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翻云覆雨

徐光启、张原二人到太仆寺街拜会吴道南,吴道南听罢二人的陈词,问:“若发起辩论,你们能辩胜否?胜了,又想达到何种目的?”

徐光启对张原道:“介子,你向吴阁老说吧。(..)”

张原道:“不是学生狂妄,如南京沈侍郎辈,学生与他辩论没有输的道理,这辩论并非是佛教与天主教的辩论,而是学术的辩论,沈侍郎所持之理偏,学生持理全,沈侍郎眼界狭,学生眼界广,面对天灾人祸、国家危亡,是只会空谈佛法或仁义,还是踏踏实实有实切的救国之策,如沈侍郎所言驱逐了泰西教士国家就能太平万万年,这真是不值得一驳,学生与徐赞善想通过此次辩论让士绅民众多了解一些西国学问,要有包容并蓄的气度,懂得取长补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何况西学中的确有我大明儒学不及之处,如名学、如历法、如水利、如军械,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岂能因为是西国学问而弃之。”

吴道南又看了张原的那道六千言的奏疏,点头道:“此疏甚好,极有见地,就留在我这里,我明日带到内阁,票拟后呈上去,辩论能否举行要看皇帝圣意如何。”

徐光启与张原从吴道南寓所出来,又去钦天监拜会监副周子愚,周子愚对利玛窦很敬佩,原因在于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京师的那次日食,当时钦天监预测有误,而万历三十八年五月去世的利玛窦却在其遗著中提到了这次日食,预测时辰几无误差,礼部还曾就此事博求知历法者,与监官昼夜推演,时任钦天监五官正的周子愚也参加了那次推演预测,最终发现日食预测错误并非监官推算的失误,而是历法本身有弊病,若依照利玛窦、熊三拔等人提供的计算日食方法就不会出现这种误差,利玛窦在初次入京觐见万历皇帝时就上疏提出愿意参与修改大明历法。疏入,留中不发——

周子愚见徐光启、张原来访,有些意外,听了二人所言,周子愚道:“我也早有请大西洋诸君子参与修改大明历法的想法,但此事必得皇帝下诏才可,既然徐赞善、张修撰要掀起此次辩论,那我也助一臂之力。”当即草疏一道。向皇帝奏请修改历法。云“大西洋归化远臣庞迪峨、熊三拔等,携有彼国历法,多中国典籍所未备者。乞视洪武中译西域历法先例,取知历儒臣率同监官,将彼国历法翻译以补大明历法之缺。”

……

八月十九日。(..)吴道南把张原的奏疏带到内阁与方从哲商议票拟,方从哲看了张原的奏疏,心道:“张原果然敏锐,从沈榷的奏疏就看出对他不利的苗头。”说道:“会甫兄,为几个耶稣会传教士却要在朝中进行大辩论,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

吴道南道:“辩论何妨,就总比党争互相弹劾好,对于那些归化的远臣还应宽容对待为好。”

方从哲坚持不肯举行辩论,吴道南也不肯屈从首辅的权威。两位辅臣意见不一致,张原的这道奏疏就留在内阁直房呈不上去了。

八月二十日,又有翰林编修文震孟、钱士升,庶吉士倪元璐、张岱的四道奏疏送到了内阁,都是为张原助声势的,徐光启又再上了一道为泰西传教士辩护的奏疏,还有钦天监监副周子愚要求让庞迪峨、熊三拔参与修改大明历法的奏疏。周子愚在这个时候要求修改历法,分明就是徐光启、张原唆使的,方从哲很恼怒,对吴道南道:“张原一个弱冠少年野心勃勃啊,为了达到辩论的目的。竟鼓动这么多官员上疏支持他,若甫兄昨日言学术辩论总比党争弹劾好。我看张原是想借此辩论再掀党争,张原的翰社隐然已是一党。”

吴道南正色道:“中涵兄莫要轻易认定他人结党,翰社本是一个切磋时文制艺心得的文社,社中才俊云集,这次中进士者较多,对翰社规条我亦有所了解,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得以翰社名义聚集社员要挟官府为己谋私利,只此一点就胜过其他文社多矣,大明的生员、举人甚至官员若也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国家之福。”

方从哲淡淡道:“这世间口是心非之辈不少,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张原如此大张旗鼓要求辩论,岂不是有逼迫内阁朝廷之用意?”

吴道南道:“方阁老言重了,只我就未感到张原有任何逼迫之意,张原只是想要求礼部同意其与南京沈侍郎等人辩论而已。”

两位辅臣话不投机,一时僵持,但这么多奏疏压在内阁直房显然不妥,内阁可没有皇帝那种留中不发的权利,方从哲道:“那这几道奏疏就由会甫兄票拟吧,我不联名署签,一切由圣上定夺。”

首辅不署签那就表白首辅不同意其他辅臣的票拟,其他辅臣若强行呈递上去也可以,但皇帝往往会顾全首辅的面子,把奏疏驳回重新票拟,这样一来首辅是有面子显权威了,但那强行票拟上呈的辅臣就没了面子,所以一般而言次辅以下都会尊重首辅的意见,不会轻易与首辅对着干——

吴道南虽然气愤,但也没敢贸然票拟上呈,那些奏疏再次压在内阁,当日傍晚吴道南让张原去太仆寺街见他,说方从哲不同意举行辩论,问张原有何对策?

张原道:“老师尽管票拟后呈上去就是,没有首辅签署的奏疏也照样能给皇帝批复,当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与内阁申阁老争权,绕开内阁直接给皇帝上呈奏疏,不也没有受到皇帝责备吗,还为吏部争取到了会推阁臣的权力,老师是内阁次辅,当然有坚持己见的权力。”

张原熟读三十年来的邸报,对万历一朝的掌故了如指掌,还有一件事他没对吴道南说,他昨日入宫给皇长孙进讲时,让钟本华把王安请到一边,他向王安说了辩论之事,王安同意帮他促成,王安与司礼监掌印李恩关系不错,举行辩论这种事又不是谋私,王安愿意帮助张原这个翰林新贵,这事张原却不能对吴道南提起,自张居正与冯保联手架空少年万历皇帝之后,外臣结交内官,尤其是有权力的内官就成了一种忌讳,容易招致非议和弹劾,但现在的形势又容不得一切循规蹈矩行事,该走后门还得走,这是没办法的事,从方从哲的态度来看,对张原的成见已深,有方从哲在内阁,张原的任何救国策略都难以施行,所以若能借此次辩论驳一驳方从哲的面子,提升吴道南在内阁的地位,当然是一石二鸟的好事——

吴道南道:“老夫上回被李嵩、周师旦、姚宗文、刘文炳四人交相弹劾,已经待罪在家,是梃击案发生,才不得不入阁视事,这去留问题至今不尴不尬,若皇帝将奏疏驳回重拟,那老夫也无颜在内阁待下去了。”

张原道:“学生岂会陷老师于此等境地,皇帝定会尊重老师的票拟,梃击案余波犹在,郑贵妃、郑国舅依然内心惶惶,有此大辩论正好转移朝野的注意力,而且学生在奏疏里提到的经世致用之学正是国家当前迫切需要的,既然皇帝认可学生的廷试策论,应该也会同意学生与沈侍郎诸人辩论。”

吴道南点头道:“你所言有理,那我明日就把奏疏票拟呈上去,若皇帝驳回,那老夫就辞官归乡,免得那些言官讥嘲老夫恋栈不去。”

张原恳切道:“老师,国家安危事大,个人荣辱事小,老师留在朝中能为国家百姓做有益之事,即便忍些闲气,那也是老师虚怀若谷的气度,世人或许看不清,青史自有公论。”

……

八月二十一日,吴道南把票拟好的徐光启、张原、文震孟、钱士升、倪元璐、张岱和周子愚六人的奏疏给方从哲看,征询方从哲的意见,方从哲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吴道南便将奏疏封好,命当值的小内传送到司礼监去。

方从哲见吴道南一意孤行,不顾他的反对把奏疏票拟呈上去,自是又惊又怒,同时还有点忐忑,若皇帝把奏疏驳回,那吴道南自然颜面无光,以后再不敢擅自票拟了,但是如果皇帝依吴道南票拟批红,那就是他方从哲大失颜面,首辅的权威将荡然无存,圣意难测,臣子的命运掌握在皇帝一人手里啊。

徐光启七人的奏疏送到司礼监,掌印太监李恩看了之后,于次日上午来启祥宫见万历皇帝,万历皇帝老眼昏花,都是由司礼监的人把奏疏择要朗读给他听,李恩取出张原的奏疏,含笑道:“万岁爷,这是上回写万言廷策的张状元的奏疏,张状元真是笔健,又是六千余言。”

日显老态的万历皇帝“哦”的一声,他对张原还是印象深刻的,问道:“张原又写了些什么?”

李恩道:“张修撰对上次南京礼部沈榷等人要求驱逐西洋传教士之举有非议,认为那些西洋传教士是归化于我大明的远臣,不应一体驱逐,张修撰提出于沈榷等人辩论,沈榷对张修撰廷策中提出的冰河说也有异议,认为只要施行仁义,自然国家太平。”

有李恩最后这一句话,张原的目的达到了,皇帝近臣能翻云覆雨由此可见一斑。

——————————————————————

第21章 初出茅庐第209章 汹汹逼门第384章 反正我是信了第101章 就是她第453章 步战无敌第250章 官高即是仙第259章 夜船无人私语时第49章 我意孤行第323章 一剑西来千崖拱列第268章 张原出监第490章 过家门而不入第373章 殿试策题第137章 袭胸第20章 安内第482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第423章 秋思第416章 白浪子第37章 二顾茅庐第424章 口福第112章 柳絮飞来片片红第481章 拳打卧牛之地第393章 大风圈外第333章 两难第31章 堕民和喇唬第224章 顶缸第125章 夜船航第301章 横刀夺爱第348章 金山夜戏第8章 宿慧第63章 姚记书铺第395章 昏招第53章 后园私会第142章 大幕徐徐拉开第505章 兵临城下第61章 重色轻友张介子弄清寒mm论春梦及其他第242章 并蒂莲第430章 皇长孙的犀利第83章 外来和尚好念经第421章 知错不改第271章 三管齐下第269章 玄武湖禁地第39章 快使用双截棍第176章 握手不罚目眙不禁第459章 平壤的舞女第300章 幽踪谁识女郎身第7章 白昼读禁书第231章 火烧董宦(下)第280章 嫁祸大名士第396章 暴死第215章 草包第51章 闷骚第487章 在广宁第373章 殿试策题第14章 兔子,走着瞧第325章 巧遇第2章 钓之夏第250章 官高即是仙第501章 雪夜论兵第189章 南园论道第402章 非礼勿多视第277章 微姑你好找棋子第278章 桃叶渡第156章 宵小奸谋第55章 湖心亭看萝莉第507章 蝴蝶的翅膀第240章 有我之境第181章 双姝操选政第397章 公主的脚印第59章 贴身肉搏第74章 六寸金莲吓死人第417章 大明特色第467章 火枪惊魂第374章 冰河说与万言书第458章 痛打秃驴第505章 兵临城下第10章 一树梨花压海棠第196章 送师南浦第192章 怒其不争第396章 暴死第75章 天生此才第397章 公主的脚印第291章 东林辩难第301章 横刀夺爱第253章 周瑜打黄盖第98章 少女蹴鞠第60章 澹然心乱第11章 竹亭、盲棋、看雨第40章 绝不饶恕第178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80章 良师箴言第378章 小手婆婆第183章 复古或者求新第34章 双镜记第462章 小贞第148章 裙底盘龙棍第448章 东岳庙的恐怖第249章 雨后花第68章 住家弟子二说说萝莉养成
第21章 初出茅庐第209章 汹汹逼门第384章 反正我是信了第101章 就是她第453章 步战无敌第250章 官高即是仙第259章 夜船无人私语时第49章 我意孤行第323章 一剑西来千崖拱列第268章 张原出监第490章 过家门而不入第373章 殿试策题第137章 袭胸第20章 安内第482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第423章 秋思第416章 白浪子第37章 二顾茅庐第424章 口福第112章 柳絮飞来片片红第481章 拳打卧牛之地第393章 大风圈外第333章 两难第31章 堕民和喇唬第224章 顶缸第125章 夜船航第301章 横刀夺爱第348章 金山夜戏第8章 宿慧第63章 姚记书铺第395章 昏招第53章 后园私会第142章 大幕徐徐拉开第505章 兵临城下第61章 重色轻友张介子弄清寒mm论春梦及其他第242章 并蒂莲第430章 皇长孙的犀利第83章 外来和尚好念经第421章 知错不改第271章 三管齐下第269章 玄武湖禁地第39章 快使用双截棍第176章 握手不罚目眙不禁第459章 平壤的舞女第300章 幽踪谁识女郎身第7章 白昼读禁书第231章 火烧董宦(下)第280章 嫁祸大名士第396章 暴死第215章 草包第51章 闷骚第487章 在广宁第373章 殿试策题第14章 兔子,走着瞧第325章 巧遇第2章 钓之夏第250章 官高即是仙第501章 雪夜论兵第189章 南园论道第402章 非礼勿多视第277章 微姑你好找棋子第278章 桃叶渡第156章 宵小奸谋第55章 湖心亭看萝莉第507章 蝴蝶的翅膀第240章 有我之境第181章 双姝操选政第397章 公主的脚印第59章 贴身肉搏第74章 六寸金莲吓死人第417章 大明特色第467章 火枪惊魂第374章 冰河说与万言书第458章 痛打秃驴第505章 兵临城下第10章 一树梨花压海棠第196章 送师南浦第192章 怒其不争第396章 暴死第75章 天生此才第397章 公主的脚印第291章 东林辩难第301章 横刀夺爱第253章 周瑜打黄盖第98章 少女蹴鞠第60章 澹然心乱第11章 竹亭、盲棋、看雨第40章 绝不饶恕第178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80章 良师箴言第378章 小手婆婆第183章 复古或者求新第34章 双镜记第462章 小贞第148章 裙底盘龙棍第448章 东岳庙的恐怖第249章 雨后花第68章 住家弟子二说说萝莉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