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草率的决定

孟星高是傅晚明带的最后一个博士生,平日里关门弟子般悉心教导,但凡有好的培训研讨,都会被带去开开眼。只是这次傅晚明转过来的消息多少有点语焉不详,没有主题没有议程,老实说孟星高本能地抵触这样的不确定,要不是发件人是中国卫星管理办公室主任许凤祥,想着规格不会太差,临时的这一趟还真想借口推脱了。

然而忽视掉的不确定总能杀人个措手不及。一路上行色匆匆,飞机转出租车,时间卡得滴水不漏。两人火急火燎地冲进会议室,猛地看到投影幕上“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项目”的大黑体,突然有点发懵,一时不知是哪个环节出错,才被邀请到这里。很显然,满屋子的专家们对傅晚明和身后不知名小年轻的出现也很诧异,刚才还三三两两地相谈甚欢,现在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两人,审视的意味似要揪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好在尴尬没有持续太久,许凤祥就大步走了进来,手里的旧搪瓷茶杯往桌上一搁,清脆的撞击声令会议室立时鸦雀无声。许凤祥扫视众人一圈,目光在角落里刚坐下的傅晚明身上停留许久,才不疾不徐地开了口。

“今天召集各位专家过来,是有一个重要的消息要宣布。中国卫星管理办公室经过慎重地考察、分析、论证,正式决定在北斗三号系统工程中引入第二家研究院。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新成员中国创新卫星研究院的加入。”

许凤祥的这个重要消息,语气轻松得像饭后拉家常,可在座的所有人却犹如听到平地一声雷,理智瞬间被炸得支离破碎,满脑子都只剩嗡嗡声。

卫星导航系统项目放在哪个国家都是个货真价实的烧钱项目,就拿美国来说,从1973年开始研发GPS,到1994年已投入了超过200亿美元,每年维护费就高达5亿美元,说天文数字绝对不是比喻,而是实实在在的字面意思。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上马就深刻地品尝到囊中羞涩的味道,逼不得已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中国特色的“三步走”发展策略正是因为此。第一步是覆盖国内,第二步是覆盖亚太,第三步再覆盖全球,分别对应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

今天坐在这里除傅晚明和孟星高外,都是来自中国北方航天工业集团最尖端的两个研究院,也是北斗一号和二号的核心研发团队,可谓集中国最顶尖的卫星导航专家于一堂。孟星高不用猜也知道,这群专家如履薄冰地把北斗一号二号送上天,好不容易走完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正兴致勃勃地准备迎接覆盖全球的北斗三号,突然横生枝节插入一个中国创新卫星研究院,心里一场坍塌是免不了了。

孟星高将目光从崩溃的众专家移向身边的傅晚明,这位身经百战的总设计师此刻怔忪不已,估摸他事先也不知情,而这消息又宣布得过于刺激。但孟星高才不想管那些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老专家怎么想,他甚至无暇深思傅晚明有什么好犹豫的。这可是北斗啊,每个中国航天人的梦,孟星高的心早已为北斗魂牵梦萦,才不关心这个任务有多艰巨,他的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快同意,快同意,快同意。

许凤祥面对眼前各种精彩纷呈的表情,选择看破不说破,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起身带头鼓起掌来。在稀稀拉拉的掌声中,许凤祥又趁热打铁地说道:“既然大家都无异议,那么我们直接进入今天会议的正题,北斗三号项目落地方案。”

“许主任,抱歉打断一下,我想了解一下这次的决定是基于怎样的考虑?目前的团队成员大多是北斗项目启动时就参与其中,大家知根知底,完全可以平滑过渡到三期工程。突然在原有的盘子里加入新的研发团队,中间的这个沟通协同成本恐怕会上升。”中国北方航天工业集团的卫星专家方卫东是傅晚明的校友,但他似乎没有打算留面子,直接就把拒绝写在脸上了。

许凤祥眼底一丝不悦闪过,“北斗项目是整个国家的项目,并不存在什么原有的盘子,英雄不问出处,凡是优秀的科技人才国家都考虑吸纳进北斗队伍发光发热。”

“许主任,卫东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欢迎有生力量的加入,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好办事。今天大家提出一些疑虑也是为了今后项目中少些波折,北斗是国之重器,举全国之力来建,您应该知道我们参与的专家都签过军令状,提着心干确保项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中国创新卫星研究院过去有着辉煌的成绩,但型号几乎都是小型,微小型,应用集中在天气预测、水文观察等方面,这与导航卫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北斗三号还是全球组网,比一号二号攻坚难度升级不是一星半点,其中有任何的差错谁都没法向国家人民交代,还请各位领导慎重决策。”著名的卫星专家梁材说得比方卫东委婉,但对这个决定的质疑传达得却也不含糊,马上就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声援。

“单颗卫星和组网卫星的区别十万八千里,我国没法像老美那样在全球设地面控制站,组网方式和GPS完全不一样,要碾着人家屁股走,又没人家那条件,咱这些老家伙还头疼呢,给新人练手有些过分了,实在为难小傅这帮孩儿们。”

在场的哪有什么新人,航天领域也没有一颗螺丝钉敢适合拿来练手。但说话的人是李庆祝,早期的卫星导航理论奠基人,北斗一号二号的亲历者,在他面前别说孟星高,就算傅晚明也不过是个小字辈。更何况,中国创新卫星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不过三十五,一半以上是毕业不到十年的年轻人,在李庆祝看来跟幼儿园似的。

“是啊,不好这么揠苗助长的。”

“风险太大。”

……

有大声喧哗的,有窃窃私语的,你一言我一语,会议室变得异常热闹。每句话掉到孟星高耳中都如针扎般刺耳,问题是这种场面他个小透明说不上话,只好寄望于许凤祥和傅晚明。按道理,决定是许凤祥宣布的,人是许凤祥邀请过来的,解释的工作应该许凤祥做。可许凤祥就是只管挖坑不管埋,一副置身事外的表情,听大家争论的间隙还不时用目光挑衅下角落里的傅晚明。

傅晚明毕竟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子,不一会就没有开始时那么茫然了,一边沉思,一边用指头慢慢捻衣服上的毛球。和傅晚明相处经年的孟星高知道,这个下意识的小动作说明傅晚明已经按捺不住。他这个导师在业内有“另类”之名,敢在最怕风险的航天领域搞创新,对别人质疑向来置之不理。但如果质疑是来自他过去的“意难平”中国北方航天工业集团,或许是个例外,孟星高觉得应该多少能召回傅晚明青年时代的叛逆。

在孟星高的期待中,傅晚明噌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感谢中国卫星管理办公室的信任,在这里我代表中国创新卫星研究院郑重承诺,一定会带领团队,竭尽全力,不辱使命。同时,也感谢各位前辈的建议,这让我想起了早年陈家鸿教授进行双星定位系统研究,那时候不仅没经费没人才,甚至资料都不足,陈老也就带着几个二十啷当岁的小伙子进行理论推演和专项试验。我记得当时会上有人比现在各位还慌,怀疑三五个人七八条枪,做出的东西怎么跟老美的比。陈老的回答是,如果我们是要复制GPS的技术,那么经验的缺乏是致命的,然而高尖端技术学不来,买不来,施舍不来,只有通过我们的创新来解决。当下所有的技术对所有人来说100%是新的,老人新人都没经验,何谈年轻人不行?这话我记了二十多年,放在今天也适用,既然北斗三号面临北斗一号二号都没遇到的全新课题,对所有人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大家各凭本事,就不要替我们操心了。UU看书 www.uukanshu.net ”

这是傅晚明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及恩师陈家鸿,科研领域大多论资排辈,师从何人,从业几年都决定着说话的分量。过去傅晚明避嫌,怕自己成绩不够,有辱师名,如今被质疑到这个份上,资历又比不过北航这帮老专家,只好把陈家鸿这样的泰山北斗搬出来了。

“说得好,当年一穷二白都能做到,今天兵强马壮为何做不到?大家在担心什么?没人坏得了事。”

许凤祥作为背后“看不见的手”,最好的手段就是因势利导,眼见时机成熟,立马出手,把调定了。另外,陈家鸿的榜样效应明显,任何质疑都显得底气不足,大家无可奈何地默认了新成员的加入。这一瞬间,孟星高听到他悬在空中摇摆的心终于落在实处。

“那么,两个科研机构如何分工,分别负责多少份额?”

“同一条起跑线上,大家各凭本事,拿出方案再做分配。”这可谓是个既能展现国家海纳百川的气度,又给各方都留有余地的回答。根据方案再分份额,一方面给了中国创新卫星研究院参与的机会,你气别人看不起你,那机会给你,拿不出方案就怪不着大家反对了。同时也让北方航天工业集团的老专家们无话可说,你不是认为中国创新卫星研究院不行吗,那比方案有什么好怕的,再反对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了。

接下来就是正式的项目介绍,孟星高的目光从角落里越过人群,紧紧地盯着屏幕上每一个关于北斗的字,一幅宏大的蓝图在面前缓缓展开,孟星高已经想当然地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分子了。

第一十七章 麻雀虽小,一分为二第八章 永不熄灭的灯光第一十七章 麻雀虽小,一分为二第八章 永不熄灭的灯光第二十章 定制服务第二十七章 庆祝第一十九章 最深刻的记忆第一十九章 最深刻的记忆第七章 有钱,不就是想干嘛就干嘛第三十一章 你人怪可爱的第一十八章 突然的走马上任第七章 有钱,不就是想干嘛就干嘛第十章 神神叨叨的告别仪式第五章 最厉害的机会主义者第五章 最厉害的机会主义者第二十五章 真正的比拼第三十章 恩怨尽销第一十七章 麻雀虽小,一分为二第一十三章 科研不是画延长线第七章 有钱,不就是想干嘛就干嘛第三章 老狐狸摆的棋局第二十五章 真正的比拼第四章 求而不得的滋味第二十二章 新人老面孔第二十章 定制服务第二章 草率的决定第五章 最厉害的机会主义者第一十六章 所有问题都算我头上第二十三章 救不了的直男第七章 有钱,不就是想干嘛就干嘛第一十一章 好心办坏事第八章 永不熄灭的灯光第二十一章 参与感第三十章 恩怨尽销第七章 有钱,不就是想干嘛就干嘛第二章 草率的决定第二十六章 期待已久的胜利第三十章 恩怨尽销第五章 最厉害的机会主义者第十章 神神叨叨的告别仪式第一十二章 有准备的人第一十五章 合并同类项第一十七章 麻雀虽小,一分为二第六章 不如不见的故人第二十八章 勉强及格第一十四章 久别重逢第八章 永不熄灭的灯光第一十五章 合并同类项第二十八章 勉强及格第一十八章 突然的走马上任第十章 神神叨叨的告别仪式第二章 草率的决定第六章 不如不见的故人第四章 求而不得的滋味第一十三章 科研不是画延长线第九章 科学家争地盘第二十章 定制服务第一十九章 最深刻的记忆第一十一章 好心办坏事第二十三章 救不了的直男第三章 老狐狸摆的棋局第三十一章 你人怪可爱的第五章 最厉害的机会主义者第三十章 恩怨尽销第三十章 恩怨尽销第三十章 恩怨尽销第一十八章 突然的走马上任第一十一章 好心办坏事第三十一章 你人怪可爱的第七章 有钱,不就是想干嘛就干嘛第五章 最厉害的机会主义者第二十二章 新人老面孔第十章 神神叨叨的告别仪式第一十一章 好心办坏事第三章 老狐狸摆的棋局第一十五章 合并同类项第一十七章 麻雀虽小,一分为二第一十三章 科研不是画延长线第一十一章 好心办坏事第四章 求而不得的滋味第三章 老狐狸摆的棋局第一十六章 所有问题都算我头上第四章 求而不得的滋味第一十二章 有准备的人第八章 永不熄灭的灯光第三十章 恩怨尽销第四章 求而不得的滋味第六章 不如不见的故人第二十八章 勉强及格第十章 神神叨叨的告别仪式第一十二章 有准备的人第五章 最厉害的机会主义者第一十六章 所有问题都算我头上第九章 科学家争地盘第二十一章 参与感
第一十七章 麻雀虽小,一分为二第八章 永不熄灭的灯光第一十七章 麻雀虽小,一分为二第八章 永不熄灭的灯光第二十章 定制服务第二十七章 庆祝第一十九章 最深刻的记忆第一十九章 最深刻的记忆第七章 有钱,不就是想干嘛就干嘛第三十一章 你人怪可爱的第一十八章 突然的走马上任第七章 有钱,不就是想干嘛就干嘛第十章 神神叨叨的告别仪式第五章 最厉害的机会主义者第五章 最厉害的机会主义者第二十五章 真正的比拼第三十章 恩怨尽销第一十七章 麻雀虽小,一分为二第一十三章 科研不是画延长线第七章 有钱,不就是想干嘛就干嘛第三章 老狐狸摆的棋局第二十五章 真正的比拼第四章 求而不得的滋味第二十二章 新人老面孔第二十章 定制服务第二章 草率的决定第五章 最厉害的机会主义者第一十六章 所有问题都算我头上第二十三章 救不了的直男第七章 有钱,不就是想干嘛就干嘛第一十一章 好心办坏事第八章 永不熄灭的灯光第二十一章 参与感第三十章 恩怨尽销第七章 有钱,不就是想干嘛就干嘛第二章 草率的决定第二十六章 期待已久的胜利第三十章 恩怨尽销第五章 最厉害的机会主义者第十章 神神叨叨的告别仪式第一十二章 有准备的人第一十五章 合并同类项第一十七章 麻雀虽小,一分为二第六章 不如不见的故人第二十八章 勉强及格第一十四章 久别重逢第八章 永不熄灭的灯光第一十五章 合并同类项第二十八章 勉强及格第一十八章 突然的走马上任第十章 神神叨叨的告别仪式第二章 草率的决定第六章 不如不见的故人第四章 求而不得的滋味第一十三章 科研不是画延长线第九章 科学家争地盘第二十章 定制服务第一十九章 最深刻的记忆第一十一章 好心办坏事第二十三章 救不了的直男第三章 老狐狸摆的棋局第三十一章 你人怪可爱的第五章 最厉害的机会主义者第三十章 恩怨尽销第三十章 恩怨尽销第三十章 恩怨尽销第一十八章 突然的走马上任第一十一章 好心办坏事第三十一章 你人怪可爱的第七章 有钱,不就是想干嘛就干嘛第五章 最厉害的机会主义者第二十二章 新人老面孔第十章 神神叨叨的告别仪式第一十一章 好心办坏事第三章 老狐狸摆的棋局第一十五章 合并同类项第一十七章 麻雀虽小,一分为二第一十三章 科研不是画延长线第一十一章 好心办坏事第四章 求而不得的滋味第三章 老狐狸摆的棋局第一十六章 所有问题都算我头上第四章 求而不得的滋味第一十二章 有准备的人第八章 永不熄灭的灯光第三十章 恩怨尽销第四章 求而不得的滋味第六章 不如不见的故人第二十八章 勉强及格第十章 神神叨叨的告别仪式第一十二章 有准备的人第五章 最厉害的机会主义者第一十六章 所有问题都算我头上第九章 科学家争地盘第二十一章 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