进击的项燕(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王彦章败退第二百零八章 赵国群臣第四百三十一章 背锅侠第三百一十一章 龙且战姜松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城莫阳第八十三章 中山国现状第二百三十五章 董平造逆(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辽东惊变(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请君入瓮第三十三章 代燕渔阳之战(八)第一百五十二章 诸葛入燕第一百三十四章 济南见闻第二百七十五章 必以芈八子为质第三百四十六章 初战第二百二十二章 辽东之战(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历城永不沦陷第九十章 立后(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诸侯动向第一百四十章 主动出击第四百二十三章 郢都攻防第一百九十一章 地牢第二百二十三章 拨乱反正(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闪电伏击战
第六十八章 韩信与萧何第二百三十三章 董平造逆(一)第五十三章 三国联军第三百一十四章 河西俯首第三百五十五章 声东击西第二百七十一章 灭清第三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战(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百骑劫营第一百九十八章 清河之战第三百三十一章 历城县叔宝殒命第一百六十八章 将不过李第二十八章 代燕渔阳之战(三)第二十一章 穷途末路第二百一十五章 八百里加急第三百五十二章 侯爵第四百三十章 仇第十八章 改革(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辽东局势第三百零一章 倾国倾城杨玉环第四百二十二章 退守纪南第三百三十七章 精打细算吴三桂第四百四十章 截杀第三百零五章 退敌(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攻防第四百二十二章 退守纪南第二百三十一章 风流万户侯第四百三十九章 唐军败,世民逃第二章 奸相第四百二十三章 郢都攻防第二百八十八章 灭韩第一百六十章 破萦第一百九十章 姬衍的顾虑第二百一十八章 辽东局势第十九章 改革(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郸之战(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伐金(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况胶着第五十章 田地倒台第四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四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线决战(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吉思汗第二百零三章 辽东战役(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辽东局势第八十章 大良贤师第四百零六章 第二次科举结果第一百八十章 薛氏双雄第四百四十八章 抉择第四百二十一章 同武第三百五十九章 诸葛亮下来战书第二百九十三章 双侯第四百二十八章 霸王别姬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流涌动第四百三十七章 唐楚之战(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况胶着第三百六十九章 回天乏术第三百九十四章 赵佗与蒙恬第九十六章 恒山之战(五)第三百八十一章 伐宋之战(一)第一百三十章 围剿梁山(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绝命回马枪第四百五十一章 最后的铁卫第二百九十五章 烛影斧声第一百一十章 朝鲜半岛尽归燕第二十四章 三鹦第一百四十三章 各国反应第一百九十一章 地牢第二百七十章 九品官制第一百二十七章 纠结的李绩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诸侯会盟第三百六十一章 攻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田齐败亡第三百八十五章 伐宋之战(五)第十章 魏忠贤第一百七十五章 邯郸内乱第一百七十四章 赵廷商议第三百零八章 进击的项燕(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王彦章败退第二百零八章 赵国群臣第四百三十一章 背锅侠第三百一十一章 龙且战姜松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城莫阳第八十三章 中山国现状第二百三十五章 董平造逆(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辽东惊变(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请君入瓮第三十三章 代燕渔阳之战(八)第一百五十二章 诸葛入燕第一百三十四章 济南见闻第二百七十五章 必以芈八子为质第三百四十六章 初战第二百二十二章 辽东之战(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历城永不沦陷第九十章 立后(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诸侯动向第一百四十章 主动出击第四百二十三章 郢都攻防第一百九十一章 地牢第二百二十三章 拨乱反正(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闪电伏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