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国子监

在分封了诸多为大秦国出生入死的大将们后,再加上,如今大秦国国力蒸蒸日上,大秦百姓逐渐富足安康,如此一来,大秦国也算是能称得上个国泰民安了。

在派了个能说会道的人物出使乌恒国以后,大秦国内,目前对于李显来说的头等大事,自然是明年的开科取士之事。

郡学,早在二年前,李显就已经开放了,可惜的是,郡学里的先生们对于李显给的那六经一算术,自己都是半桶水的水平,想要教出什么优秀的学生来,估计还真的很难,唯一一个能看中的,估计也是个不能以常理计的天才。

而李显准备着就在武穆四年秋开一次科举,那也是实在被逼的没办法的事情。

如今整个大秦国天下里,处于军管状态已经是足足二年多时间,军管之制的利处就在于,可以一时半会间让某一个地区的统治体系不会陷入瘫痪状态,而能有效的进行统制。

可惜的是,李显实行的军管制确是一整个国家的,而且一实行起来就是二年多。

三年五载的时间,都实行军管之制,这个国家,其所能进步的脚步,那也是有限的紧的。

因为军管,就代表着局限性。

没有谁都是文武全才,上马能征天下,下马能治万民的全能型人物的,一个国家出上那么三五人,那已经是逆天般的存在了,又哪能有那许多。

可是,就算李显明知道这种局限性,你又能让他如何?

如今各州都督手上,他们自己手上的常备官员都没有找齐,你让他们怎么办?到哪里再去找这种能为李显守牧一方的一州刺史型人物?

所以,这整个大秦国的士大夫阶层不与与李显合作的情况之下,李显如今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在继续实行军管之余,而尽快的增开一次科举。

从各地郡学里,征招出其中最优异者,分派到大州六州八十一郡的各县去,让他们就近的从政开始属理公文政事,而成绩一般者,要么打发回郡学继续深造,要么就从事于教学工作,替换掉现在的这些勉强只能识字断章的先生,由这些新学成的人开始教育下一届学子,如此,一直进行良性的循环,直到有真正的大才之士读通李显的所抄录来的四书七经三算术,而成为一方大儒。

~~~~~~~~~~~~~~~~~~~~~~~~~~~~~~~~~~~~~~~~~~~~~科举之事,本来李显属意的是国子监的,而当初李显也是让李丰这位家学最为渊源的宗正去了国子监,加上其它四位老大人的。

可惜,如今昔人已作长水逝,如今国子监里,呆着的却是李丰的长子李傲,次子李兴,他们二兄弟。

所谓子继父业,大概也正如李傲这般样子吧。

自他父亲死了之后,而李家里又出了李显这等样一位惊才绝艳的绝顶枭雄人物,李傲他们心自然也就安了下来,而安心的呆在这里,教书育人做学问。

这兄弟二人,可能是受到其父亲李丰的影响,对于知识却总是报着一总热忱的态度,以前他们所能读的书并不多,读来读去也就那么几本,可是,如今,在他们手上握着的,却是林林总总有十几本之多,而且每一本,都是精华中的精华,是属于那种以让人读上一辈子,也可能弄不清楚的大学问。

所以,这兄弟二人,却是在这国子监里,是一头扎进了这四书六经三算术里,那是怎么也拔不出来了。

李显,他是属于那种性子来了,就要去做的人。

今天分封赏赐了诸多大将,又让萧谨准备明年秋开科举之事后,想着国子监上,所以,李显也就在下朝之后,慢步的往这边走来。

而当李显慢步踏进这国子监,确正好看到李傲,李兴兄弟二人,带着他们家的六七个小崽子,再加上李邈,李晃二叔侄二人,这若大的一个国子监里,也就他们数人在这里认真的或读或看或抄录着。

“三哥……”李晃这浑人,只要一看到书,那就是浑浑恶恶两眼发直,这地他正神游天外呢,倒是被他第一个看到了李显的进来,忙不迭的喊了声三哥。

“拜见大王……”

“见过王叔……”

边上,被李晃这般一嗓子,诸人也都看了过来,见是李显回来了,李傲,李兴外加上他家几个孩子和李邈,数人皆是起身拜见。

如今,整个大秦朝里,可谓是李显的一言堂,满朝中官员,不是李显提拔上来的军中大将,就是一些小鱼小虾米完全都没有说话的份儿。

所以,这时间越长,李显的那一份唯我独尊的威严霸气却是养得越深,特别是经过了这一次征乌恒之战。

这一次西征乌恒之战,李显可谓是每每都在险地里求生,身上受创处,更是不计其数,血场杀伐之征,养成的这一份杀气以及那种唯我独尊的霸气,那自然是更加的沉重。

所以,自李显一进来之后,除了李晃这个浑人外,其它人对于李显,多少都还是有些畏惧的,特别是李傲家的那六个小崽子,平日里,李傲他们三兄弟,就多有为他们家的子侄辈灌输着一种李显无敌的思想。

他们却是怕到时候自家子侄长大后,仗着王亲国戚身份,而惹怒了李显这位杀性沉重的铁血大帝,到时候来个满门抄斩什么的,那可就彻底的后悔了。

所以,平常之时李傲他们,总是教育自家子嗣们,告诉他们李显曾经杀过多少多少人什么的,而在他们那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一个对于李显完全惧怕的阴影。

所以才会有此刻,这李傲家六个小崽子在见到李显之后,是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瑞儿,带堂弟们出去玩,王叔有话与你父亲说。”让李傲的儿子李瑞,带上这六七个孩子全都出去后,李显方才把眼看向了站立在那显得很是局促不安的李傲,李兴二人。

“三兄呢?”李显尽量用平淡的语气问道。

李显说的三兄,指的乃是李丰的第三个儿子李平。按年龄来论的话,李平却是足足大了李显十一岁,所以,李显才会喊一声三兄。

“三弟最近迷上了活字印刷术,最近一直都呆在印染坊。”抹了把头上那虚冒出来的冷汗,李傲不无紧张的回答道。

所谓伴君如伴虎,这话可是李显自己写在那本易经里的。

周易有云,初爻在下,为民,二爻居中,为君子、卿大夫;三爻在二爻之上,为诸侯;四爻近五,为近臣;五爻在上居中,为天子;上爻在最上,为宗庙。

一般说来,二爻五爻居中,以示行中之道(即不偏不倚,不过无不及,古人称为大德),故多荣誉,多有功绩。也就是说,《周易》二五两爻辞多是吉利的。三爻居内卦之上,过中。故多凶险。四爻近五爻,五爻为天子,故近天子之人,多恐惧,即所谓伴君如伴虎。

前段时间,李傲多少是把这《周易》给看了一遍,深觉里面的学问之深奥,所以,也只是看了个大概,可是,对于这上下爻之卦意,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的,伴君如伴虎啊,犹不得他们不小心。

要知道,当初李显在李丰死之后,可是安排他们三兄弟,呆在这国子监里的,而如今这李平竟然偷偷跑到印染坊去了,这事儿,说他是个事儿吧,李平他也没处可说去,可你要说他不是个事儿吧,李平这般做法,往重里说那就是违抗李显之令了,严重的那就直接可以杀头了。

“无妨,本王来找诸兄长却是因着准备来年秋的科举之事,此事本王本属意国子监由王叔代办,只是如今王叔没于王事,这国子监本王准备转交于大兄,却不知大兄意下如何?”

“臣愿为大王分忧。”正经的行了个君臣之礼,这算是李傲接受了李显的提议了。

“那二兄呢,你可有何想做之事?”安排了李傲,李显又把头转向了李兴。

如今李显手头上实在是缺人,而李家能用得上了,也就李傲,李兴,李平这三兄弟,可惜的是,这三兄弟,除了长兄李傲外,李兴,李平二人才能皆是平平,完全就是属于那种拿不出手的类型,也着实让李显头疼该把他们安排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

用眼角看了看边上的大哥李傲,见得大哥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样子,李兴不由得有些无味的撇了撇嘴,方才回道:“我意属《春秋》。”

为了证明自己,李兴还特意从桌上取来一本厚厚的册子,很是慎重的交给了李显,对于这位只看春秋不过一二年的人,就想着写点什么东西的人物,李显却是笑笑之余,浑没在意,只是拿得来随手翻了翻。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光看这一段,李显就不由得给予了李兴一份敬佩的眼光,看春秋能看出这些来,不得不说李兴绝对是个天才。

其实《春秋》这一书有很多,有《左氏春秋》《公羊春秋》《谷梁春秋》《邹氏春秋》《夹氏春秋》本种,而李显抄录来的,确是最常见的《左氏春秋》和《公羊春秋》两册,共一万八千多字。

只是这春秋之书实在是难让人搞懂,里面每一句话,都有褒贬之分好多种意思,想要读懂,估计就是李显这个光会背的人,也是无法理解的。

而李兴能在区区一两年时间内,就能开始为这春秋写注,不得不说这家伙,跟那关二爷一样,也是位读春秋的料啊。

人家关二爷读春秋读出个武圣人来,李显还真希望他李家子能靠这读春秋读出个文圣人来呢。

~~~~~~~~~~~~~~~~~~~~~~~~~55555,感谢你的十张贵宾票啊,这是本书写到快四十万字第一次收到的大礼包……

第四十五回 渭水之畔第三十一回 一纸方(第二更到)第二十回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第二回 议西征第六十一回 此天助我成此大功也第六十四回 决择第九十八回 议征南蜀第五十三回 野战第十五回 所谓的分蛋糕事件第一一八回 李通古一计赚十万兵第四十四回 金明论纵横第一一五回 燕公慕容博第二十一回 绝地反杀第七十六回 围点打援坑纪焕第四十六回 锋火遍韩城第六十四回 苍狼神的子孙们第四十三回 金明论秦王第十三回 恶运降临第四回 何人敢与我一战?第六十三回 身高过车轮者,杀第九十回 同化要从血缘开始第十二回 御驾亲征八万里,谁与争峰?第五十三回 野战第十一回 知识才是改革的第一要素第八十一回 雄城难破怎奈何?第一一六回 傲世无双白公胜第四十回 武威马启第七十七回 武穆王的衣冠冢第二十五回 国子监第三十三回 麻家有酒醉八仙第九十回 同化要从血缘开始第十五回 秦王一斗老司马第六十二回 三羊换奚第二十二回 秦王一日破雄城,惊四方第三十五回 骁骑营之制第一零五回 讲武堂第六十三回 凯旋第八十九回 大秦七大姓之董、舒第四十五回 渭水之畔第八回 大秦的将士们,尔等长矛还利否?第一零四回 开挖玄武湖第一二零回 大胜第三回 国祚第七十八回 铁军第五十四回 骁骑之志,有我无敌第一一五回 燕公慕容博第八十一回 王侯之礼第三十九回 骑赛第三十九回 骑赛第八十回 大秦武穆王在此,谁敢杀我?第三十三回 晋之鸿门宴第十四回 秦王领兵斗司马第二十六回 民为重,君为轻第八十五回 孺慕之情第三十三回 晋之鸿门宴第八十八回 软刀子第二十一回 绝地反杀第四十七回 金明的逆袭第十回 想当然的招贤纳士第一零四回 开挖玄武湖第六回 血屠第一一二回 计盟第二十三回 商盟(小改了下大家再看看吧)第八十五回 孺慕之情第六十九回 吕氏不韦第一零九回 苏季子说秦王上架感言第五十二回 杀神白起第一二九回 吾当收尽天下英才矣第一零三回 征南蜀之策第八十九回 李显妙计诈廉颇第四十九回 镇威镖局第二十二回 让人头疼的造纸第一一四回 假做劫营时真退兵第四回 骁骑卫第七十四回 绝间第九十二回 无心插柳柳成阴第三十一回 一纸方(第二更到)第六十二回 强袭马里奇部落第九十一回 章邯密议取巨鹿第二十回 秦王二斗老司马(第二更)第四十五回 骁骑之志第二十四回 拜将第二十九回 董家,让他有多远就滚多远第三十回 麻九的豪赌第五十四回 雄主第七十七回 武穆王的衣冠冢第三十三回 麻家有酒醉八仙第一三一回 点鼓传书第八十回 子午谷第五十三回 孤若不死,谁能乱秦?第一零一回 石砲之威(三更)第三回 国祚第一三零回 惊世之言第七十六回 围点打援坑纪焕第五十八回 再败第四十八回 麻九的强人劫第四回 何人敢与我一战?第七十五回 三更四鼓扰阴平第一零五回 讲武堂
第四十五回 渭水之畔第三十一回 一纸方(第二更到)第二十回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第二回 议西征第六十一回 此天助我成此大功也第六十四回 决择第九十八回 议征南蜀第五十三回 野战第十五回 所谓的分蛋糕事件第一一八回 李通古一计赚十万兵第四十四回 金明论纵横第一一五回 燕公慕容博第二十一回 绝地反杀第七十六回 围点打援坑纪焕第四十六回 锋火遍韩城第六十四回 苍狼神的子孙们第四十三回 金明论秦王第十三回 恶运降临第四回 何人敢与我一战?第六十三回 身高过车轮者,杀第九十回 同化要从血缘开始第十二回 御驾亲征八万里,谁与争峰?第五十三回 野战第十一回 知识才是改革的第一要素第八十一回 雄城难破怎奈何?第一一六回 傲世无双白公胜第四十回 武威马启第七十七回 武穆王的衣冠冢第二十五回 国子监第三十三回 麻家有酒醉八仙第九十回 同化要从血缘开始第十五回 秦王一斗老司马第六十二回 三羊换奚第二十二回 秦王一日破雄城,惊四方第三十五回 骁骑营之制第一零五回 讲武堂第六十三回 凯旋第八十九回 大秦七大姓之董、舒第四十五回 渭水之畔第八回 大秦的将士们,尔等长矛还利否?第一零四回 开挖玄武湖第一二零回 大胜第三回 国祚第七十八回 铁军第五十四回 骁骑之志,有我无敌第一一五回 燕公慕容博第八十一回 王侯之礼第三十九回 骑赛第三十九回 骑赛第八十回 大秦武穆王在此,谁敢杀我?第三十三回 晋之鸿门宴第十四回 秦王领兵斗司马第二十六回 民为重,君为轻第八十五回 孺慕之情第三十三回 晋之鸿门宴第八十八回 软刀子第二十一回 绝地反杀第四十七回 金明的逆袭第十回 想当然的招贤纳士第一零四回 开挖玄武湖第六回 血屠第一一二回 计盟第二十三回 商盟(小改了下大家再看看吧)第八十五回 孺慕之情第六十九回 吕氏不韦第一零九回 苏季子说秦王上架感言第五十二回 杀神白起第一二九回 吾当收尽天下英才矣第一零三回 征南蜀之策第八十九回 李显妙计诈廉颇第四十九回 镇威镖局第二十二回 让人头疼的造纸第一一四回 假做劫营时真退兵第四回 骁骑卫第七十四回 绝间第九十二回 无心插柳柳成阴第三十一回 一纸方(第二更到)第六十二回 强袭马里奇部落第九十一回 章邯密议取巨鹿第二十回 秦王二斗老司马(第二更)第四十五回 骁骑之志第二十四回 拜将第二十九回 董家,让他有多远就滚多远第三十回 麻九的豪赌第五十四回 雄主第七十七回 武穆王的衣冠冢第三十三回 麻家有酒醉八仙第一三一回 点鼓传书第八十回 子午谷第五十三回 孤若不死,谁能乱秦?第一零一回 石砲之威(三更)第三回 国祚第一三零回 惊世之言第七十六回 围点打援坑纪焕第五十八回 再败第四十八回 麻九的强人劫第四回 何人敢与我一战?第七十五回 三更四鼓扰阴平第一零五回 讲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