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这才是真正的截击机!(二合一)

第129章 这才是真正的截击机!(二合一)

从刚才坐进机舱的那一刻开始,付国祥就已经期待着进行高空高速科目的试飞了。

作为试飞员,他在进行地面准备的时候,自然看过飞机的性能报告。

上面显示04号原型机更换的新发动机在飞行高度20000米以上时,性能提升非常明显。

别的不说,光是可用推力就从不到4吨提高到了6吨左右的水平。

足足50%!

一般来说,由于空气密度、温度和含氧量等要素的变化,航空发动机的性能会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这种情况在一万米以上的高度会更加明显。

海平面推力这种数据可以作为航空发动机性能的一个参照,但未必有多大的价值。

两台纸面推力相近的发动机,在装机升空之后的性能参数差个一倍出来并不算什么新鲜事。

原来的涡喷14显然就属于实际表现不那么乐观的型号。

作为一款截击机,歼8自然倾向于对高空高速区进行优化。

但这个“优化”是相对而言的。

只能说,相跟同时期华夏空军装备的其它飞机比,歼8的高空高速性能更好些。

但要是和其它国家的同行们比,结果就并不十分乐观了。

比如作为截击机最重要的性能,歼8和歼8B的最大航速实际上都只有2.2倍音速。

不要说跟米格25这种飞到过3马赫以上的怪物相比,就连并非以截击作为主要任务的F4和米格23,在这项数据上都要更强一些。

更何况由于前面提到过的动力响应问题,极速快并不意味着加速快,原来的歼8在高空中的总体表现还是比较笨拙的。

作为一个单纯的导弹发射平台倒是勉强够用了,然而……

直到现在为止,华夏能给歼8使用的导弹仍然只有那五十多枚从意大利进口的阿斯派德。

实际上,付国祥是空军中少数在得知了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的存在之后,仍然认为有必要装备新型号歼8飞机的人之一——

在加入试飞单位之前,他曾经在蓉城军区空军服役过很长一段时间,先后驾驶过歼6和歼8I两种型号。

由于这一方向地理地势的特殊性,华夏空军长期以来只能在3000米以下的机场保持全年驻扎。

尽管海拔高达5374米的高原雷达站视野优越,几乎可以在目标起飞的同时就捕捉到信号并发出预警,但是面对南亚国家装备的米格25R侦察机,从蓉城或者梨城起飞的歼7连航程都不够,歼8I虽然能造成一定威胁,但等它慢慢爬升再加速飞过去,往往也只能吃到两台R-15发动机的尾气……

这导致对方的袭扰行动在十几年中愈发猖狂,有时甚至故意深入领空进行挑衅。

付国祥的一名战友就在尝试采用动力跃升战术突破最大升限发射导弹的过程中发生了事故,最终不得已离开了作战单位。

因此今天,在体会到这两台新发动机带来的惊喜之后,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飞到应该属于这架飞机的速度和高度,去探索极限了。

……

“准备开始进行超音速飞行科目测试。”

付国祥重复了一遍塔台的口令,然后按照过去的习惯,左手缓慢推动节流阀,同时右手稍稍拉杆,让飞机进入浅爬升状态。

他注意到转速表的指针响应仍然和在地面的时候别无二致。

节流阀的任何动作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反映到发动机的推力变化上面。

而且从仪表状态中可以看出,即便在加力燃烧室开始工作的一瞬间,发动机的各项数据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

这给了付国祥极大的信心。

如果是以前的04号原型机,为了保证发动机工作状态的稳定性,节流阀从中间推力到最大推力的过程需要控制在20-30秒上下。

但这一次,他用比平时快了差不多一倍的速度把节流阀一推到底。

“已经推动节流阀到最大推力状态。”

付国祥的声音在塔台中响起。

距离向他下达超音速测试的命令仅仅过了大约10秒钟。

在场的外行观众们之中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但旋即被那位长者挥手打断。

“不要打扰到技术单位的同志们。”

指挥室中重新安静下来。 Wωω⊙ тт kдn⊙ CO

“发动机的状态如何?”

试飞指挥员的声音有些紧张。

他在因为超龄而停飞之前一样是一名试飞员,曾经参与过歼8B型号的试飞,因此非常清楚稳定推加力的技巧。

刚刚的用时太短了。

“报告塔台,我已经突破音速,目前高度11670,发动机的所有数据都非常稳定。”

付国祥沉稳的声音继续传来,但大家都能听出他是在强压着自己的兴奋:

“飞机的动力响应比之前敏捷得多,而且……在当前高度下的推力也更强,我的速度提升非常快!”

在正式进行试飞之前,每一个参与试飞的人员都会经过多次简报会,以了解飞机的各项理论数据。

不过是一方面,通过计算和模拟得到的结果往往并不能和实际情况对上。

另一方面,很多性能也难以在纸面上进行量化。

因此试飞员报告的情况,绝对是超出了大多数人预期的。

然而就在大家还在消化刚刚发生的一切时,04号原型机已经到了新的速度和高度节点。

“当前高度16500,表速1850。”

也就是突破了1.5倍音速。

尽管试飞过程会全程处在雷达的追踪之下,但地面雷达只能给出目标的地速,而对于一架飞机来说更有价值的数据则是空速。

所以一般情况下,数据还是会以飞行员的报告为准。

对于后世更先进的试飞系统而言,地面塔台可以实时检测飞机的状态,不过在眼下这个时候,详细的试飞数据只有等到飞机返航之后才能获取。

机舱里面的付国祥已经远远把声音甩在了身后,在他眼前,速度表显示的数字已经来到了2480,并且仍然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增加。

这架飞机在过去的试飞中也来到过类似的速度,但那个时候,再想要继续加速已经非常困难了。

“高度20500,表速2590。”

这是过去老歼8的理论最大升限和速度。 实际上,在任何一架飞机上,这两个指标都是不能同时满足的。

也就是说,04号原型机还远没有到达极限。

“请求继续进行试飞!”

付国祥终于体会到了一架真正截击机的性能!

……

这个要求让塔台里面的指挥员犹豫了一瞬间。

04号原型机这次虽然不能算是正儿八经的“首飞”,但毕竟才更换了全新的动力系统,实际上是担负着对涡喷14进行载机平台飞行试验的任务。

照理来说,这第一次上天不应该进行太极限的测试。

更不用说还有领导正在参观。

就连目前的两万米高度,2.2马赫速度,都已经超出了原本的试飞计划之外。

但是根据付国祥报告的情况,目前的高度和速度对于这架飞机来说应该还远没有到达极限,并且根据之前的高空台和空中台测试结果,也确实有进一步尝试的潜力……

几秒钟的纠结过后,他回头看向了等在身后的杨奉畑和常浩南。

“先检查一下当前高度和速度下飞机的各系统工作情况。”杨奉畑伸出一只手,按在了指挥员的座椅靠背上:

“尤其是看一下发动机能否稳定供电,这很重要。”

战斗机在飞行和作战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在正常情况下,会由主发动机带动的IDG发电机进行发电。

但是发动机毕竟是有极限的,能够提供的总功率就那么多,如果让飞机长期处在接近极限的状态下飞行,或者发动机的情况不太稳定,就可能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

后世的F35战斗机就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无法维持维持机上设备同时全功率运行,一直到常浩南重生的时候都没听说解决。

所以,如果供电还能够维持正常,至少说明发动机还处在一个比较游刃有余的工作状态下。

指挥口令被迅速下达给了空中的付国祥。

作为一架全状态原型机,04号机上面自然也安装了1471G雷达。

相比于歼8B上面那台本质上是从测距雷达改出来的208A单脉冲雷达,1471G的性能就要好上很多了。

这是华夏第一部X波段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首次具备了(至少是理论上的)下视能力,可以引导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

无论怎么说,对于歼8这样一款飞机来说都是满足需求的。

不过作为代价,雷达开启所消耗的功率也比过去高了不少。

“雷达已经通电,自检成功。”

在两万米高度上开雷达,如果不特地设置一个靶机的话,自然是什么都搜索不到,但只要能够正常工作,至少说明电源方面没有问题。

听到这个消息的常浩南和杨奉畑对视一眼,也是面露喜色。

相比于完全经由他们之手设计测试的飞机机体和航空动力,电科14所负责研制的1471系列雷达属于一个不完全可控的因素。

但是这次既然能在2万米以上的高度完成自检,说明至少在底子上没有问题。

至于霹雳11空空导弹……

严格来说,机载武器并不属于八三工程包含的内容。

不过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还真有可能遇到“有机无弹”的情况。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饭总要一口一口吃。

导弹的问题不是601所能解决的,当务之急还是继续完成试飞。

“允许继续试飞,但必须保证最大速度不能突破2900。”

常浩南低头在塔台指挥员旁边说道。

根据他对换发之后歼8-3性能的模拟计算,限制飞机最大速度的已经不再是动力因素,而是机体。

飞行器在稠密大气中作超音速飞行时,与高速气流的摩擦会引起机体表面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导致机体材料结构强度减弱,刚度降低。

对于歼8-3这样以铝合金为主要材料的机体结构而言,2.5马赫基本上是保证飞行安全的极限速度。

如果想要继续突破,那么就得在机体材料上面下大功夫才行。

例如米格25在机体结构上大量使用了VNS-2高镍马氏体钢和VNS-5高钼高氮奥氏体钢两种在当时堪称黑科技的航天专用结构钢,其材料密度是铝合金的三倍有余,因此满油带弹状态下几乎相当于一辆T72坦克在天上飞。

而速度更加夸张的SR71则使用了大量航空钛合金,同样作为代价,由于材料的延展性问题,在飞机被“加热”到正常状态之前都要一直漏油。

总之即便不考虑成本和技术难度,对于歼8-3这样一架面向21世纪的飞机来说,也没有必要为了突破2.5倍音速在这方面付出太大的代价。

当飞机的速度来到2800之后,付国祥终于发现,仪表上面数字转动的速度变得慢了下来。

他已经处在22500米的高度上,稀薄的空气也让飞机逐渐停止了爬升。

由于阳光无法得到充分的散射,此时付国祥头顶的天空已经不再呈现蔚蓝色,而是逐渐变成了暗黑色。

“达到速度2890,准备减速和下降高度。”

如果选择用速度换高度的话,那么大概可以冲到24000米左右,但那无论如何都不是今天的试飞项目了。

况且由于加力飞行时的油耗巨大,机内燃油几也不再支持他继续挥霍下去了。

他有勇气不假,但不是无脑的莽撞。

……

刚刚呆在塔台里面,又不负责指挥任务的众人都已经来到了停机坪附近,随行的摄影师架起长枪短炮对准跑道。

十几分钟之后,04号机细长的身影逐渐从天边出现,逐渐下降高度接近跑道。

得益于常浩南设计的新机翼,飞机的进近速度相比原来慢了很多,看上去反倒多了几分沉稳的架势。

后机轮首先触地。

橡胶与跑道接触,腾起一阵青烟,并发出“吱——”的尖锐响声。

随后减速伞放出。

飞机最终稳稳地停在跑道末端。

整个北陵机场顿时被欢呼声所淹没。

下午照例还有一章

(本章完)

第755章 分头行动第122章 你晚上有空么?第59章 这个机翼还有改进的余地304.第304章 各自前程(二合一)第629章 涡扇10,点火成功!第651章 巴尔干火药桶又要炸了390.第390章 三个月两次专访?第590章 新一代教练机体系第471章 通往下一代航发的钥匙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项342.第342章 最后还是逃不过要讲课第56章 前往盛京!第802章 瓦良格号,启程398.第398章 火炬集团成立!第20章 中华儿女多奇志第108章 涡轮前温度第690章 打出统战价值了363.第363章 你说的这个思路,是我提出来的第104章 新发动机下线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业带头人第197章 自己的教材自己写379.第379章 焕然一新的歼教9第636章 一个相对复杂的算法第101章 能不能去航展?第198章 女王的舰队第113章 国防科工委要听我的意见?(二合一第113章 国防科工委要听我的意见?(二合一第419章 困顿之中的二毛第17章 院士的青睐第609章 火炬质量认证体系第198章 女王的舰队第768章 空军才是重头戏(4K)第551章 装备工业司的开门红第621章 不让敌人开出第二枪第781章 准备开始当导师!232.第232章 三座门的庆功会!(二合一)306.第306章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降维问题第703章 同志,你昨晚拯救了一切第137章 技惊四座347.第347章 搞重型模锻压机!第576章 世界,正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第676章 预警机也可以高低搭配第737章 阵容离谱的毕业答辩第142章 新型护卫舰(上)第518章 一步到位的主战坦克底盘第122章 你晚上有空么?第613章 动力充沛的感觉,真爽!第572章 打破对日本的滤镜,从你我做起第13章 你告诉我这叫歼7?第70章 差分进化算法(55)第413章 给父母买个房第136章 歼8C,空中表演第556章 联合反潜演习!第419章 困顿之中的二毛第756章 科工委的进步第425章 这课是上不下去了第493章 我只需略微出手,便已是这个时代的第502章 抱紧常浩南同志的大腿!第541章 甚至无需我本人出手,就已经是时代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发大会战第767章 世纪大阅兵第640章 空警2000,大卫国的小动作第437章 安静的涡桨客机(日万,求一波月票第693章 美国人的报复第489章 脉动生产线,歼11的结构升级问题第534章 半导体产业链,得从头抓起第602章 给日本人一个深刻的教训!第534章 半导体产业链,得从头抓起第12章 钞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第750章 我,央企高管第461章 高性能航发的技术拼图第620章 与安南海军的又一次交锋第620章 与安南海军的又一次交锋第597章 试飞F14第773章 又遇故人245.第245章 基于数字射频的雷达干扰技术373.第373章 新软件的第一个用户!第455章 大型模锻件制造攻关小组(日万,求第445章 竟然真有用?第427章 打开欧洲市场的钥匙第98章 紧急起飞330.第330章 我身为973计划专家组成员,提一第133章 百吨级客机的可能性(为flankerr的第130章 航展准备(为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第779章 先把华夏航发的名声给打出去第634章 你的下一枚导弹,何必只是导弹第166章 麦道,无了?第40章 好好听讲!317.第317章 巧合395.第395章 涡扇10的全新设计方法362.第362章 最强大脑,模块化并行程序开发第530章 人家来领奖,你是来进货?第75章 这次真直博了(为盟主flankerr加更3第798章 我的大佬导师jpg第196章 让我编写教材?373.第373章 新软件的第一个用户!第748章 LNG船的前置任务第137章 技惊四座第671章 专职秘书第589章 航校的老熟人
第755章 分头行动第122章 你晚上有空么?第59章 这个机翼还有改进的余地304.第304章 各自前程(二合一)第629章 涡扇10,点火成功!第651章 巴尔干火药桶又要炸了390.第390章 三个月两次专访?第590章 新一代教练机体系第471章 通往下一代航发的钥匙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项342.第342章 最后还是逃不过要讲课第56章 前往盛京!第802章 瓦良格号,启程398.第398章 火炬集团成立!第20章 中华儿女多奇志第108章 涡轮前温度第690章 打出统战价值了363.第363章 你说的这个思路,是我提出来的第104章 新发动机下线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业带头人第197章 自己的教材自己写379.第379章 焕然一新的歼教9第636章 一个相对复杂的算法第101章 能不能去航展?第198章 女王的舰队第113章 国防科工委要听我的意见?(二合一第113章 国防科工委要听我的意见?(二合一第419章 困顿之中的二毛第17章 院士的青睐第609章 火炬质量认证体系第198章 女王的舰队第768章 空军才是重头戏(4K)第551章 装备工业司的开门红第621章 不让敌人开出第二枪第781章 准备开始当导师!232.第232章 三座门的庆功会!(二合一)306.第306章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降维问题第703章 同志,你昨晚拯救了一切第137章 技惊四座347.第347章 搞重型模锻压机!第576章 世界,正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第676章 预警机也可以高低搭配第737章 阵容离谱的毕业答辩第142章 新型护卫舰(上)第518章 一步到位的主战坦克底盘第122章 你晚上有空么?第613章 动力充沛的感觉,真爽!第572章 打破对日本的滤镜,从你我做起第13章 你告诉我这叫歼7?第70章 差分进化算法(55)第413章 给父母买个房第136章 歼8C,空中表演第556章 联合反潜演习!第419章 困顿之中的二毛第756章 科工委的进步第425章 这课是上不下去了第493章 我只需略微出手,便已是这个时代的第502章 抱紧常浩南同志的大腿!第541章 甚至无需我本人出手,就已经是时代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发大会战第767章 世纪大阅兵第640章 空警2000,大卫国的小动作第437章 安静的涡桨客机(日万,求一波月票第693章 美国人的报复第489章 脉动生产线,歼11的结构升级问题第534章 半导体产业链,得从头抓起第602章 给日本人一个深刻的教训!第534章 半导体产业链,得从头抓起第12章 钞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第750章 我,央企高管第461章 高性能航发的技术拼图第620章 与安南海军的又一次交锋第620章 与安南海军的又一次交锋第597章 试飞F14第773章 又遇故人245.第245章 基于数字射频的雷达干扰技术373.第373章 新软件的第一个用户!第455章 大型模锻件制造攻关小组(日万,求第445章 竟然真有用?第427章 打开欧洲市场的钥匙第98章 紧急起飞330.第330章 我身为973计划专家组成员,提一第133章 百吨级客机的可能性(为flankerr的第130章 航展准备(为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第779章 先把华夏航发的名声给打出去第634章 你的下一枚导弹,何必只是导弹第166章 麦道,无了?第40章 好好听讲!317.第317章 巧合395.第395章 涡扇10的全新设计方法362.第362章 最强大脑,模块化并行程序开发第530章 人家来领奖,你是来进货?第75章 这次真直博了(为盟主flankerr加更3第798章 我的大佬导师jpg第196章 让我编写教材?373.第373章 新软件的第一个用户!第748章 LNG船的前置任务第137章 技惊四座第671章 专职秘书第589章 航校的老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