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袁盎说晁错

可惜的是,袁盎连军务都来不及交接,便已经是被那几个小黄门,半强制性的带进了宫门当中,而在袁盎离开之后不久,一骑快马自长安城而来,进了营寨当中,然后营中三万多的士卒,便在那人的带领下,往长安城的侧向而去,驻扎下来。

而在此时,长安城中,早已是一片愁云惨淡——黄河天堑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的速度,比之袁盎大军的速度,快了十倍不止。

在黄河失守的当天,长安城中,就已经得了消息。

而伴随着那消息传来的,还有袁盎最后定下来的,“聚四方之兵,存人而舍地”的方针。

在知晓了袁盎的这最后一个命令之后,长安城中,所有大大小小的官吏们,都是对袁盎破口大骂,言语之间,极尽羞辱之能事,似乎是不如此,就不能显示出他们的忠诚,不如此,就会被视为袁盎一党,被记入那煌煌史书当中,受千万年的唾骂一般。

而这些时日以来,朝堂上为此掀起了偌大的风波——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朝堂上所讨论的事,只有两样。

一则,是如何御敌,二则,便是如何处置袁盎——处置袁盎,乃是必然之事,朝堂上所争的,乃是到底要不要诛连袁盎的九族。

此时已经散朝,但三公九卿等,此时依旧是聚集于宣室殿中,众人在这宣室殿中,争执不休,各执一词,令这威严无比的宣室殿,看起来倒像是闹市一般。

“够了!”眼看着争执,越发的剧烈,御史大夫晁错,便是再次的站了出来,呵斥了一声,“这宣室殿,岂是尔等争执吵闹之地?”

“成何体统?”

在袁盎出声呵斥的时候,丞相申屠嘉,则是闭着双眼,沉默不语。

“陛下,太尉已经带到。”晁错的话音才落,内侍的声音,便是在宣室殿外响起。

“传!”宣室殿中,刘启这才是抬了抬目光,吐出一个字来——自众臣聚集于宣室殿一来,刘启还是第一次出声,而在之前,对于那些臣子们的每一次争执,每一个提议,刘启都是不知可否。

宣室殿中,也是陡然之间,化作一片的寂静——一直到,沉重无比的脚步,一声一声的,靠近这宣室殿。

然后,宣室殿的大门打开,一身狼狈的袁盎,缓缓踏进这宣室殿中。

众臣们都是将自己的目光,落到这位狼狈无比的太尉身上。

这些时日一来,长安城中,所有的争端,可以说都是因为这位太尉而起——在袁盎镇守黄河沿线,数次打退了七王联军的强渡之后,朝野内外,对这位太尉,几乎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而在一夜之间,所有的赞誉,都化作了诋毁。

“罪臣袁盎,丧师辱国,罪不容赦。”

“请陛下惩处!”从进入宣室殿开始,袁盎便是低着头颅,披头散发。

言语之间,袁盎便是拜倒于地,既没有任何的言语,也没有任何的动作。

“黄河失守且不提。”

“袁卿一语,便是将长安城外,数百郡县,拱手相让。”

“亦令叛军,直抵长安城下!”

“惩处?”

“太尉知晓,这样的罪责,当施以何等的刑罚么?”

“廷尉何在?”

“身为太尉,执掌大军,于危难之际,不战而走,此其一。”

“其二,假权而动,舍地弃民,形如叛国。”

“其罪,当以腰斩极刑,并诛九族!”随着九卿之一的廷尉出声,御史大夫晁错的脸色,则是越来越阴沉。

“陛下,众臣工,黄河失守,非人力所能挽回。”

“此其一。”

“其二,太尉虽然失地,但本因,却是为了聚拢大军。”

“这长安城,无险可守,若无太尉决断,聚拢大军的话,待到叛军杀至,这长安城,乃至于众臣工,以及陛下,何以自处?”

“太尉固然有罪,但事出有因,还望陛下,众臣工,看在太尉先前拱卫黄河有功的情况下,酌情考量。”晁错说道,对于袁盎最后所下的决断,就晁错本身而言,是绝对认可的,晁错毫不怀疑,哪怕是易地而处,他也绝对不会比袁盎做的更好,也绝对不可能,如袁盎这般,以这种最激烈的方式,给长安城留下最大的力量。

然而,袁盎的那决策,越是无可置疑,其罪行,也就越发的不可辩驳。

是以,哪怕是晁错想着为袁盎辩解,但晁错所能的,也只是尽可能的,令众臣在给晁错量刑的回收,稍稍留手,而从未想过,要减免晁错的罪责。

“袁卿,难道就不打算自辩么?”最上首处,高坐的刘启,将目光落于袁盎的身上。

“功即是功,罪即是罪!”

“国法森严,当如何,便如何。”

“晁错,尔身为御史大夫,高居三公之位,难道连这一点,都不懂吗?”袁盎依旧是不曾抬起头。

……

“太尉,你又何必如此?”廷尉大牢当中,晁错屏退了左后,然后坐到地上,隔着牢门看着袁盎。

“七王逆反,一口气便是动用了大军五十万!”

“显然,诸王对此,绸缪已久。”

“晁大夫,是我错了。”

“若是我能够早些看清此时,早早的与晁大夫联手,也不至于将将此事拖到此时!”

“若是早早的行那削藩之策,这七王兵锋,又怎么如此之甚?”

“晁大夫,是我错了!”监牢当中,袁盎对于自身的处境,却是只字不提。

“错的,又岂止太尉一人?”听着袁盎的感慨,晁错也是叹了口气。

ωωω¸ t t k a n¸ ¢ ○

“只恨当年,年少气盛,一心想要压服众臣。”

“否则,若是我行事保密,在上奏之前,便先于诸位同僚沟通的话,也不至于是叫众诸侯,提前数十年,便有了准备!”晁错一边说,一边摇着头,目光当中,满是悔意。

“几事不密则成害,谁能想到,当年一时年少气盛,竟将这大汉朝,推到了这般的地步?”

削藩之事,是如何的重大。

这般大事,本该是在众诸侯王完全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便以雷霆之势,压服天下的,但怎奈,一念之差,使得此事早早泄露,成为朝堂上几方斗法的目标,更是叫众诸侯王呼朋引伴,相互勾连,早早的,就做足了准备,以至于到如今,这一卷削藩策,竟几乎是要引得天下易主。

现在回想起来,晁错都在奇怪,自己当初,怎么会就好像被迷了心一般,非要上那一卷削藩策,非要给那些诸侯王们,一个起兵的街口。

若是那削藩策,到现在都还压着不发,但只要这件事还没有了解,那削藩策,一日不上,众诸侯王们,就得一直是提心吊胆的,养着国内的大军,一直到,那些大军们,生生将那些诸侯王们给拖死。

此法,固然对于那些诸侯国当中的国民而言,是一个灾难,但也同样不免是削藩的一个上好的法子,然而,明明是殊途同归,但晁错的眼中,却只有那一卷削藩策!

他现在回想起来,都想不通,自己当初为何会如此的固执,到头来,也只能将之归结于执念过重,一叶障目。

“要挽回这局势,也不是没有办法!”

“就看晁大夫,你舍不舍得了!”两人感慨之间,监牢当中,袁盎突然出声。

这惊雷一般的声音之下,晁错陡然起身,目光当中,满是企盼。

“晁错孑然一身,若是能够挽回局势,我又有什么舍不得的?”晁错朝着袁盎,俯身一拜。

“嘿,这破局之策,其他人,倒也不一定没看出来。”

“只是那些人,未必有胆子在你面前说。”

“不过我袁盎如今,也什么好忌讳的。”袁盎冷笑了一声。

“晁大夫可还记得,贼逆起兵之时,所打的旗号?”

“自然是记得的。”晁错咬了咬牙,“清君侧,诛奸佞。”

“那这奸佞,是谁呢?”袁盎的目光,紧盯着晁错。

“是……”晁错的瞳孔,陡然睁大,整个人,都是在一瞬之间失神。

这个时候,他陡然想清楚,为什么袁盎说,这破局之策,其他人未必是不清楚,只是没有人,敢在他的面前说出来。

这些大臣们,哪一个不是人精?

这样的,近乎是接下生死之仇的提议,不到兵临城下,万不得已,有谁愿意提出来?

万一在他们提出来这提议之后,事态有了转机,这岂不是将晁错这位三公之一,给彻底的得罪到了死处?

“看来,你已经明白了!”看着晁错的反应,袁盎的目光当中,有灼灼的光芒闪烁起来。

“怎样,御史大夫,可敢行此挽天倾之事?”

而晁错这个时候,哪里还顾得上袁盎?

他的口中,之事一遍又一遍的呢喃着,‘挽天倾’这三个字。

“兹事体大,太尉,且容我三思!”当袁盎目光当中的灼热散去之后,晁错还是告了声罪,匆匆离去。

这一夜,是一个无眠之夜。

‘舍身挽天倾’,五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当真要下定决心,又何其难也?

对于一个臣子而言,一生最大的追求是什么?

无非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的身前身后名’,这十四个字,无疑便是对一个臣子最高追求的体现。

生,天下赞誉,死,青史留名。

对于晁错而言,‘舍身挽天倾’这五个字,便意味着,完完全全的,放弃这一切!

七王起兵的大义,在于‘清君侧,诛奸佞’这六个字,更直白一点,便是要诛杀上了那一卷削藩策的晁错。

而想要剥离这种大义,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证明晁错并非奸佞,然而,彼之英雄,我之仇寇,这忠奸二字,全在一张嘴上,这忠奸之论,想要说清,几乎是不可能!

是以,要剥离这大义,便唯有第二个办法——那便是,叫他们完成自己的目标。

七王以诛奸佞起兵,那当晁错殒命,奸佞伏诛之后,七王自然也就没有了起兵的大义,这个时候,七王要么退兵,要么,便只有摆明旗号的反叛。

退兵不易,但反叛,同样也不那么容易——帝室一脉已历三千年,深得身心,七王若是摆明旗号的反叛,不要说继续进军,便是想要肃清内部,以及后方,都得花费无数的时间,而这,足以给长安城争取足够的时间。

但同样的,晁错殒命,便意味着,这‘奸佞’二字,已然盖棺定论——对于任何一个臣子的一声而言,这两个字,都是绝对的否定!

带着这两个字死去,这臣子的亲朋故旧,子孙后代,都将为之蒙羞!

想要改变这一切,便唯有等到日后,哪一位帝王为他平反,然而,自那削藩策后,帝室与诸侯,对立之势,无可化解,除非是哪一位君王,能够将一应诸侯王,尽皆压服,否则的话,晁错想要平反,便没有任何的可能!

然而,想要在众诸侯王的提防之下,压服一众诸侯王,谈何容易?

晁错书房当中的灯火,一直燃了整整一个晚上。

一直到第二日的早朝,晁错都依旧是一脸的恍惚。

一直到袁盎下狱后的第四日。

“臣请陛下亲征!”

“贼军将至,长安城无险可守!”

“未免城中百姓,皆亡于战火。”

“臣请陛下亲征。”

“臣等留于城中,替陛下处理一应国事!”这一日,当刘启再度提到破敌之策的时候,晁错起身,然后一出口,便是石破天惊!

晁错的话音落下之后,整个朝堂上,都是一片鸦雀无声,所有的臣子们,侍者们,甚至是将自己的呼吸都屏住,恨不得将身形都隐了去,生怕是闹出了什么响动来,叫皇帝刘启,注意到自己。

“这晁错,是疯了么!”

“这样的疯话,也敢拿到朝堂上来说?”一时之间,朝堂上所有的臣子内心,都是这一般无二的想法。

而在帝座之上,刘启的双眸,也是微微的眯起,令其双眼,看起来很是狭长,而他的目光当中,尽是森然。

“御史大夫方才,说的是什么?”

第二章 太攀第一百一十四章 西游劫起第二百四十二章 阴霾第一百五十九章 长安隐市第四百三十三章 进宫第三百九十一章 再至黾池县 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血祭第六十章 七月流火第二百一十一章 天禄阁中 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灞水之神第七十二章 万灵山,人妖混居之地 中第一百零八章 五年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库所在第二百三十九章 妥协第二百七十九章 弑神兵 上第六十三章 前兆第六十八章 考验与试探第一百零二章 剑光 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战争 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月光潋滟剑光寒第两百章 水之精第八章 苏醒第二百五十七章 黾池城隍第二十五章 离去,风雪之试第一百二十二章 谋算与叛徒 求首订求首订第一百五十五章 胜负,朝堂 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宣室殿争第二百八十六张 局势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与符第二十一章 入县府第二百二十一章 接风洗尘第三百七十六章 蛇之九首第二百六十五章 神祇之论 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第二步第三百九十一章 再至黾池县 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黾池事毕第一百六十二章 荒蛮第三百二十三章 战争 四第二十三章 不识第三百五十八章 山神发怒第二百二十一章 接风洗尘第二百三十六章 刘玉第三百三十五章 试探第二百八十三章 迷蒙雾中说书人第二百四十章 现身第三百九十三章 人有伤虎心,虎有杀人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踪迹第十章 谋算第七十章 焚天之火第三百九十五章 袁盎说晁错第二百五十八章 城隍局第三百八十三章 风雷绝域第五十八章 千年大限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命天数第四百一十九章 目的第二百九十七章 陡然偏转的局势第二十一章 入县府第四百零六章第二百九十章 九大宗派的反应第二百三十章 击杀第三百九十一章 再至黾池县 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归途杳杳第一百六十八章 明心暗室第三百一十三章 太平?长平!第三百九十四章 剑影留痕第二百八十三章 迷蒙雾中说书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入营第二百八十二章第二十三章 不识第三百零四章 天雷地火第二百二十二章 十方楼中第十五章 破围第二百二十二章 十方楼中第三百章 疾风骤雨第三百四十章第一百三十七章 路遇第九十五章 开端第二百三十八章 神兵百炼,千折万锻第十五章 破围第四十六章 沟通第一百一十三章 刺第一百三十五章 迷神惑心,惊艳一枪第三十九章 灾第九十四章 计划第三百三十三章 云泽乡第一百一十章 半月之期第三百三十七章 黄河第十三章 进山第三十章 风骤起(新的一个月,求推荐求收藏啊!!!)第三十一章 进击的军伍第二百二十一章 接风洗尘第一百九十五章 魇镇诅咒之法 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帝王心术第三百一十章 雷火阵中第一百九十章 暗流第四十二章 再见第三百八十六章 各自生疑第二百二十一章 接风洗尘第三百四十三章 目标第一百三十八章 长安城下 上
第二章 太攀第一百一十四章 西游劫起第二百四十二章 阴霾第一百五十九章 长安隐市第四百三十三章 进宫第三百九十一章 再至黾池县 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血祭第六十章 七月流火第二百一十一章 天禄阁中 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灞水之神第七十二章 万灵山,人妖混居之地 中第一百零八章 五年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库所在第二百三十九章 妥协第二百七十九章 弑神兵 上第六十三章 前兆第六十八章 考验与试探第一百零二章 剑光 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战争 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月光潋滟剑光寒第两百章 水之精第八章 苏醒第二百五十七章 黾池城隍第二十五章 离去,风雪之试第一百二十二章 谋算与叛徒 求首订求首订第一百五十五章 胜负,朝堂 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宣室殿争第二百八十六张 局势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与符第二十一章 入县府第二百二十一章 接风洗尘第三百七十六章 蛇之九首第二百六十五章 神祇之论 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第二步第三百九十一章 再至黾池县 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黾池事毕第一百六十二章 荒蛮第三百二十三章 战争 四第二十三章 不识第三百五十八章 山神发怒第二百二十一章 接风洗尘第二百三十六章 刘玉第三百三十五章 试探第二百八十三章 迷蒙雾中说书人第二百四十章 现身第三百九十三章 人有伤虎心,虎有杀人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踪迹第十章 谋算第七十章 焚天之火第三百九十五章 袁盎说晁错第二百五十八章 城隍局第三百八十三章 风雷绝域第五十八章 千年大限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命天数第四百一十九章 目的第二百九十七章 陡然偏转的局势第二十一章 入县府第四百零六章第二百九十章 九大宗派的反应第二百三十章 击杀第三百九十一章 再至黾池县 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归途杳杳第一百六十八章 明心暗室第三百一十三章 太平?长平!第三百九十四章 剑影留痕第二百八十三章 迷蒙雾中说书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入营第二百八十二章第二十三章 不识第三百零四章 天雷地火第二百二十二章 十方楼中第十五章 破围第二百二十二章 十方楼中第三百章 疾风骤雨第三百四十章第一百三十七章 路遇第九十五章 开端第二百三十八章 神兵百炼,千折万锻第十五章 破围第四十六章 沟通第一百一十三章 刺第一百三十五章 迷神惑心,惊艳一枪第三十九章 灾第九十四章 计划第三百三十三章 云泽乡第一百一十章 半月之期第三百三十七章 黄河第十三章 进山第三十章 风骤起(新的一个月,求推荐求收藏啊!!!)第三十一章 进击的军伍第二百二十一章 接风洗尘第一百九十五章 魇镇诅咒之法 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帝王心术第三百一十章 雷火阵中第一百九十章 暗流第四十二章 再见第三百八十六章 各自生疑第二百二十一章 接风洗尘第三百四十三章 目标第一百三十八章 长安城下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