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焦点

1886年5月,四种新型的药物让小半个欧洲的医学界都躁动了起来。

在尼克劳斯先生的不懈努力之下,阿司匹林的样品送到了全欧洲六百多位医师的手中,而且随着他们试用的效果极佳,整个四月份亨氏制药公司竟然收到了四万多瓶的订单,这种定价高达五马克的药物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的流行开来,而阿司匹林这个拗口的名字很快就成了很多医师口中最常出现的词汇之一。

与此同时,在5月份的《德国医学》杂志上,继上一期的两篇阿司匹林相关论文之后,再次有三篇相关论文发表,而且其中只有一篇是来自于柏林大学夏洛特医院的,其他两篇则是来自于遥远的海德堡大学医学院。

同样是一篇关于解热镇痛,一篇关于抗风湿作用。

在这个人们对很多疾病都极度缺乏认识,同时也缺乏能够治疗的药物的时代,医师们很多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解除病人表面上的痛苦,因此像yapian、keka阴,乃至后来的hai裸iyn才会大行其道,成为医师们药箱中最常见的备用品之一。所以可想而知,如果有一种可以解除病人高热、头疼等症状的药物出现,而且其不良反应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话,会受到医师和病人们如何的欢迎!

在这种情况下,阿司匹林自然立刻大火了起来!

而能够比阿司匹林更加火爆的。自然就只有同为亨氏制药公司的产品,三种刚刚才推出市场的磺胺药物了!

21世纪的人们很难想象得到,一百多年前的时候人们到底在忍受着什么。

普通的肠炎就足以给人类造成巨大威胁。而淋一场雨之后的发烧和咳嗽更是有着致命的可能性,而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造成这些威胁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巴斯德和科赫的不懈努力,极少数人才知道可能是因为细菌这种小玩意造成的。

所以磺胺的出现,就像是一道惊雷一样响彻天空!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在自家的餐桌上。约翰给外公解释为什么自己会如此漫不经心的时候,一脸平静的淡然道:“三种磺胺药物的出现。终结了人们无法正面对抗那些微小生物的时代,同时也开启了主动对抗它们的新时代,而对于任何一位医师而言,他们如果想要不落后于这个时代。就必须要主动的去了解、使用磺胺药物,这是无法回避的未来……

从维也纳回到柏林,约翰也只在家休息了两天而已。

短短的两天时间过后,约翰就在老亨特拉尔的催促下赶到了亨氏制药公司。当然,让他去公司并不是因为商业或者公司管理上面的事情,也不是因为已经走上正轨的四种新药的生产,而是因为就在他离开柏林去维也纳的这段时间里面,经过多达三十位化学家的通力合作之后,工业化生产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的方法终于有了眉目!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可是让约翰惊喜非常!

自从约翰在夏洛特医院开始了划时代的的阑尾切除术之后,椎管内麻醉就已经成为了这种手术的常规麻醉方式。而在外科的其他领域里面,浸润麻醉也被外科医师们用的得心应手。越来越多的取代了气体吸入麻醉的方式。

但是……

两种局麻药极低的产量和昂贵的价格却让所有人怨声载道,伯格曼教授更是每隔几天就会找约翰或者托马斯询问一番,催促着他们尽快解决药物产量和成本的问题。要知道,约翰虽然已经发明了两种局麻药的制备方式,但是由于对技术条件的要求较高,只有大学里的化学实验室才有这个能力进行少量的制备。而且成本更是高昂的让人心惊胆战,一台手术下光是局麻药物就需要数十乃至上百马克!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富有的人们才能享受到更加安全的局麻药物。

如果不是约翰以成本价向夏洛特医院供应局麻药物,而且伯格曼教授也做出了不在其中收取费用的决定的话,恐怕能用得起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的人是少之又少,完全失去存在的意义了。

因此在诸多方面的推动下,柏林大学化学系和亨氏制药公司的研发部门开始了合作。

柏林大学的化学实力之强,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一直以来约翰和化学系都保持着相当紧密的联系。原本当初制备两种局麻药的时候,柏林大学不少化学家和学生就为了赚一点外快而掌握了相应的技术,而随着亨氏制药公司请来了埃尔利希与霍夫曼,并且招聘大量的化学家加盟,实力也骤然变得雄厚了起来。

于是在充裕资金的支持下,化学系和亨氏制药公司便开始了合作。

超过十位经验丰富的化学家和超过二十名优秀的化学系学生,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的研究,他们依照着约翰提供的分子式和相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开始寻找可以在工厂里面迅速、大量制备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的方法……

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面,亨氏制药公司为此付出了超过十五万马克的研究经费!

对于这个时代的任何一项化学实验来说,这个金额无疑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要知道柏林大学化学系一年的教育与研究经费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数字上下而已,而亨氏制药公司用完这些钱仅仅只是用了三个月而已。无数昂贵的实验器械被购置进来,许多昂贵的耗材与原材料在无数次的实验中被消耗着,在管理者尼克劳斯的眼中,实验室就像是无底洞一样吞噬者亨氏制药公司的备用资金!

当然,如果一切顺利研究出来的话,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廉价而大量的局麻药物到底意味着什么,恐怕现在任何一个见识过的外科医师们都可以说的头头是道,更别说亨氏制药公司这些精明的商人们了。所以约翰当初仅仅只是提出了这个要求,就被尼克劳斯以及霍夫曼等人毫无折扣的执行了下去!

到了现在,一切的付出和努力终于让人们看到成功的希望。

而且……

“这么快研究出眉目还在其次。“

在赶往亨氏制药公司的马车上,约翰一脸喜色的默默想道:“通过这一次的通力合作,亨氏制药公司与柏林大学的化学系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开始协作研究新药的步伐,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看到的情景啊……”

今天晚上我肯定会再码一章,能不能发布就不知道了,明天早上请人来修网络。()

第7章 评价第6章 我们该有一家银行第51章 决定第1章 留学欧洲第16章 医学院第27章 艺术爱好第32章 出诊第32章 合作第59章 抗毒素血清第1章 1891第40章 巴斯德的研究第55章 占便宜第17章 研究生院第1章 改变世界第49章 等待第21章 救国之法第43章 分工第十四章第11章 无线电的消息第38章 成交第33章 古怪的事情第44章 争论和新灯泡第26章 不可思议第31章 上海第31章 上海第4章 戒心第30章 规范化第17章 研究生院第3章 死亡第14章 政客与金主第16章 无题第25章 梅契尼可夫第19章 三封来信第51章 逼迫第十五章第36章 我的名字第30章 规范化第26章 女孩儿们第4章 最优秀的第51章 年龄第31章 医学第42章 因地制宜第10章 残忍第24章 三大难题第24章 刺激征第二十一章第23章 论文和杂志第19章 新药上市第47章 救人第43章 分级第4章 不锈钢第1章 帮助第6章 美元与电灯第27章 安娜·:布里斯特第22章 资助第76章 决定第19章 46第3章 阻碍第58章 两个体系第16章 无题第41章 准备好了第67章 独一无二的夜景第51章 开幕第2章 招生第39章 政治资本第37章 加盖一层第10章 落幕第16章 故事第30章 时代的序幕第三十七章第16章 又见卡内基第69章 转向第23章 最后第10章 大事第11章 爱迪生第2章 等待第68章 哪一栋?第44章 争论和新灯泡第34章 裂口第55章 旗帜第23章 邀请函第26章 施瓦茨第37章 加入第1章 离开第6章 摩根第67章 外科医师的新形象第3章 助教第6章 又一位汤姆逊第56章 噩耗第3章 准备第46章 来到巴黎的汽车第46章 兴奋第14章 期待第7章 血管吻合术第34章 发展第34章 学生与实验第39章 计划第68章 哪一栋?第9章 亨特拉尔财团第19章 惨剧
第7章 评价第6章 我们该有一家银行第51章 决定第1章 留学欧洲第16章 医学院第27章 艺术爱好第32章 出诊第32章 合作第59章 抗毒素血清第1章 1891第40章 巴斯德的研究第55章 占便宜第17章 研究生院第1章 改变世界第49章 等待第21章 救国之法第43章 分工第十四章第11章 无线电的消息第38章 成交第33章 古怪的事情第44章 争论和新灯泡第26章 不可思议第31章 上海第31章 上海第4章 戒心第30章 规范化第17章 研究生院第3章 死亡第14章 政客与金主第16章 无题第25章 梅契尼可夫第19章 三封来信第51章 逼迫第十五章第36章 我的名字第30章 规范化第26章 女孩儿们第4章 最优秀的第51章 年龄第31章 医学第42章 因地制宜第10章 残忍第24章 三大难题第24章 刺激征第二十一章第23章 论文和杂志第19章 新药上市第47章 救人第43章 分级第4章 不锈钢第1章 帮助第6章 美元与电灯第27章 安娜·:布里斯特第22章 资助第76章 决定第19章 46第3章 阻碍第58章 两个体系第16章 无题第41章 准备好了第67章 独一无二的夜景第51章 开幕第2章 招生第39章 政治资本第37章 加盖一层第10章 落幕第16章 故事第30章 时代的序幕第三十七章第16章 又见卡内基第69章 转向第23章 最后第10章 大事第11章 爱迪生第2章 等待第68章 哪一栋?第44章 争论和新灯泡第34章 裂口第55章 旗帜第23章 邀请函第26章 施瓦茨第37章 加入第1章 离开第6章 摩根第67章 外科医师的新形象第3章 助教第6章 又一位汤姆逊第56章 噩耗第3章 准备第46章 来到巴黎的汽车第46章 兴奋第14章 期待第7章 血管吻合术第34章 发展第34章 学生与实验第39章 计划第68章 哪一栋?第9章 亨特拉尔财团第19章 惨剧