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市场换不来技术(二合一)

第114章 市场换不来技术(二合一)

接通电话之后,杜义山很干脆地说明了目前的情况,表示自己想听一听对方的看法。

当然,其中隐去了一些跟丁高恒身份有关的内容。

主要是他担心如果常浩南知道科工委主任在场旁听,会对后者的判断产生影响。

或者让对方在讲话时有所顾虑。

听到这个事情之后,常浩南的第一反应其实是有些懵逼的。

甚至还向杜义山确认了一遍: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因为我提交上去的那份文件,专家们对于具体应该选择哪种标准体系的问题出现了争论?”

“是这么回事,所以才给你打电话,看看你身为作者的想法。”杜义山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文件里面的内容我已经看过了,从理论基础到分类说明再到工程经验和操作方式,很系统、也很完整,所以你提交上来的,绝对不只是一个技术手册,而是一个完整的分析评价体系。”

“既然如此,想必伱在这个过程中也已经对咱们华夏的标准体系有自己的想法了吧?”

“呃……”

电话那边的常浩南满脸无语。

他很想说自己并没有。

作为一个重生之前的主要工作经验都在21世纪的人,他使用后世那套参考俄法相关技术搞出来的自主体系几乎是一种本能。

所以在想要写出这份评定方法的时候,其实没想过会引发如此夸张的连带反应。

初衷真就是写一个技术手册,让那个在工程上无从下手的GJB/Z64-94变得更完整、更堪用一些。

不过既然杜义山自己都已经把剧情给脑补出来了,常浩南总不可能去打自己老师的脸。

而且经过前者这么一提醒,他也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就是眼下这个时间点,由于MD90的国产计划正在顺利且迅速地推进,因此行业内部对于大洋彼岸还抱着非常充分的幻想,认为完全可以依托美国的航空工业体系,用“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完善自己在航空领域的实力。

尽管年初的时候两国已经发生了过一次阵仗不小的海空对抗,但是除了军队和军工领域之外,绝大多数人对于这个事情是没有那么敏感的。

事实上,不仅民用航空工业,这种幻想实际上存在于几乎所有领域中。

一直到1999年、2001年甚至是2019年遭到全方位的打压之后,才被惨痛的教训一点点打醒。

市场,是换不来技术的。

无论是汽车、航空还是化工、电子,所有产业都是如此。

在没有技术的情况下把市场让出去,只会让别人吃掉市场的同时还能打压你的技术!

如果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体系,靠着依附于人只有死路一条。

当然,在1996年这会,要想马上把人们的观念扭转过来完全是痴人说梦。

事实上,哪怕是前世的常浩南自己,也是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才逐渐发生转变的。

不过凡事总得有个开始。

而这一次的误打误撞,或许就是个不错的契机。

“没错,老师。”

在脑海中飞速思考过这些之后,常浩南做出了决定:

“其实我前段时间就已经有了这种想法,所以这次在完善航发稳定性评价体系的时候,就特地结合国内目前航空工业的实际,对标准部分进行了一些重构。”

“虽然这只是整个行业标准体系中的一个小部分,但因为正好赶上涡喷14进行高空模拟试验,所以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咱们华夏的航空工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有一套自己的、独立的发展体系,我希望通过昆仑项目来证明这一点。”

电话那边,杜义山和丁高恒对视了一眼,互相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了惊讶。

常浩南虽然并未直接说明自己支持哪一方,但从刚刚的回答中,明显能听出他的立场是要对现有标准进行大改。

或者干脆点说,另起炉灶。

甚至还更为激进——

不只是对GJB/Z64-94,而是要对整个航空工业的标准体系进行重构,把原来东拼西凑出来的东西给统一起来。

二人谁都没有想到,一个还没毕业的本科生竟然会站在这样的高度思考问题。

而且还真让他思考出来了点东西。

想到这里,杜义山又抱着浓厚的兴趣问出了第二个本来不在计划之中的问题:

“这个想法确实很好,但是目前沪飞那边已经在跟麦道合作生产MD90客机,而且进度相当不错,如果要对标准体系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变动,那这类合作项目该怎么处理,你考虑过没有?”

“当然考虑过……”

常浩南一边说着不太重要的内容,一边飞速组织语言。

沪飞和麦道的项目他之前没想过,也没必要想,因为再过几个月,波音并购麦道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项目搅黄,并且又让人销毁了已经送到华夏这边的MD90相关技术资料。

意思非常明显,哪怕这个型号不要,也不可能让你华夏得到相关技术。

当然,波音玩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

他们先是在表面上表示“收购不影响干线项目的合作,只要沪飞愿意继续干,波音就会继续提供支持”。

但是转过头来,又宣布将在1999年底彻底关闭美国本土的麦道生产线,不再发展新的麦道家族飞机。。

这个举动直接导致全球民航业对MD系列客机信心崩盘,哪怕沪飞把飞机造出来,也根本找不到客户。

如果靠补贴让国内航空公司内部消化,那造一架飞机就要赔进去将近一个亿。

于是“造不如买”的舆论再次占据上风,最后沪飞方面迫不得已主动叫停了项目。

而在合作持续的十年中,为了适应麦道所代表的美国体系,沪飞已经放弃了运10时期形成的标准和经验。

如今MD90生产被叫停,美国体系也没适应过来。

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实际上,合作生产MD90的干线飞机项目从一开始就走歪了。

航空制造业属于妥妥的技术密集工业,可以提供大量高收入的工作岗位,并且培养一批熟练的工人和工程师。

这些人才对于未来华夏自己的航空工业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从这个角度讲,给别人代工生产飞机并没有问题。

而且产的越多越好,最好把整个飞机都放到华夏生产。

然而MD90项目中,代工生产只是一小部分,真正的重头在于有人想要让整个航空工业,至少是民用航空工业全方位与美国绑定。

这是不可能有好下场的。

哪怕真的建立起来了,也只不过是个一推就倒的花架子。

别说华夏了,就连作为美国铁杆小弟的日本,都在这条路上撞的头破血流。

每次只要有一点取得突破的迹象,就会遭到饱含父爱的全方位打压。 到了那个时候,要是你的整个行业体系都完全依赖对方,自然会毫无还手之力。

常浩南的想法是,长痛不如短痛,没必要像原来的时间线中那样,在纠结中拖到1999年。

跟美国的航空工业体系早一些切割反而是件好事。

省下来这三年时间拿来完善自己的体系,或者哪怕回去做新型号的预研它不香么。

独立自主才是唯一的正道。

但这个事情没办法直接说。

一方面是常浩南作为一个毫无商业法知识背景的人,直接下这种没头没尾的判断实在离谱,也没啥说服力。

另一方面,常浩南确实不懂这些东西,他只知道波音最终成功并购了麦道,至于里面的利益交换和明争暗斗……

对不起,不知道。

因此最后,他决定采用一个比较圆滑的办法。

“老师,我认为在具体的技术方面,吸收或者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是应该的,也有助于我们快速缩小差距,但这跟我们建立一套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体系并不矛盾。”

“我之前在杂志上面看到过二毛黑海造船厂的一个故事,苏联解体之后,当时船厂的0号船台上面是已经完工了大概三分之一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空母舰,西方一直担心它会在动荡期过后被继续完工。”

“很快有一家来自挪威的企业找到黑海造船厂,订购两艘排水量10万吨级别的货轮,但需要按照西方的标准进行建造,而整个船厂只有现在被占着的0号船台能够建造这个大小的船只。”

“二毛最终决定拆除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腾出位置,并且让黑海造船厂接纳西方的造船标准对船台进行改造,准备生产新的订单。”

“但当这艘航母被拆毁之后,那家挪威企业又突然宣布取消订单,在赔偿了一笔违约金之后再无音信。”

“黑海造船厂抛弃了苏联标准下的造船能力和经验,又没能获得新的订单,于是很快就失去了大型舰艇的建造能力。”

“……”

讲完这个故事之后,常浩南就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了。

他知道杜义山肯定能听懂。

事实上,这个黑海造船厂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

美国人在MD90项目上的套路几乎就是原版重置。

玩的就是一手阳谋。

然而手段虽不新鲜,却非常好用。

常浩南能超脱在外把整件事情梳理明白,不是因为他比别人聪明。

单纯是因为他开了挂,知道后续发展方向。

……

跟常浩南想的差不多,电话那边的丁高恒和杜义山脸色都已经严肃起来。

他们当然知道常浩南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无非是华夏航空工业也面临着跟黑海造船厂一样的局面。

而MD90就是那两艘挪威公司订购的货轮。

“好,我明白你的意思。”

杜义山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今天的通话应该到此为止了:

“这件事情科工委方面会综合考虑,你们那边尽快推进涡喷14的模拟测试工作,如果要想把评定标准扩充为新标准,足够的工程数据是必须的。”

“好的,老师。”

“那你先去忙,后续的决定会以书面形式下发,我们到时候再说。”

说完之后,他便挂断了电话,然后抬起头,重新看向办公桌对面的丁高恒。

沉默的气氛维持了大概几分钟时间。

丁高恒重新点燃一支烟,这次他吸了一口,但从动作上看并不算熟练。

“你的这位学生,确实很不一样。”

“今天的情况,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杜义山摆了摆手:

“我以为这会是一次偏向工程技术层面的对话”

“不管怎么说,这位小常同志提出的可能性不能被忽视。”丁高恒又抽了一口烟:“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我们能做的也只有亡羊补牢了。”

显然,在跟常浩南对话之后,他已经做出了决定。

“MD90这个项目现在连零部件生产都开始了,总不能无缘无故叫停,你准备怎么处理?”

虽然这是个疑问句,但从杜义山的表情来看,他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是跟丁高恒对一下答案罢了。

“杜老这就是明知故问了”

后者把烟蒂丢进烟灰缸,揉了揉有些发干的嘴唇:

“刚才小常同志也说了,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跟我们建立一套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体系并不矛盾,所以……”

“把干线飞机项目的重点改为消化吸收重点技术,还有总结积累大型民航客机的总装和制造经验吧,这些我们以后也都用得上。”

……

当休会时间结束,会议重新开始之后,现场的气氛变得完全不同。

之前端坐首位、始终没有表达任何态度的丁高恒几乎是开门见山。

他表示全新的、自主的航空工业标准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旧的标准中有很多都只是为了在客观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解决有无问题,以形成一个基本的框架体系,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应该考虑对其中不合适的内容进行彻底补充和替换。

作为科工委主任,他的表态分量自然完全不同。

下半段会议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瞬间。

尽管沪飞方面的几个专家选择保留意见,但还是同意着手进行全新标准的设立准备工作。

国防科工委这套体制的优势就在于,尽管讨论的过程可能出现不同意见,但是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后,整个系统还是能够保证劲往一处使。

于是在当天晚上就成立了一个以刘振响为首、共计10个人的专家组。

他们的任务有两个。

一是前往涪城跟踪涡喷14的测试情况,以及对那份《航空发动机进气畸变试验与评定方法》进行更详细的审定。

二是如果审定顺利通过,那么就在《方法》的基础上,对GJB/Z64-94进行重构,以建立一个新的、与华夏的实际情况适应的气畸变试验标准,作为航空工业新标准体系的起点。

常浩南这只蝴蝶掀起的飓风,正变得越来越猛烈。

加更还是在下午

(本章完)

第489章 脉动生产线,歼11的结构升级问题第131章 展示一下歼83的爬升率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发之路!第109章 抉择第563章 涡扇10的潜力第464章 还是从二毛那挖人吧第448章 汗流浃背了吧,椿中岛?第733章 设计定型不是终点第847章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275.第275章 航空工业今年赚麻了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218.第218章 已经有思路了第725章 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惊喜?第82章 发动机故障265.第265章 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第411章 苏霍伊想要反向引进我军装备?(兄第535章 转发式卫星定位干扰334.第334章 南海上空的鹰第195章 国际倒爷第53章 直道超车274.第274章 老型号也有新春天第424章 我,就是标准第163章 让歼8C试试361.第361章 对燕京大学的无情NTR第66章 解决方案【求首订!!!】(15)第608章 透支,与偿还第193章 首见歼10(上)404.第404章 首飞,成功!(加更,继续求月第550章 回击挑衅!第579章 F14还是拿到手了第45章 降维打击的风扇设计第828章 不就是设备嘛,买!367.第367章 向波音和美国航空局提条件,攻守易型!第741章 数学不会就是不会258.第258章 干扰吊舱测试!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第588章 完美的单晶第729章 给欧洲人开开眼界第574章 真就造假仙人啊?272.第272章 制电磁权第690章 打出统战价值了267.第267章 还是看看远处的大飞机吧,家人第769章 不一样的尾喷口216.第216章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第437章 安静的涡桨客机(日万,求一波月票第642章 涡扇10,装机!249.第249章 美国人总是喜欢折中的第752章 三大型号,给基层同志的定心丸第495章 有朝一日刀在手,杀遍天下断章狗!337.第337章 突破拦截,飞越航母上方!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饽饽第728章 南亚大国的野望第160章 阿古斯塔要深度合作!315.第315章 又见歼10第728章 南亚大国的野望第435章 十倍寿命372.第372章 堪比战术导弹的远程火箭炮!第77章 滑行试验(为盟主flankerr加更55)214.第214章 华夏飞机,走向世界!383.第383章 举国之力,打造九天息壤!401.第401章 首飞前的最后准备第494章 随手发个顶刊(月初求一波月票)289.第289章 我原以为他是来辅佐我的(日万第125章 想搞军工,就不能只搞军工第515章 新一代直升机的合作伙伴第600章 轴承,坏了第175章 重熔层第41章 要不试试美人计?第686章 坠落的夜鹰第168章 有些人只会窝里横第71章 我选择回国果然是正确的(为盟主fla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第624章 涡扇10,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第564章 对图160有点想法?第76章 关注一下发动机(为盟主flankerr加更第43章 新改型第570章 翻身做甲方第794章 欺人太甚376.第376章 华夏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第810章 什么叫狮子大开口啊?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轰6改第615章 真正的六边形战士第74章 保研面试第122章 你晚上有空么?306.第306章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降维问题379.第379章 焕然一新的歼教9347.第347章 搞重型模锻压机!第455章 大型模锻件制造攻关小组(日万,求第736章 挑战NS方程的第15步367.第367章 向波音和美国航空局提条件,攻守易型!第687章 欧元,崩了第200章 700兆瓦水电机组第820章 通往庞加莱猜想的钥匙第770章 继往开来第82章 发动机故障第6章 你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355.第355章 一场大戏第439章 安70的命运264.第264章 间歇采样逐次循环转发干扰第207章 缴获干扰吊舱!
第489章 脉动生产线,歼11的结构升级问题第131章 展示一下歼83的爬升率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发之路!第109章 抉择第563章 涡扇10的潜力第464章 还是从二毛那挖人吧第448章 汗流浃背了吧,椿中岛?第733章 设计定型不是终点第847章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275.第275章 航空工业今年赚麻了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218.第218章 已经有思路了第725章 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惊喜?第82章 发动机故障265.第265章 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第411章 苏霍伊想要反向引进我军装备?(兄第535章 转发式卫星定位干扰334.第334章 南海上空的鹰第195章 国际倒爷第53章 直道超车274.第274章 老型号也有新春天第424章 我,就是标准第163章 让歼8C试试361.第361章 对燕京大学的无情NTR第66章 解决方案【求首订!!!】(15)第608章 透支,与偿还第193章 首见歼10(上)404.第404章 首飞,成功!(加更,继续求月第550章 回击挑衅!第579章 F14还是拿到手了第45章 降维打击的风扇设计第828章 不就是设备嘛,买!367.第367章 向波音和美国航空局提条件,攻守易型!第741章 数学不会就是不会258.第258章 干扰吊舱测试!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第588章 完美的单晶第729章 给欧洲人开开眼界第574章 真就造假仙人啊?272.第272章 制电磁权第690章 打出统战价值了267.第267章 还是看看远处的大飞机吧,家人第769章 不一样的尾喷口216.第216章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第437章 安静的涡桨客机(日万,求一波月票第642章 涡扇10,装机!249.第249章 美国人总是喜欢折中的第752章 三大型号,给基层同志的定心丸第495章 有朝一日刀在手,杀遍天下断章狗!337.第337章 突破拦截,飞越航母上方!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饽饽第728章 南亚大国的野望第160章 阿古斯塔要深度合作!315.第315章 又见歼10第728章 南亚大国的野望第435章 十倍寿命372.第372章 堪比战术导弹的远程火箭炮!第77章 滑行试验(为盟主flankerr加更55)214.第214章 华夏飞机,走向世界!383.第383章 举国之力,打造九天息壤!401.第401章 首飞前的最后准备第494章 随手发个顶刊(月初求一波月票)289.第289章 我原以为他是来辅佐我的(日万第125章 想搞军工,就不能只搞军工第515章 新一代直升机的合作伙伴第600章 轴承,坏了第175章 重熔层第41章 要不试试美人计?第686章 坠落的夜鹰第168章 有些人只会窝里横第71章 我选择回国果然是正确的(为盟主fla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第624章 涡扇10,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第564章 对图160有点想法?第76章 关注一下发动机(为盟主flankerr加更第43章 新改型第570章 翻身做甲方第794章 欺人太甚376.第376章 华夏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第810章 什么叫狮子大开口啊?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轰6改第615章 真正的六边形战士第74章 保研面试第122章 你晚上有空么?306.第306章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降维问题379.第379章 焕然一新的歼教9347.第347章 搞重型模锻压机!第455章 大型模锻件制造攻关小组(日万,求第736章 挑战NS方程的第15步367.第367章 向波音和美国航空局提条件,攻守易型!第687章 欧元,崩了第200章 700兆瓦水电机组第820章 通往庞加莱猜想的钥匙第770章 继往开来第82章 发动机故障第6章 你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355.第355章 一场大戏第439章 安70的命运264.第264章 间歇采样逐次循环转发干扰第207章 缴获干扰吊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