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冀中要乱

就在40军在鲁西站稳了脚跟,40军休整的也差不多了,正准备出击的时候。曾一阳接到了一份来自冀中的电报,让曾一阳很是为难。

“八万人?冀中根据地不过建立才一年不到,即便王炳南的团部出去拉壮丁,也很难达到如此数量。”曾一阳拿着电报,陷入了深思之中。

关键是,如果没有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帅才指挥,这八万人,不过是乌合之众。

曾一阳立刻让电台,给冀中军区发了一份电报,要求详细的情况。

www ⊕Tтkǎ n ⊕¢o

接着一份近千字的电报,从冀中军区发出。原来这八万人,大部分连枪都没有,主力还是从40军分出来的王炳南的一个团,收编了在河北被打散的国民党军队后,组建了冀中军区主力。

但曾一阳忘记了,河北的地下党机构还算完整,加上当地一些豪强在日寇来临之际,毅然决心保家卫国,导致出现了大量的地方武装。

王炳南在冀中发展半年后,手上近两万的部队,而且战斗力最强。被各方武装力量推举成了总司令,王炳南也只能赶鸭子上架,当起了这个名义上的总司令。

实际上,他也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获得了当地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实力飞涨,但形势并不乐观。

尤其是在徐州战役开战时,王炳南压制了其他几股抗日力量,准备进攻平汉线的主张,让他的威信受损很严重。这次能够联系上曾一阳,王炳南想的是准备渡河南下归建40军主力的。

王炳南指挥七八千人难度不大,但手下两万多人,让他往往顾此失彼,不胜烦恼。

如果是几千人,曾一阳当然不会为难,但几万人?曾一阳确实不敢随意,尤其是这些部队训练不足,装备更是匮乏。

要是当成游击队,这个编制也太大,这才让曾一阳大为困扰。

“军长,上报中央吧”谢维俊苦笑道。

任谁也没有想到,冀中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发展能力。尤其是几万人的部队,说拉起来就拉起来了,但随后的粮草,武器装备却成了一个巨大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日军只要派出一个旅团,就能轻易的将几万大军剿灭。

“上报中央,是应该上报。但是你认为,即便上报中央,但几万人的部队,谁能够担任这个总指挥?”曾一阳揉着太阳穴,想不出来谁在此危难下,担负此重任。

40军根本就不要去想,及时曾一阳有这个心去冀中,领导着几万人,声望上他倒是不缺。

但要想让近十万大军有粮,有枪,曾一阳自认没有这个能力。

如果解散这支部队,势必会让冀中大好的抗日形势,下落到一个低谷。左思右想之后,曾一阳还是无法下决定。关键是,在王炳南的电报中,一再诉苦,指挥一个师,王炳南并不吃力,但冀中军区直辖部队就已经将近三个师的兵力,让王炳南大为伤神。

总之一句话,冀中三十多个县,大部分地区已经快要失控了。

情绪激昂的抗日武装,口口声声的要求去前线打鬼子,甚至提出了攻打平汉线的口号。王炳南不用多想,只知道,部队一出现平汉线,就会出现被鬼子屠杀的血腥场面,这不是英勇的问题,而是常识。

“要不向八路军求援,或许能够解决……”吴高群突然说道,这个想法曾一阳也有,但大量的部队划分到八路军,势必会增加八路军的负担。

曾一阳何曾不这么想过

如果要配合冀中根据地的整编和训练,八路军就要在正太线,晋西北等地发动攻势,将日军主力牵制在山西,这才能给冀中根据地这些部队的发展或许时间。

这样一来,八路军的伤亡必然不小。

“我倒是认为129师……”谢维俊想了很久,刚一开口,就被曾一阳打断。

“我知道他有这个能力,但这事还要中央决定。”曾一阳清楚,当年在川西,四方面军的那位张主席,差点就要举兵夺权,很多四方面军的将领,都在很大程度上被打上了问号。

虽然,中央并不说,但一下子让其掌握几万人的部队,中央也会担心。

“我先想想,鲁西的战事也不明朗。我估计,日军为了配合14师团拿下陇海线,济南也会出兵鲁西。到时候,我们连自顾不暇,冀中的问题更是无力解决。”

这一夜,曾一阳熬夜至清晨,这一晚上,电台就没有休息过,从大量情报上看,八路军的晋南军区,一直在平汉线一动一带游弋。

近八千人的一支部队,只占有几个人口稀少的县,加上大部分是山区,给养上很成问题。

从往来的电报上,曾一阳也获悉,徐总指挥也有意留下小部分兵力,主力出去发展。

晋东南?

冀中?

两者相比之下,高下立判。相对而言,冀中的优势得天独厚,平原地区,粮食根本就不是问题,而且能够同时威胁津浦线和平汉线,只要在这个区域投放一支大军,能够牵制日军至少十万人之上。

而晋东南的地理位置并不重要,加上不但有晋绥军驻扎,而且四面环山,打游击是个好地方,但只要日军在东阳关等几个隘口驻扎重兵,晋东南的战略位置撬动不了山西和河北战场。

东进威胁平汉线更是无从谈起。

曾一阳看着桌上长达四五页纸的电报,看着好像有千言万语,不过是竖排写的纸张,间隔都很大,要是按字数来算的话,也不过一千字左右。

“情况核实了吗?”曾一阳抬头看了一眼进屋的谢维俊。

后者脸色有些疲惫,通过一夜的电报往来,和情况的一级级上报,谢维俊手中掌握了一份详细的资料。

冀中的情况要比他和曾一阳想的还要糟糕,几十个日军控制薄弱的县,大部分都组织了抗日武装。

司令遍地都是,掌握上万人的司令也有;但更多的是手上没有几杆枪,但也拉起大旗称司令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看见人家举起当日大旗,自己不干,有些底气不足,完全是跟风。

曾一阳看着材料,越看脸越黑,啪的一下子将材料摔在桌子上,怒骂道:“王炳南是干什么吃的?我让他在冀中好好发展,他却给我弄出来一群乌合之众,拉头驴来,都能比他干的好。”

“军长,你消消气,王炳南控制不住局面,确实给军里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但他在发展地方武装上还是有功的。尤其在这段时间内,他带领部队,攻击日军的一些据点,积累了大量的人望,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从者如流的……局面。”谢维俊还想说大好局面来着,可是回头一想,这哪里是大好局面,完全是一个困局。

曾一阳不可能放任这八万人让鬼子围剿,自然会一心要保住这些成果。

但想要保住冀中,其付出的代价肯定是巨大的。

“你看看,这份文件,一个村子才不过500人,拉起了一个连的抗日武装。几乎把所有的青壮都拉出去打仗,那么留下的老弱妇孺是否既要种地纳粮,还要保卫乡里?”曾一阳将一份文件拿出来,表面上看是很鼓舞人心,但实际上呢?

这个村子在生产上已经瘫痪了,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军长,大清早的,对谁发火啊”刘先河就住在曾一阳隔壁,寻着声音就过来了。

“你看就明白了。”曾一阳将材料一推,刘先河也没有去接收看,反而拿起来曾一阳写好的电报,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起来。

“冀中军区裁军三分之二,半农半军,留下的人员担任地方武装,作为部队的补充……”

刘先河笑着对谢维俊说道:“这条建议好,这样一来,王炳南的压力就小了很多。冀中根据地也能朝着长期发展的轨道行进。”

“建立统一指挥机制,将所有部队整编,在各县建立军政机构,统一发展冀中平原……”

“以伪军为军事主要目标,削弱日军对河北的控制权……”

“以挖掘地道,依托水道等地形,形成一定的防御能力,随时准备日军的围剿……”

……

“军长,你都想好了,但是这个总指挥的人选,怎么还没有出现啊”刘先河调侃道。

“这是中央的事,我做不了主。”曾一阳不耐烦的说道,冀中即使是有三万部队,也不是王炳南能够指挥得动的。

尤其是包括三十多个县的防御,还有有序的组织对日寇的封锁包围,这可不是半年前,才不过是一个团长王炳南的能力所能企及的。

需要一位大将,至少有大部队指挥作战能力的高级指挥员。

而且还需要根据地建设的经验,这种人才,那个不是师长,至少也是副师长的,调动需要军委的任命。

冀中的关键在于‘发展’两字。这是一股反攻的力量,而不是防御的力量。

就像是一颗刚刚种下的树苗,明知道几十年,上百年后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但就是现在就不过是一个念想而已。

当然,也没有这么夸张,但冀中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这就需要周边的几个军事集团,给予战略上的帮助,吸引日军的注意力,分担其防御压力。

刘先河没想这么多,反而大大咧咧的在曾一阳起草的电报上签上了名字,然后递给谢维俊。谢维俊摇着头苦笑着也签上了名字。很快这份电报就送到了电台,发往西安。

这是拖不得的大事,中央接到电报也是吓了一跳。

军委立刻召开会议,研究冀中的问题。八万人,听着就提气,但要是明白这八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总数不到三万支步枪,还大部分都在王炳南的冀中分区手中。

其中的局势,就能揣摩一二。

40军鞭长莫及,冀中根据地已经管不上了,之后的会议围绕着由谁出任冀中军区的司令,需要多少政工干部,从西北派出去,又由谁领导。

最后,在听取各方建议后,将冀中军区改名成为中原军区,司令人员也由徐向前担任,政委由时任抗大副政委的滕代远担任,并兼任中原军区第一书记。

命令下达后,40军只要以军部的名义,起草一份电文,给王炳南,让他接受上级派来首长的领导,基本上王炳南也跟40军没多大关系了。

反而在唐县等地打游击的徐总指挥接到电报后,一时间不知所以。

129师的副师长只能指挥十分之一的兵力,准备在出晋东发展,这其中的关键,只有他自己知道。

好不容易在唐县等地收拢了一些溃兵,发展了一些新兵,部队也渐渐的有了些起色。尤其是在获得了40军两个主力营的补充后,对上日军作战,也不会担心部队新兵过多了。

一边打仗,一边训练部队,半年后,这支八路军游击纵队已经出现雏形。

但是可惜的是,徐总指挥准备进入的区域被40军占了,没错,他也看上了山东中部丘陵地带。

地形复杂,但是战略意义重大。胶济线、津浦线都从这里通过。只要战据沂山、蒙山、尼山、鲁山等地,不但能够拖住大量的日军,而且周围的群山也是很好的游击区域,开辟根据地,发展几年,在战略上完全能够取代山西,成为游击主战场。

可惜,就是慢了一步,本想着等徐州会战结束后,整个山东局势明朗后,再下决断的徐总指挥,只能暗叹下手晚了。

但是从八路军总部转发的这份电报,立刻让徐总指挥发现,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

八万武装群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虽然中央委派了政委,连军区第一书记也不是他,但他并不在意,在经历了多年的沉浮之后,只要能够有发挥他军事才华的时候,他都会特别的珍惜。因为他明白,只有自己默默的去做,总会有人发现他的不同。

在收到八路军转发中央的电报后,徐总指挥又接到了一份电报,不过这次的电报,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曾一阳的电报措辞很委婉,但表明了一个态度,就是王炳南的部队,是40军的主力部队。也就是王炳南在冀中作战,是40军外出打工的长工,将来还是要回到40军的。

“给40军发报,冀中需要休养,40军尽歼南下日军,这笔交易就成了。”

政委朱瑞一听就急了,心说曾一阳做出商人行径,可你也不能这样做啊

朱瑞劝解道:“老徐,这样不好吧”

第三四四章 江边破敌(2)第三五五章火烧白洲第四零零章 最漫长的夜晚第三九五章 水与火的较量第三十七章 给我绑了第一二五章 诺门坎(中)第十章虎口拔牙第一零二章 没王法了第四四八章 几代鬼子的误区第四五八章 分地盘(上)第三二零章 围歼驻蒙骑兵联队(上)第二十七章 疯狂的计划(3)第三二六章 筹谋第四九五章 反攻1943(2)第一零八章 战略意识(下)第八十三章 百万农民 百万兵(上)第二四六章 高地(下)第十三章 老朋友第四二三章 表面下的暗流第六十章 大不了进山第一四二章 希特勒卖小弟第七十二章 各方涌动(中)第一二四章 诺门坎(上)第一八四章 夺城(上)第三六六章 饭岛穰的背水一战第三十八章 华北观摩团第四三零章 火线出击(中)第二七九章 背后一刀第二九四章 狠一点第二十七章 鏖战老君山(二)第二三六章 釜底抽薪第四十六章 20师团的覆灭(上)第五十二章 47军断粮第三三章 犀利第一六九章 落幕第四三七章 掘墓人第一零一章 ‘尖兵’行动第二十八章鏖战老君山(三)第八章 洋大人第四二三章 表面下的暗流第二七四章 狡猾第四七九章 第厮杀第八十二章 一张宣传单引起的恐慌第九十章 阔论第七十三章 各方涌动(下)第三八五章 山地精魂(上)第八十章 历史从此改变第三八九章 凶途末路的佐野第四五三章 大时代,大背景第八十九章 风卷残云(下)第四三一章 火线出击(下)第二八八章 破城(中)第九章 长腿刘峙第三四三章 江边破敌(1)第四三六章 墙头草的觉悟第一五九章 点将(中)第一一八章 天上掉馅饼第七十三章 各方涌动(下)第四二一章 口令第一四九章 叛徒第六十三章 逆袭第十二章 我是中国人第一一六章 执政目光第一零七章 战略意识(上)第四零一章 反其道而行第十四章 杀狼曲(一)第一零四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四零二章 验人品的偷袭战第四二六章 一群土包子第三九二章 聚集青山第四四零章 虚惊不断第二二五章 抢占敦化(上)第七十六章 援军?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零七章 战略意识(上)第二八四章 轻取额穆(下)第一零一章 ‘尖兵’行动第八十章 古城绞杀第一三五章 窝囊废师团登场第二五五章 出山第三十六章 平型关第一五三章 高奏凯歌战北满第一百章 最后的底牌第四一三章 魂飞魄散第十九章 血杀109师团(7)第一五七章 解放区的天(下)第十七章 杀狼曲(四)第一三三章 请战第二一四章 争夺新站第六十章 昏招第二十五章 疯狂的计划(1)第三三章 犀利第十三章 入瓮第四一七章 争议无处不在第七十四章 因果循环第四一五章 运气很重要第七十四章 发财全靠中央军第二三一章 小南沟歼灭战(上)第三八五章 山地精魂(上)第六十三章 抗战!为谁?第一九九章 疯狂的波波沙(中)
第三四四章 江边破敌(2)第三五五章火烧白洲第四零零章 最漫长的夜晚第三九五章 水与火的较量第三十七章 给我绑了第一二五章 诺门坎(中)第十章虎口拔牙第一零二章 没王法了第四四八章 几代鬼子的误区第四五八章 分地盘(上)第三二零章 围歼驻蒙骑兵联队(上)第二十七章 疯狂的计划(3)第三二六章 筹谋第四九五章 反攻1943(2)第一零八章 战略意识(下)第八十三章 百万农民 百万兵(上)第二四六章 高地(下)第十三章 老朋友第四二三章 表面下的暗流第六十章 大不了进山第一四二章 希特勒卖小弟第七十二章 各方涌动(中)第一二四章 诺门坎(上)第一八四章 夺城(上)第三六六章 饭岛穰的背水一战第三十八章 华北观摩团第四三零章 火线出击(中)第二七九章 背后一刀第二九四章 狠一点第二十七章 鏖战老君山(二)第二三六章 釜底抽薪第四十六章 20师团的覆灭(上)第五十二章 47军断粮第三三章 犀利第一六九章 落幕第四三七章 掘墓人第一零一章 ‘尖兵’行动第二十八章鏖战老君山(三)第八章 洋大人第四二三章 表面下的暗流第二七四章 狡猾第四七九章 第厮杀第八十二章 一张宣传单引起的恐慌第九十章 阔论第七十三章 各方涌动(下)第三八五章 山地精魂(上)第八十章 历史从此改变第三八九章 凶途末路的佐野第四五三章 大时代,大背景第八十九章 风卷残云(下)第四三一章 火线出击(下)第二八八章 破城(中)第九章 长腿刘峙第三四三章 江边破敌(1)第四三六章 墙头草的觉悟第一五九章 点将(中)第一一八章 天上掉馅饼第七十三章 各方涌动(下)第四二一章 口令第一四九章 叛徒第六十三章 逆袭第十二章 我是中国人第一一六章 执政目光第一零七章 战略意识(上)第四零一章 反其道而行第十四章 杀狼曲(一)第一零四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四零二章 验人品的偷袭战第四二六章 一群土包子第三九二章 聚集青山第四四零章 虚惊不断第二二五章 抢占敦化(上)第七十六章 援军?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零七章 战略意识(上)第二八四章 轻取额穆(下)第一零一章 ‘尖兵’行动第八十章 古城绞杀第一三五章 窝囊废师团登场第二五五章 出山第三十六章 平型关第一五三章 高奏凯歌战北满第一百章 最后的底牌第四一三章 魂飞魄散第十九章 血杀109师团(7)第一五七章 解放区的天(下)第十七章 杀狼曲(四)第一三三章 请战第二一四章 争夺新站第六十章 昏招第二十五章 疯狂的计划(1)第三三章 犀利第十三章 入瓮第四一七章 争议无处不在第七十四章 因果循环第四一五章 运气很重要第七十四章 发财全靠中央军第二三一章 小南沟歼灭战(上)第三八五章 山地精魂(上)第六十三章 抗战!为谁?第一九九章 疯狂的波波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